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
称赞 范仲淹 南来北往 艰辛 危险 波涛汹涌 酒楼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是不是字音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了。
2.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把范仲淹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听到的用横线、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3.指导着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这一句。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些什么?(从肉嫩味鲜这个词知道了鲈鱼的味道太美了。从南来北往知道了客人很多。)
那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酒楼里坐满了客人,他们都不停地称赞鲜美的鲈鱼。)指名读句子,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
4、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不住地称赞鲈鱼的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上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里的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江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江面上风浪很大,一只渔船在风浪里起伏。)从哪里知道风浪很大?(从波涛汹涌这个词知道的。)师画简笔画大波浪。
师:江面上风急浪高,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一浪追着一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波涛汹涌。
师出示一只渔船做动作。师范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被卷上浪尖,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又被打入浪谷。此时,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危险、害怕、紧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两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这时,师在哀怨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
全班合着音乐齐读这两句话。
5、那么,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范仲淹又是怎么想得呢?
指名学生回答。(范仲淹想,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从这句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渔民捕鱼是多么辛苦和危险啊!)师:艰辛就是指的辛苦、艰苦。想象渔民如何艰辛,如何危险。指名说。
范仲淹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渔民,所以他想到引读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指导读好这一句。
6、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孩子。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江上渔者》。
7、那么,同样到酒楼里吃鱼的客人,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有这种感受呢?(因为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因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四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老师范写这四个字。
4、生练字。并提醒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一笔压着竖中线写。
板书设计:
10、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掌握主要内容,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考虑: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灯塔不畏狂风暴雨的侵袭,依然坚定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为人类服务。)
3.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文中写了船只、海鸥、暗礁、灯塔、海浪。)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事物的'思想。
5.由这几种事物,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有些人为了维护正义,不畏艰险,努力去与恶势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像灯塔下样做一个坚持正义的使者。
语文教案 篇3
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按句式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
2、情感目标: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爱劳动的品质
3、发展目标: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及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有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大家要认真听,动脑想,看谁先猜出来。
1、老师读谜语:我有两个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会写字,能画画;会扫地,能洗碗。样样事情都会做,猜猜看,它是谁?
2、学生说谜底,老师板题“一双手”。
二、句式辅助,训练说话。
过渡:人人都有一双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一双手”。
1、练习用“我有一双(怎样)的手”的句式说话。(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说,师板书:能干等)
2、练习用“我用自己的双手(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①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声中,同学们开始动手做事,他们有的系红领巾,有的整理书包,有的削铅笔,有的.擦桌椅,有的捡纸,有的拼图,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②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把刚才的事情说一说。
③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说一说平时还做过哪些事情。
3、练习用“长大以后,我要当,用”的句式说话。
过渡:小朋友们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儿学着做,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长大以后,你们的手还想做什么呢?下面,请你们看几幅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用双手在干什么?
①老师逐一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思考。
②指名回答
过渡: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句式互相说一说,将来你的手要干什么?
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④指名回答
⑤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篚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从分到合,由说到写。
1、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把三句话连成一段写下来。
四、信息反馈,检查效果。
1、学生读小习作,大家评议。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行”,理解“墙报、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叔叔”等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读出课文中的全部生字,重点学生“墙熟报”3个生字,理解;“墙报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了谈话,揭示课题。
1、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穿上了秋装,大地也换上了新衣服,谁记得第一册我们学过哪篇有关秋天的课文?《秋天的果园》,谁能试着背背?秋天还有哪些变化,你能说说秋天的其它变化吗?
2、冬冬画了一张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学第8课《秋天的画》。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归纳:A、谁画了这张秋天的画?
B、画中还画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录音。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习“墙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墙报”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划:划带有生字的词。
2、读:读带拼音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3、记:看田字格记字形。
4、数: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5、想:A、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B、从插图的哪些地方乍出这一幅秋天的画。
C、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叔叔:叔父;称呼跟父亲辈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3、读准多音字:行做量词时读hang,做动词时读xing
4、初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
B、课文分几段来写的?指名分段读课文。
C、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这是秋天的画?
D、“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E、齐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3、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帮()收()闻()
六、书写指导。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四个词语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组词。行:xing( )hang( )
3、认读词语。
4、课堂作业:
二、学习第一段。
1、为什么“我”要画这张秋天的画呢?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2、指名回答,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3、“画什么呢?”这句话是谁问谁?像这样的句子人们哪里学过?应该怎么读?(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4、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这张画里画了什么,听录音。过听边想,划出有关的词语。
2、用”我一()、(),还画了()和()。”来说一说。
结合板画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图,你见过桂花是怎样的?(金黄、淡黄、五个花瓣);草坪:看图说说草坪是什么意思?(种着草的平地)果园:果园里会有些什么?板画三个小朋友和农民,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3、“我”画这些景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轻声读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我画了什么。(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画?自由读2——5段,找出课文中的词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1)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绿了。
(3)小白杨飘下了几片金黄的叶子。
(4)红星在闪烁。
重点理解“成熟”一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苹果成熟了?
5、指导有感情发朗读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丽,金黄色的桂花,金黄的树叶,闪烁的苹果,我们朗读民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丰收的喜悦。
四、学习第6段。
这一段讲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用“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的过程。
3、“先……再……又……还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人们还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做其他事后顺序吗?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景色,还学会了用“先……再……又……还要……”来说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先……再……又……还要……”说一句话。
二、指导背诵。
1、听录音2——5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我”画了些什么,这些景色是怎样的美丽。
2、背诵2——5段。
3、自由准备背诵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总结。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画了这张秋天的画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变化。例如:桂花、小草……,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吗?
2、课堂作业。
3、你还能说哪些有关秋天的景象?(枫叶红了;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2.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领会人物个性化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情节的巧妙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生活
2、理解贾里“伟人计划”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概括并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我的`梦想”
畅谈“我”心中的梦想
——年少不妨轻狂些
二、认识贾里——了解内容
1..读“贾里日记”——思想(自信心很高一心想当伟人)
2.看“贾里故事”——行为(化敌为友.健美风波.打工失败领书成名)
复述、概括故事课本剧表演
明确概述要求:(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述: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贾里做这几件事的意图分别是什么?)、简单经过、结果。
(2)语言要流畅,简练生动,能正确表达语气。
提示:要将文章叙述的故事改编为课本剧,需要将叙述改为人物的对话。
三、剖析贾里——领悟主题
1、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
贾里,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
3、1.贾里前三次想出名没有成功,第四次没想出名却意外扬名,这是为什么?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做伟人做小事
四.课外链接:
《男生贾里》是当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力作。小说描述了当代中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塑造了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一批可爱、鲜活的人物。读《男生贾里》,感觉好象走进了自己的校园。课后,我们不妨借阅这本书,更近距离接近贾里。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伟人青少年的事迹,联系他们的成才经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2.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还有“伟人计划”吗?还会遇到怎样的烦恼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下贾里今后的生活。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7-26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02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8-17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9-18
语文阅读教案08-26
语文天地教案08-09
语文下册教案08-12
语文基础教案07-08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