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3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局部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考虑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⑴媒体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局部,并画出自身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局部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
4、考虑: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考虑: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飞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七、作业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大家族。 ( )
⑵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
⑶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读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读好问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语:
老师今天要请大家帮三个忙,你们愿意吗?
1、认字
第一个忙是,今天早上,老师收到太阳公公的许多小礼物,每个小礼物上都有一个精美的字,你们能帮老师把他认出来吗?要是认识,就大声读出来,不认识的话,就把小手高高的举起来。
出示太阳生字卡,并把学生不认识的字帖在黑板上。
这几个小太阳有的同学还不认识,没关系,待会你就会认识他们了。
2、画尾巴
第二个忙嘛,老师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呀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课件出示:《粗心的小画家》,学生帮助丁丁改画。
第三个忙是,这些小动物们要比尾巴,你们能给他们做裁判吗?他们要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师读,问:裁判们请评一评吧!
wěi ba bǐ
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板书:尾 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它们的尾巴。(板书:比)
领读课题,齐读课题:6.比尾巴。
二、自读识字:
1. 提出自学要求: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 各自轻声读儿歌。
3. 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 的长 好 像 猴子 松 鼠 扁
三、合作交流:
1.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2. 讨论: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二两节。
四、品读领悟:
(一)品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黑板;谁的尾巴长?
师述: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齐说)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领读两遍)
理解:“谁的”,“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划连线谁的尾巴)
领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句。
出示黑板:谁的尾巴短?
提问:读时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谁”)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谁的尾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3.指名读三句。
出示黑板;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评议。
强调注意“谁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谁的”要强调。(圈出重音“谁”)
引说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就是——
4.小结过渡。
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二)细读课文第二节:
1. 放录像,教师比划。提问,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呢?(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 第二节里哪两句话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黑板)
3. 指导朗读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长”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老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学生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②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
师述:对,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领说两遍:回答问题要完整)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齐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读这句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圈出重音“兔子”)
教师问,学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女生问,男生答。
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师述:这就告诉我们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 答。(领说两遍: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④看录像,如果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学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录像,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⑥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是不是好像一把伞?大家看录像。
⑦放出录像,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
⑧指导朗读第三句,圈出重音,划出连线。
⑨放出燕子的录像,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了,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你们想去看看吗?但是,小动物们说要考考同学们,你们过关了,才让你们观看。
第一关:生字关 (抽学生读、齐读)
第二关:词语关 (开火车读)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顺利过关了,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
(贴“比尾巴”卡片,注意“巴”读轻声。)
2、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呢?一边听录音一边跟读。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贴图。)
说话练习:今天,来参加比赛的有( )、( )和()。
3、“比尾巴”大赛的项目有哪些?
自由练习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号。(指导读问句时,注意声音向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
4、“比尾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上讲台贴词语卡片。
5、练读课文。老师读问句,学生回答,男女生对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配上动作)
6、填空练习:
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松鼠的尾巴( )。
公鸡的尾巴() 鸭子的尾巴() 孔雀的尾巴( )。
7、师小结:课文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出现。共有4节,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
三、拓展练习:
1、瞧,又有几位朋友来找大家了,它们也想有一条漂亮的尾巴,你能帮帮它们吗?做练习:书85页读读画画。
2、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尾巴歌。
尾巴歌
老虎尾巴赛钢鞭,猴子尾巴打秋千,
绵羊尾巴大布袋,松鼠尾巴降落伞,
燕子尾巴剪春风,孔雀尾巴百花衫。
(学生自由读,拍掌读。)
四、巩固延伸: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你们可以从课外书中找资料,也可以上网或到动物园看看,收集动物尾巴的奥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家长、老师和同学。
语文教案 篇3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课时
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四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3.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
否去找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 顽皮可爱
汤姆和贝琪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 敢于冒险的精神精彩片段 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 乐观勇敢
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有爱心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③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板书课题。
3、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4、朗读课文
①范读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课文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课文内容
5、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6、作业
①
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2、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5、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三、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网络的作用,会用网络收集资料过程和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上网查寻,对资料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
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网络是人类越来越亲密的朋友了。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网络在学习中的重要地,学会用网络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收集、汇报
教师课前安排同学收集有网络关的资料,及认识。然后让同学交流汇报。
二、激趣、导入
出示画面创设情境。
三、质疑、驱动
以问至读。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的读书)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
购物拍卖、动画制作、学科知识、收发邮件。
四、合作、探究
1、游戏:
网络推销员游戏规则。
2、讲解展示。
3、评选、颁奖。
五、拓展、创新
1、具你了解,网络还有什么功能。
2、解决课前的问题。
六、自主作业
同学根据自身在课堂的学习情况,为自身选择作业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4、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2、生自由认读字、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字型的感性认识,尝试找出规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与木头有关。
3、全班反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4、你还能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吗?
5、你能再举其他的形声字的例子吗?
三、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3、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读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读一读,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对话。
2、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
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自大。)
3、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小画眉先前的自卑、难过与后来的自信对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1、生结合插图读一读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引导积累语言。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讲一讲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3、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则征友启示,你愿意当小牛的朋友吗?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牛的征友启示太为自己的需要考虑,没有考虑到朋友的需要,没有替对方着想。小牛如果在第2个、第3个、第4个“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许会找到许多朋友。
5、让学生续编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泡泡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让学生利用字卡动手实践,开展“我来摆”、“我来说”的活动,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可提示学生有的字作偏旁时,有些笔画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字)
三、课外积累,积累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充满个性的名片,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让给孩子,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胆创造,自信表现。 提供展示的空间 学生认真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开展“名片交友”的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爱国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2、知识目标
①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④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理解作者的精巧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学法引导:
1、背诵全文。
2、抓住难点、要点疏通文意,启发自行领悟。
3、反复诵读,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质疑法③讨论法④背诵法
2、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2′)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3′)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与句读,最好提笔作上记号。(师配乐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8′)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并记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会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2、下面,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读完一遍后交叉进行。
四、品析课文,训练想像(10′)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____”标示出来。(在“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下面,请大家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风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豪迈?)
3、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戎边战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无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的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五、自由赏析,体验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诗中,既有细节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俗话说“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是好的句子、词语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拿出来读一读,评点一下。好,大家先准备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课堂设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里,幻化成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反常的细节再一次传神的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鲜红的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夸张与对偶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不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与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依依别情,为友人归程艰难而担忧的关切之情,有友人归京通往家乡的马蹄印迹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诗歌以恢弘的气势、寓情于景的手法,既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六、朗读指导,背诵课文(10′)
1、齐读课文。我们该怎样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呢?好,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然后一起来读。
2、学生评价。(边评边读)
3、分组朗读。刚才我们读了,又议了,知道该如何带感情地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请男同学读写景部分,女同学读送别部分。
4、背诵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读成诵吗?好,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8
训练目标:
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复习指导:
同一地点的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会不相同。怎样用语言文字把接触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各种自然景观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呢?这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写自己喜爱的景观。
选自己最喜爱的景观重点观察,即使单纯的写景也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抓住感受写,不仅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描写之中,还能有力地烘托景物的特点。
2.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
(1)写景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对要写的景物进行观察时,既要观察景物的整体,又要观察景物的局部。
(2)一定要找出这一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点,找出这一景物动、静时的特点。
3.按一定的顺序,分层次写清楚。
在动笔之前,一定要选择一定的顺序,或按远近、上下、前后的空间顺序;或按早晚、四季等时间顺序;或按总-分-总的顺序;或分类记叙。
4.善于想象,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描写景物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借助想象的描述,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拓展训练:
《这儿真美》
提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注意紧扣题眼“真美”。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景物的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8-24
语文教案(精选)08-22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教案01-11
语文教案01-15
语文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