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时间:2022-04-08 13:48:51 试题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测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篇1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完成1——10题。(2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见曦月()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艨艟数百()如履平地()雾凇沆砀()藻荇交横()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属引凄异

  ③沉鳞竞跃

  ④吞天沃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④又一村。

  5、从本单元的课文中积累几个写“水”的四字段语。(不得少于三个)

  6、提炼出下面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理解下面的句子,写出两三句鉴赏性的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竞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像江河的美丽。

  9、默写。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渡远荆门外。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三、完成11——14题。(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

  1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

  1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

  A、古来共谈(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1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四、阅读。(32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晴初霜旦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18、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9、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夏

  春

  秋

  20、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21、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二)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2、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3、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

  24、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②每岁京尹()

  ③为火所焚()④四马塞途()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履平地

  ②黄烟四起

  ③略不相睹

  ④随波而逝

  26、简答。

  ①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②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③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④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是日更定()②余拿一小船()

  ③长堤一痕()④客此()

  28、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9、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

  30、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项()

  A、舟子:舟子喃喃曰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1、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32、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五、作文。(50分)

  水,是一个多情而美丽的精灵,生命因她有了灵气,世界因她有了精彩。江河湖海,是水让她们成为大地的眼睛;雨、露、霜、雪,是水让她们成为自然的花朵。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篇2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蹲jù()酬hè()pì()喻xī()微忌huì()chún()朴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把它与课文后面练习二第二段文字进行比较,你更喜欢那一段文字?说说理由。

  4、品读“山路漫歌”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2)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你说说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

  5、应用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答。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4)第④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

  (5)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6)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篇3

  一、积累运用(4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惊骇()滞()笨簌簌()取缔()诘()问

  孤shuāng()交xiè()愧zu()霹lì()pán()跚

  2、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5分)

  触目伤()鸡()狗碎低眉()眼连声()()

  3、古诗文默写(12分,10+2)

  ⑴乡泪客中尽。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⑵八月湖水平。气蒸云梦泽。

  (3)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4)低头看莲子。(《西洲曲》)

  (5)天然去雕饰。(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6)《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梦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请根据课文句子填出相应的作者姓名和作品人物。(6分)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句中“她”是作者笔下的。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句中“他”是作者笔下的。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句中“他”是作者笔下的。

  5、名著考查。(7分)

  ①《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孤岛上生存了多少年?()

  A、八年B、十二年C、十九年D、二十八年

  ②《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及时雨,行者,花和尚。

  ③请简要叙述《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故事情节,50个字左右。

  6、仿写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4分)

  例: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因为。

  我爱,因为。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⑴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⑶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⑷“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⑸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⑻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7、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课文)也是选自这本散文集。(4分)

  8、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我”是

  (2)阿长是

  9、文中有个词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地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3分)10、第⑹段作者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神力”指的是什么?(2分)

  11、四本小小的书之所以成为“我”“最心爱的宝书”是因为

  (2分)

  12、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当时的“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3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先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了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3、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表明情节发展的时间标志。(3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4、请找出文中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2分)

  15、文中在写送报少年的同时,也写了“我”儿子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章结尾当“我”听到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时,“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当时“我”惊讶的心理活动(50个字左右)(3分)

  17、请从文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选文出自课文,它是朝哲学家的作品。(3分)

  19、这是一篇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3分)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叙事明理D、寓情于理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6分)

  ①可爱者盛蕃蕃:②香远益清益:

  ③亭亭净植植:④花之君子者也之:⑤陶后鲜有闻鲜: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2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予独爱莲之。2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3、第一段中“,”写出了莲的体态香气,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24、本文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期末复习测试题04-15

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题05-06

苏教版小升初语文测试题05-06

苏教版小升初语文测试题汇编05-07

小升初语文备考测试题参考05-07

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01-16

小学语文下册的期末测试题03-07

小学语文综合测试题05-13

小升初测试题目语文卷05-07

小学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