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案

时间:2024-07-14 08:52:4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找规律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感规律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猜一猜“的游戏,看谁能一猜就中!

  1、(课件显示)猜一猜,猜一猜()里什么图形?(生猜圆形)下一个?学生跟说……

  ……

  师:咦,同学们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2、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磁铁?

  老师手里有绿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的磁铁,请你猜一猜我第一次拿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磁铁?师出示第一次是红色的,猜第二个是什么颜色?第三个呢?……

  怎么一开始你们猜不准,现在都猜对了呢?说说理由。

  小结揭题: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原来啊图形的排列,磁铁的排列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火眼金睛“一起出发去找规律吧。[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课件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三种物体的排列规律。(看着图说)

  (1)盆花颜色是蓝红蓝红……,2盆为一组依次出现的。

  (2)彩灯颜色是红紫绿,红紫绿……3个为一组依次出现的。

  (3)彩旗颜色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4面为一组依次出现的。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8`)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师课件演示相关思考过程]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统计用此策略的学生人数)

  (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统计用此策略的学生人数)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8`)

  1.同学们可真聪明,能用这么多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呢?(师课件显示“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师巡视。(指名计算方法的学生板演)

  (2)展示学生不同想法。

  (3)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7÷3=5(组)……2(个)余数是2代表什么颜色?为什么?18÷3=6(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4)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师:掌握了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就要考验一下你啦。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课件显示“试一试”2[指名两生上台做,完后评讲]

  提问: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为什么21要除以4?5是什么意思?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课件显示)练一练第1题。师:我们上课开始就玩了猜一猜的游戏,大家都显示出了自己的水平,现在又要来让你们猜一猜了,有把握猜中吗?瞧,小明和小芳在摆棋子。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一人板书。讲评板书时提问:为什么要除以3?没有余数代表哪一颗棋子?

  2、师:小明和小芳在棋下忙,小红则忙着穿珠子!(课件显示练一练第2题)

  (1)照这样子穿下去,你知道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吗?第24颗呢?比一壁,看谁第一个猜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书。

  (3)讲评板书时提问:18÷4=4(组)……2(颗)4是什么意思?2个4的意思一样吗?余数2代表什么颜色?没有余数又代表什么颜色?

  3、画图形:练一练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完后教师展示几位,让它们上台自己说,体现主体,下面同学进行评价建议。]

  [同桌相互交换,检查,画得对吗?]

  六、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规律问题(6`)

  过渡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讨论几个学习、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1、计算器:小华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说明:显示0.09090909,就只有0.09090909吗?其实后面还有呢]

  2、练习十第2题,知道生肖吗?(播放相关介绍)

  提问: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的属相相同?除了11岁还有人与你的属相相同吗?

  七、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几几班同学们学得不错,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规律问题?(你觉得哪种最简便?)学得开心吗?学得开心就笑一个,看着大家自信的笑脸,老师能感受到大家的学习不错。这里也有一组笑脸。

  八、提升练习(笑脸):瞧,这些笑脸里可有学问呢?你发现了吗?

  猜一猜:[3个层次][点燃激情般的快速地]

  1、……照这样排,第24个是谁?

  2、…照这样排,第24个是谁?

  3、如果一共20个灿烂的笑脸,那这20个笑脸中红色的有几个?黄色的呢?

  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优生简单说说,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将会继续研究的)

  结语:

  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找规律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找规律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二、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上课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

  红、绿、红、绿、___

  红红、绿、红红、___

  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美羊羊头饰)教师扮演美羊羊。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各种颜色图形的排列):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

  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贴有图形排列规律的'图卡),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

  (1)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2)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找规律图片,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图片。

  (2)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 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出示串珠玩具串成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1)教师请全体幼儿观察美羊羊的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排列的规律是按红黄绿蓝排列的。

  (2)请三个幼儿上台进行“串项链”,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3)串项链完成,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串的项链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4)把完成好的项链送给美羊羊。

  四、结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谢谢小朋友们送的项链,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们看见了肯定会很开心,小朋友们再见!”。幼儿:“美羊羊再见!”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根据卡片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卡片,让幼儿来匹配;果然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律排列,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找规律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天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教案5

  一、通过故事《郊游》,引起幼儿兴趣,复习10的加法运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去郊外郊游,小兔很开心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草地上。

  1、出示课件,加法运算:8+1=?9—7=?10—2=?7+3=?5+5=?

  师:小兔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它很要气球,可是气球上面有几道题目难倒了小兔,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兔。

  二、在10以内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知道加法互换的原理,学习另一种题型。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帮助小兔拿到了气球,草原上飞来了许多蜻蜓。花丛里有9只蜻蜓,又来了1只,现在花丛里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幼儿列式计算:9+1=10。

  2、教师引导孩子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列出另外的一种算式:1+9=10。(教师简单讲解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因为10可以分成1和9,或9和1,因此它们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3、通过以上的学习,出示课件(小鸭)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师:小兔和妈妈走到河边看到了许多小鸭。

  4、利用课件,在理解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基础上,学习加法的另外一种题型。

  师:兔妈妈看到小朋友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件汽车和皮球,引导孩子学习题型:3+()=7,并运用减法算式或交换部分量的关系计算结果)三、复习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两个部分量交换的关系。学习另一种题型。

  1、师:猴子妈妈要小猴子去果园里摘些水果,小猴子很高兴地出门了。

  (出示课件)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多少个?现在树上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口述并计算减法算式:10—3=7,算式中的10、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还能怎么列?10-7=3。

  2、出示课件,学习另外一种题型。

  师:回家路上,小猴在路边摘了些花,原来路边有几朵花,小猴摘了几朵?还剩下几朵?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根据图意列出两道9的减法算式:9-()=2,9-()=8。

  四、通过游戏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题型。

  师:天黑了,兔妈妈、小兔、小猴子要回家啦,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大灰狼设下关卡。

  1、游戏《闯关》,出示地刺,让幼儿快速计算出相应10的加减法运算题,就能通过。

  2、游戏《过河》,出示算术题,请幼儿看着计算题填上相应的得数,就会出现木桩过河。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算一算”“试一试”和第28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同学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 50X10=5X(10X10 )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同学口答,考虑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 140X30

  由同学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1) 先计算14X3=42

  (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同学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同学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同学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同学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一、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同学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 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 50X10=5X(10X10 )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同学口答,考虑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 140X30

  由同学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3) 先计算14X3=42

  (4)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同学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 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同学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同学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同学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书上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找规律教案7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时是第85页的内容,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发现规律。通过找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事物的排列,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能创造规律。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数字排列规律、等差数列、数的组成等内容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在学前阶段接触过“找规律”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涣散等特点又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扬长避短,在课上更要做到简洁规范生动的引导,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并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涂色、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事物的排列,能够找出稍微复杂事物的排列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创造规律。

  教法学法:设疑诱导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

  PPT课件、学具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米奇妙妙屋》模仿秀。

  绕口令:“密斯嘎,穆斯嘎,米老鼠”。同学们我们一人说一小句,先慢说,再快速接龙说,看看谁能快速的接上。

  (1)全班熟悉口令

  (2)从学号1号开始,直到结束。(同学们越说越来劲,越说越快。)

  师:你们怎么那么厉害呀!绕的好快呀。生:都是重复说那三句话,有规律的,不用怎么记就记住了。(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2、同学们,小明班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这个会场的布置都是很有规律的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例1,自主学习,探究图中的规律

  (1)从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而且彩旗、彩花、彩灯笼都不是随意摆放的,同学们站队也同样如此,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2)自主探究主题图中出现的规律。

  ①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②在自主学习单上填空。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紧接着顺应学生高涨地学习热情,自然过渡到例1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有激情的完成教学的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老师在整个环节中只起到激趣和引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要求,齐读):

  1、从主题图中我发现了什么?

  2、图中的彩旗、彩花、彩灯笼、小朋友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的环节后进行的。安排依据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相互说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亮点和自己的不足,初步形成统一的规律发现。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懂分享、懂发现、懂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三、教师讲导。

  1、小组内派代表汇报交流的情况。(及时肯定和表扬)

  2、讲解各种图形的规律,课件同步动画演示。

  (1)彩旗的排列规律是:一面()、一面()、又一面()、一面()……()重复排列。(2)面为一组。齐读

  (2)彩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一朵()……()重复排列。(2)朵为一组。齐读

  (3)彩灯笼的排列规律是:一个() 、两个()……()重复排列。齐读

  (4)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一名(女或男)同学,一名(男或女)同学,一名(女或男)同学,一名(男或女)同学……按(女男或男女)同学重复排列。齐读

  3、小结:彩旗、彩花、彩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先让学生表达小组讨论所得的成果,接着老师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进行点拨和引导,再配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再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依据是:先“放”再“扶”。放: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发现的规律。扶:对学生对的地方进行表扬——扶信心;对学生错的地方进行引导改正——扶错误;最后动画演示探究过程——扶思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才记得牢。老师适当、简洁、正确的点拨,在这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精练强化。

  1、在后面的里圈出正确的图形。

  2、找出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和文字,圈出正确的。

  3、挑战题。

  用手上的平面图形学具,动手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排列,你能行吗?同桌合作完成,展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挑战题”,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欣赏图案美。(课件出示)

  漂亮的条格裙子、漂亮的手链、幼儿园栏杆、布匹上美丽的图案、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公路上的人行横道、花的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同学们听听。

  七、作业: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2)找找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板书:找规律

找规律教案8

  教学内容:

  找搭配的规律。四下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讨论中有序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搭配方法,发现搭配事物与搭配方法的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老师今天来淳溪小学,出门前先要吃早餐。我们来看一下老师准备的早餐。(出示:一杯牛奶、一碗豆浆、包子、面包、鸡蛋)

  这样的早餐真丰富。如果只喝一种饮品、吃一种食品,你会怎样选择?让学生上黑板展示出自己喜欢的搭配方式。(板书:搭配)。把你喜欢的搭配方式说给你的同桌听。

  二、小组合作,探寻规律。

  1、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呢?

  让学生估计一下可能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在小组里合作选一选、数一数,并请组长把每种选配方法简要地记一记。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搭配方法。

  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他们的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引导回答、板书:有顺序、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

  2、你们觉得哪组的记录更节省时间更有效率呢?我们寻找规律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进行记录。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用“△”来表示饮品、用“□”表示食品,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动手连一连。

  在连线过程中思考并讨论:

  怎样连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3、食品的种数和饮品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得出结论:饮品的种数×食品的种数=搭配方法的种数

  4、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搭配问题,我们通过自己

  的研究,找到了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搭配方法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三、巩固提高:

  1、路线的选择。

  老师一边吃早餐一边在想一个问题:到淳溪小学(出示路线图),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全班汇报。上台指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衣服的搭配。

  吃完了早餐,选好了路线,该换衣服了。

  出示3件外套,2条西裤,3条运动裤。

  老师想如果穿外套和西裤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动手连一连,验证一下。

  如果穿外套和运动裤,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怎么算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拓展延伸。

  如果再加上2双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再加上领带呢?有兴趣的话我们课外去研究一下。

  四、全课总结。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搭配,例如我们的一日三餐的搭配,例如我们穿的衣服、鞋、帽的搭配,我们用的学习用品、玩具都有搭配的问题,等等。只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你就会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和思考,你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

  五、补充练习。(视时间而定)

  1、在班上选两名同学,和在座的听课老师握手,一共要握几次?

  2、今天学校食堂选一样荤菜和一样素菜搭配,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猜看,可能有几样荤菜,几样素菜?

找规律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88页主题图)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找规律教案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找规律》课例点评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物体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墙面图案纸、正方形白纸。

  2、学生准备:彩笔、四个圆、四个方、四个三角形、四颗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你来做动作。拍手。

  生:拍手。

  师:跺脚。

  生:跺脚。

  师:再按顺序我说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生: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师:小朋友你们接下去该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学猜拍手。

  师:你们猜的真准,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这样说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发现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脚,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我猜是拍手。

  师:说的可真好,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做的也很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点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是新课标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设计选取了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体建构有关数学知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得到发展,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来创造规律,使身体运动智能也有所提高。

找规律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教案12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16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认识新的数列即等差数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能初步运用规律。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轻松,请同学们互相猜谜语。

  师:大家情绪这么活跃,能不能课堂上也这样。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这节课就让同学们玩一玩,猜一猜,好不好?

  正式上课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小朋友,猜,他是谁?(课件出示明明)明明觉的大家很聪明,想和大家来猜谜,你们愿意吗?(愿意)

  明明带来了一堆小旗子,第一组他贴出了一面。(课件出示)第二组他会贴出几面小旗子呢?你能猜出来吗?

  二、初步探索

  1、小组讨论,猜测明明第2组会贴出几面小旗子。

  2、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第二组摆出2面小旗子

  (二)第二组摆出3面小旗子

  (三)第二组摆出10面小旗子

  ……

  3、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课件出示)

  是几面小旗子?(2面)

  谁猜中了举一下手。其他同学虽然你们和明明的想法不一样,但是都很好,很有想法。

  仔细看图,你还能发现什么?(第2组比第1组多出1面旗子。)

  大家愿不愿意继续来猜猜明明是怎样想的?我们来听听明明是怎样说的吧。课件出示。(画外音:我想让小旗子有规律的摆放)

  三、深入探讨

  1、师明确要求:老师来提一个要求,请同学这次继续想出下面3组小旗子的摆放,如果同学们想和明明想的一样的几率大一些,可以多想几种情况。先自己利用小旗子代替学具摆一摆。

  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想法画在纸上(播放音乐)。

  3、汇报:(明确先说一说,每组摆了多少个小旗子,再说一说有什么摆放规律)

  第一种12345(课堂上生是指着所画小旗子来说的)

  规律:每次都比上一次多一面。

  师在纸上画出来,每组都比上一组多出一面。问:大家看明白了吗?是有规律的吗?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  生说出每组小旗的摆放数量,让大家共同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请举手。

  第三种124711

  生说完之后,师:这么多的小旗子,大家能数的过来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表示吗?

  生在黑板用数字上记录,横着记录。

  124711

  1 2 3 4

  师引导生继续发现1234都相差1。

  明确再继续汇报时,一人指着图说,一人在黑板上写。

  第四种:1251017(板书)

  第五种124816(板书)

  4、汇报后,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第3组,再出示4,5组。

  请一个学生说一说明明是按着怎样的规律去想的。

  师:谁和明明的想法一样,举一下手,你们真棒。如果明明能像大家一样再添上黑板上的表示方法,我想大家能看的更清楚,对吗?

  5、明确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又多又好。

  真善于动脑筋!这节课我们探索的就是事物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数量规律。板书:找规律

  6、基本练习

  (1)师:刚才有的同学猜的小旗的摆放是这样的

  出示1101001000

  最后一组,应是多少?(生齐答10000)

  师:为什么?

  提示:数量上是怎样有规律的变化的?几个1变成了10,几个10变成100……

  指明答后,师总结:也就是说,每次增加10倍,就变成了下一个数。

  (2)师:老师也摆出了几组小旗,课件出示

  24814224458

  师:你能不摆出图片,就猜出老师空中所要摆的数字是几吗?规律是什么,想好后,可以像黑板上的样子,写出来。

  指明订正,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发现。(即增加数字都相差5)

  四、巩固练习

  师:明明从同学们的讨论中也得到了许多知识,现在他想带同学们到森林中走一走,坐一坐运动,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要去森林王国必须要闯过三关,你们能闯过去吗?(能)

  第一关27173252

  第二关100907040

  第三关139

  每一关都让学生说一说答案,以及找出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三关都闯过了,我们就一起随着明明到达森林里去吧。

  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大森林里的动画美景。)

  师:大森林里这样美,明明做起了运动。你知道他是怎样运动的吗?

  出示练习十二第四、五题,学生完成。

  五、拓展练习

  师:聪聪看大家玩的这样高兴,也来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拼摆游戏。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思考题。

  第四组该是几个圆片,是多少,应该怎样放呢?愿不愿意和聪聪一起想一想,分成4人小组,利用学具代替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推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来发现它,创造它,丰富它,好不好?

【找规律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案04-26

《找规律》教案09-04

找规律教案03-29

找规律教案04-12

找规律图形教案04-07

《找规律》大班教案03-25

关于《找规律》教案03-04

中班找规律教案02-15

(集合)《找规律》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