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课件,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快来参考课件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单项式;
3、会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知道他们与代数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电脑, Powerpoint幻灯片, 实物展示台
教材分析: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在从抽象到具体,不断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本节中,整式的概念、单项式的概念和次数,既是由数到式的抽象与升华,又是以后学习同类项,整式加减,乘除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以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单项式的系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设问题情景
活动1:(出示幻灯片)
请根据下列情境书 写代数式: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c千米,则这辆汽车的行驶时间为______小时。
2、长方形的长为m,宽为n,则两个这样的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 或 都正确,教师充分给予肯定。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同时启迪学生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
3、电冰箱包装箱的形状是长方体,如果包装箱的底面形状是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包装箱的高为h米,那么它的体积是______米3。
4、x的立方的相反数是______。
引入新课
我们看, 是 和 的积, 时2、m、n的积, 是a2与b的积, 是 与x3的积,他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 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教师给出单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学习单项式的定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感受。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是单项式吗? 是单项式吗?
请同学们分析x-y,x+y是单项式吗? 师生讨论,因为 可以看作 ,是 和 的积,所以是单项式,但是 是s与t的商,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师生讨论,他们是和、差不是积,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中只能由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做一做
例1 下列各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
⑴ ; ⑵ ;
⑶ ; ⑷ 。
解:(略) 学生讨论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深化对单项式定义的理解。
探究活动一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比如,2mn中2是数字因数,所以,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2。
请指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教师举例。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学习单项式的系数的定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语言叙述能力。通过实例,认识系数。加深对系数的理解。同时增强符号感。
“1”省略不写。
是数不是字母。
分数系数可以变形。
探究活动二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次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总结,学生复述。
学习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
比如 中a的次数是2,b的次数是1,所以, 的次数是3。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实例,认识次数。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单项式的次数: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次数的认识。
a的次数是0 吗? 学生 讨论,教师点评。 当指数为1时省略,不是没有。
做一做
例2 请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⑴ ;⑵ 。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在此,应重点关注符号。 加深对系数、次数的理解。
回顾与反思
活动4
1、什么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有哪些特殊的变化方式?
3、没写指数的字母的指数是多少?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整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巩固
1、 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P173)第1、2题。
2、 作业:(p173) 第1、2题。
3、 复习巩固本节知识,并预习下一节。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课堂检查:(小测试试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6、 1、 1 整 式
1、单项式的概念:
注意:(1)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2)单项式中只能有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2、单项式的系数和系数:
注意:(1)符号不能丢;
(2) 系数和次数是1时省略不写。
教学反思:本节从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列代数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单项式概念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了符号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系数和指数的强化训练方面还有待加强。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2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
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
3.课堂练习:P11 1.
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能?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
总结结论:
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三.质疑再探:
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
探索并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四.运用拓展:
1、课堂练习 P11 想一想
2、小结
①.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③作业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是今后学习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经历由数到式的过程,体现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对发展符号意识有非常意义。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表示。由于字母表示数,因而字母可以和数一样参与运算,这正是理解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核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学习的是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学生习惯用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数”到“式”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虽然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七年级学生符号意识薄弱,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于如何分析问题、寻找相关数量、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学生会感到困难。再者我校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留有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关系,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感受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青藏铁路的一张图片,感受那里寒冷的天气引出青藏铁路冻土地段的行程问题
师:同学们有谁去过西藏吗?你听说过青藏铁路吗?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引出课题。
(二)初步感受
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多少千米?3 h呢?t h呢? 8 h呢?
(2)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 t h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字母可以表示数用来表示数
注意:(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省略不写; (2)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范例感受字母可以表示数,字母可以参与运算,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这样的字母表示的运算律。使学生加深对公式和运算律的理解并通过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
(三)重难点突破
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呢?
例一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件;
(3)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3 即a2h cm3
(4)数n的相反数是-n
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学生代表板演展示,再有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为形成单项式的概念做铺垫。
例二
(1)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2.5 km/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v km/h,用式子表示船在这条河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时的速度;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 z 元,用式子表示买 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的钱数;
(3)如左下图(图中长度单位:cm),用式子表示三角尺的面积;
(4)右下图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图中长度单位:m),用式子表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
解:(1)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是(v+2.5)km/h,
(v-2.5)km/h;
(2)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3x+5y+2z)元;
(3)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为(1/2 ab-∏r2)cm2
(4)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单位:m2)为(x2+2x+18)元.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各个击破。
师生共同归纳:字母可以和数一样进行运算
注意:(3)带单位时,适当加括号.
(4)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字母可以象数一样进行运算,为形成多项式的概念进行铺垫。
例三
观察下列各式:x ,2x2,3x3,4x4,… ,
按此规律,第n个式子是 。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结论。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必要性和一般性。
(四)巩固提升
问题:你能给以上这些式子赋予新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举例说明比如:如果p表示我们班的人数,我们班8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那么0.8p 就可以表示我们班喜欢数学课的人数。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
五、练习检测
(1)5箱苹果重m kg,每箱重 kg ;
(2)一个数比a的 倍小5,则这个数为 ;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52%,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4)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 x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则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 台;
(5)某班有a名学生,现把一批图书分给全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则这批图书共 本;
(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b,则这个两位数为 .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注意(5)带分数化假分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六、小结作业
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
角的概念;
难点
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
(1)观察图思考: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 角的边
(4)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由钟表的分针转动得到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举例从而引出角的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三、一组练习 判断:
(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2)平角是一条直线 ( )
(3)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 )
(4 )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
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 ( )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
三、小结
学生总结角的两种定义,教师点评,加深印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4、3、1角>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2、投影: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3、出示课题:用数学
4、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1)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2)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投影演示)。
(3)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4)出示大括号
(5)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鼓励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6)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投影出示:?个)
师:?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7)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8)提问: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5、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出示第二幅画。)
(1)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2)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3)小组解答。
(4)小组汇报,说清楚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二、反馈强化
1、(出示石榴树)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看谁飞来了?(出示蝴蝶图)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当堂巩固
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
《角》是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等正确地判断直角。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角》的数学课件,欢迎借鉴!
一、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二)、认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五、教学结束:
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其中读角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意识。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发现也很积极,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究,从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紧接着我提出问题: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
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中间那个点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和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对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因为学生的理解抽象思维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角的顶点,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条刻度线上,说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这个角。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容易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这条边对着的 0 是在内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内圈的数字,如果对着的 0 是在外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数字。”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如果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一边认刻度,内外分清楚。”还真不能小看学生的力量,他们总结的方法很适合大家用。这样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出的结论,比教师一一讲授要好。
此外,我的教学收获是:在上课时,我们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时要关注这些,选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工具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新课学习
1、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存折上,银行是怎么区分存款和取款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一对意义相反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用负数表示。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
故事:虚伪的零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完全是实际的需要。
历史上,负数曾经到非议,直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也没有”,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数学家史蒂芬说:“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是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认为,从0减去4是胡说八道。
最早发现负数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的“孟子”一书中就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加少”就是减少,即加上了负数的`意思。秦汉时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的方程里明确提出:以卖为正,则买为负;余钱为正,亏钱为负。三国时魏国人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解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另外,印度数学家在公元625年(比我国迟几百年),婆罗摩捷多已经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他用“财产”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解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0只是一个基准,它具有丰富的意义,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把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课后小结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四、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
(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
(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
(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
(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重点: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 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学习指导:
一、知识准备
1.通过社会调查,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 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 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 元。
二、学习新课
一、思考: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九折 八八折 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问题:1、 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2、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三、 新知探讨
1 、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例题: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4)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回顾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作业:
作业纸。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4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提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的等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56与什么数相乘得4368?
8576是什么数的32倍?
一个数除以14得10,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谈话:今天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
(教师出示图片“例8”)
教师提问: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列的等式不同,而答案却相同呢?
2、练习。
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日记本的4倍。这本日记本有多少页?
教师提问:这道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枫叶鞋厂五月份生产了凉鞋19800双,是四月份生产的6倍。四月份生产了多少双?(两种方法)
2、光明小学有学生986人,其中男生478人。求女生有多少人?(两种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一艘潜水艇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共航行261千米。它的航行速度是多少?
2、飞机每分钟飞行30000米,是火车每分钟行的15倍。火车每分钟行多少米?(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3、光明小学图书馆新买来128本书,一共有三种。其中连环画3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同样多。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六、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课件11-03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课件教案11-2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07-15
小学数学课件11-04
数学课件教案11-03
初中数学课件11-03
趣味数学课件08-31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03-02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