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19 14:02:46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板书课题: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认、读、写1~5的数,会用1~5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视频展示台,15个小圆片。学生每人准备5根小棒,5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丁丁上学的图中找到那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些数。在上课之前,我们请同学们准备了多少根小棒和多少个小圆片呢?

  学生:5根小棒和5个小圆片。

  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到5的数。

  点评: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有利于启动学生原有经验参与新知识的学 习。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演示奏国歌、升国旗的情景,最后定格为例1的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

  学生:在升国旗。

  教师:大家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哪些数?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图中有5个小朋友在升国旗,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

  教师:只能在图中找到数字5吗?能不能找到别的数?比如国旗上的大五角星有几颗?小五角星又有几颗?启发学生更深入、细致地找图中的数,如:

  学生甲:我明白了。国旗上有1颗大五角星,周围有4颗小五角星,一共有5颗五角星。

  学生乙:有1个同学站在升旗台上,2个同学在奏乐,2个同学在敬礼,一共有5个同学。

  学生丙:升旗的人中有3个是男同学,2个女同学,一共有5个同学。

  教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就从图中找出了1,2,3,4,5这5个数,真了不起。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经历了“观察”和“深入观察”两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从图中找到了1~5的数,而且从中通过深入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从中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能从图中找出1~5的数,你们会用小圆片摆一摆,并数出1~5的数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来摆一摆、数一数。 先抽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摆一个数,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说数一个摆小圆片,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摆小圆片学生说出相应的数。也可以让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一个美丽的图案,最好能在图案中找到1~5这5个数。学生的图案可以摆成:

  学生甲:我摆的小熊图。第1排有1个小圆片,第2排有2个小圆片,有3个蓝色的小圆片,第2,3排一共有4个小圆片,一共是5个小圆片。

  学生乙:我摆的梅花图。中间有1个小圆片,再用2个小圆片对着中间的小圆片摆,3个小圆片是红色的,四周有4个小圆片,一共是5个小圆片。最后教师说数学生任意摆学具,如教师说3,学生可以摆3个小圆片,也可以摆3根小棒,也可以伸出3个手指头,也可以拿出3本书。在整个拼摆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点评:边摆边数小圆片是学生深入理解1~5的数的重要一步,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摆小圆片的方式,这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摆小圆片的方式,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不断加深对1~5的认识。摆图案既是学生深入认识1~5的数的重要的一步,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有他们的创新意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学例3

  教师:通过刚才的拼摆,同学们知道3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3可以表示3个小圆片、3根小棒、3颗糖、3本书、3个学生……

  教师:3可以表示这么多的东西,那么1,2,4,5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

  教师:生活中的1,2,3,4,5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比如说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哪些用1,2,3,4,5表示的数?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后,再把自己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抽几个学生回答。

  学生甲:教室里有1块黑板,1个学习园地。

  学生乙:1张桌子坐2个同学,4张桌子排成1排。

  教师:1,2,3,4,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些什么?

  学生相互说后,再抽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学生听。

  点评: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既使学生感受到数的普遍适用性,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学例4

  教师: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5个数。

  教师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1,2,3,4,5,写完一个引导学生书写一遍,并讲明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会写这5个数了吗?

  学生:会写了。

  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一看例4,谁来说一说题中要求我们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我们先用手比一比,再画一画小圆,然后读一读这个数,最后写出这个数。

  教师:同学们会做吗?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写数“1”。

  教师:同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教师:好。

  大家先给自己的小手和小嘴分一分工,然后再按书上的要求写一写。学生书写时,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写完后,抽几个同学的课本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然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个同学写得最好,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教师:书上有这样几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演示来说明这几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演示(略)

  教师:你从中发现什么?指导学生说出:我发现我们学的.这几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

  点评:写数也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中既体现了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题目的意思,通过用手指演示书中重要的几句话,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5.教学例5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么一小会儿就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再看老师手上的小棒。出示小棒。

  教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2,3,4,5,一共5根。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你们手上的小棒,看是不是也是5根啊?

  学生:是。

  教师:很好,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能有几种分法?

  学生独立分小棒。

  教师: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抽学生边展示边介绍分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的分法可真多,现在大家能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把书上的表补充完整吗?

  学生:能。

  学生完成后抽一名学生的表来展示。

  教师:大家从这个表中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5根小棒可以分成2根与3根,1根与4根,3根与2根,4根与1根。

  教师:根据刚才分小棒以及填表我们知道了5是可以分成1与4,2与3,3与2,4与1,那么最后一个式子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并分组讨论。

  2.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第1题做游戏。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算子,让学生看着算式说说:这些算式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写出结果。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5. 8 6 4 3

  6. 8 6 4 2 0

  7. 6+2=8 7+3=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看少儿频道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聪明、活泼又可爱熊大熊二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哟,今天熊大熊二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给你们带来了两张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第一张卡片来了,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那你们数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师:真不错。那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卡片是什么?

  9+( )=11

  8+( )=11

  7+( )=11

  6+( )=11

  师:熊大熊二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奖品,被锁在一个11减几的屋子里(板书课题:11减几),要打开小屋必须闯过几个难关,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文具迷宫(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15-2=

  师:老师要从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会列算式吗?

  生:15-2

  师:怎么从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请生上台来展示。

  2、11-2=

  师:下面,如果老师要从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刚才有什 么不同呢?

  师:也就是说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2根小棒?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铅笔来从11根小棒拿走了2根,还剩多少根?

  a、生独立摆一摆。

  B、生上台展示拿法。

  C、课件展示,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算11-2的?

  3、试一试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几吗?

  三、合作交流

  教学例3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A、小组交流。

  B、请生汇报。

  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算。

  四、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生独立做

  请生展示

  2、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二)应用拓展

  1、买东西

  2、猜密码

  五、总结思考

  1、分发奖品。

  2、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

  二、探究交流

  1、教学12的组成。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11--20的写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B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开学图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科学家为什么能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2)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

  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

  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後让同桌再互相说。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

  的东西。

  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五 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

  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

  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课后小结 :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课后我布置学生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从口语分析出发,会把11~20各数分拆成“十和几”,初步感知以“10”作计数单位,知道十和几组成十几。

  2、初步认识位值表。

  3、图列继续。

  4、通过具体的操作逐步抽象,形成计算的技能。

  5、发展学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6、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十几就是十和几。

  教学难点:

  1、会利用十几的数与10的关系解决一些逆向的题。

  2、掌握巧妙的计数策略。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计算条片、20数板、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主题图。师:小丁丁和小胖在搭积木,猜一猜他们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请你再准确地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

  (一)、十一到二十的数与10的关系(操作感知,数词语言分析)

  1、计算条片操作

  师:老师请你拿出一个10,再拿出一个1,你知道现在一共拿出了几?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十和一就是十一。十一就是一个十和一个一。

  师:也就是10加上几等于11?(板书)10+1=11

  师:你会说一个十几的数吗?和你的同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摆一摆?

  2、学生合作操作交流

  11--20的'数数词语言分析整理(投影演示)

  生:12就是10和2。十加二就是十二。10+2=12

  13就是10和3。十加三就是十三。10+3=13

  14就是10和4。十加四就是十四。10+4=14

  15就是10和5。十加五就是十五。10+5=15

  16就是10和6。十加六就是十六。10+6=16

  17就是10和7。十加七就是十七。10+7=17

  18就是1 0和8。十加八就是十八。10+8=18

  19就是10和9。十加九就是十九。10+9=19

  20就是2个10。十加十就是二十。10+10=20

  师:你发现十几的数有什么规律吗?

  生:十几的数就是10和几,就是十加几。

  3、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下面有什么?

  (个位和十位)右起第一位是个位,右起第二位是十位。像这样的表我们称它叫位值图。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4、操作练习(认识规律,逐步过渡)

  (1)师:请小朋友拿出双色片,自己来试一试书本的第2题。怎么算的?

  生:先放上10,再放上几,合起来就是十几。

  (2)交流核对。

  5、从具体到抽象,巩固练习

  (1)师:刚才小朋友用计算条和双色片又快又准确的算出了答案,接下来就要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能在脑子里就算出答案。练习书本的第3题。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4就是一个10和一个4,减掉4就剩下10。

  (2)比一比,谁算得快?练习书本的第4、5题。

  (二)、10-20的数的分拆(操作感知,掌握策略)

  1、拿出一箱蛋,装有红壳蛋和白壳蛋。

  师:这个箱子里有些蛋,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蛋吗?

  (很难确定;大约有几个,估计有几个……)

  出示蛋盒,生观察:每个蛋盒里可以放几个蛋?(十个)

  师:如果把蛋放在这样的盒子里,你能很快知道有几个吗?

  请一生把蛋放入蛋盒中。

  生:放满了一个蛋盒,就是10个,另一个蛋盒里有4个,合起来就是14个。

  (列式:10+4=14)

  师:这样的盒子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计数。

  师:再看看这14个蛋中有几个白壳蛋,几个红壳蛋?(算式:14=8+6)

  2、学生尝试操作师:这14个蛋你还有其它的摆法吗?

  (1)学生操作交流。

  (2)根据颜色列成算式:14=10+4 14=11+3 14=7+7 14=6+8……

  3、在数板上进行数的摆放练习

  20数板就像这两个蛋盒,可以用双色片在上面摆出不同的数,不同的样子。

  (1)师:用双色片在20数板上摆出一个10-20之间你最喜欢的数。

  把学生摆的各种形式的数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

  师:看看你的同学摆的是几片红,几片蓝,一共是几?

  同桌合作练习:一人摆数,一人说;一人说数,一人摆。

  (2)一个数的不同摆放形式试一试:用双色片在数板上摆出“17”。

  j学生自由摆。

  k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摆法并用算式记录下来。(几蓝几红)

  l全班交流。17=10+7 17=9+8 17=5+12 17=15+2 ……

  3、练一练:

  j学生独立完成:用双色片在数板上摆出“12”,并用算式记录下你有多少种摆法。

  k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怎么记录的?

  三、综合练习

  1、根据红蓝片的个数,完成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来试一试书上题目。

  师:你是怎么计数和记录的?

  生:先看10个和几个,合起来就是十几。再看红色几个,蓝色几个。

  交流核对。

  2、用圆片摆出图案,巧妙计数。

  (1)巧妙计数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记一记,发现了一个数可以分拆成很多种组合。接下来就要比一比谁更会动脑筋,巧妙地来计数。

  j练习书本的第5题。

  k交流核对。师:你是怎么想的?

  (一共是20个圆片,红的和蓝的都是一半,所以都是10)

  (2)用圆片摆图案

  师:用20片双色片,你还能摆出其它的图案吗?

  j学生自由摆,并记录下20的各种分拆。

  k交流展示学生摆出的各种图案。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问题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思索探究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数学:

  1、计算占整张试卷的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需要注意的是填括号的题。例:P81T4,P113T3。(包括会比较大小,能给数排列顺序。)

  2、分类和图形会整合到一起考察,很容易出的是给你一个图案,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例:P36T2、3。P37T5中,圆柱、圆锥、球都能画出圆来。P50T11中,第一幅图有一个不是三角形,只数单个存在的,不数组成在一起的。P50思考题,注意考察学生的观察想象力,有的基本图形看不到,但应该想到它是存在的。P119T7。

  3、按规律填数或找规律继续往下画。例:12、14、()18;白白红白白红红白白红红红()。P113思考题。P59T1。

  4、序数和基数。例:把从左边数的3只涂上颜色,把从左数的第3个圈出来。P22T9、10,P48T3。

  5、认识钟表,并能用两种形式表示。例:小明的一天,请先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再连一连。(重点考察整时和半时,并能知道时间的先后顺序。大约几时和过几小时是几时说是不考,但应该掌握,以防万一。)

  6、看图列式。分为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例P61T7、8,P67T4,P49T4、5,P79T5,P75例题、做一做,P77T5,P80T3,P99T3、4、5,P121T11、12。(注意应该写上单位名称)

  7、数的分解、组成。例:P60T3、4,P63思考题,P104T2,P118T2。

  8、圈一圈,算一算,或补全算式。例:P70T2,P121T11、12,P98T1,P104T1。

  9、比较多少、高矮、长短。注意应在同一起点开始比较,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利用给出的相关条件。例:P12T5、7,P62T11,P68T8。(注意要写上几个)

  10、思考题P69,P102。

  11、填表格。例:P77T6,P81思考题。

  数学只要把上面的内容弄明白了,考试一点问题没有。建议家长,领着孩子把我说的内容重新做一遍。

  语文:

  1、能默背P43所有内容,能区分平、翘舌音。(声母是Z、C、S的`音节就是平舌,声母是zh、ch、sh、r的音节就是翘舌。)能区分两拼与三拼音节。(两拼hu,三拼hua--韵母是a,u是介母。)可给孩子一段文字,在这段文字中找出平、翘舌音,找出三拼音节,找出整体认读音节。

  2、笔画名称必须掌握,见P148,每个笔画应用到哪个字当中。

  3、掌握笔顺:火、文、七、九、门、耳、长、山、出、牙、风、力、方、半、巴、业、平、片、皮、里、果、鱼、正、雨、两、瓜、衣、年。(容易这样出题:年字的第三笔是。既考察了笔顺,又考察了笔画。)

  4、加一加,减一减。下面的字,每题必须能写出两个以上。(个别除外)“口”加一笔,“口”加两笔,“日”加一笔,“日”加两笔,“十”加一笔,“十”加两笔,“十”加三笔,“人”加一笔,“人”加两笔,“月”加一笔,“目”加一笔,“米”加一笔,“了”加一笔,“大”加一笔,“木”加一笔。

  5、连线。P25,P32,P40,P48,P55,P56,P71,P96,P137。

  6、知道一些基本的反义词。P60,P55。

  7、灵活运用数量词。P86,P91。

  8、照样子写一写。P138、P136、P137、P132、P118、P116、P110,P104,P107,P77,P72,P70,P68,P60,P56。

  9、形近字组词。P117,P100,P71。

  10、重点课文。P31,P33,P46,P52,P55,P59(四种事物,三对反义词),P61、62(会仿写),P64(按课文内容填空),P76(按课文内容填空),P83(知道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P90(数量词),P92(能分类),P94、95(能区分水果和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特点,颜色等),P97、98(掌握字的组成及意义),P111、112(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你学会了--此处应该是一项技能本领。),P120、121(除花生外还有生长在地下的食物,如萝卜、土豆、地瓜等),P123(每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冬眠的动物有青蛙、蛇、狗熊等),P125(知道自己的生日),P128-131(会分自然段,知道每段有几句话),P133-135(会分自然段,找出四季树上的变化。)。

  11、146、147页生字必须掌握,应该听写一遍。

  以上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把书从头到尾,复习整理一遍,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建立“上、下”、“前、后”方向感的过程,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使学生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组织学生做“贴鼻子”游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蒙上眼睛,其余同学用语言指挥他准确贴好鼻子。

  2.小结:

  (1)游戏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刚才,同学们在发布指挥口令时,使用到一些表示方向位置的词语,你知道有那些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上下、前后”的方位知识。(贴课题:上下、前后)齐读

  二、认识上、下

  1.课件动态显示第1页主题图

  这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你知道它叫什么车吗?你能用方位词说说卡车在哪里?(在桥上)那轮船呢?那卡车在轮船的什么位置?轮船在卡车的什么位置?像这样你还可以说什么?

  2.注意看,现在有什么变化呢?是的,多了一列行驶的火车。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分公路桥、铁路桥两层。(课件显示)公路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铁轨上行驶着火车。

  3、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4.请你回答:火车在轮船的()面

  火车在卡车的()面

  5.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

  6.师小结: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对卡车来说,却在卡车的'下面。由于对比的事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贴图片,指学生读,填答案考虑: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7.练习:

  (1)完成“摆一摆”。

  师说要求,生摆,指一生演示。

  (2)联系生活实际,冰箱里的知识。

  学生交流。

  三、认识前、后

  1.南京长江大桥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许多游客前去参观。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认识他们乘坐什么车吗?你觉得用什么词语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关系比较合适?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学生交流。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和同桌说说它的位置。(汽车、摩托车、客车)

  2.请一组小朋友站起来。

  组织学生用“前”、“后”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向后转说说自己的前后位置的变化。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3.同样是王英这位小朋友,她在队伍中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大家一会儿说她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她在后面?

  师小结:要确定前后位置,需要看与谁比,王英对李琳而言是在他的后面

  4.练习:小动物排队(生问生答,师问生答)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首先来看这几只可爱的小动物。

  1、可爱的小动物

  2、游泳比赛(你能给它们排一下名次吗?出示答案)

  3、猜一猜:我知道他住几楼(小明住在1楼上面,4楼下面,你猜他可能是几楼)

  4、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上下前后)

  (随机)考考你:

  (1)住哪楼

  (2)排队问题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是怎么分清生活中的前后上下的?(如果我说“头是上,脚是下,脸是前,背是后,加手势齐说)生活中利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即简单又准确,但是要讲清和谁比。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卡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听课反思及困惑:

  听课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了一般步骤和策略;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备内容

  9加几(1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

  8、7、6加几(1课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一)(1课时)→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5、4、3、2加几(1课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1课时)→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逆向”的加法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即“拆数凑十法”。

  2、能熟练运用“凑十法”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掌握用加法求总数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2、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正确、熟练地“拆数”。

  2、能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单元教学内容

  通过实物和模型辩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课题

  我说你做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圆柱、球)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排

  1、我说你做:搭积木游戏

  师:你们玩过积木吗?你能按老师的`要求摆图形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1)先放2个圆柱

  (2)在两个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上放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你的球能从图形下通过吗?

  2、自由想象:小小设计师

  师: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物体摆一个造型?试试看吧!

  3、摸一摸,摆一摆

  (1)学生同桌玩“摸物体,摆造型”游戏

  (2)要求:一人发指令,另一人蒙眼听指令摸出物体并按指令要求拼搭。

  (3)角色互换多玩几次

  和老师一起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生: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

  生:按要求摆放图形,同桌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3 第一题“你说我摆”

  (1)一人发指令,一人摆积木

  (2)角色交换

  2、P73第2题

  师: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是按怎样的方位和顺序摆放的?

  3、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P73第3题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五、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生:同桌说一说,摆一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代表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平,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习。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平,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多,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平。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赛不公平;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赛不公平;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赛不公平。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写成5>3;反过来也就是3比5小,可以写成3<5。

  (5) 引导观察并指导书写><。

  >: 开口朝左,尖尖朝右,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 开口朝右,尖尖朝左,右边数大,左边数小。

  指导书写>和<: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独立写。

  (6) 启发学生根据5>3和3<5再说说几比几大,几比几小。

  (7) 出示以下练习: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学生先用△和○摆一摆,再填空。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里填上><或=,再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从1、2、3、4中任意挑选两个数,先比一比,再用><或=连一连。

  3. 举卡片游戏。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选出合适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四、 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的:

  1、认知6和7的组成。

  2、通过同学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俺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俺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俺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同学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俺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第六课时8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8个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会写8。

  2.通过数、分的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操作技能。

  3.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能准确区分8个和第8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8的组成,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创设情境。

  (1)回忆已经认识的几个数。

  (2)引出8。(多媒体或实投显示l~7和0的活泼可爱的八个数字娃娃)比一比,这几个数谁最小,谁最大?(电脑讲话并动态显示:数字娃7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0的脸涨得通红,圆圆的眼睛里流下一滴又大又圆的眼泪,恰巧挂在0圆圆的眼睛下边。7惊讶地发现身旁多了一个比自己大的数字8。)

  2.出示课题。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板书:8的.组成)

  二、教学8的组成

  (1)每四人一组,把8个○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注意小组协作及分法的函数思考水平。)

  (2)讨论:从这四种分法中你有什么发现?看到每一组你还有什么想法?(注意讨论的充分性和反馈的广泛性。)

  (3)课中1分游戏,师生拍手组成8。(要关注准确和敏捷,培养注意力品质。)

  三、教学8的写法

  (1)(多媒体或实投、板贴放大的课本小动物图)互相说一说。小兔排第几?谁排第三?小猴排第几?共有几个小动物?谁排第八?

  (2)指导写8,练习写8。(注意写字姿势和书写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目标检测。

  (1)在○里填上“>”、“<”或“=”,在□里填数。

  7○8 8○8 8○6 □○8

  (2)○ ◇ ● □ ○ ◆ ★ ☆

  一共有( )个图形,( )排第几。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2)带“8”字说一句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11-20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5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模板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19

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最新减法教案01-07

一年级数学上册跳绳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