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 题:认识几分之一
课 时: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张苇/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铁三官庙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能写分数。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学生经常接触的整数到现在开始学习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本课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体验认识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从结合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在自主、互动中学习知识,并得到成长。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月饼这一活动认识分数,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能正确说出一个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的含义。
2. 结合具体的分数能正确说出分数各部分名称,并会准确读写分数。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会正确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图形,会准确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评价任务]
1、通过学习例一分月饼认识分数,并可以准确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正确独自写出做一做第一题,检测目标1。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的展示,可以准确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检测目标2。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清楚“平均分”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卡纸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都是一群爱分享的孩子,你们可以帮助她吗?
(1)有4块西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块?
(2)有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瓶?
(3)有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多少?(强调平均分。)
师:对,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中叫做平均分。
师:可以用以前学的数来表示吗?(停留一点时间)
师:那老师今天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就是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都要了解这位新朋友的什么信息吧。先自由阅读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分数的意义
(1)将一个月饼分成2份,怎么分?
(教师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用语言描述一下分的过程。出示小帮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那将一块月饼分成4份呢?
(出示课件动画,让学生说一说,出示小帮手)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一表示。
(3)将一个圆分成3份呢?
(图中阴影部分怎么来表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4)谁能指出这个长方形的五分之一?
(打开课本第90页,自己做一做,再小组讨论)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
2、分数的读作、写作
看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一些物体和图形,并能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就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我们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些分数,不仅要认识它,还要知道它的读法和写法。
(1)二分之一
中间的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是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是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
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2)写、、
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写作。【检测目标1】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他们的分子都是1,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4、我是小小折纸家
那你们能试着折一折你手中彩纸的四分之一吗?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折法多。【检测目标2】
三、巩固拓展(练一练)
(1)完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会读写出分数。【检测目标1】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强化分数含义中的“平均分”。
同学们,你们能表示出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吗?
四、总结评价(评一评)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这节课小组内谁回答的最好?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几分之一
读作 写作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
五、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 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内容简析: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二、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
这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
(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
(1)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5、实践探讨
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使学生经历能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
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猴王给猴子分桃的情境来导入:
猴王给猴子分桃,怎样分才公平?
4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
2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
1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学生探讨怎样分
(学生思考:一个猴子得一半,一半用数怎样表示)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学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 认识分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总结: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二分之一”的桃子的。
(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涂色的作品(折法不同的各种情况)让学生理解只要是平均分的就是二分之一。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巩固练习:
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说一说
2.认识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生活中的几分之几,你能联想到几分之几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1--103)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学生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学生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重点:
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哪个同学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来猜猜,看哪个同学最聪明。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学习用品)
生:纸。
师:你真聪明。(出示纸)如果把纸对折,就是把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再折下去还可以得到更多。
师小结:如果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等平均分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谜语导入本堂课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谜底是纸,为下一个环节的折纸做铺垫。)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看看哪些能用分数表示?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学习纸折一个下面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这个图形表达是哪个分数?把它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这个的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抽取其中一个分数指名让学生读,并说一说意义。
2、在说意义的基础上引导板书分数的结构。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上图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分数的读、写,分数的结构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折纸涂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行活用。)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3与图4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明确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大。)
②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1与图2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 请Word版精品试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纸片若干(每个学生至少两张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情境图——蛋糕】要想把这2个蛋糕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生:平均分)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得1个。
【设计意图:创设圣诞节老人为小朋友分礼物的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情境中的学习素材可以清楚地揭示分东西时要想分得公平,必须要平均分,方便学生从整体上架构数学知识,为后面认识分数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并掌握二分之一的意义
(1)符号创造及介绍。
师:要想把这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呢?(生:一半或1/2)
【若生说一半】师:一个蛋糕,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那能不能也创造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半个蛋糕呢?(让学生进行符号创造)→虽然这几位同学表示一半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在想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在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一半。师: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个呢?生:1/2
【若生说1/2】师:你真棒!知道用1/2来表示一半,那你能来介绍一下你说的这个数字吗?(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正像同学们想的这样,数学上统一规定用“1/2”表示一半,先写中间的“—”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接下来,一起写一写1/2这个数吧!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认知冲突,从而自发产生符号创造的需要;学生经历了符号创造的过程,对分数的读法,写法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理解1/2的意义。
师:刚才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板贴,用粉笔重点标注)另一份呢?(生:1/2。用粉笔重点标注另一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蛋糕的1/2,你能找到学具纸片的1/2吗?【课件出示操作要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①动手折一折,找到手中图形的1/2,并把它涂上颜色;②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将合作要求再具体点:一折:动手折一折;二找:找到手中图形的1/2;三涂:把它涂上颜色;四说:说说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下面计时三分钟,动手做起来吧!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片,具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纸片,动手操作。学生操作后,全张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1/2?
生:我把( )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修改: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交流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将他们学具纸贴到黑板上】
师:孩子们,请你观察黑板上的学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不同,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却都能用1/2表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2来表示。
师:老师也涂了几个1/2,你们帮我看看我找到的对不对?
出示课件:几个被分成两部分的图形,(有平均分的,不平均分的)。
(3)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对1/2这个新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理解1/2的意义是学生认识分数意义的基础,在本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环节让学生在认识了蛋糕的1/2之后,动手利用学具纸片析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不同图形的1/2。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大量的直观体验中,学生逐渐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学生用语言充分描迷1/2,逐渐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
(1)创造四分之一: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生:1/4。)谁能借助学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1/4的?(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学生作品】
师:为什么图形不同,折法不同,却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生:因为它们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4来表示。)
(2)小结提升。
师:【课件出示:依次出示很多圆被平均分成2、3、4、5、6······等不同份数,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这1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1/2),那平均分3份,1份是?(1/3),平均分成4份,1份是?(1/4),这是?(1/5),这是?(1/6、1/7、1/8)
师:继续分下去,还能得到哪个分数?(1/9、1/10、1/11·····)
还能继续分下去得到其他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能说得完吗?(生:分不完,这样的分数由无数个。)
(课件呈现“······”)
师总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有了认识1/2的基础,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就相对简单了,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利用直观材料感知1/4的意义之外,还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帮助学生想象:可以无限分下去,有无数个分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思想,同时可以渗透分数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儿
(1)认识几分之几。
师:我们再来看分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呢?2份是多少呢? 3份呢? 4份…那你能用学具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找到图形的3/8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将学生的作品板贴到黑板上。)
(2)揭示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咱们研究出的这么多的数,有成就感吗?比较这些数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它有自己的名字——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能说出3/8的中间这条横线叫什么?分子与分母分别是多少吗?(边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以及几分之几之后,黑板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分数素材,此时,介绍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揭示课题,水到渠成。】
(3)了解分数的由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分数的由来) 【设计意图:此处不仅是了解分数的由来,渗透教学文化教学。更是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分数创造发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课堂中学生进行符号创造的过程很相近,从而学生体会到学习创造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三、拓展应用,内化新知:
师:看到大家学的这么认真,圣诞老人可高兴了,现在他想考考大家,请看题。(出示习题)
四、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师: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补充:“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分数。而是缺少发现分数的眼睛。”同学们,这节课后,让我们带上数学的眼睛,走出教室,去发现更多的分数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集合图形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如何运用集合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2.教师:请同学们先快速看看教材第89~103页的内容,边看边回忆,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读、写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
比较分数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师: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基本练习。
看图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第一个强调“平均分”。
(2)说说第二个分数18各部分的名称,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说说第三个分数45的意义。
2.比较大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小结方法)
3.简单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2页第10题:说一说计算这些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材第114页第15题。
三、复习集合
1.三(1)班跳绳比赛名单:小明、小红、小华、小亮、小平、小军、小兰。
踢毽比赛名单:王兵、小红、小欢、小平、小兰、罗亮。
填写后说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三(1)班有40人,有25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3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多少人语、数兴趣小组都参加?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3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113页第13题。
(1)独立填写。
(2)说说理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反思】
通过对分数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对各个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拓展练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有新的层次的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1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八、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1) 、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 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 动手实践
A、 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二)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九、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 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2 > 1/4
1:表示其中的1份
(平均分) 1/4、1/8、1/3、1/6、1/10
十、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二)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二)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共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a.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b.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c.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e.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f.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
首先,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老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的习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
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比较大小
(2)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3
教学内容:P107-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段。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精疲力竭,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孙悟空想:不吃点儿东西,师傅会饿坏身子的。过了一会儿,它不知从哪儿弄来4个桃子,好吃的八戒见了桃子口水直流,未等悟空站稳,就抢了几个桃子,刚想吞进肚里,孙悟空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孙悟空说:“有4个桃子,如果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孙悟空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孙悟空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板演。
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边出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对于分数,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有重点地板书几个问题:分数的产生、读、写)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1/2
举起一个圆片,请一个同学对折从中间剪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圆片?”(课件演示分法)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也是1/2)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教师学生回答时,课件灵活展示:
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圆片)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圆片小得多的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
全班同学自由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同学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亦可保留)
投影出示了各种彩色图形,说说1/2的.意思。
接着大屏幕出现九幅图形,通过判断哪几个图形的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哪些不是?
让学生用1/2说一句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1/2,你想自己创造一个1/2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同桌交流。
2、认识几分之几。
学生折纸时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试试看!”
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说得不正确或不足的,老师不过早下结论,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整)
反馈如下:
1/3:
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谁给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分数。还有同样表示是1/3折法不一样的吗?(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1/3。)
1/4:
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4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三个1/4。”
“一个1/4是1/4,两个1/4是几?”
“4个1/4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2个1/4是2/4,可不可以写成1/2?”
“从3个1/4中去掉2个1/4,是不是还剩1个1/4?......”
谁给我们来写一写刚同学们说的这些分数。
......
试一试:(投影出示)
说一说下面各个图形的涂钯部分是几分之几,并填在()里。
3、学习读写
(1)各部分名称:
“同学们请看,像1/2、1/3、1/4、2/3、4/5等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先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如果你叫,我叫,大家都各有各的标准,以后老师问起来是不是就只有你一个人听得懂,而其它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就显得不方便,那我们就把它的各部分名称统一下,以后说来也方便,大家一听就懂了,那么究竟应该叫什么呢?请在108页上找答案。
同桌两人互说一个分数,再说说各部分名称。
(2)读。
谁来读一读这些分数。练一练7
读出下面的分数
1/3、4/5、9/16、3/4、5/8、7/10
小结:我们是怎么读这些分数的?先读?再读?
(3)写
那么分数应该怎么写呢?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强调书写格式)师报生写
A十分之一B九分之一C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D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反馈,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四个分数
练一练8
写出下面的分数
四分之一、六分之五、七分之四、九分之二、五分之三、三分之二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练一练1--4
2、练一练5--6
3、拓展
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
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
第二条: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课堂一开始,我们讲到猪八戒吃桃子的事,猪八戒在顺利通过孙悟空的回答后,终于吃到了又甜又美的西瓜,但是它的肚子大,所以觉得不过瘾,于是对猴哥说:“猴哥,你本事那么大,只弄来这么几个桃子,还不够俺老猪填肚角,瞧着,我去弄些好吃来!”于是猪八戒一会儿工夫,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大西瓜,悟空说:“咱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1/4,怎么样?”,猪八戒一听就急了,什么我找来的西瓜,只能得到1/4,太少了、太少了。不行,不行我得要1/8,最少得到1/6。听了八戒的话,孙悟空笑得前仰后合。你这个八戒啊、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同学们,你觉得孙悟空的话有道理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4
一、 教材分析:
1. 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 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
直接板书"分数"。
问:你听说过他吗?在哪儿见过或者听过。学生自由发言。
你想问分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问。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1/2。
(1)、创设分月饼的情境,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列出算式的基础上,回答结果。
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
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
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分了几个?(半个)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可让学生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2、动手操作,认识1/2。
(1)、出示圆片,代替月饼,请一个学生,分一分。
(2)、教学1/2的读法、写法。
(3)、动手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图形的1/2。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多介绍自己的折出的分数。
(4)、提出讨论问题: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这句话对吗?同桌两人讨论后,组织发表讨论意见。
(5)、引导观察展示的图片思考:不一样的图形为什么动能表示1/2。
3、认识1/4等多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1)、拿出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4。并展示在黑板上。
(2)、你还能创造出什么分数,请学生动手做一做。并展示在黑板上,展示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3)、课件展示五分之一等分数。
4、总结
像x、x、x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各部分名称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第一关:读一读。出示后指名读一读。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写出分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关:辨一辨。判断对错,并说说理由。
第四关:找分数。
第五关:终极挑战。
(四)介绍分数的发展,传播数学文化。
(五)总结全课。
说说自己的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5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一、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9-19
分数的初步认识01-03
小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04-01
分数初步认识的说课稿12-01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5-15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1-04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14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31
(精华)小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