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原文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老师说完,卡罗纳回到座位上,挨着我坐下。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爱”。
自主学习区:
1、通读全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反复朗读,直到字正文通,非常流利。
3、默读课文,用——画出卡罗纳遭遇不幸后有哪些表现?用~~~~画出大家是怎么做的?并在句子边写下你的感受。
自主检测区:
1、我会认
( ) ( ) ( )( ) ( )
遭遇 怜悯 叮咛 嘱咐 号啕大哭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2、积累词语
可怜 遭遇 严肃 怜悯 暗示 叮咛 嘱咐 端详
悲哀 号啕大哭 屏息凝神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区:
(温馨提示:本课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深入体会人物的感受。)
1、卡罗纳遭遇不幸后有哪些表现?读句子,说感受。
2、感悟关爱:
(1)、老师的关爱:
(2)、同学的关爱:
(3)、“我”的母亲的关爱:
如果卡罗纳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写下来。
检测反馈区:
1、照样子,先连线搭配词语,再另外搭配一个。
例:可爱的——小白兔 (毛茸茸的)小白兔
盛开的 目光 ( )目光
关切的 孩子 ( )孩子
可怜的 花朵 ( )花朵
2、放学后,当“我”扑进母亲怀抱的时候,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还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在正确答案后打:“∨”
(1)、因为母亲不要我了。 ( )
(2)、因为我身上有灰尘,母亲怕把她的衣服弄脏了。 ( )
(3)、因为母亲明白,现在和我拥抱会使卡罗纳更伤心。( )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7个声子生字,其中会写“英、芬、扑、黑、法、便、念、最”8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3、学习英子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读懂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阳光下景色,感受阳光的美好。
2、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春天,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一大早,英子就来到绿茵茵的草坪,她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听《七色光》的旋律,看主人公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草坪里花儿开,鸟儿飞,阳光非常明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坐在这灿烂的阳光下,英子有一个美妙的想法,她想做什么呢?能做到吗?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把不会念的或难念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你会读得更好。
2、说一说小英的想法是什么?
3、快乐识字。(出示课件:带生字的花朵)
(1)瞧!花儿沐浴着春光就要开了,花儿上的字你都认识吗?
(2)教师相机点拨:“英”、“坪”、“翔”的韵母是后鼻音,“芬”、“茵”、“欣”、“严”的韵母是前鼻音。“英”和“茵”应进行比较认读,加以区分。
(3)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把小花上的生字记下来吗?
教师相机点拨:“英、芬、扑、便”等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部首的方法识记,其中“扑”字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木字旁”。用比一比的方法,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形帮助识记生字。如“黑”和“里”字形相近,“黑”的上面部分里面是两点,不能写成“里”。
(三)形成应用,巩固生字。
1、我们新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其中有8个生字包宝宝想住进我们的田字格里,下面我们就来给他们安家吧!
2、仔细观察8个生字,想想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a) 上下结构的字:“英”、“芬”、“最”下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黑”、“念”上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b) 左右结构的字:“扑”左右均等,“法”、“便”右边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c) “最”字中间的一横应拉长,贯穿左右。
d) “黑”中间的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独立书写。
5、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阳光》,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今天,阳光是那么明媚,英子来到了绿茵茵的草坪。她发现不光是她的花儿、草儿,沐浴着阳光都显得特别美,不信你看看!
2、(课件:大自然在阳光下的景象。)
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想英子还可能看到哪些景色?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③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这美丽的景象的词吗?(“欣欣向荣”)
④你能把这欣欣向荣的景色读出来吗?我们比赛看谁读得美。
3、你们瞧,在明媚的阳光下,英子乌黑的头发闪闪发亮,阳光是多么可爱啊!
这时英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
4、(课件:人物画面弹出一个旁白:“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①指名读这段话。
教师点拨:读了英子的想法,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到第4自然段中去找答案。
②想一想,如果把课文的第4自然段去掉行不行。
(去掉就不能让读者明白英子送阳光的原因了,只有把这个原因补充说明了,事情的发展才显得完整。)
5、下面,我们就和英子一道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吧!
①指名读5、6自然段
说说英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用裙子把阳光包回家)
②为了能把阳光带给奶奶,英子可小心了,她包得多仔细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她包得很小心。(“紧紧”、、“严严实实”)。
③这么严实她还不放心,她回家的速度还特别快,你能从哪里看出她回家迫不及待吗?(“一进门”,“一边说着,一边打开”)
6、谁能体会英子的心情,把描写她包阳光的句子读一遍。
学生读过后,老师示范读
7、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英子,阳光跑到哪儿去了吗?
(让学生指出阳光是不能用裙子包回来的)
8、请同学们体验英子带阳光回去先高兴后伤心的心情。
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小组练读,指导互相评价,再推荐代表朗读。
9、英子多么伤心啊!阳光带不回来,奶奶又不能出去,那她就不能像我们这样沐浴着阳光了啊!英子越想越伤心,奶奶知道了赶紧抱住了英子。
10、请同学们读这两个句子
(课件:“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没有放开。”
“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课文中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体会到奶奶之所以“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是因为她已经被英子的行为深深地打动。所以她对英子说:“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
②“阳光跑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英子的关爱、体贴已经像阳光一般温暖着奶奶的心。
11、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
1、阳光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阳光长上脚跟着我们走吗?
2、引导学生借助镜子,玻璃等物体折射阳光,让阳光按着我们指定的方向前进,达成英子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6、阳光
英子 奶奶
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
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田野)板书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如果换成天气冷了行不行?为什么?你试着填上合适的词。
(课件)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理解一片片叠词的使用。
读的时候语速慢些。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也的慢点。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师生合作读。
4、秋天的天空是又蓝又高。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呢?第三自然段。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表示颜色的词,你找到了吗?用笔圈起来。这些词在读得时候可以读得重一点,庄稼成熟了,丰收的季节到了。你高不高兴啊?那就读出喜悦的心情吧! (看图背诵) 秋天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你发现了吗?
5、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美美的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这个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你们说好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手套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四. 教学过程:
(一) 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
t 舌前音,送气
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 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语文教案 篇5
课文原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三课时√√(二课时) √(会员)
2.芦花荡√ √(原创 四课时)√ √(长、详)
3.蜡烛√详案 √√(原创) √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简) √ √探索型√
5.亲爱的爸爸妈妈√① √② √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三则
7.背影√ √ √
8.台阶√(Doc版,一课时) √ √二则
9.老王√简案 √(详) √
10.信客√(简)(详)各一份 √ √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简案 √ √二则
12.桥之美√两则 √(创新研究) √
13.苏州园林√ √
14.故宫博物院√ √ √
15.说“屏”√(简) √ 名师√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简详各一则 √ √
17.奇妙的.克隆√ √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
19.生物入侵者√(简) √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 √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 √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 √ √√陋室铭2课时
23.核舟记√详案√(详)第二课时 √ √
24.大道之行也√优化教学方案 √ √(简)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
第六单元
26. 三峡√①√珍藏版 √ √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
28.观潮√(2课时) √详略各一则√(名师)
29.湖心亭看雪√① √② √ √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登岳阳楼√√ (名校资料)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
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
若、夫、微、之。
2.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朗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三、背景分析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学法指津
学习这篇课文,可用五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读、解、辨、理、诵。
读: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可多读几遍,把文章读流畅,并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解:理解词语,可与读同步进行。要认真查看课文注释,必要时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以准确把握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辨:分辨词义。要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比较,对文中的一些多义词作义项归纳。
理:梳理课文。可根据本文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赏:欣赏特色。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为此,可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诵:朗诵全文。朗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课文研读
(一)第一段。
1、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且贰于楚也。(èr)秦军汜(fàn)南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因为)(礼遇,以礼相待。)
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③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什么句式?答:介词结构后置句。
2、课文分析。
这一段写秦、晋围郑。共有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从情节发展上看,从两个方面为下文作了铺垫。这两方面的情况是:
①这次围郑,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②两国军队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说服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第二段。
1、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y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如,像)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
③若毒之乎(人称代词“你”)
④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推辞)(尚且,还)(同“矣”)
(3)翻译下面句子。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2、课文分析。
这段写烛之武同意“见秦君”。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请说明这一段如何写得波澜起伏,曲折生动的。(字数不超过150个字)
秦晋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说服秦军,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推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感动了烛之武,他终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应“见秦军”。
(三)第三段。
1、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夜缒而出(zh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夫晋,何厌之有(代词,那)
②遂子孙荷担者三夫(男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
④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句尾语助词)
⑥焉用亡郑以陪邻(何必)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出使的人)(供,供给)
(3)说明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遥远的地方。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动用法,使之为边界。
2、课文分析。
(1)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开始,烛之武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2)烛之武说服秦退兵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请予以概括。(不超过20个字)
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3)除上述理由之外,烛之武说服秦退兵的理由还有什么?请予以归纳。
①保全郑国有利于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晋国曾对秦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四)第四段。
1、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②以乱易整,不武。(用)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④失其所与,不知(结交)(智)
⑤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还是)
2、课文分析。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进攻秦军?
晋文公是一个讲恩情、讲仁义、讲智谋的人。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附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汜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托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要点
(一)、词类活用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3)臣之壮也
(4)今老矣
(5)越国以鄙远
(6)邻之厚,君之薄也
(7)共其乏困
(8)君亦无所害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0)既东封晋,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
(11)若不阙秦
(12)与郑人盟
(13)不仁,不知(智),不武
(14)唯君图之
1.名词的活用
A.名词活用为动词
(2)军——驻军,驻扎
(5)鄙——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意动用法,以远方为边邑
(12)盟——订(建)立同盟
(13)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14)图——计划、考虑
B.名词作状语
(10)东、西——向东、向西
夜——在晚上
2.动词的活用
A.动词活用为名词
(8)害——害处
(9)赐——恩惠,好处
B.动词的使动用法
(11)阙秦——使秦阙(减少土地)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4)壮——壮年人,老——老年人
(5)远——远地
(6)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7)乏用——缺少的东西
(二)、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2)且贰于楚[于(对)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对)郑伯言——同上]
2、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省主语”烛之武”)
(2)()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省略介词“于”)
作为一篇记叙文《烛之武退秦师》故事虽不长,然而记叙文的各个环节却大都具备,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个情节发展脉络是:
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的主角是烛之武,因而凡是涉及烛之武的情节都作了详写;其他情节均为略写,而且,用“略”,更凸现了“详”。
六、课外阅读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下面一段宋襄公的故事,则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阅读后,回答问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已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解释下列句中斜字在文中的意思:
(1)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及——于——
(2)楚人未既济
既——济——
(3)及其未既济也,请击
及——请——
(4)又以告
以——告——
(5)既陈而后击之
既——陈——
【答案】
(1)及——与;于——在
(2)既——完全;济——渡河
(3)及——趁,乘着;请——请您允许
(4)以——把(这种意见);告——告诉,报告
(5)既——已经;陈——通“阵”,此处为动词摆好阵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7-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9-18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2
语文教案02-03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