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乘法教案

时间:2024-05-30 12:12:00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乘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乘法教案

三年级乘法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乘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三年级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估算:

  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

  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

  (2)连乘:14×2×6=168,14×3×4=168……

  (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

  (4)竖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反馈的顺序:横式、正确的竖式、竖式错例、非典型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笔算、口算之间的联系

  14

  ×12

  ―――――

  28……2套书的本数……14×2=28

  14……10套书的.本数……14×10=140

  168……12套书的本数……28+140=168

  三、专项练习

  数学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一题:22×13

  借助几何直观,笔算的每一步从左边的点子图上圈出来,巩固算理。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安静地笔算)(好孩子的速度快可以多做,全班4道)P46页做一做

  23×13、33×31、43×12、11×22

  2、错误医院:“练习十”第三题(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成错误)

  3、(机动)解决问题:练习十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年级乘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5,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8+5=6×7+4=4×9+7=8×6+3=

  2、笔算

  (1)出示214×5,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1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时怎样算的,十位上为什么是7?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情景图: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114分钟,这颗卫星绕地球9周要用多少分钟?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

  (3)你会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同时要结合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3?为什么9乘十位上的1还要向前一位进1?积的百位和千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5)验算:请你们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比较复习题:这一题和我们刚才做的一题又什么异同?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要计算这样的题目,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要让学生说一说第三题:为什么十位要向百位进“4”,百位要向千位进“2”。

  :做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该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再横线上写几,算出是多少。

  2、练一练--2

  指名3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改正。

  3、练一练--5

  (1)学生观察,说明错在哪里?让学生说说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什么?

  (2)学生独立进行改正。

  4、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1、3

三年级乘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13×30= 23×10 = 24×4= 21×40=

  120×6= 40×7= 8×60= 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

  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963表示什么? 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1、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 324×2=1

  2、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五)布置作业。

  1、42个23是多少?

  2、15的21倍是多少?

三年级乘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演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①求这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用加法,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计算;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直接用乘法计算,这时教师即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

  2.继续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这时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说出算式或.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并说说为什么等于0(表示3个0相加,结果还是0).

  3.想一想:等于多少?为什么?(表示5个0相加,结果还是0)、、、呢?

  4.小结:0乘以任何数结果怎样?(0乘以几表示几个0相加,结果得0.)

  5.根据刚才得出的,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6.学生独立填写、、.

  7.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结果怎样?(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8.口算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三、运用法则计算:

  1.板书例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学生独立完成,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6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积的十位上是3,而不是0.)

  四、巩固发展.

  1.口算:(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口算))

  2.笔算练习:(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练习))

  3.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练习))

  4.完成教材第十八页做一做第2题,将得数填在书上.

  5.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6.发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三年级乘法教案7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椒子小学:吴大会

  学习目标:

  1、 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能用竖式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重难点:

  1、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一.导标

  集体听题比赛。

  9+0= 100+0= 872-0= 3407-0=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大的数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呢?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0"和任何数相加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任何数减"0"

  也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

  "0"在加减法中扮演的是"混蛋",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0在乘法中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老师问问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偷吃仙桃的那一段吗?

  七个仙女奉王母娘娘的命令去摘仙桃,可仙桃被孙悟空吃的吃,扔的扔,全糟蹋掉了。七仙女提着空篮子向王母娘娘复命。

  七个空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仙桃?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例4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还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带着问题自学例4)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归纳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在乘法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炸弹,一炸全没了。)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例5.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 个区,每个区有604 个座位。运动场的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1. 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2.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 你会列式吗?

  4.小组交流各自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并在小组内纠错。

  5.尝试竖式计算: 6 0 4

  × 8

  ---------------

  积的十位上写 ,为什么?

  4乘8得32,个位满( ),向十位进( ),再用8乘十位上的( )得( ),加上进上来的( )就得( ),再用8乘百位上的(  )得(  )。所以最后积得(   )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6、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7练一练,比一比(组内完成后展示)

  102×4 =

  小组交流:这道题中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

  汇报展示

  三.拓展延伸

  一头牛的体重是605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是这头牛的8倍,这头大象的体重约是多少吨?

  四.达标测试

  1.我是医生。(判断对错,并纠错)

  (1)503×8=424              809×7=5603

  503                     809

  ×  8      改:            ×  7     改:

  2                                      6

  ------                 ------

  424                 5603

  (   )                (    )

  (2)406×6积的中间有一个0.(  )

  (3)102乘一位数,积的中间一定有个0.(   )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08×3=    607×5=     309×4=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                    ,并且学会了                        。

三年级乘法教案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20×40          5×30          24×20        12×5

  42×10          60×50         200×30       240÷2

  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

  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

  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投影出示:

  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

  750×4=3000(米)

  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

  66×5=330(米)

  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18×3=54(千米)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

  120×2=240(千米)

  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

  (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

  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

  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

  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

  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路程:一共所走的路。

  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

  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例题:

  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

  3×8=24(米)

  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

  240×5=1200(米)

  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

  450×12=5400(台)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

  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

  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

  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

  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

  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

  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

  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

  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

  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

  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

  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

  2.填空。(投影)

  ()×数量=总产量

  ()×数量=总价

  速度×()=路程

  工效×工时=()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

  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

  (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一共走了多少米?

  (2)每本《东方少年》5元,(),共用了多少元?

  (3)一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

  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

  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

  (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

  (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

  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

  小资料

  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个a的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通过反馈,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年级乘法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9-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体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方法练习

  1、揭示课题。

  2、口算方法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3

  3×20

  200×3

  3×20xx

  5×6

  50×6

  6×500

  5000×6

  4×7

  40×7

  7×400

  4000×7

  比较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小结: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相乘,只要想几个十、几个百或几个千乘几得多少个十、或者是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就可以口算出得数。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把乘数最高位上的数与几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这样算可以比较快。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2

  130×2

  12×4

  120×4

  3×32

  3×320

  指名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3)说出下面各题第三步是多少加多少,得多少。

  小结:

  几十几或者几百几十与几相乘,先把几十几或几百几十分成两部分分别和几相乘,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二、混合练习

  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乘法的式题,指名学生口算。

  2、对比练习

  (1)出示第10题。

  (2)向学生说明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估算。

  (3)比较每一组的题:他们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3、比赛

  第11题,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时要了解口算的正确率。

  4、独立完成第12题。集体订正时主要要看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格式。

  5、应用题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第13题。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4)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明确:一辆自行车有4个轮子,做题目要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

  (5)学生独立完成第14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可以根据前两个有联系的来年各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这个先求的问题就是第二个问题的中间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外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9题。

三年级乘法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

  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因而在学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教学,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三年级乘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地计算;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

  1.出示准备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如果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研究

  1.研究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生想一想,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三题,你发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讨论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三年级乘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关键: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一)直接说出得数

  60×3 14×2

  600×3 140×2

  6000×3 1400×2

  1、你能直接说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这样的口算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小结学生的回答: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另一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二)用最快的速度口算下面各题:

  220×3= 230×2= 400×3= 6000×5=

  1、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口算这些题?

  2、最后一道题的末尾怎么出现了4个"0"?

  (三)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8×6= 703×5=

  1、你能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吗?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题复习已学过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过渡: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能熟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一)、设疑,引入新课

  1、问:你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读书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出示学习提纲: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

  (2)请同学们估计一下结果。

  (3)实际"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小组汇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谁能把刚才的计算方法总结一下?

  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所列竖式的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概括,加深学生对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正确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能多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很快探究出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老师觉得你们表现得太棒了!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做练习:

  (一)、我会做(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420×6 370×5 130×9 260×7 1500×3

  (二)、我是小法官。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150×4=60()

  (4)26×0 =26+0 ( )

  ( 5 )4800×5的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6 )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三)、我来当医生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08×4=8032 350×6=210

  208 350

  × 4 × 6

  --- ---

  8032 210

  (四)、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设计意图:练习题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们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6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三年级乘法教案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能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树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养成验算的习惯。

  1、口算乘法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10×514×2100×7130×2

  20×334×2×4210×3

  2、结合、“14×2”与“210×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口算14×3

  (2)引导学生思考:14×3与14×2有什么不同?

  (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3个4块是12块,合起来一共是42块。

  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再算3个4是多少,因为3个4是12,需要进位,所以是30+12得42。(4)比较“14×2”与“14×3”的区别。

  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再乘被乘数的个位,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如14×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巩固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6×2=26×3=25×2=

  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口算140×3=

  (2)引导学生观察:140×3与14×3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被乘数一个是14,一个是140,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所以只要在14×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加以: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即420。

  4、巩固练习。

  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30×5=380×2=150×6=

  指名口算得数,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150×6”:先想15×6=90,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或先想15×6=90,再想150×6=900。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2)用整十数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在得数末尾写0。

  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口算5×10

  (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10袋一共多少个?

  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

  师生共议:因为9个5,根据乘法口诀得45,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就是50,也就是5×10=50。

  2、巩固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10=6×10=7×10=9×10=

  ①让学生口算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2)试算下面各题。

  11×10=12×10=24×10=

  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试答后,教师:任何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3、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口算6×20

  (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

  (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10=120)

  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4、巩固练习。

  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30=7×20=8×30=9×50=

  指名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道练习。你发现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议后得出:整个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2)12×20=31×30=11×50=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与乘一位数一样的。先用整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写-个0。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

  (3)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12-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口算第12题、13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2、抽学生回答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第14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15、16、17题,并说出解题步聚。

  4、完成以上作业。

  5、师生共同研讨第18、19、20题的内容。

三年级乘法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9的乘法口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四、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一、从听《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请你认真看、认真听。找一找歌词中有哪些数字?

  师:你找到歌词中有哪些数字吗?

  生:八十一、七十二、三、一等

  师:你们可真细心,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八十一、七十二与今天所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共同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_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2.教学“二九十八”。

  呈现图片(两条龙船),提问:2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几个几?

  师:2个9相加应该怎样列式?

  生:9+9=18,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知道口诀是什么吗?

  生: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提问:3条船、4条船呢?怎样列式?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口诀是……

  生: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刚才学习了四九三十六,就是4个9连加是36,再添1个9,也就是36再加9等于45。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个,简单方便。

  小组合作观察有关6至8条船的三幅图,运用刚才编口诀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6至8的相应口诀。

  5.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_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   9×6=□-□

  9×2=20-2   9×7=□-□

  9×3=30-□   9×8=□-□

  9×4=□-□   9×9=□-□

  9×5=□-□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检查记忆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

  四、练习

  1.填口诀

  四九( )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九( )八十一

  ( )九七十二 三( )二十七

  ( )九十八 六( )五十四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一九得九

  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

  九九八十一

  3、看算式说口诀

  5×9=45

  2×9=18

  4×9=36

  7×9=63

  4、填空

  9×7= ( )×9=72     9×( )=27

  7×( )=63    5×( )=45 9×8=

  9×5= 9×6= 9×9=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三年级乘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6例7,完成第26--27页“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乘一个数的含义,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能应用“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正确笔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123×3

  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2、3+3+3+3,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样写?(3×4或4×3)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6。

  1、0+0+0+0,你有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4×0或0×4,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7×0=?0×7=?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些算式吗?

  让学生任意地说一说。例如:5×0=0×5=

  10×0=0×10=

  100×0=0×100=

  ......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口算练习:

  6×0=5+0=0×9=0×7=

  1×0=0+2=0×5+2=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5+0不等于0?

  三、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203×3=

  (1)你会用竖式来算一算吗?

  (2)学生尝试进行列竖式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这个0是怎么得到的'?这样写行吗?为什么?

  (3乘百位上的2是6个百,这样写就变成6个十了。)

  (4)想一想,在这里“0”起的什么作用?

  2、比较复习题和例7。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1题的积中间有0,第2题的积中间没有0?第4题的中间怎么会有2个0?

  4、改错练习。

  (1)出示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这些题目做得对吗?

  (2)找出错处,并寻找错误原因。

  (3)独立改正。

  5、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第27页的练一练第2、3题。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笔算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三年级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乘法教案03-13

分数乘法教案05-18

小学的乘法教案01-09

小数乘法教案04-12

分数乘法的教案05-18

乘法的意义教案06-29

《小数乘法》教案03-20

关于乘法的教案08-31

《笔算乘法》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