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北师大版《望庐山瀑布水》教案
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任何一部小说都存在着“虚构”的成分,因为小说家的叙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我们甚至可以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沙之书》(板书),看看它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说作者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二、相关介绍: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散文家,也是20世纪的一位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的三大创作成果,有人评价说:“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散文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小说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短篇代表作:《沙之书》、《小径分岔的花园》。
三、内容探究:
学生朗读全文,概述小说情节。
问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我”从《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烦恼,最终偷偷把它放进图书馆阴暗的搁架上。
问2:“沙之书”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沙之书”具有如下特点:1、八开精装的外观;2、异乎寻常的重量;3、令人陌生的文字;4、没有重复的图案;5、怪异荒诞的编码;6、无穷无尽的书页;7、磨损很旧的页面;8、粗制滥造的印刷;9、分段拥挤的版面;10、每页两栏的设计。
问3:“沙之书”的名称缘何而来?
明确:因为这本书的书页像沙那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原因6),所以被称为“沙之书”。如此看来,这确实是一本神奇(或“奇妙”)的书籍。
问4:“我”对“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我”对“沙之书”的态度变化过程:充满好奇(按照推销员的讲解找图案,找页码;谈话时、购买时都不忘翻弄书籍,欣赏封面)——无比珍视(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痴迷钻研(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晚上失眠,偶尔入睡就梦见它)——恐惧烦恼(悟到它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丢弃逃避(付之一炬又担心烧起来无休无止,污染地球,最后把它带到图书馆,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将它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总之,作者表达了“我”对无穷无尽的“沙之书”的态度变化。
问5:“沙之书”虽是作者的“虚构”,但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类似的“沙之书”呢?你能不能举例谈一谈呢?
明确:“沙之书”代表着无限和神秘,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沙之书”有:永不停歇的时间、无限广阔的宇宙、浩瀚无穷的知识、永无止境的数字、无法全知的未知世界、不断延伸的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深邃无限的人类思想……总之,“沙之书”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无限和神秘事物”的一种隐喻。
(师)说:当我们面对那些“神秘而又无限的事物”时,我们一个方面可能会对它无比好奇、痴迷钻研,一旦深陷其中、无法解答时,我们又往往会感叹自身的渺小和无知,继而就想摆脱烦恼、设法逃避。这种感觉就像小说中的“我”面对“沙之书”时的感觉一样,真实而又相似。小说《沙之书》借助“虚构”,运用“象征”,使“无限而又神秘的事物”通过“沙之书”这个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无限而又神秘的事物”时那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凸现出来,这也就是小说的思想主题。
总结:美国作家纳博科夫说:“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背后果然紧跟一只大灰狼——这不成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那个可怜的小家伙因为扯谎次数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纯属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这一点:在丛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张的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这就是文学艺术手段……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艺术是魔力在于孩子有意捏造出来的那只狼身上,也就是他对狼的幻觉;于是他的恶作剧就构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终于被狼吃了,从此,坐在篝火旁边讲这个故事,就带上了一层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个孩子是小魔法师,是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完成"万花筒""我能说""我能读""读读背背"的教学。
教学重点:"我能读"栏目的内容。
教学难点:"我能说"的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
3、说说你的发现。(左边一组字"仲、肿、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中",只是偏旁不同;右边一组字"唯、维、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佳"。这六个字,都应写得"左窄右宽")
4、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说说快速识记这两组字的方法。
6、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作业。
二、"我能说"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3、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理解吗?并练习口头运用。鼓励学生造好句,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三、"我能读"
1、自由朗读书上的`语段。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3、概括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4、把你喜欢的佳句画上记号,美读,边读边想象,感悟语言美意境美。
5、全班齐声美读。
6、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庐山云雾)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这首小令,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
3、学生熟读,成涌。
4、比赛背,挑战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2、 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过程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情感态度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领会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
改变学生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研读文章
教学内容和目的
1、教师导入;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朗读训练;
5、问题设计与研讨;
6、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8、课上练习;
9、学生交流。
1、唤起学生注意,进入讲授主题。
2、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3、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整体。
4、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深入细致的领会文章内涵。
6、总结好方法,达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自主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点拨,找出比较阅读的技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适合课文朗读的伴奏带;
制作教学课件。
搜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1、导入:心脏在跳动,生命在继续,同学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还是“习惯”的忽略了这一问题呢?(稍微停顿)好,请同学们随老师走进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在她的感召下思考生命的大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大问题,并培养关注生命的情感。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4、朗读训练:(配乐)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1) 各自练读
(2) 点名朗读
5、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 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将这篇课文与下面的同题文章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8、课上练习: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 一只--------不停地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 ---------在----------小憩。
(3) ----------昂然挺立----------。
(4) ----------足以擎天撼地。
(5) 我可以----------也可以----------。
(6)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9、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
10、 布置作业:
(1) 研讨与练习一;
(2) 朗读练习。
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从把握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根据文章内容,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激发主动的参与意识,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
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
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资料共享,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4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要保持冷静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成吉思汗。
2、师强调鹰与蒙古勇士间的关系。
3、出示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读课文,将课文分为五部分。
2、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3、全班交流。
第一段(1):简述成吉思汗时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
第二段(2—8):讲成吉思汗在狩猎归途中找到一个滴水的泉眼。
第三段(9—18):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
第四段(19—22):写成吉思汗知道了鹰打翻杯子的原因。
第五段(23):写成吉思汗的懊悔与顿悟。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简述 起因 发展 ** 结局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导入。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指名概述故事。
2、当成吉思汗明白真相后,除过懊悔,还明白了什么?
3、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4、从哪里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盛怒”?
5、他是不是一开始就盛怒?
6、自读课文,找出反映成吉思汗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7、小组合作交流。
8、第一次打翻杯子时为什么没有写情感?(宠爱)
9、再读课文,归纳一下成吉思汗“盛怒”的所有原因。(狩猎收获不多;口渴得厉害;三番五次打翻杯子)
三、拓展延伸,哲理感悟。
1、成吉思汗的后悔能使一切回复原状吗?
2、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从此以后成吉思汗怎样告诫他的子孙?
(A我们遇到事情时,常因自己生气的情绪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常会作出事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但杀了救命恩人,还失去了他的爱鸟,而后悔一辈子。
B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在事情的当下忍住自己生气的情绪,想清楚,用理性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以避免作出伤人害己的事情。)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一谈。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有点生气了 真的生气了 气急败坏
打到的猎物少 心情差 射死鹰
口渴得厉害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搜集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搜集米老鼠或其他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动画形象。
教材简析
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把耳朵叫醒》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在贫困潦倒的生活境况中善于倾听而获得艺术灵感,创作出米老鼠动画形象从而名躁全球,成为美国动画艺术片先驱的动人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沃尔特·迪斯尼获取创作灵感过程的关键语句,了解“米老鼠”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题目:本课的题目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以从质疑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把理解题目含义贯穿于全文的学习。
*第1~3段:
贫困潦倒:因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而颓丧、失意。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4~5段:
这两段介绍了年轻画家和老鼠交朋友的经过。作者将这一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具体。年轻画家一开始讨厌老鼠,但在无可奈何之下被动地去听老鼠的叫声,渐渐地听出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到最后和老鼠成了相依为命的朋友,产生了难以言传的情意。这两段的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采取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在书上批注、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自学讨论。学生明白了画家是怎样用耳朵倾听而与老鼠成为朋友的过程,也就抓住了“米老鼠”创作过程的重点;体会到了人鼠之间的情意,就找到了画家获得创作灵感的源泉。理解了这两段的内容就不难理解题目的意思。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难以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
*第6~9段:
这几段介绍了“米老鼠”动画形象的诞生并点出了年轻画家就是蜚声世界的沃尔特·迪斯尼。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讨论,体会如果画家没有在车库里倾听老鼠发出的声音并和老鼠成为朋友,也就不会有那个漫长午夜的“灵光乍现”,也就不会有“米老鼠”的诞生。
*师生互相补充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展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形象图片。也可根据需要将这一学习放在课前进行。
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第10~11段:
“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三句话,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把耳朵叫醒”不能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应该结合全文,联系人物的成功历程理解。“把耳朵叫醒”告诉我们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与美。不过,老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第1题,在于用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事件梗概,简要描述主要内容。
*课后第2题,这个问题正是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课文主旨的切入点。本题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阅读、表达独特阅读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给课文另取题目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或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精选)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经典]语文教案10-1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