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4-29 19:03:05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在学校高分毕业的优等生,到社会上或高一级学校里,工作和学习却平平庸庸;然而,有些在班级里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离校以后,工作和学习却很出色,有开拓、有见地。这种现象说明在知识和能力发展间存在一种“剪刀差”,它突出地反映在学生对各种能力的掌握方面。从微观的角度看,具体到教学方面,我以为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系突出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变得聪明,也可能使学生变得愚笨。这种事实,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举不胜举的。恩格斯描述当时的爱北斐特中学特点时,这样写道:这个中学“经费非常充足,因此可以招聘最好的教师,开设比较完整的班次。但是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510页)毫无疑问,培养能力不比传授知识更容易。可惜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尽管在大力改革的鼓与呼中,一些同志依旧对学生仅从掌握知识方面评高低、论优劣,一些学校也只能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诚然,传授知识比较容易,有教材可循,虽有困难,总归轻车熟路,教学效果也能及时看出,只要下到功夫,就能立竿见影。

  而发展学生能力似乎很抽象,不好捉摸,其效果不是在几节课或短时间内能具体看出的。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只是看到学生作业和试卷上的分数,而是能够看到他们的“灵犀”,看到学生在智慧、意志、感情、个性等方面的特长,因势利导,培养能力,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不少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比起我们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为依据的设想,要大的多。我国四化建设需要的劳动者是综合、灵巧、创造、开拓性地运用知识的人。

  而那种简单地照搬知识的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无所长。正如一位同事所讲“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相对稳定的知识,满足于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准确地复述这些知识,是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人才来的。”我们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只使学生从事物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要培养其把握各种事物特征的能力。不只使学生懂得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且要培养其从各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不只使学生能按既定方案操作,而且要培养其不断提出新的合理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绝不只是重点学校或对少部分学生进行“拔尖”的要求,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缩小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剪刀差”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倡发展学生的能力,除应有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气候和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之外,在教学上还应着重以下几点:第一,要克服那种认为教育就是单纯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发展能力的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了解历史上处理知识与能力发展问题上的各种经验教训,了解现代教育重视能力发展的原因,了解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自觉摆正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关系,按照素质教育对能力的要求做好工作。第二,要从“考试唯一”的教学观念中超脱出来。

  目前的问题仍是一般教师只满足于满堂灌,而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比如语文讲读,总是讲多读少,解词造句,照抄死背,有的在命题作文上除了大讲审题、选材,如何开头、结尾外,还要用同题范文“典型引路”,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第三,要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注重精讲精练,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探索。须知,学生的真才实学,并非完全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学、练,发展形成的。固然,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必要手段,但不要使其固定为死的模式。否则,往往成为注入式教学,不利学生学习和发展。

  总之,通过发展能力,传授知识,不断缩小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剪刀差”,让年轻一代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四化建设的人才。

【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与大众数学关系的思考08-27

有关素质教育视野下对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思考论文03-30

思考的日记12-01

素质教育督导自评报告11-29

素质教育作文(通用40篇)09-28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05-05

素质教育工作汇报03-09

思考议论文12-06

思考的日记10篇02-09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