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阅读测试题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阅读测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阅读测试题1
(一)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那时候没有麻醉剂,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
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臂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fǔlàn)()的肉。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sīxīnlièfèi)()般的惨叫。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事也凑巧,有一天,几个人抬着一个折了腿的汉子来找华佗医治。华佗给他动手术,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shēnyín)(),反而软绵绵的,(rènrénbǎibù)()。手术顺利地做完,他还在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汉子是喝醉了酒才跌折了腿的,到这时还没有醒过来呢。
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1、在文中括号里根据拼音填词语。(4%)
2、“深感不安”的“安”解释为_______(①安定②平安;安全③安排;设立④存着;怀着)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医治()沉思()
4、用“______”画出描写手术时孩子疼痛难忍的语句。文中说明由于孩子的挣扎而使手术很不顺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3%)
5、读最后一节,理解重要词语。(6%)
文中“从此”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时时”和“处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从文中划出华佗心里想的句子。表达了华佗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
(二)哈尔滨
哈尔滨以风光独特而闻名,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哈尔滨的夏季风景秀丽,气候凉爽。水波如带的松花江,由西向东缓缓地流过市区北部。碧水长桥给城市平添了无限风采,沿江五十里长堤被装点成全国罕见的带状公园,江中的太阳岛,碧水环抱,是避暑的胜地。
哈尔滨的冬季比夏季更具魅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城披银装、树开“梨花”的冰雪奇观,使它更加壮丽。每年一度融冰雪艺术和冰雪体育为一体的冰雪节,使她更加迷人。冰灯游园会由十七个景点、千余件冰雕作品组成,构成一座巍峨壮观、气势宏伟的冰灯艺术大观园。白天看,犹如粉妆玉砌,好似水晶玛瑙,令你心旷神怡。入夜时,异彩纷呈、五光十色,使你如临天上仙境。太阳岛上的雪雕园,百余件造型各异的雪雕艺术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叫人耳目一新。各种冰雪体育活动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冰帆、冰橇、冬泳,多么富有北方生活情趣。那诱人的冬猎活动,更使你从中体味到生活的欢乐和甘甜。
啊!奇丽的`哈尔滨,谁能不对产生爱慕和向往?
1、想知道“粉妆玉砌”的“妆”念什么音,可先查部首(),再查去部首有()笔。要知道“妆”是什么意思,可先查音序(),再查音节()(4%)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罕见——犹如——
体味——向往——
用“__________”划出文中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写下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哈尔滨的冬季比夏季更具魅力。”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1%)
4、短文第3自然段是从()、()、()三方面来介绍冰雪节的。(6%)
5、请用“∥”将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觉得哈尔滨的风光独特在哪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阅读测试题2
(一)归帆
○1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2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3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4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5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能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
○6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 )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 )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7沉沉夜暮笼罩着每个鱼家的笑语和沉思,( )是哪条船上的人们,( )休息了,积畜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 )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 )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
○8生活,也正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有汐也有潮。在驶向共产主义彼岸的长长的航程里,在每一天送走夕阳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条船的归航,是属于哪一种?你又打算怎样迎接明天的旭日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应填上什么关联词,从下面选一个填进去。(3分)
(1)因为……所以……(2)即使……也……(3)如果……就……
(4)虽然……但是……(5)不仅……还……(6)无论……都……
2、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6分)
(1)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
(2)形容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效果。( )
(3)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 )
3、本文记叙“归帆”景象的顺序是从到。(3分)
4、本文的第自然段式过渡段。(3分)
5、本文的第自然段写的是归帆的远景,第和自然段写归帆靠近码头时的景象。(3分)
6、本文的中心思想概括得更准确的一项是( )。(3分)
(1)作者描述了渔船归航是的情景,赞扬了渔民们的冲天干劲和不畏艰险,夺取渔业丰收的精神。
(2)作者描述了渔船归航是的情景,歌颂了渔民们幸福愉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渔村,热爱渔民的感情。
(3)作者描述了渔船归航是的情景,赞扬了渔民们斗志昂扬、不屈不挠、精神抖擞地去生活的精神,启示人们在生活航程中也应该这样。
7、文中划“——”的句子可用下面的哪一条成语来表示它的意思,在括号里打“√”。(3分)
(1)胜败乃兵家之常( )(2)胜不骄,败不馁( )(3)失败乃成功之母( )
(二)生死攸关的烛光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等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文中三个括号中应填的词语一次是( )(3分)
a、绝密严密秘密b、严密秘密绝密
c、秘密绝密严密d、秘密严密绝密
2、在第②自然段中提到了“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面哪个国家是法国的盟军( )(3分)
a、德国b、英国c、意大利
3、在第③自然段中提到的“军官”,从军衔来看,下面最低一级的军官是( )(3分)
a、中尉b、少校c、上将
4、“蜡烛的秘密”假若暴露,会带来什么后果?( )(选两个)(3分)
a、秘密情报站遭到破坏b、屋子里漆黑一片c、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将被杀害
5、把文中画“”线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2分)
6、母子三人为保护绝密情报分别采取的具体行动时什么,用线条连起来。(3分)
伯诺德夫人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大儿子杰克点亮油灯,熄灭蜡烛
小女儿杰奎琳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7、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的品质。(3分)
a、勇敢b、顽强c、机警d、平静e、机智f、镇定
8、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的“蜡烛熄灭了”是指小女孩吹灭了,还是自动熄灭了?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5分)
(三)渡河少年
①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在岸边的渡船。
②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③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④竹篙一( ),小船离岸而去。
⑤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 )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⑥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 )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⑦孩子好像没听见。
⑧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⑨“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⑩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11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12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窜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13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14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15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2分)
A、停摆提冲B、漂撑拿浸
C、泊点擎漫D、拴指放流
2、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分)
3、描写少年下水,上岸采用的动词有、、、等(2分)
4、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 )。
A、老人B、少年C、我
(2)文章①自然段的作用是( )。
A、交代坏境地点B、总起全文C、点明中心
(3)第⑨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转折C、表示递进
(4)第⑥自然段共有( )句话。
A、4B、5C、6
5、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4分)
(1)忽然大叫:“伢子,上船,快上船!”( )
(2)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 )
(3)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 )
(4)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 )
6、判断。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5分)
(1)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
(2)两遭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的蹙在一起。( )
(3)孩子好像没听见。( )
(4)阳光在他的背脊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 )
(5)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 )
7、回答: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2分)
【四年级语文阅读测试题】相关文章:
《简爱》阅读测试题06-24
《海底两万里》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04-09
《神笔马良》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8-17
《格列佛游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8-27
小学语文测试题10-10
《孤独的小螃蟹》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9-25
《昆虫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5-24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阅读测试题阅读答案04-08
最全《昆虫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6-26
今天我是升旗手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