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5-25 11:36:3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

  2、在探索欢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影子的变化。

  活动难点: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只手电筒(做手影游戏用)、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用手玩一个游戏,你们来猜猜墙上会变出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玩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

  (2)、讨论:墙上可爱的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手影吗?

  2、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1)、讨论:除了手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2)、用手电筒做试验,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其变化。(重点)

  (1)、户外活动:请你在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些影子会不会变?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没有影子?(难点)

  (2)、改变光的位置,影子就会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4、阅读幼儿用书。

  (1)、观察影子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影子?请你连线找到相应的实物。

  (2)、看图说说:太阳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呢?

  (3)、观察手指动作和手影,看看像什么动物。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品的设计发明是放造大自然的一些生物特点制造出来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大胆创新设计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四组图片,启发幼儿观察图中二者的关系。

  (1)提问:图中飞机和鸟(章鱼和吸盘球、鲨鱼和鲨鱼夹、青蛙和蛙鞋)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小结:人类仿造大自然的一些生物特点来进行发明和仿生。

  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交流其他一些有趣的`仿生。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仿生的现象,你们知道有哪些呢?

  出示图片:起重机、瓦楞屋顶、船桨等图片,启发幼儿猜猜这些发明是仿造大自然哪些生物特点制造出来的。

  (让幼儿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作相应的提示)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实例)

  如:马路上的斑马线是按照斑马身体里的线条仿生出来的。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仿生发明。

  教师先让幼儿相互讨论。

  教师:请你们想想等到你长大后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哪些生物特点来创造自己新的发明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作出相应的引导。

  教师:提供几幅图片供幼儿想象。

  (如:小猫、小鱼、皮球、积木、小狗、蝴蝶等等)

  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想法小发明给大家讲讲。

  让幼儿讲出相应想法,然后和其他幼儿一起讨论看看他的想法是不是很好,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给幼儿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和豌豆的外显特征。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大小物体进行排序。

  3、具有初步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蚕豆、一盘豌豆、二根铅丝、一张卡纸。

  2、录音机、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小手小手变魔术》。

  二、儿童节要到了,小熊给我们送来了礼物(蚕豆、豌豆)。

  1、比一比,

  ①、看一看、摸一摸,观察蚕豆、豌豆的外显特征。

  ②、教师小结。

  2、排一排,

  ①、让幼儿对蚕豆、豌豆进行简单排序。

  ②、请个别幼儿来说说你的`豆是怎么排队的。

  3、做一做,幼儿动手操作把豆穿在铅丝上。

  三、“豆豆秀”

  ①、幼儿和教师用自己做的项链、手镯等打扮自己。

  ②、幼儿随音乐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动结束。

  四、延伸活动:

  用豆做出不同的作品。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感知溶解的现象,并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活动准备:

  1、奶粉、国珍、味精、盐、糖、沙子、黄豆、洗衣服、奶糖等。

  2、纯净水、勺子,透明容器。

  3、每生一个小茶杯。、

  4、幼儿用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白糖水和淡盐水。

  师:为什么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

  幼儿:因为糖是甜的`,盐是咸的

  师:你们在水里能看到糖或者盐吗?

  幼儿:看不到。

  师:为什么?(因为化在水里了。)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师请每组幼儿分别在两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里各放一勺盐和一勺糖。

  师:糖和盐在哪呢?(在容器底部)

  师:为什么没有不见呢?怎么做才会不见呢?

  引导幼儿用勺搅动。

  教师:有什么发现?(糖和盐不见了)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小结:糖和盐放进水里慢慢地不见了,这是因为它们溶解在水里了。

  3、讨论:什么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不能?

  师: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于水的?

  师: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东西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能溶解于水的,哪些不能。

  幼儿做试验,边记录。

  可以溶解的物质,幼儿用水杯尝一尝味道。

  教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并随机指导。

  4、幼儿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实验方法。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尝试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对周围事物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体验连接成功的快乐

  2.尝试用各种方法将不同的物体连接起来,发展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各种连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一:记号笔、夹子、回形针、插塑玩具、雪花片

  2.操作材料二:干枣、吸管、珠子、小盒子、纸张、蛋糕纸盘、筷子,辅助材料:订书机、双面胶、白乳胶、牛皮筋、牙签、绳子、夹子

  3.图片《猴子捞月亮》《生活中的连接》PPT课件记录表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兴趣

  1.谈话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小猴子们是怎样捞水里的月亮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小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呀?(引导孩子们说出猴子是用连接的方法捞的)

  小结: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小猴子们一只抓住一只,一只连着一只,是用连接的方法捞水里的月亮的。

  二、探索活动一:组织尝试连接。请幼儿把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

  师:今天呀,老师就想邀请孩子们探索“连接”的游戏,想不想玩?(想)老师带来了很多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材料:记号笔、夹子、回形针、插塑玩具、雪花片)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两个两个的`连接吗?

  2.提出操作要求

  师:请孩子们听清活动要求,在操作的时候,请你保持安静,如果有问题要举手,听到老师说“活动结束”的时候,请放下你手中的材料,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好不好?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分享:你刚才选择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引导幼儿描述:我用*的方法把**连接在了一起)

  小结:用了夹、勾、绑、插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开可以勾、可以绑、可以插、可以夹。

  三、探索活动二:借助辅助材料连接。请幼儿把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材料它们好朋友之间能连接在一起吗?(出示操作材料:干枣、吸管、珠子、小盒子、纸张、蛋糕纸盘、筷子。幼儿观察并发现它们不能单独连接。)这些材料为什么不会连接在一起?可是它们也想和好朋友连接在一起呢。怎么办?

  2.介绍辅助材料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出示辅助材料:订书机、双面胶、白乳胶、牛皮筋、牙签、绳子、夹子)你能从这些辅助材料里选择出一种材料来帮助它们连接在一起吗?(教师示范:我选择把筷子连接在一起。我用绳子,绑住一头,再绑住另一根筷子,这样筷子兄弟就连接起来了。教师描述:我用绳子把两根筷子绑了起来。)请你想办法试一试,这些辅助材料里哪些可以帮助上面的材料连接起来?

  3.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师:这是什么?(记录表)请孩子们在实验的时候,一边操作一边记录,你是借助哪种辅助材料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呢,请你给它们连线,明白了吗?(明白了)在实验前,我要提出要求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操作材料,操作的时候请你保持安静,有问题要举手,当听到老师说“活动结束”的时候,请把材料都放下,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好不好?(好)现在开始操作吧。

  4.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组织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的是哪种材料?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两个干枣串了起来;我用订书机把两张纸订起来,像一本书。我用胶水(双面胶、白乳胶)把两张纸粘贴了起来。我用绳子把两根筷子绑了起来。我用绳子把两个珠子串了起来。我用牛皮筋把两根吸管扎了起来)(引导幼儿描述:我用**把两个**什么了起来。)

  ②在幼儿回答的同时强调连接的动词,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③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小结:孩子们真会想办法。刚才我们用订、粘、穿、夹、绑等方式,帮助一些不能连接的物品连接在了一起。你们真是太棒啦!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连接,但通过了朋友的帮忙他们也能够连接在一起。

  四、设置情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用连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帮帮我吗?

  问题一:手机没电了

  问题二:如何晾衣服

  问题三:怎么样过小河

  小结:小朋友们都用了连接的办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谢谢大家哦。

  五、迁移经验

  1.知识迁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连接,让我们来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连接的?(如:电扇和墙是连接的,电话和电线连接、各种吊饰的连接等等)

  2.探索生活中的连接,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连接,看看它们连接在一起会怎么样?观看图片(项链、门帘、栅栏、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火车轨道等)

  小结: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师:除了我们活动室里,你在家里还有其他地方找到过哪些东西是连接的?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活动过程:

  1、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2、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3、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4、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7

  一、设计图:

  一天,君君小朋友带来一根弯管,引起小朋友们的关注。有个孩子想把铅笔穿过弯管,结果没能成功。他问我:“老师,为什么铅笔能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弯管?”由此,我决定设计本次活动,力求想让孩子们亲身去感受和发现,找到答案。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幼儿通过实验来获得有关经验,培养幼儿勇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假设,并乐意在探索活动中验证。

  2、知道沙子。珠子。铁链等物体能穿过相应的弯管。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准备:

  弯管、记录表、沙、珠子、铁链、铅笔、电筒。

  四、活动进程:

  感知弯管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一、引出课题,了解弯管的主要特征及用途。

  看看手上管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预测,验证假设结果,并记录。

  二、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设想,并在实验中验证设想。

  1、你认为哪些物体能穿过弯管?为什么?

  2、猜谜《空气》谁能想办法让空气通过弯管?

  3、引导幼儿预测所准备的物体能否穿?

  统计、分析、探索结果,了解物体穿过管子的相对性。

  过弯管,并做记录。

  4、幼儿在实验中验证并记录。

  三、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物体穿过管子的相对性。

  1、统计实验结果。

  2、分析哪些物体能穿过弯管?

  3、再次实验,用大珠能否通过弯管,了解物体穿过管子的相对性。

  4、 小结。

  迁移弯管的作用。

  四、迁移弯管的作用。

  1、你在哪见过弯管,它有什么作用?

  2、直管用起来很方便,为什么人们还要用弯管呢?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8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来到了鞋城,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分别贴出明明、妹妹、妈妈、爸爸的头像)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挑鞋子,你们能挑好吗?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活动延伸: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活动反思:

  《有趣的鞋》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利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美术造型活动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在跨学科中探索美术学习、在快乐中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的收获!

  首先是利用谜语导入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量直观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鞋子图片,比较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了随着社会进步发展鞋的多样化、趣味性。同时,这多种多样的有趣的鞋,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

  其次在教学过程发展中,以我制作的一只鞋子为例,通过边说边拆下鞋面,拉直,让学生观察:鞋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宽度比一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鞋面比鞋底宽。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鞋面要比鞋底宽?我在展台上演示制作鞋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制作鞋子所用的各种材料和各种装饰方法。教师的现场示范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体现了美术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制作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示范整个制作过程也可示范作品中的重点与难点之处,让学生更加的清楚、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本人的示范不到位,鞋子装饰的简单、不够完美。

  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我使用的评价方式有:自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时主要我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设计意图、巧妙构思、精心选材等方面展开评价。互评:我提出诸如这样一些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喜欢这件作品的什么方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的作品及时的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本课在互评环节学生表达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引导。

  总之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很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才能和潜能。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国庆来临之际,幼儿在家观看了国庆的阅兵仪式,对武装表演的“空投降落伞”产生了兴趣,幼儿沉醉在不同物体的下落的现象,萌发自己动手制作降落伞的愿望。孩子们在活动中激发了探究欲望,体验了探究过程,形成了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降落伞的结构。

  2.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并发现降落伞降落速度与伞面大小之间的`关系。

  3. 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并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猜测与发现。

  活动准备:

  不同规格的塑料袋、纸绳、雪花片若干、课件、视频。

  活动重点:

  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活动难点: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伞面大小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制作降落伞的愿望,了解降落伞的结构。

  1.引导语:小猪佩奇和乔治在国庆节里观看了一段武装表演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飞机空投物品的相关视频,了解降落伞的结构。

  引导语:降落伞是由伞面、绳子及重物构成的。

  3.激发幼儿制作降落伞的愿望。

  引导语: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一个降落伞呀?

  二、幼儿自制降落伞并进行自主探索,发现降落伞降落的秘密。

  1.介绍材料,观看制作视频。

  引导语:今天准备了塑料袋、纸绳、雪花片,我们看视频自己也来制作一个降落伞吧!

  2.幼儿自制降落伞,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3.小结:降落伞下落时伞面打开,把空气包裹起来,空气产生阻力使得降落伞慢慢的下落,防止物品从高处掉落。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伞面大小之间的关系。

  1.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引导语:佩奇和乔治各自都找了一个袋子来制作,他们都觉得自己的降落伞会下落得最慢,你们觉得谁的降落伞下落最慢呢?为什么?

  2.幼儿自主探究不同伞面大小的降落伞的下落速度并进行观察比较。

  3.小结:大的伞面接触的空气多,所以受到的阻力就大,所以下落得最慢。

  4.安全提醒:电视里的降落伞是用特殊和牢固的材料制作的,小朋友千万不能模仿跳伞从高处跳下来,这样是很容易受伤哦!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降落伞,发现伞面大的降落伞降落的速度最慢,伞面小的降落伞下落速度最快,咚咚咚,小兔瑞贝卡也制作了一个降落伞,他的降落伞上挂着5个雪花片,他也想和小猪佩奇比一比?你们觉得谁的降落伞降落的速度最慢呢?为什么?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松紧带和麻绳,初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尝试利用铅笔制作简易弹簧。

  3、对弹性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索和制作弹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长度相同的松紧带一根和麻绳一条,弹簧一根;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松紧带、麻绳、弹簧、扭扭棒、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松紧带和麻绳,引入主题。

  1、老师:你们看,这两条东西是什么呀?它们一样长吗?

  教师手拉长松紧带,提问:它们现在还一样长吗?

  2、老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根松紧带和一条麻绳,请你们现在玩一玩。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物体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种玩法。

  2、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老师: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三、扩展幼儿生活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提问: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2、引导幼儿联系实际,讲述弹性的作用,以及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我们说了那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这些有弹性的东西在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四、用扭扭棒制作简易弹簧。

  1、玩弹簧。

  老师:现在你们每人有一根弹簧,你们玩一玩这根弹簧,感受一下它的弹性。

  2、提问:弹簧是用什么做的呀?铁丝是怎么做成弹簧的呢?

  老师:弹簧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做成床,躺着睡觉很舒服,还可以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那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做弹簧,好不好?

  3、制作弹簧。

  老师:(出示扭扭棒)桌子上现在有很多直的扭扭棒,还有一根铅笔,你们觉得怎么用直的扭扭棒和铅笔一起做成弹簧呢?(用扭扭棒绕着这根铅笔一圈一圈的)这个方法可行吗?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老师:都做好了吗?你们的弹簧有弹性吗?你们压一压试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的弹簧没有弹性。因为一圈一圈做得太密了,我们把它拉一拉,瞧,这样就有弹性了。你们做的弹簧可真棒!

  活动延伸:

  将扭扭棒投入科学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制作简易弹簧。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

  2、通过感知,使幼儿能使用恰当的词描述不同味道所带来的感觉,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山楂、酸橙、白醋、白糖、甘蔗、糖果、苦瓜、苦菜、咖啡、蒜、辣椒、大葱、咸菜、咸蛋等。

  2、为幼儿每人准备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

  活动过程:

  一、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激励幼儿情绪,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

  2、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师:瞧,这就是“味道王国”,“味道王国”里的每一种食品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下面,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麽味道,等会儿来告诉大家。

  (幼儿四散自由地品尝各种食品,边品尝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醒幼儿一样一样地仔细尝,闭上眼睛慢慢体会,要把每样食品的味道记到心里。)

  3、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

  师: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们的味道一样吗?各是什么味道?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联想到什么?(鼓励幼儿用合适的词描述自己的感觉)

  二、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

  师: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再去品尝实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实验材料,请小朋友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

  (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提问: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鼓励幼儿踊跃回答。)

  师: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

  三、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

  1、启发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四、请幼儿自己动手,调制不同的味道。

  师: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多、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最后教师总结讲评)

  五、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健康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样的味道?为什么?

  总结:每一种食品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小朋友的口味也各不相同,不管吃哪种味道的食品都要讲究科学,要适度。甜味的食品如果吃得太多,会使我们发胖,还会损坏我们的牙齿。如果吃太多酸味的东西,会酸倒牙齿,肚子也会泛酸不舒服。辣的东西吃多了,会伤害口腔黏膜,引起上火。同样咸的东西也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口渴引起咳嗽。另外,平日生活中见到一些不认识的东西,不要随便去品尝味道,有些东西是不能食用的,以免误食中毒。今天咱们来“味道王国”认识了解了这麽多的味道,希望咱们小朋友好好地跟他们做朋友,等有机会咱们再来“味道王国”探索味道的更多秘密。

  活动延伸:

  在“娃娃美食城”的区角中为幼儿准备糖、盐、辣椒、苦瓜、白醋等各种调味材料和各种蔬菜水果,请幼儿当小厨师尝试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和菜肴。

  活动评价:

  品尝味道是一种有趣的味觉体验,“味道”是幼儿在平日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通过舌头清晰地感觉出来。选择这个活动主题,因为它贴近幼儿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有趣的“味道王国”的情景,带有一定的游戏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实验工具和实验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科学的结论,从教材的内容和组织表达方式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个活动主题是继小班科艺活动主题《娃娃脸》、中班科艺活动主题《认识自己》之后,在探索人体奥妙这个目标上所设立的更深一层的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难易程度适中。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多样的实验材料给了他们很大的活动空间,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发散,能清晰地描述出各种味道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觉。并能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味道。从“幼儿科艺活动档案记录表”所记录的幼儿科学活动表现得分来看,全班幼儿这次活动的平均表现得分为4分以上。这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难点是:通过感知,让幼儿用恰当的词描述不同味道所带来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联想。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舌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生成另外一个科艺活动主题:《能干的舌头》,带领幼儿继续去探索舌头的奥秘。

  今后组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在品尝刺激性的味道时,要提醒幼儿少量品尝,以免受到伤害。连续品尝不同味道时,可让幼儿用白开水漱漱口,以免各种味道混合,影响味觉感受。

  附:小资料

  人的舌头是能感受味觉的重要器官。人舌能分辨酸、甜、苦、辣,应当归功于味蕾。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的前三分之二处,特别是舌尖和舌的两侧面,少数还存在于软腭和咽部。味蕾是接受味道刺激的感受器。味蕾由味觉细胞组成,每个味觉细胞都有毛状突起称为味毛,是味觉感受的关键部位。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对味道的感觉不一样。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辣味敏感,舌头两侧对酸味敏感。成年人大约有一万个味蕾,儿童就更多了。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用海洋球做成的不倒翁半成品每人一份,足够的橡皮泥每人一份,成品的不倒翁

  活动过程:

  一、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1、师:今天林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玩的

  玩具,你们看这个玩具

  娃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娃娃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呢?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呢?(圆圆的,滑滑的)你们想不想玩?(想)

  2、师:老师已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为大家准备好了,大家赶快去玩下吧,然后,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玩好之后把玩具娃娃送回小床)

  二、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1、师:林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玩具娃娃,你们看老师是怎么来玩的?(边玩边念儿歌:娃娃,娃娃,一摇一摆,真有趣呀,真有趣)老师刚才是怎么玩的呀?

  2、师:咦,为什么老师的玩具娃娃会摇来摇去,你们的就站不住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3、玩具娃娃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呢?教师已经在桌子上准备了跟我一样的不会倒的玩具娃娃,老师已经把它的帽子摘下来了,你们赶快去找一找,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里面有橡皮泥粘着)那现在请你把小床里的玩具娃娃抱来,把它的帽子打开来,去找一找,里面又有些什么秘密呢?(发现没有橡皮泥)

  (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三、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1、师:哦,原来里面装有橡皮泥,玩具娃娃就不会倒了,那你们想不想当个小发明家,跟老师一样做出一个不会倒的娃娃呢?老师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大家可以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再把它的帽子带带好。

  2、幼儿操作

  3、各选择一个例子(站得起来的和站不起来的不倒翁)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有黑点的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有粘在黑点上)

  4、小结:原来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最底部的黑点处要有物品,它才不会倒。

  四、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1、师: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再去试一试,让原来站不起,站不直的不倒翁站得直直的好吗?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爱玩玩具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每天都与玩具打交道,尤其是对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动、会跑、会跳的玩具更是爱不释手。

  近阶段,我班陆续有小朋友带溜溜球到班上玩,他们有的将溜溜球捏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有的将溜溜球扔得远远的,让它反弹回来,百玩不厌。有的幼儿问我:“溜溜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会变大又会变小?”有的问:“为什么溜溜球拉得这么长,它不会断?”孩子们向我提出了各种问题。我想: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这种教育活动才更真实有效。

  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玩具”。本活动以弹性为主线,引导幼儿探索其奥秘,让幼儿在拉、捏、压、拍玩具的主动探索过程中,不仅对弹性产生浓厚兴趣,更主要的是引起幼儿对周围各种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学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的技能与方法,真正落实了《规程》中提出的“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教育目标。

  二、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弹性物体有弹性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弹性玩具的兴趣。

  2、在动手制作溜溜球活动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操作的协调性。

  3、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培养幼儿探索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

  (二)材料准备:

  1、毛线、松紧带、橡皮筋、塑料绳、橡皮圈、小皮球、海绵、尼龙袜、矿泉水瓶等每组各一盘。

  2、弹性玩具(拉力器、溜溜球、弹力举重大力士、小魔盒、弹力小狗)等每组各一盘。

  3、剪刀、橡皮筋、松紧带、尼龙袜、橡皮泥、海绵、小碎布等幼儿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弹性玩具真好玩

  1、教师提出游戏任务:“请小朋友玩一玩桌面上的玩具,玩完一件玩具再与别人交换,边玩边想,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

  2、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兴趣勃勃地玩着拉力器、溜溜球、小魔盒、弹力小狗等弹性玩具。有的拉、有的压、有的拉与压反复进行。

  3、启发幼儿观察、发现玩具的奥秘。

  (1)为什么按一下玩具,放开手又弹起来呢?

  (2)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这些玩具真有意思,拉一拉,压一压,松开手后都会弹回去,这些玩具都是弹性玩具。”

  4、哪些东西有弹性。

  (1)启发幼儿认识投放的材料及周围事物,了解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出游戏任务:“请小朋友找一找、说一说、哪些东西有弹性。”

  (3)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教师重点启发幼儿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去发现这些东西有弹性?

  (二)自制溜溜球

  1、教师以玩“溜溜球”的形式引人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溜溜球的性质及结构。

  2、启发幼儿认识自制材料,让幼儿感知材料的性质后,向幼儿提出自制任务:“老师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做个溜溜球吗?”激发幼儿探索与尝试自制溜溜球的欲望。

  3、幼儿自制活动: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材料制作溜溜球,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根据溜溜球的性质及结构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与众不同的溜溜球。

  (三)幼儿玩自制溜溜球:教师重点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溜溜球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换着玩,让幼儿从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动手区”继续自制溜溜球、拉力器等玩具。在“科学区”为他们准备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玩具,让他们判断、分辨哪些玩具有弹性,再次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大记录表小卡片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xxx、xxx、xxx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空隙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说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幼儿认识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就是空隙,物体和物体之间都会有空隙,而且通过操作让幼儿明白,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的道理,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正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即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且要运用与生活。

  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在操作,因此,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活动结束后,我在科学区投放了更加丰富的东西,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孩子运用空隙的知识来收拾书包、盒装的玩具、碗筷等等。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蚕豆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1-09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教案01-25

有趣的蝌蚪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7

科学《有趣的溶解》教案08-15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弹簧玩具01-26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要:有趣的哈气03-25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喷泉》01-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橡胶制品04-12

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11-28

(推荐)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喷泉》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