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7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数出6、7,并用其表示物体的个数,明确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的顺序,进一步熟练掌握6、7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猜一猜、画一画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自主活动中更好地认识6和7,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认数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6和7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自主地投入到更近一步的学习当中,体会数和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6和7,熟练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写一写
1.找一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6和7这两个数朋友,找一找下面哪幅图所表示的数量和“6”是朋友?哪幅图表示的数量和“7”是朋友?
图一
图二
图二表示的数量能和“7”做朋友吗?怎样才能和“7”做朋友呢?
图三
这幅图表示的数量能和数几做朋友?怎样才能和“6”做朋友?如果又来了1只船,它应该和谁做朋友呢?
图四
蝴蝶的数量多,还是花朵的数量多?怎样摆放使大家方便比较?
预设:让蝴蝶和花一一对应起来,就能一眼比出谁多谁少了。
谁和“6”是好朋友?谁和“7”是好朋友?
小结:6枝笔和6朵花虽然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6”,所以都可以和数“6”做好朋友。7朵蘑菇、7只小船和7只蝴蝶的形状颜色也都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7”,都可以和数“7”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学生可以巩固复习对6、7的认识,能从不同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物体中关注到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1个1个地累加过程中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较大数的分与合学习。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3、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学新知
1、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2、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3、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和起来是5
4、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5、汇报
6、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7、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里填几。
441327312
7
2、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四、小节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五、作业
书23页第2、3题
板书:
分与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
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3、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
复习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
9 4
□ 5 □ □
3、
△□△□△□
接下去怎么画?
4、
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
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综合活动
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
学生写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
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
图画式应用题
3、
连续加2
4、
连续加3:3、 、 、
连续加2:1、 、 、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习
10=□+□
10=□+□+□
10=□+□+□+□
10=□+□+□+□+□
10=□+□+□+□+□+□
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5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1—5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本节课教学的: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如新课开始时,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 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小游戏:找朋友。
3.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入钟表的声音,让学生猜。
2.交流钟表的作用。
3.,天线宝宝带小朋友逛“钟表王国”。
二、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⑴.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⑵.学生可以自由说。(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分别出示10时、5时、2时
⑴.选一个你喜欢的时间,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
⑵.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⑶.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⑷.让我来考考你。(你拨我认)
3.认识电子表示法
出示5:00,(略讲),指导写法。
三、综合练习
1.游戏:(找朋友)
⑴.逐个出示苹果钟、菠萝钟、茄子钟
(配音):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嗨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手举相应的图片或时间)
⑵.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举这张图片。
2.愉快的一天
指名学生说说,天线宝宝几时在干什么。
3.淘气的表针
8:003:0012:00
让学生根据时间画出表针。
四.思维展拓(看电影)
⑴.认3:00—4:00
⑵.电影要放映()小时。
⑶.天线宝宝看完电影立即回家,可能几时到家?请选择正确的钟面。
四、课堂总结
五、课外作业
给自己的周末设计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 1 2 3 4 5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具
1—5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境,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白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课件演示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谁知道那只受尽了苦难的丑小鸭最后怎样了?(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老师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鸭也变成白天鹅,大家高兴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口算题的背景是4只丑小鸭)
3+2+4= 4+1+5=
9-2-6= 7-2-3=
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答对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你们的了!
2.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正确算出一道题,师点击鼠标,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课件演示:白天鹅飞起来,飞到湖边)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雪白的身子,细长的脖颈……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设计意图: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因此,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复习引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一、让学生操作学具,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
数的分与合,把一个较大的数分成两个较小的数,把这个较大的数看成两个较小数的合并,一年级学生对这些会感到相当抽象和枯燥。2只能分成1和1,3就能分成1和2或者2和1,数越大,分法也越多,这又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教材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会数的分与合,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的结果抽象成数的分与合,使枯躁、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有趣,使复杂难记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结构、易记忆。
第34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最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为学生记忆4的分与合提供形象支持。教学的第二步是渐进的,从左边图示的一个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的意思,知道是怎样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学习数的组成的活动与方法,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
二、在教学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计算加法喜欢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喜欢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学生分别理解它们的数学含义。从4可以分成几和几,推理出几和几合成4,能初步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知道“分”与“合”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看法与解释。
②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使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6~10各数的组成,完全把“分”与“合”融为一体了。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以5的分解为例:。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教学4的组成,虽然4分成1和3、2和2、3和1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次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孩子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片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14和541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套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③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的表示直接从左边得到。感受研究6、7的组成,都只要进行三次操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教学8、9、10的组成,都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①教学4和5的组成,教材的画面里有序地呈现了各种分法,蕴含了数的分与合是有序的结构。由于2~5各数的组成比较简单,教学重点要放在分与合的含义,以及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活动上,暂时没有明确提出有序地分、有序地记的要求。
②教学6的组成,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序排列的。两只手里拿6个气球,每次从一只手里移动1个气球到另一只手里。一次移动出现气球的一种分法,得到6的一组分与合。连续地移动,引出了有序的6的各种组成。
教学7的组成,教材的图画里把7个球分成两部分,三幅图依次把7个球分成1个和6个、2个和5个、3个和4个,学生看图写出三组7的分与合自然也是有序的了。
要注意的是,教学6、7的组成,教科书画出了有序的几幅图画,引导学生把6、7有序地分与合。这比2~5各数组成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序”。
③教学8、9的组成,以移花片和移小棒活动为载体。教材要求学生“每次移1个”“有次序地分”,指导他们有序地探索,体会什么是“有序”,怎样才能有序,有序有什么好处,从而利用“序”帮助记忆数的组成。
④教学10的组成,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数学思维的水平。
三、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激发练习的积极性,熟记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的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或两人的合作练习,不但动口说,还动手摆。第35页第2题边说边摆学具,从两人摆的花片可以检验是不是说对了。第37页第3题边说边摆数字卡片,通过看卡片上的数检查说对没有。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42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各种组成。第41页第2题在1~9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2)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等游戏。如第42页第2题,一名学生预先想好一个数的组成,让同学猜他想的是什么。这样寓练习于游戏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学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第43页第5题的答案开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合成10,4号蚂蚁和3号、4号、5号、6号蚂蚁都有可能住在一起。开放的答案能激起兴趣,激活思维。
(3)给练习配上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第35页在汽车车厢上写4、5的组成,第37页在蟹螯和蟹壳上写6、7的组成,第40页在中国结上练8、9的组成,第38页在房屋图上整理5、6、7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
第二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进行新课】
学习比较大小
(1)数字“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一样多,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数字“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如:“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例 看图填“>”、“<”、“=”,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分析:第一组图,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胡萝卜,4只兔对着4个胡萝卜,兔子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可用“=”表示;第二组图,一只兔对着一个桃,兔有多余的,桃没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桃的个数多,也就是说4比3大,用“>”来表示;第三组图,兔和梨也是一个对着一个,兔没有多余的.,梨却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也就是说4比5小,可以用“<”来表示。
答案:4○=4 4○>3 4○<5
要点综述: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课堂作业】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答案】 1.第1题 < >
第2题 < > = >
2.可以先数再比较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课后作业】
1.第19页练习三第6、7、8题及思考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音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课件播放,引起学生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印象;
(3)同桌小组交流识记“>”和“<”方法,帮助记忆;
(4)设计两个游戏强化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让学生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2、能“指着数”物体的个数,并记录下来。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难点:能用不同方式记录数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鼓,三角铃,快板,笛子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连一连
1、观察,书有几本?铅笔有几支?
2、你是怎样数的?
3、数好后怎样和上面的数字连起来?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一起来认识阿拉伯数字,中国数词,小圆片。
反馈交流。师板书1~10的数字。
二、指着数
1、观察铅笔图,我们可以怎样数?师示范指着一个一个数。学生模仿。
2、书本指着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依次指着数,不容易漏数。
3、防止漏数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数过的.物体上做记号
4、学生完成下面两张图的数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的结果。
三、听着数
(一)引入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我来击掌,请你说出你听到了几次掌声。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再来一次。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接下来我们学习听着数。
板书:听着数。
(二)游戏
1、击鼓:教师击鼓,学生记录,学生汇报
2、敲三角铃:(小组代表敲)其余学生记录
3、吹笛:一生吹,其余记录,一生板书,核对
4、拍桌子:一生拍,其余记录,学生板书,核对
5、拍手:一生拍手,其余学生汇报,全班核对
(三)生生互动,做练习
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自己相互练习“听着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用记号计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来指着数,听着数。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3~4
2、回家找家里能敲打的物体,和父母互相听着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从上往下数
左往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第三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P95,练习二十二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灵活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算式写得数。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二、新课
1、教学例1:
问:这是两道5加几的题目,同学们会算吗?怎样才能很快想出5加6得多少呢?
问:要算5加8得多少,应如何想?教师启发引导。
2、教学例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试做。然后说一说算理。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5、4、3、2加几的计算题的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用大的数加小的数。
三、课堂练习。
a)P101“做一做”
b)练习二十四题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4、3、2加几的题目。计算时,可以用
交换加数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x个,需要x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11-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7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模板11-0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5-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19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上册数学最新减法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