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3 10:18:53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白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得不论做啥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懂得“铁棒、诗人、艰苦、进步、更加、工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啥地点赶啥”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工夫。”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懂得的词语较抽象,学生懂得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懂得词义。

  教学预备:

  CAI、生字卡片、一根铁棒、一根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懂得课题的意思。

  2、学习、懂得第1、7自然段,教学生字:铁、棒、磨、针、诗、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啥?说说针和铁棒的模样。

  2、问:特别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3、揭示课题2 铁棒磨成针读题,标题里的生字想个方法记住它。

  教学:铁:金字旁,为啥用金字旁?与“秩”比较。

  棒:书空右边的“奉”,组词。与“捧“比较。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空。

  针:与“叶”比较,为啥也是金字旁?

  二、自学课文,懂得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啥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啥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明白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懂得“大诗人、唐朝”懂得多音字“朝”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朝:朝霞zhao(早上),唐朝chao(朝代)。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1000多年,唐朝除了许多驰名的诗人,李白一定是其中感觉驰名的诗人。“诗人”是指专门写诗,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为啥用个“大”呢?

  教学:唐:半包围结构,书空里面的笔顺。共10画。

  诗: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与“持、等”比较。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个地点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啥?文书们李白读书进步不快?懂得“贪玩、艰苦。”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啥艰苦?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小孩。他后来纠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明白的?

  这部分能够放到第二课时去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如何会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他回如何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啥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棒、磨、诗”,接着学生抄写生字。

  2、自由读课文。(机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学习懂得2-6段,重点懂得“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道理。

  2、学习生字:更、加、功、夫,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因( ) 工( ) 比( ) 轮( )

  困( ) 功( ) 此( ) 论( )

  3、说说李白小时侯不同的表现,他是从啥事中明白应当刻苦学习的呢?

  二、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头儿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惊奇”,感到惊奇的是谁?他为啥感到惊奇?

  (1)看到头儿娘在磨铁棒,不明白为啥。(不明白)

  (2)听说头儿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惊奇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头儿娘是再如何答复的呢?

  为啥头儿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啥是“工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教学:更:去偏旁记,与“便”比较。

  加:组词。

  功:力字旁,工的横改成提。

  夫:编顺口溜。

  5、听了头儿娘的话,李白明白了啥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答复,有啥不明白的地点,请学生释疑。

  教学:论:换偏旁记,与“轮”比较,组词。

  此:认识止字旁,书空笔顺。

  6、从此以后,李白怎么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啥时候起?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预备。

  2、男女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对话。

  3、决定喜欢的角色读读。

  四、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更、功、此”,学生写3个。

  2、完成《课堂作业》的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明白得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事情就会做好,学习也会进步。

  3、能用“谁看见谁在啥地点干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词语。

  2、完成课作第2题。

  (1)李白是我国唐朝(chao zhao)的一位大诗人。

  (2)春季,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chao zhao)。

  3、看拼音写词语。

  tie bang shi ren kun nan ke ku geng jia

  ( ) ( ) ( ) ( ) ( )

  gong fu bu lun cong ci

  ( ) ( ) ( )

  二、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当读出惊奇的语气。头儿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艰苦会如何想,如何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假如遇到艰苦应当如何做?

  4、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指导。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在说的基础上写句子。

  (谁正在哪里干啥)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 成功

  下苦功

语文教案 篇2

  【导入新课】

  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找学生复述内容。

  【新课探究】

  一、整体感知、讨论课文的结构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首段从"庆历四年"谈起,点出人物:滕子京,交代地点:巴陵郡:述说遭遇:谪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奏贬岳州之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句极赞滕子京的政绩,这虽不免有过誉之词,但据《巴陵县志》记载,他着实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个颇有点才干的官吏。然后在些基础上重修岳阳楼。其楼装饰一新,一定是彩壁辉煌,飞阁流丹,但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有一句"增其旧制"表明增设规模,增刻诗赋,是说明重修后其楼的骚趣雅致。从文章结构上看,也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密合题意,循题目的"记"字,交代作文的缘起,指的是滕子京绘一画《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的事。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 有深意?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齐背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岳州诸景之大成,又是说作者的笔墨是以它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便行云流水般地过渡到洞庭壮景的描绘上。

  先写气势阔大。"衔远山,吞长江",洞庭之于远山是"衔",于长江是"吞",两个动词超神入化,赋予洞庭以宏阔的气象。凝练形象的语言既交代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关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将静止的景物注进入生命,变静态为动态。

  次写水势浩大。"浩浩汤汤"。重叠式的用语写出烟波浩淼、浪涛汹涌的景象。尔后,把笔推开去,"横无际涯",极目而不见边际,盛夸范围寥廓。

  再写景象变幻。"朝晖夕阴",晨昏不同,明暗相异,自有说不尽的万千气象,最后,以总体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评论总括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大观"同"胜状"呼应,文章肌理绵密。

  作者拎起来后,再一笔宕开去:"前人之述备矣"说明这不是作者笔墨中心,最后又用"然则"一词转过来,直入本文主旨————随物赋感,因景生情。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2)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齐背第二段。

  四、总结

  1—2节的内容及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 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 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

  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

  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读得不好时)

  师: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比赛?

  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你还喜欢哪部分?

  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件:第4段的字幕)

  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谁还有?

  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热区--划线)

  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

  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你还喜欢那部分?

  生:我很喜欢内洞。

  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部分录象)

  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如果没有谈的)

  师: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己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己练练,谁来?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

  (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我们由金华城出发。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出示录象──入山图)

  如果导游开始没自我介绍,师要喊停。

  问:平时我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对,要先自我介绍。再来说说。

  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我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我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我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

  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导游:(图)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

  生4:内洞(录象)

  导游: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觉得也很值得观赏。如果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态度与情感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

  解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简介

  劳山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学生回忆《神笔马良》故事。

  利用资料书了解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组自学

  布置小组自学内容,然后进行检测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难以读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小组交流

  3、解释下面加点词

  词类活用:

  请师之 ( )

  月光辉室 ( )

  诸门人环听奔走( )

  “乃”字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 乃以著掷月中( )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进行概括。

  就组员的表现,组内进行评价,并选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诵读代表及讲故事代表)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全班交流

  引领同学对课文进行结构梳理: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高潮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1、选小组代表分自然段诵读课文,全班品评。

  2、就难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进行引导。

  3、选代表进行故事概括PK

  全班分组再读课文,进行题目抢答:

  1.劳山道士的法术怎么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有了这样法术高深的师父,王七学得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待王七的?

  3、如果你碰到了王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

  5、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作为自读课文,我以学生自读为主,师讲导为辅。这篇课文的教学,课文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

  让学生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课外活 动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相信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从这精辟的话语中感受到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课的殷切期望。而我们的《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想黄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六个字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08年,我无比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黄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教学理念让我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黄老师让我明白了《课标》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分析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年段及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并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因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成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识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些简便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由“提心吊胆”一词引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由此帮助学生总结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得法于课内,在实践中能够有法可循。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熟练记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能区分形近声母、韵母及间近整体认读音节。

  3、乐于记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有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教师拼音卡片

  学生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拼音家族为了你们吵得可厉害啦!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都说是你们的老朋友,争着要来和你们见面。结果还是智慧王子阻止了这场争吵。智慧王子说:孩子们认不认识你们还不一定呢?我建议你们设置声母关、韵母关、整体认读音节关,让孩子们来闯关,过关了就封他们为智慧王,表示他们认识你们,大家看怎么样?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都同意了。孩子们,你们同意吗?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会是智慧王?

  小组内先认一认,记一记。

  二、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声母关。

  1.分小组按声母排列顺序读声母。

  2.开火车看老师手中的拼音卡片读。

  3.区别形近的.声母: b-p b-d b-q p-d p-q d-q q-g f-t h-n n-m。

  4.小结闯关结果,颁发智慧星。

  [活动二]

  韵母关。

  1.分小组按韵母排列顺序读韵母。

  2.指名读老师手中的拼音卡片。

  3.区别形近的韵母: ei-ie ui-iu un-un an-ang in-ing en-eng。

  4.小结闯关结果,颁发智慧星。

  [活动三]

  整体认读关。

  1.分小组按整体认读音节的排列顺序读整体认读音节。

  2.指名读老师手中的拼音卡片。

  3.区别形近的整体认读音节: zi-zhi ci-chi si-shi yin-ying。

  4.小结闯关结果,颁发智慧星。

  [活动四]

  风险关。

  开火车读读一读的内容。都读对了有两个智慧星,读错了要减去一个智慧星。小结闯关结果,颁发智慧星。

  [活动五]

  总结。

  总结:评出智慧王。

  三、学习效果测评:用拼音认一认同学的名字。

语文教案 篇6

  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下面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板书: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 雨点

  板书: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巩固练习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jìn shuì jiào sàn bù

  ( ) ( ) ( )

  bēn pǎo hǎi yáng tiào yuè

  ( ) ( ) ( )

  2.照样子,加上偏旁再组词。

  包 跑 ( 奔跑 )( )

  羊______( )( )

  每______( )( )

  井______( )( )

  洛______(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雨点在( )( )里睡( ),

  雨点在( )溪里( )( ),

  雨点在( )( )里( )( ),

  雨点在( )( )里( )( )。

  四.迁移练习。

  小朋友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只要去看一看就会发现:

  雨点滴在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洒在树梢上,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四、交流学习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五、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七、学习生字。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结构。

  5.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生字好词。

  二、读懂全文。

  1.让我们再一起回忆桑兰的故事吧。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桑兰面对困难是如何战胜的。

  3.师读第七自然段,生讨论:为什么说桑兰是个坚强的姑娘?

  (1)小组内讨论。(2)全班讨论。(3)师小结。

  4.你能再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吗?指名读句子。

  5.师出示桑兰的照片:同学们,此刻你想对面对微笑的桑兰姐姐说些什么呢?请你大声说出来吧!(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6.同学们在过去的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吧?你那时是怎么做的?如果是现在你又会怎么做呢?说给同学听听。

  7.全班交流上述话题。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诊、轮、固、痛、病、勇”6个字。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写?

  3.全班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4.师范写“勇”。

  5.生练习写生字。

  板书设计:

  微笑着面对一切

  美好→不幸 忍不住 急切

  剧痛 哼歌

  大汗淋淳漓 气喘吁吁 微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精选)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9-06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