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他是谁呢?(课间出示喜羊羊)看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目?
(1)列竖式计算:小明家订牛奶,每月28元,定半年要用多少钱?
(2)口算:
11x3= 24x2= 43x20= 13x30=
13x2= 24x10= 12x4= 40x20=
2、(课间出示教材情境图)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逛书店,她们看中了一套图书,你了解到这套图书的哪些信息?(看图回答)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提问)要想求出“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24x12)3、引导观察:24x12和以前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导口算:24x12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这是个新问题,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看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来?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板书不同的算法)
3、引导笔算: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了24x12的结果。我们能不能像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样列竖式计算出结果来呢?(板书竖式)同学们看,老师在列竖式时注意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位对齐)该怎样计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算法,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4、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板演)有两个小组已经把他们的算法写到了黑板上,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引导板演的学生讲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5、探究简便写法:
引导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第二步积的书写方法不同,其他都一样。)
引导质疑:第二步的结果是24吗?为什么不和48对齐?24表示的是多少?为什么不写0呢?
6、复述算理:同学们真了不起,不用老师教,自己就学会了列竖式计算24x12,每个同学都再说一遍,我们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归纳概括,总结方法。
1、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口算和笔算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24x12的积,在这两种算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看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用竖式计算更清晰、方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到底应该怎样算呢?你能根据24x12的计算过程,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说一说,看谁说的最清楚。
3、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通常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计算时要注意,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四、拓展练习,巩固算法。
1、喜羊羊给我们出了4道题目,请你任选一道,列竖式计算。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
23x13 33x31 43x12 11x25
集体订正,请板演同学讲算理。
2、喜羊羊、懒羊羊和灰太狼进行了一次计算比赛,村长请你当评委,看看他们算算对了,谁算错了,错在哪。
3、有一天,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慢羊羊和沸羊羊买了相同的鞋子,当他们把鞋子放一起的时候,却分不清谁是谁的了,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
导学过程
(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
学生:每堆有10袋,3堆就有30袋。
教师: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学生:每袋面粉是多少千克?是25千克。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25×30=
教师: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学生1:我认为应该这样算。我们上节课学过25×10,25×10=250,再乘上3,250×3=750。
学生2:我们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们是用25×3=75,再用75×10=750。
……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
教师: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xx×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19×9=171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19
×19
171
19
36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9
×19
91
19
27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
三、巩固应用
1、数学小门诊。
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围棋小资料
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
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
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
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
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
(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
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10×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
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
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
六、教学反思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 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24×12=288(元) 转化
24×10=240 2 4
20×12=240 × 1 2
20×10=200 4 8
2 4
2 8 8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习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32和()的积
□□﹍﹍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和()的积
□□□﹍﹍()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习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3
二、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自主与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间的联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体验回忆、举例、分类、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三、教学流程:
1、揭题。(板: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复习)
2、知识的复习与梳理
(1)回忆
(2)举例(补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类
(4)知识点的复习与
①口算 40×3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怎么积的末尾出现两个0?
②估算
老师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结果怎么办?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吗?为什么不把27看做28来算呢?
还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③笔算
39×27
算后问生有没有快速检查的办法?(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得数与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较接近,那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过还得一步一步仔细检查。)
师: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数乘时,积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第二步计算中的“7”是哪来的?2×3不是等于6吗?
说说笔算的方法
④求联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你想一下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纠错
生独立算其余的题目,老师巡寻错例,若无,师补充典型错例。
4、应用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1)、一个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学楼13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4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鲍田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做了这三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5、复习方法(回忆、举例、分类、、纠错、应用)
6、拓展
聪明题:下面算式中的汉字,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数 学
× 学 数
1 1 4
3 0 4
3 1 5 4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听算: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3) 9个十是( )? 3个30是(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汇报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作业:
第61页第5、6题
七、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通过进位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案例片段:
重点评议笔算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刚才的竖式过程。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
生:我的第一步是19乘以9;
生:刚才我的第一步是用19去乘第二个因素的个位9;
生:不对,19×9是用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19是171,个位满80向十位进8。
师:很不错。那第二步算的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算的?
生1:我的第二步是19乘1得19;
生2:我认为应该是用十位1去乘19的每一位。
师:十位1×9代表什么?应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1×9代表9个十,9应写在十位上。
师:那第二个积你们写19,实际是多少?
生:实际上是19个十。只要在百位和十位写19就可以了。
师:真的很不错。那我们的第三步又是算什么呢?
生:第三步就是把两个加起来;
生:第三步是把刚才乘的积171和190合起来。
具体教案可以参考教师用书。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1.教材呈现一幅去书店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1套12本,每本24元”的信息,让学生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并得出乘法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2.图下面,呈现给两个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借助小刚的口算法和“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或许受前面口算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用小刚的想法,但却会出现计算率不高的现象。所以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自觉选择小红的计算法。这儿不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但却是第一次出现两个部分积的形式。所以,在右边给出了笔算的完整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部分积)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同时用“虚写0”的形式提醒学生“个位0不写”,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24
×12
48
240
288
3.例题中只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计算的方法。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些类似的.相关的题目,教学时,要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并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建议和思考:
1.在充分准备中让学生探索新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教学时,要注意安排两项复习内容:第一,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学生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条件。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在情景交融中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把计算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算用结合”。本节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妈妈(阿姨)买书的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开学初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书或老师为学生购书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不用老师说,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列出“24×12”,接着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
(1)24+24+......+24=288(12个24相加);
(2)12+12+......+12=288(24个12相加);
(3)24×4×3=288;
(4)24×2×6=288;
(5)3×12×8=288;
(6)4×6×12=288;
(7)24×10+24×2=288;
(8)20×12+4×12=288;
(9)30×12-6×12=288;
......
也有可能学生竖式计算:
3.在优化组合中寻取最佳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得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得出: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拆数;第四类是竖式。然后对四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第一类太麻烦,第二类连乘法但是有时候却不能成型,第三类拆数能凑成整十数较好,但是如:41×23就很难凑成整十数,只有第四类用竖式最能解决问题,也最不受局限。然后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终选择第四类的第(5)个竖式。
4.在顺藤摸瓜中注重算理渗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教师要在学生“理不清”与“理还乱”中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时时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处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完成计算,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感与兴趣,就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评价内涵
《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特别应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本节笔算乘法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接着,让学生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笔算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运算规则。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多个鞋形算式卡片(每张只有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
(1)用竖式计算:24×223×3
(2)口算:24×1012×20
2、引出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列出: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里的乘法和刚才的乘法比较,有什么不同?
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学生汇报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并说明算法
4、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研究笔算
(1)请学生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小红的算法,并完成以下三个要求:
A、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B、自己试着算一算。
C、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师讲解
(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2333
×13×31
6933
2、判断练习
让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改正错题。
3、选择练习
出示:41×2132×1222×14各组选一道计算
4、游戏
贴出写有数字的卡通人物,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找出所需的结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找到的鞋子最多。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4-2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01-16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经典)05-22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5-22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02-20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5-1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10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2-07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实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