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06 11:39: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1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2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3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名言警句

  或: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二、师引入文章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

  三、解题

  (一)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三) 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 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四、解文

  (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画。

  3、 反馈。

  4、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 找句子。

  3、 反馈。

  4、 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

  5、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6、 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三) 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对比的感觉。抽读,比赛读,读出互不相让的感觉。

  (四) 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归纳:

  1、 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五)深入了解孔子,树立孔子形象。

  1、 师:孔子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两个孩子又怎么样了呢?

  2、 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 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

  4、 生: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师.总结。学无止境。

  五、背诵这个故事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5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12-26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07-01

两小儿辩日教案10-27

两小儿辩日教案07-31

《两小儿辩日》教案03-07

两小儿辩日教案06-16

《两小儿辩日》教案10-24

两小儿辩日教案07-04

《两小儿辩日》教案范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