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08 16:21:36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每个同学的课桌上老师提前发了一张正方形的大白纸。这张纸可以叠成一本书,书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谁先做成了这本书,谁就能读到这个有趣的故事。

  2.老师看得出来,有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一张纸能折成一本书?这真的可以?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可以”,还很容易,只需要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下面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制作这本书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们根据课件的提示进行制作。老师提醒大家,老师设定了课件播放的时间,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件播放玩的同时完成这本书的制作。

  3.利用多媒体分布呈现将这张纸制作成折叠式口袋书的过程,学生看着步骤动手制作这本书。

  (1)让正方形纸白色的一面朝上。将纸对折,再次对折,然后摊开,三条折痕将正方形纸分成四等分。

  (2)换个方向将纸对折,摊开。这样正方形纸就被分成了八个等分。

  (3)将这条边对齐第一条折痕,对折,将纸翻过来,沿着折痕折过去。再次翻过来,对齐第二条折痕折过去。然后,另一边也同样的折三折。这样折成一个长条后,我们看到纸条中间有之前折过的折痕。

  (4)我们将长条的一端,折出长条一半的1/3的长度,压出折痕,之后将压出的三等分线对齐长条的中线,折45度角,另一边也同样处理。

  (5)将纸摊开。沿着刚才折的三等分线折,将白色一面朝上。接下来沿第二条折线凹进去,其它几条纸带也都同样用手凹进去。然后稍作调整,折好后的图形正面像折扇,侧面显示为两段纸条互相垂直的样子。

  (6)将长的纸条段折45度角,注意折的方向,并留出2mm左右的间隔。用力压出折痕。

  (7)将长的一段从中间打开,沿着折痕将折面压平,继续打开两边的折条,再次压平。翻过来,再次打开压平。

  (8)将纸翻折过来,使折痕略超过书页部分。翻过来,折下多余出来的'长度。

  (9)将中间的书页部分翻到另一边,把右边的纸条向中间对折,可以留2mm左右余量。另一边做同样处理。

  (10)将较窄的纸条拉开,卡进外皮和书页层之间,这样书皮就固定下来了。

  4.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都停下手来。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正在翻来覆去的在“书”中寻找着什么?对了,应该是在寻找那个有趣的故事?看你那着急的样子,老师都替你着急。(板书:急性子)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完,还在那儿慢条斯理的折呀叠压,老是真佩服你们的沉着冷静。(板书:慢性子)

  5.揭示课题:折叠式口袋书做好了,故事真的出现了,不过,它没有出现在你制作的“书”里,而是出现在了我们的课本上,讲的是一个裁缝和一个顾客的故事,作者是周锐。(补充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生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缝”——多音字。读[fèng]意思是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裂缝、缝隙等。还读[féng]指用针线连缀,如裁缝、缝纫、缝补、缝制等。

  6. 简介作者:

  周锐,上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船员、钢厂工人。著作有《幽默聊斋》、《幽默三国》、《狭路相逢》系列、《周锐校园绿色幽默》系列、《元首有五个翻译》、《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中国兔子德国草》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戏台上的蟒蛇》、《大侠周锐写中国》等八十余种,曾百余次获奖,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等。

  7.引导学生理解“裁缝”(裁缝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代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顾客”(顾客,泛指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的人或要求服务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凡是已经来购买和可能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算是顾客。即:所有享受服务的人或机构,也指把自己需求带给我们的人。)

  8.“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跟随作家周锐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裁缝 箱子 夸奖 歪头 承认

  袖子 衬衫 负责 泄气 手艺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货”字不要写成“贷”字,“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艺”字不要写成“芝”,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juǎn

  ( )

  qǔ zǒu

  ( )

  kuā jiǎng

  ( )

  chèn shān

  ( )

  fù zé

  ( )

  fú wù

  ( )

  一卷取走夸奖衬衫

  负责服务

  2.比一比,组词语。

  性( )姓( )

  艺( )芝( )

  箱( )想( )

  袖( )抽(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交流。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没做完折叠式口袋书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从制作折叠式口袋书和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中老师发现我们班有急性子,也有慢性子。(生举手自荐)大家自己试着读读下面的两段话。待会儿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再现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练习读老师出示的文段。)

  2.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

  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子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急,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什么时候让我来取衣服——秋天?夏天?冬天?……”

  ……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为这您只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3.急性子、慢性子学生自荐,到讲台上分别读顾客和裁缝说的话,师生评议。(急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快,声音较大,慢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慢,声音较小。)

  4.如果用我们当地的话读他们的对话,会是什么情景?(学生自荐,用方言试着完成上面的对话,鼓励学生加上动作,注意表情的变化,把故事的情景表演出来。)

  5.师生评议,谈话过渡:课文中有很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同学们自由组合,和你的伙伴试着用我们本地话完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句子,完成练习。

  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1)读裁缝的话应该

  表现出

  (2)读顾客的话应该

  表现出

  特别是注意读好标点

  三、走进课文,感受文本。

  1.学生推荐一组同学到讲台,用自己的话表演读课文,师生评议。

  2.小组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裁缝诗歌慢性子,顾客是个急性子。)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请一定要改一改,太急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如果你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也请你改一改,太慢了,会耽误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4.教师小结,拓展交流。

  (1)交流内容:

  在下一年冬天交付棉袄的慢性子裁缝最“合适”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做衣服的事儿就说定了;谁知第二天、第三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又想把短袖衬衫改回春装……迫待地想穿上新的衣服。

  慢性子裁缝答应了急性子顾客一次次的修改制作要求,事实上根本还没有动手裁剪布料——这只是课文的结尾,而不是故事的结尾。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xx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认知“鸟语花香”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者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 教学难点:

  词语理解: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拼音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课件展示课文)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识词。

  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韵文,感知对子。

  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

  (1)反义词对:古对今 圆对方 晨对暮 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

  (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 (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

  (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

  (3)作品展示,全班评价。 2.布置作业:

  (1)同桌互背《古对今》 (2)抄写课后词语。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4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课件出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2.学生交流:平时学习中你是怎样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①写出了“我”理发时的难受程度。

  ②我的经历:我不愿意吃放,被妈妈抢拖到餐桌旁坐下,又是吃又是喝的,像受刑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文“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我发想,原来这个句子写的是采蘑菇的孩子们的样子。

  4.互相交流:还有理解句子的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查资料理解,《江上》一诗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作者为什么写到了“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一首,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作者和一位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篆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篆竿一下重重地碰在作者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断,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对“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

  1.读句子,完成练习。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从词语 ,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2)联系下文庆龄没有去伯伯家,可以体会到庆龄为

  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独立朗读 “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旭日: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在河面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银光闪闪。

  (2)岛屿: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小岛被大树笼罩着,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草球,郁郁葱葱。

  (3)海滨:晚上,人们住在海滨宾馆,打开宾馆窗户,阵阵海风袭来,远处的海面上可见到稀疏的渔火点点。

  (4)沙滩:在沙滩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在海边游玩的各色人群,人们有的正在挖贝壳,有的正在捞小鱼,还有的在水中嬉戏,你瞧,那边有两人穿着婚纱,正在拍婚纱照呢,他们笑得好幸福。

  (5)瞭望:海防战士警惕地瞭望着广阔的海面,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保卫祖国的安全。

  (6)巡航:巡航导弹在高空飞行。

  (7)缆绳:轮船被缆绳紧紧地固定在码头上。

  (8)铁锚:轮船进入了码头,铁锚缓缓地沉入水底。

  2.看拼音,写词语。

  xù rì

  ( )

  dǎo yǔ

  ( )

  hǎi bīn

  ( )

  shā tān

  ( )

  liào wàng

  ( )

  tiě máo

  (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自读两组句子。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熟 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

  C.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柿子熟了。(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D.我正在熟睡,被吵闹声惊醒了。(程度深。)

  E.慢慢的小孩和我混熟了。(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

  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意味。)

  (5)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B.奶奶眼睛花了。(模糊不清。)

  C.我不乱花钱。(用掉。)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

  (6)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2.下列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1)读句子,了解每个句子分别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们高兴极了”)

  (2)自由选择,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

  ①小丽多才多艺,经常给同学们唱歌跳舞,还代表班级参加过绘画比赛。

  ②雨下得真大!豆粒大的雨点密集地倾泻而下,砸在路旁的柳树上,砸在屋顶的铁皮上和窗户的玻璃上,噼噼啪啪的雨声在耳边响成一片,好喧闹的雨世界!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新鲜”的解释有:A.少见的 B.不含杂质,纯净 C.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①菜市场的绿油油的青菜真新鲜。( )

  ②病人需要新鲜的空气 ,这样有利于健康。( )

  ③爸爸出国回来讲了许多新鲜的事。( )

  ④瞧那花瓶里怒放的玫瑰花,我猜准是新鲜的。( )

  (2)“漂亮”的解释有:A.好看、美丽 B.出色

  ①“六一”节那天,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学校。( )

  ②这一仗打得真新鲜!( )

  ③李海能写一手新鲜的毛笔字。( )

  ④王小东狠很地扣了新鲜的一球,为中国赢得了一分。( )

  4.围绕一个意思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超市里真热闹。

  (2)雨下得真大。

  (3)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

  (4)操场真热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3.教师小结: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朗读背诵。

  5.背一背,填一填。

  (1)见善则迁, 则改。

  (2) 不改,是谓过矣。

  (3)人谁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 不吝,从善如流。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句,课外积累更多的有关名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六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如,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

  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指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自己积累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受到教育。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品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六组词的共同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构成的。

  1、先让学生读词,再说说这些词有哪些相同之处,读词语时注意朗读的节奏。

  2、再让学生说说这样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自由练读四组词,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③认读记忆八个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记忆。

  2、我会填

  ①看题目,说说这道题我们要做什么?

  ②仔细读每一组字,说说你的发现。

  ③独立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自由练读。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指导两名学生把小华遇到的难题表流出来。

  2、讨论

  3、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

  4、分组讨论两种观点的理由,再指名学生发言。

  5、学习展示台

  二、

  1、查字典,了解“公民”一词的概念。

  2、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

  4、让学生讨论交流将为社会做些什么?

  三、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并能够运用在学习中。

  四、作业布置:

  ①认真读读本园地的字、词。

  ②写写自己对“公民”一词的想法。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6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拼搏强者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间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辩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

  (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两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范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上我还设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并图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课件将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可以摘抄,可以创作,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语言的积累,再创作。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没有展示给学生欣赏,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有学生自由读,有学生尝试读,有学生合作读,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对比、拟人、反问等说明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伟大、壮观,体会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去自读,接着创设情境,有时候学生想像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伟、壮阔,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过程。最后让学生体验想像,想像后让学生积极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这样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走进作者的心里,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可见,想像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课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让学生发言的时间没有控制好,影响了教学的时效。对个别重点词语的解释不够透彻等。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资源:

  西部缺水的视频;学生已经积累的描写场景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

  谈话交流,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窖”、“储”、“勺”字

  (3)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朗读

  2、学习多音字,读出长句的节奏美。

  三、长文短读,理清文脉

  1、交流初读感受:课文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

  随机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文质兼美的语言唯有在运用中,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进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借用课文语言,畅谈初读感受,进行说话训练,是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3、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4、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三个场景,读成了三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三个场景,在阅读思考中概括归纳,将课文的脉络理得清晰明了,让阅读变得通透。

  四、感受艰辛,领悟写法

  1、【视频情境】让我们一起走近马朝虎的家乡,走进这个小村庄,来到一个取水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场景的呢?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边思考,边圈画出关键词语。

  3、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随机板书:珍贵

  5、小结: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出现“艰辛”这个字眼,却用一连串的数量词,让我们处处感受到挑水的艰辛,水的珍贵,这就是马朝虎的独具匠心之处。

  6、设计意图:化繁为简,清简透彻。视频播放,引向课文情境;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感受语言的`质朴和表达力。

  五、感受快乐,迁移写法

  感受快乐:

  1、将目光聚焦那一场雨。出示相关句子,自由朗读。

  2、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呀?自由朗读体会。

  3、引导想象,体会“雨中洗澡”的快乐,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水的珍贵。

  领悟写法:

  4、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雨中狂欢的氛围的。

  5、讨论交流。

  迁移仿写:

  6、回忆生活中的场景;选择一个场景中最精彩的瞬间仿写片段。

  7、学生练笔,集体评点。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狂欢的氛围的?”促使学生从关注内容转移到自觉关注语言,细细品味、揣摩,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学着迁移运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看到这副图,你会马上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再读读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谁干什么?)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取题目,这就是取题目的一种方法。

  3、(板书课题)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课题。读课题。

  4、看了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5、过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检查字词。

  (1)“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2)颓然、遗憾

  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了夸父倒下那一刻的心情)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课题中已经简单地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能不能说得具体些。

  课件出示:夸父为了,他去追日,却因为而倒下了,在临死前,他还。

  5、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喜欢光明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神奇,感受夸父精神。

  (一)过度:同学们,这是个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想象丰富神奇的句子,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句子划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学生自读学习

  (三)交流

  1、句一: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体会:神奇在目标与常人不一样,敢追赶太阳,并把它固定在天上。

  2、句二: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读了这句,夸父给你什么感觉啊?

  (2)生活中,你见过跑这么快的人吗?

  (3)古人的想象真神奇啊!小朋友,你能来想象一下吗?

  夸父一提腿,就。

  夸父一迈步,就。

  夸父一,就。

  (4)看图读,把图中夸父疾步如飞的感觉读出来。

  3、句三: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教师引导:神奇在哪里?这么长这么宽的河霎时间都给喝干了。你还能读吗?

  你什么时候这么渴?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4、句四: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响声——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真是神奇,谁再来读?

  (2)在他倒地的一瞬间,他的心情怎样?

  (3)他遗憾地长叹一声,夸父啊,你在叹什么啊?

  (4)夸父仅仅是遗憾吗?谁再读读句子。你又读出了什么?

  (5)是啊,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他抛出了什么啊?

  (想抛出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想抛出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6)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5、句五: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盛、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1)夸父倒地变成大山,手杖一抛变成桃林,这是多么神奇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来说说,夸父在山的东边,或者西边、北边还会抛出些什么呢?快拿出练习纸也来写写神奇的.句子吧。

  (2)小练笔设计: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边,有(),给追寻光明的人。

  (3)刚才同学们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这么神奇的句子,你们看,神话的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吸引人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神奇的语言。(读第5节)

  (4)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充满光明

  四、合作看图讲课文

  1、合作看图讲故事。

  2、刚才我们合作着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五、小结课文布置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这一个神奇的、感人的故事就选自我国古代的文学巨著——《山海经》,《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课后到书店去买一本,继续畅游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成果展示。

  3.指名反馈。

  (1)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小结: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学时光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那就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

  四、明确方向。

  1.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

  2.教师小结: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例如:

  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或难过的事……

  五、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共同讨论策划:

  1.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主要包括“成长的足迹”)

  2.张贴学生写好的内容,集体分类整理。

  3.不同的内容应该收集哪些材料?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确定栏目。

  “成长的足迹”包括以下栏目:

  (1)我们的骄傲:获奖证书、成绩单、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及表扬信等。

  (2)精彩的瞬间:学校生活的照片、师生或同学之间的合影等。

  (3)我们的佳作:优秀习作、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4.制作成长纪念册: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教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同学和家长,也可以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六、学习借鉴。

  1.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布置作业,提示学生注意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版面的形式美。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首美好的诗,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彼此的友情,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 第二课时 -

  一、谈话揭题。

  1.引语:你还记得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2.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样的大门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善讲故事;谦虚;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3.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4.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1.导语: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3.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指名反馈。(“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5.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一段怎样不平凡的经历?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地区刊物—上海某出版社正式刊物)

  6.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提示:母校创设征文比赛,让作者崭露头角——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了作者鼓励——父亲的鼓励——作者不断“折腾”)

  (2)“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该如何理解?

  (提示:“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多次遇到了这样的鼓励。)

  (3)联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你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提示:红双圈可以是“跑道上的加油呐喊”,可以是“课堂上的掌声”,还可以是“做了一件好事后的.微笑”。)

  教学反思

  学完本课,孩子们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都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情感流露。

  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我们就要毕业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

  3.点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二、谈话导入。

  1.教师: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那么怎样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三、小组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节目的类型很多,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4.小组讨论,制作节目单。

  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

  点名反馈: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

  点名反馈: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

  4.公布分工结果。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何感受?

  作业布置:写一封信,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诉说自己的心声。

  六、写临别赠言。

  1.教师: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我们也将别离,我们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来抒发这种不舍之情。

  2.师生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什么感情?

  点名反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依恋、赞扬、祝福。

  (2)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

  点名反馈:可以写回忆、鼓励、祝福、建议……

  (3)学生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3.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和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5.布置作业: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 第二课时 -

  一、激情引入,明确主题。

  人们常常用红烛、园丁、绿叶、春蚕等来比喻老师。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一路陪伴着我们,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学习、生活,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期盼我们快乐成长。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为母校和老师写一封信。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作者在给老师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二、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了解书信的格式。

  大家知道书信的格式吗?

  (开头写称呼,并且要顶格写,写上冒号;接下来写正文,也就是信的主要内容;然后写祝福语;最后,在右下角署名和写日期<要分行写>,日期一定是写在最后的。)

  2.自由朗读文章。

  怎样理解“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

  (明确:老师和蔼可亲,老师把“我”领进教室,领到座位上,也领进了知识的大门。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我”从此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3.谈话激趣,激发写作欲望。

  同学们,打开我们记忆的大门,回顾小学生活,浮现在脑海的是老师讲课的身影,是你获得成绩时那鼓励的微笑,是你犯错时那严厉的目光。老师把自己的微笑化成阳光,把自己的心血化成雨露,让一棵棵桃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而当桃李芬芳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鬓发如霜雪。此时,你的心头一定涌起了一种感恩的情怀。请写一位老师给你带来温暖的一个片段。

  三、阅读《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1.了解演讲的特点。(演讲稿的开头要有称呼,以引起演讲对象的注意,要使用尊称,这样显得礼貌、庄重;演讲稿内容要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演讲稿人称上多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说服力。)

  2.朗读这篇演讲稿,了解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列举网络带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呼吁“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四、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激情导入: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一位诗人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朗读诗歌。

  指导朗读:本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类诗歌应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3.诗歌解读。

  (1)第一小节:本小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列举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修辞手法:排比。事物:“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

  (2)第二小节:这一节有一句与第一节相照应,是哪一句呢?

  (明确:“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3)第三小节中的“微风” 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明确:诗人把自己比喻成“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诗人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们,使他们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4)第四小节中诗人将忧伤抛下,变得年轻,充满梦想,诗人写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下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节是第三小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把忧伤抛在了一边,变得年轻了,对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这里暗含诗人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虽然写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是未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起生活的琴弦,“又”字说明诗人的“梦想”和“渴望”曾一度消失,但现在的诗人重拾了它们,同时进一步歌颂了新事物、新思想。)

  4. 作业布置:十二三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阅读材料中的师生情、同学情,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解读,课堂中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1.猜一猜。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刘备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红楼梦》一人名)谜底:探春

  我有心得。(打《西游记》一人名)谜底:悟能

  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一人名)谜底:燕青

  2.读课题。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一)读《西游记》节选。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1)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果。(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1)不肯借扇子的原因。

  铁扇公主:孙悟空坑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牛魔王:害子之恨(次要),欺妻之恨(主要)。

  (2)第一次借扇:逼;结果:假扇越扇火越大。第二次借扇:骗;结果:被牛魔王变猪八戒骗回。第三次借扇:打;结果:自愿送出扇子灭火。

  (3)人物形象总结示例。

  孙悟空:机智、聪明、变化无穷、有法力。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概述感受人物形象。

  (二)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界。

  (三)了解《西游记》。

  1.看封面,了解作者。

  师: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

  全班交流反馈。

  2.读目录,了解内容。

  师: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3.学生交流。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师: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奇、妙等)

  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1.阅读《红楼梦》节选。

  2.写读后感。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学生交流反馈。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阅读技巧,学生能更顺畅地阅读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其语言表达特点,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了解职业特点。

  2、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3、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展示自己的书写能力。

  4、熟读一首小诗,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重点:

  1、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2、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展示自己的书写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11个汉字,了解职业特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职业吗?在咱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家庭中,大家各司其职,做着自己的工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教师、工程师、魔术师、建筑师、理发师”。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人们在哪些工作,每天做些什么?

  例如:

  教师:在学校工作,教书育人。

  理发师:在理发店工作,每天帮人们理发。

  2、出示“演员、营业员、服务员、裁判员、饲养员”。

  总结:“师”指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人们在哪些工作,每天做些什么?

  例如:

  饲养员:他们饲养小动物。

  总结:“员”指从事工作或学习的人。

  3、出示“教师、演员”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4、在社会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职业呢?

  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医生、司机、航天员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5、出示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1、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出示:

  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我们在仿写句子时候,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3、进行句子仿写。

  4、读句子,体会变色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句子:

  这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分别进行解释。

  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分别进行解释。

  我的发现:"特别"有两个不同的意思,是一个多义词。

  四、书写提示

  1、出示书写的姿势。

  2、出示握笔的姿势。

  3、提示书写姿势。坐姿和拿笔姿势都要规范。

  4、还要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五、日积月累

  有几句名言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给他人一朵玫瑰,自己的手上也会有余香,用来形容付出会使自己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意思是:平常肯帮助他人的人有了困难,也会有人来帮他,形容善有善报。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些话都和"帮助他人"有关。今天我们就多做一些积累吧。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生背诵。

  六、我爱阅读

  1、出示小诗。

  2、一句一句地按顺序播放,同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进老师窗前》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读。

  3、认真读文,看谁读得又快又清楚,又富有真情实感。

  小组派代表展示。

  4、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师生情。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师生情的故事?说给同学听听吧!

  展示《程门立雪》。

  七、教学反思: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3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学以致用。(板书: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

  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③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④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⑤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2)学生试着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寂静的夜晚我倚在窗前,只听得风儿在和树叶窃窃私语。

  ②香格里拉不但景色奇异,还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

  ③美丽的花园里,菊花开了,千姿百态,芬芳迷人,争奇斗艳,颜色多种多样——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丽极了!

  ④妹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可爱极了。

  ⑤透过雨丝我恍恍惚惚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教师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2.仿说比喻句。

  (1)课件出示。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了解句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句子把群星闪烁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像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比喻句。

  (3)互相交流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比喻句,教师小结:

  ①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③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4)仿说比喻句。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说比喻句,师生评议。

  1.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就在鹿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2)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3)我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4)北宋的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2.读例句,用上下面的事物仿写比喻句。

  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月亮

  (2)星星

  (3)太阳

  (4)白云

  (5)春雨

  (6)彩虹

  (7)树叶

  (8)花朵

  (9)水果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仿说片段。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2)教师出示范例:

  你可知道,落叶有多么奇妙吗?秋风一吹,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你可知道,初夏时节大自然的景色有多美妙吗?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2)阅读范例,先根据要求试着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评议并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板书:设问引思)

  2.学写“寻物启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小组交流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写法。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

  (二)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所以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3)阅读范文,注意格式,并创设情境试着写一则寻物启事。(板书:寻物启事)

  3.注意划横线的部分,照样子写一段话。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4.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则寻物启事。

  (1)丢失时间:2哦8年5月27日上午早操时间。

  (2)失物人:李晓慧。

  (3)丢失地点:学校操场。(4)丢失物品:米黄色塑料文具盒一个,内有自来水笔、圆规、三角尺等。

  (5)送还方式:请交给中队辅导员老师。

  三、作业: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书写提示”。

  1.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书写提示。

  2.按照提示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课本上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板书:书写规则)

  5.按写字的要求完成填空。

  (1)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

  (2)笔画较多得字,要把笔画写得些,缩小笔画。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意思。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也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八个字的成语,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板书:八字成语)

  6.想一想,填一填。

  兵来将挡,

  ,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

  ,近墨者黑

  7.写几个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课外积累更多这样的词语。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学以致用

  词句段运用设问引思

  书写提示注意规则

  日积月累八字成语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七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而我们教师要注意的是如何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园地中的提示,做到触类旁通。在这堂课中注意了拓展。如“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根据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仿说设问句。再如在学写寻物启事时,鼓励学生创设情境学写寻物启事。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学会自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多研究探讨。

  3.我发现学生对于国家的历史、文物等方面接触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积累也很少,以后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5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05-1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实用】05-1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优选]05-1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22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02-28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刷子李》教案11-24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共15篇05-16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教案05-07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