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7 08:24: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

  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

  星系 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

  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彗核 离地球1光年 由远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

  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应的配乐。选用背景音乐。

  教师范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和润饰好我们的声音。正如我们不能把《满江红》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确定我们所诵读的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很重要了。

  那么,《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伤离别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别绪。好,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诵。

  五、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词处理得更细腻一些。要想用声音更细腻地处理这首词,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这首词。

  解读:明确:无比缠绵、无比依恋之际,天色已晚,雨刚停,无情的船夫催促上船。无心绪饮,却不能不饮,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将愁绪和酒一并饮下。本句在矛盾冲突中写出难舍难分之情。分析b句: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别,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昔日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叮咛嘱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渡:这是在凄凉、凄楚的氛围之下,所展现的离人离别时刻的动人场面。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的未来又将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呢?我们看下阙。在文中找出留恋和催发\说出想象之词

  解读第一句话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话,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这句话,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这句话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处理好不好?

  生答:不好。师问:为什么?学生发言指出此句话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教师明确:这句话作者以凄凉的环境来暗寓他凄凉的离愁。所以,此句起调应起得低沉伤郁,句与句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要读出悲、凉\的味道来。解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现在,大家想象,你马上要和你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你到机场或车站去送他,两个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地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之声。

  让学生深入到这种情景中去,并试着用此种感情来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此处写离别之情,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读这一句,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我想,这一句话由感情细腻的女生来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读。

  解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我想这样来读这句话,大家看行不行。师以一种极有气势的,昂扬爽朗的语调朗读。

  我读出这种气势没有?生答:读出来了。那么这样处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

  我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没有?生答:没有。那我们这里该读出什么味道来?学生发言,认为老师的朗读处理方式违背了本词的基调,且这句话所写景象仍然饱含愁绪的。

  继续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里只有因与心爱的人分别而造成的离愁吗?还有没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绪?

  学生讨论,并举手作答,得出结论:还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

  教师总结,并提示读这一句的时候在凄切的基调上应加上苍茫厚重之感。

  这句话由男生来读比较合适。全体男生读此句。

  好了,上阕我们分析得比较熟透了。现在,我们酝酿一下情绪,然后带着刚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来的微妙细腻的情绪把上阕来一次完美的表现。生齐读。

  下片,我先把它交给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作一个课下作业)

  分析下一阕:大家已经品读了上片,我们看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引导:重点看伤离别\和冷落清秋节明确: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

  重点分析一下---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古名句]。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但是,离别之人又偏偏遇上残月,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这里我们在谈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娇》“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自古以来,酒与愁就是相联系的。词人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

  六总结扩展(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欣赏北宋婉约派其他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2、预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雷雨虚实相济

  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谁说的?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水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5、滲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为我们的电视配音吗?

  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到了什么?

  (1)(出世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种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3)“蓝湛湛”和哪种颜色相同?

  A、(多媒体映示:上面是“蓝湛湛的天空”,下面是淡蓝、蓝、深蓝)

  B、“蓝湛湛”表示什么颜色?

  (4)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边说边放多媒体课件

  A、和老师发给你们的绒布有什么相同之处?

  B、哪些景物又是绿荫茵的呢?

  (5)多媒体映示:上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条绿而浑浊的小河)

  A、你认为哪条小河是绿澄澄的?为什么?

  B、学生交流、讨论

  C、还能说说ABB的词吗?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看多媒体课件联系背诵。

  7、指导有感情得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样,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

  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听完后,你感受了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动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指导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水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杯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收获了些什么?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记下来吧!

  齐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黑乎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有趣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鄂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阅读课文,全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同学们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来,大家纷纷带来了小蝌蚪、柳枝、青草……可小丽带来的是自己亲笔画的一幅玉兰花的画。小丽的作业受到了老师的特别称赞。故事告诉同学们,任何花草树木,还包括小蝌蚪,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关爱它们的生命。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环保意识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王、每、今、画、公、玉、兰、四”8个字,会认“代、表、教、定、课、桌、昨、完”7个字,认识5个偏旁“、人、、、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1、教学生学会生字,认识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和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前两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请你们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你们能给老师看看吗?

  (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点评)

  师:有位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相同的作业,你们想知道那些小朋友带的是什么东西吗?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课吧!

  (板书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悬念式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查作业时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学习做到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师:谁愿意提醒大家,我们在初学一新课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标然段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读者准字音。3、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把不懂的词做上记号。)。

  [让学生自己说出初读课文应注意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不但巩固了学习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初读

  (尽量面向低水平学生,这样更能发现问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要求会认的字:代、表、教、学、课、桌、昨、完

  要学会的字:王、每、今、画、公、玉、兰、回、。

  2、指名读课文

  ①指名读。(学生)

  ②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通过检查和学生的,发现学生在学词识记和课文朗读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消灭了初读中的“拦路虎”,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四、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师:上星期,王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什么作业?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听读)

  生:王老师要每个同学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插图)

  师:同学们带的东西能代表春天吗?

  生:能

  师:同学们带了些什么呢?

  生:有蝌蚪、有柳枝、有青草……

  师:同学们只带了这三种东西吗?

  生:不是。

  师:你们想象一下,还会带些什么呢?

  生1:桃花。

  生2:小燕子。

  ……

  师:看来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春天,所以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深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好,谁能说出课文的1-6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老师要同学们把最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同学们有的带蝌蚪,有的带柳枝,有的带青草,小丽带的一幅画。

  师:你真棒,小丽为什么要画画呢?

  (学生自读第七自然段)

  生:小丽说:“我在公园看到一朵玉兰花开了,想摘一朵,突然看见‘爱护花木’的牌子,就回家画了这朵玉兰花”。

  师:你们知道小丽为什么要摘玉兰花吗?

  生:因为小丽心里想:这玉兰花开得这么美,不就正好代表春天吗?

  师:小丽为什么又没摘,而画了一朵玉兰花呢?

  生:因为牌子上写着“爱护花木”。

  小丽舍不得摘花,又很喜欢这些兰花,所以只好画一朵。

  师:玉兰花这样美丽,春天这样美好,小丽又是这样地喜爱春天,我们一起来读第七自然段,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好吗?

  (学生读第七自然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由此走进小丽的内心世界)

  师:王老师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自读)

  师: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生1:小丽和同学们一样,把最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来了。

  生2:小丽不但找到了春天,她还懂得了去爱春天。

  师:其他同学呢?

  生:他们有的捉蝌蚪,有的摘柳枝,有的摘青草,这是不对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动物也有生命,花草树木是供人们欣赏的,不能损坏。

  师:对呀!任何花草树木和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关爱它们的生命。

  (指老师的话,读出真心赞美小丽的语气)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读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读全文)

  [在教学中,注重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去观察、去感悟,把学习语言和塑造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

  结束

  师(播放有关春天景物的课件)配乐唱《春天在哪里》。

  板书设计

  3、有趣的作业

  同学们蝌蚪、柳枝、青草……

  找春天

语文教案 篇6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 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字,掌握多音字“乘”的读音。理解并积累“举世无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题为“世界各地”,在本单元,有中国西安的“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和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你最想去哪里?

  2.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想先去中国西安的“秦兵马俑”,有没有和我站在一

  边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它。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它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

  (1)课件展示秦兵马俑图片。

  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引导学生积累成语: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2)1979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

  正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一起去感受它,一起去赞美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释课题。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的或是陶制的偶像,多为人形或兽形。

  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用的,制成队伍官兵、战刀、战马的陶俑。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能力目标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诵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

  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师问: 生答:

  1、诗人看见了什么? (月光)

  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 (白霜、故乡)

  3、李白思的是什么? (故乡、亲人)

  4、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 、诵读与感悟

  1、学生自由诵读。

  2、正音:笼罩lǒng zhào 模糊 móhu 鲛人jiāo

  3、朗读指导:节奏和重音 (课件)

  4、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

  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写实:月光、树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小结: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5、配乐范读,领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

  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

  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

  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

  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6、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全诗的意境。(课件)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7、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课件: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地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

  8、联想在诗中的作用(课件)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鲛人流珠》的传说,从而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四、秀一秀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人风采。

  五、拓展延伸:

  1、理解小诗

  繁星 冰心

  嫩绿的芽,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 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诗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2)这三节诗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嫩绿的芽”、“淡白的花”、“深红的果儿”说的话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请想象一下“嫩绿的芽”、“淡白的花”、“深红的果儿”它们各自的愿望是什么?

  2、请仿照例子用下面所给的6个图形,先拼成一幅图,再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

  例子:

  我这幅画名字为《青山绿水》,它可以给人的身心带来美的享受。拥有清秀洁净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希望大家都来珍惜保护这份灵秀,不要随意破坏!

  六、作业设计

  1、背诵

  2、阅读《倍速》第27课练习《云和月》,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精选)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经典]语文教案10-1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