- 相关推荐
对中西教育体制差异影响教育的思考
一、德育机制
德育,顾名思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西方国家的德育的确指的是道德教育,而我国则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等。
应该肯定,中西方学校德育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但其侧重点不同。相对来说,中国重视家庭伦理教育,而西方重视社会公德教育,产生这种差别是因为双方的社会结构不同。在中国,家庭宗族的地位特别突出,而社会意识却非常淡薄,人们往往把社会等同于国家或家庭,甚至把家与国也等同起来。家庭生活道德规范与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相通而融为一体,因此,中国德育的内容中家庭伦理成分多一些,家庭伦理外化、社会公德弱化现象也比较严重,而西方社会中个人和团体的地位比家庭和宗族的地位要高,所以他们特别重视社会公德教育。
我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校德育比较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强调学生自身的内省和了悟,因此,在德育方法上比较常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际锻炼、修养指导等。而西方社会由于受民主、自由、尊重人格尊严等价值观的影响,在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等指导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敏感性的培养,从而比较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德育方法。
二、无奈的高考制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在悄然形成。这一变革教育以及课程作出明锐的反应,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学内容繁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学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培养,重科学素养轻文化素养,过于重视重视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与选拔制度,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高考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这种统一的大规模考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长期实行以后,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一直以来,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深入人心,高校招生只看学生的成绩,唯高分录取。偏重知识记忆的考试形式,考试形式单一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高考唯有笔试,无从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等。因此,从实际意义上来说,高考并不是真正能选拔出各方面符合要求的人才的,高校招收的也只是擅长考试的学生罢了,相比于国外的考试制度,我国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过于单一,而且门槛较高,每年的高考都会让一大部分的学生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方面的考核制度值得考虑和采用。
中国的高考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它造成了学生只埋头苦读而忽略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现状,因此中国学生的文化成绩要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在创新,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欠缺很多。在中国,高考被认为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家庭的转折点,学生背负的压力很重很重,而这些压力与学业一起限制了学生的素质的发展。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因为与考试的形式相矛盾而浮于表面,并未真正实现在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中。课程改革与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培养人才的方法也应当有所改变。
三、高等教育机制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录取方式就是高考以及占比很少的其他录取方式,高考从以前的全国一张卷到后来的部分省市的自主命题再到后来的高校拿出小部分名额来实行自主招生,其通过统一的考试来决定高等教育的生源是一直没变的!而欧美的高校入学方式则大大不同。美国的高校入学方式有非选拔式入学制和综合选拔式入学制两种。采用前者大多是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后者才是最具代表最主流的招生方式,SAT和ACT是美国最主要的两种入学考试,美国近期又有新政:学生可以多次报考美国高考可以挑选最好一次作为申请大学的凭证,有的高校还要根据中学的表现来决定入取与否;在中国我们经常听过某某高职位官员的亲戚可以较为轻松的到高校求学,因为高职位官员也许就掌握着这家高校的经济命脉,如果你不安排入学,那么教研经费就会减少!而西方往往那些最著名的大学是那些与政府无关的高校,他们的资金往往是由校友提供,校友也不会擅加要求!
四、教师管理及课程设置机制
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来看,在中国大学老师吃的是铁饭碗,竞争机制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被动授课。在西方,聘任教授是可以被校方辞退的,受聘者需要和校方签订应聘合同并接受校方考核,如果不合格就会被校方辞退。教师退休后也有被学校重新招聘的,这些老师不拿工资,他们只拿讲课费,西方对教师的管理制度相比我国更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同时也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设置授课内容的侧重点来看,西方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创造性及应用性的能力培养上,例如在结束一门课程时,学生如果没有对该门课程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中西教育,那么最多只能拿基础学分。教师布置作业也只是给出大的方向,至于如何解决,则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实践来完成。而我国在授课内容设置上往往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死记硬背,思维模式相比而言固定僵化,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有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授课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基础性的内容掌握比较牢靠,但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国社会目前创新能力不强的源头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人才培养方式
首先,在西方,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没并有区分专业,所学课程都是公共课,然后各个专业便会派出其最好的老师讲自己专业的经典课,以供学生选择。而在我国,大学生在进校的时候无论自己是否喜欢,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西方的学生较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或者变更专业,即使基础不如中国学生,但是由于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会在专研过程中主动弥补。而中国学生似乎基础打得较为牢靠,但是对所学专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这也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如西方学生原因之一。其次,西方大学生需要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作一个学期后要交技术报告,而如果应聘不到工作就算没完成任务,这样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述两点决定了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更强。第三,西方大学采取的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即进大学容易,但是如果在校期间不能达到学校教学要求,要拿到毕业证书是很难的,反观我国目前是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每年高考万人争过独木桥目的就是要进一所好的大学,而一旦进入了大学学习中西教育,部分学生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不思进取,学校也没有采取更为严格的考核标准,总之只要能进来,出去就容易,不光大学,就连硕士也一样,博士现在也已经批量生产。
【对中西教育体制差异影响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7-28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06
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稿11-02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7-30
教育随笔:给孩子思考时间12-11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精选22篇)02-10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11-04
关于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精选7篇)08-15
地理课程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学反思12-22
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与大众数学关系的思考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