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时间:2024-09-24 17:56: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二、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新课讲解:

  一、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2、做“土电话”的活动

  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建议课后完成)沙子、水、空气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代表物质,用这三种物质来做实验,对学生很有说服力。实验中教师要先帮学生将同等体积的沙子、水、空气装好,以便学生顺利实验。

  同时提醒学生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只要学生能举例说明我们还能听见远处的声音即可。

  三、回顾和解释

  1、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可以从固体、液体、气体等几方面着手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鼓励学生将思维拓展开,从各个领域入手。)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互相质疑补充)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2、拓展

  (1)你能用你学得的知识来解释成语“伏罂而听”吗?

  (2)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1 丰富多彩的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实际是声波的传播,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为介质传播出去。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教具

  真空罩实验仪、钢尺、吉他、鼓和槌、玻璃缸、白色泡沫塑料球、蜡烛、火柴、录音机。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聆听歌声中让学生进入声音世界,今天我们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发声,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均能作传声物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同种介质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声速也会改变。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物体发声的特征。

  在同学讨论基础上动手做一些活动(如拨动钢尺,敲击桌面等),观察、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互动2:体验哪些物体能发声。

  通过拍打水面、吹口哨等活动,体会除了固体能振动发声,液体、气体也能振动发声。开头歌词中“空气、马的声带和黄河水”都是发声体。

  互动3:声音是怎佯从发声体传播出去的。先让同学们大胆猜想,进而设计实验研究(如做土电话,把闹钟密封好放入水中)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互动4: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

  用槌击鼓,观察旁边的烛焰在摆动,引导学生推论空气传声时形成了波动,也就是声波。

  互动5:你知道声速吗?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而后听见雷声?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由其他知识过渡感知声速,了解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3.达标反馈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通常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空气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在生活中常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①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②空气能传播声音。

  (3)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 3 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管传来的。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3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3、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五、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六、教具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可封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沙、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次性纸杯,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九、课型: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什么东西能穿过物体,却不留下痕迹?(声音)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出课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2课《声音的传播》。3.教师板书课题。(2.声音的传播)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共同研究,学习新知。

  1、通过实验,发现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讲解:这个实验的方法是:先用钟罩把正在发出“滴答滴答”声的闹钟罩住,再用抽气筒把罩内的空气慢慢地抽出来,抽出一部分空气后,这时,钟摆的滴答声逐渐减弱、减小了。然后,再把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后,我们就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交流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2、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过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下边,我们就动手来做一做实验,看一看、听一听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又有怎样的传播效果呢?

  (2)(出示课件)教师讲活动步骤。学生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3.提出问题: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装什么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三)联系生活,加深巩固声传播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会应用到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液体传声的运用

  (教师出示课件)讲述:科学家为了提高捕鱼量,通过研究,发现有的鱼对某种声音特别敏感,会向发声的方向游去,就研究出一种电子发生器,电子发生器一旦发出声音,鱼群就会向电子发生器的方向聚拢,游进网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鱼量。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家是利用的是声音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性质呢?

  生:科学家利用的是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性质。

  2、固体传声的运用。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另外的例子,看家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在地板上。当有人走进时,它马上就能知道。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这是利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性质。

  3、气体传声的运用。

  师(出示多媒体,能听到声音的画面):前面两个例子利用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道理,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没有抬头看天空,却知道飞机正从头顶的空中飞过。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生: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道理。

  (四)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3、实验的途径提示:

  (1)研究桌子、门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4.学生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5.把研究报告写在课本73页的第二个活动记录表上。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五)做“土电话”并使用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并使用,交流新发现。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

  (六)拓展

  1、教师讲解“伏罂而听”的故事。

  2、提问: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七)全课小结

  十一、作业。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十二、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一)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

  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的途径提示:

  (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 5.汇报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 (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 (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

  (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

  (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

  (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 2.课后延伸

  (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 (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

  (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 (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 (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 (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

  四、课堂练一练填空

  1声音( )在空气、水或木头等介质中传播,( )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 )。 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水中第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4、(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 ),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5、“土电话”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 )传播的。

  答案

  1可以不可以2波振动3不同第一第三4空气空气5棉线

  选择题

  1.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里。

  A空气B棉线C纸杯

  2.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 A铝箔B木尺C棉线D尼龙线

  3.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琴弦C喇叭

  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答案

  1 B 2 A 3 C 4 C简答

  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五、布置作业

  1.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自制一个土电话。

  课外补充

  伏罂而听

  古时,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面开凿地道进来攻击,于是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上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容器)在地下,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才能准确地对付敌人。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会引起罂壁内的空气振动,于是通过空气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声速

  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描述声波现象或声学研究的重要参量之一。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以一定的声速向周围传播,意味着声波的能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传播。目前所知,声波能够在所有物质(除真空外)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传声介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主要是力学性质所决定。例如,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因此也随介质的温度、压强等状态参量而改变。气体中声速每秒约百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时空气中声速为331.4m/s,15℃时为340

  m/s,温度每升高1℃,声速约增加0.6 m/s。通常,固体介质中声速最大,液体介质中的声速较小,气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小。另外,不均匀介质中的声速处处不等。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速随传播方向而异。

  在有些情况下声速还与声波本身的振幅、频率、振动方式(纵波声速、横波声速等)有关。如果传播介质的尺寸不够大,则其边界对声速也有影响。因此为了使声速的量值确切地表征传声介质的声学特征,不受其几何形状的影响,一般须规定传声介质的尺寸足够大(理论上为无限大)情况下的声波传播速度。有时为了实用上的方便,也列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声速,如固体细棒中的声速。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谁能砸开核桃教案11-24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谁能砸开核桃》04-06

大班科学谁能砸开核桃教案3篇(精品)08-28

同是笼中之鸟 谁能飞得更高12-16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谁能吃到苹果》含反思12-09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落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教案06-18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