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案

时间:2024-05-19 13:54:1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数学广角》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数学广角》教案15篇

《数学广角》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数学广角》教案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数学广角》教案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游戏:猜猜我的年龄?

  来猜一猜吧!哦,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给你一个提示:36、37这两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6岁,现在答案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像这样根据一些信息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

  认识他吗?著名侦探柯南,他就是通过自己敏锐观察力和逻辑推理侦破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今天他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推理挑战题,有信心尝试吗?

  (一)初级挑战

  生活中的推理;

  (二)中级挑战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例1,出示例题1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

  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

  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学习单

  2、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生 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生 2:用连线的方法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道德与法治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道德与法治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

  生3:用表格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先在小红下打勾,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师:孩子们,再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完数学信息后,部分同学选择了用连线法跟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整理,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把信息整理得更加地〔清楚、简洁〕。

  先从哪个条件开始呢?

  三个同学都是从“小红拿到是语文书”找到关键条件,把能确定的就先确定。〔板书:先确定〕

  师:接下来呢?就剩下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了,而小丽又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丽拿的肯定是道德与法治书了;又在剩下的条件中,根据已给的条件,能排除的先排除。〔板书:排除〕

  最后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道德与法治书,所以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我们推出结论。

  刚才同学们很厉害,表现这么棒,柯南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一起念念。

  掌握了推理技巧和方法,我们一起练练手:

  1、试一试

  指明学生读题后,认真思考,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用什么方法?并且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考虑的?

  生:用连线法,把三只狗的名称和重量分别写成两行,因为笑笑是最轻的,所以笑笑和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乐乐就与9千克连在一起,剩下的欢欢就与7千克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猜一猜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他们分别是三种颜色中的一个。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绿色的是圆形,因为绿色露出来的是半圆,下面肯定也是半圆,

  师:发现的非常好!那红色和蓝色能不能判断?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蓝色说:我不是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展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尽量说出直接阅读后就知道的和连线法,以及表格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小朋友真棒!太厉害了!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说一说,绿色的是圆形,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蓝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红色的是三角形。最后蓝色的一定是长方形。

  (三)终级挑战

  读题后,同桌两人利用学习单里的卡片摆一摆,验证你的想法,写下数字密码。

  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四)小游戏

  三人游戏,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闭眼,每人分别戴上一顶,根据同伴帽子的颜色,猜自己帽子的颜色,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是呀,我们个个都成为了小侦探。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数学广角》教案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

  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3.明确思考关键。

  (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

  (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指名汇报。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数学广角》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约 2 课时

  课时1找次品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自主探索。

  a 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b 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 1次

  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a 出示: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b 学生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师据生回答板:5(2,2,1) 2次

  5(1,1,1,1,1) 2次

  三、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9”“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2、让学生拿出九个正方体,把它当作这几个零件,自己根据刚才的讨论题,说说方法,如果想到有几种方法的,都将方法说出来。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板: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 3(4,4,1) 平

  不平4(2,2) 不平2(1,1) 3次

  9 3(3,3,3) 平 3(1,1,1)

  不平3(1,1,1) 2次

  9 5(2,2,2,2,1)平(2,2)平 不平2(1,1)

  不平2(1,1) 3次

  9 9(1,1,1,1,1,1,1,1,1) 4次

  2、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好,刚才我们在9个零件里找次品,方法就有四种了,如果待测物品更多一些,那方法也会更多,如果每次都这样找的话就比较?(麻烦、复杂)对,那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规律呢?”

  “同学们观察表格,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快的?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

  “是否所有“找次品”的问题中,都可以将物品平均分成三份呢?”(不是)

  “对,有的数能平均分成3份,如:6、9、12、27等。有的数不能均分成3份,如5。”

  “我们看看前面的5的例子,(师指板5(2,2,1)),我们要分成三份时要分得尽量怎样?”(要分得尽量平均)

  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怎样?

  (1)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2)假如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3、练习: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让生思考后回答,师电出:10(3,3,4)

  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四、看书质疑

  五、练习:

  书本第136页的第2题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跟同桌交流交流。”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七、板书设计:

  找次品

  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3(1,1,1) 1次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5(2,2,1) 2次 9 3(4,4,1) 平

  5(1,1,1,1,1) 2次 不平4(2,2) 不平2(1,1) 3次

  9 3(3,3,3) 平 3(1,1,1)

  10(3,3,4) 不平3(1,1,1) 2次

  9 5(2,2,2,2,1)平(2,2)平 不平2(1,1)

  11(4,4,3) 不平2(1,1) 3次

  9 9(1,1,1,1,1,1,1,1,1) 4次

《数学广角》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08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重复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解决重复问题的解决策略,理解集合圈的集合思想。

  2、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的图形美、简洁美,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集合圈的集合思想,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数学问题,先请两生两把椅子玩抢椅子的游戏,发现椅子数和人数一样游戏无法玩?

  再通过加四人选一人的猜拳游戏留下一个人的游戏。学生猜拳,抢椅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质疑

  3位同学抢椅子,4位同学参加了猜拳游戏,请这7位同学站起来。怎么是6个人呢?少了一个人,那位同学哪去啦?

  学生解释,师故作糊涂状,引导多人解释,辩析。

  1、站圈

  师出示呼拉圈。请参加抢椅子的同学站到这里来,参加猜拳游戏的站到另一个圈中。发现一个圈中少了一个人,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等两个呼拉圈交叉后,再请学生解释,明确认识。

  2、画图

  让学生将呼拉圈抬起来,给大家看。这两个圈怎么样了?左边这个圈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中间这部分表示什么?

  将它画在黑板上。

  生活中的呼拉圈变成了数学圈。认识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贴名,理解图

  请刚才参加抢椅子的同学将他们的名字贴到相应的位置,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也贴。预计会出现两种情况:

  A贴对了。指名解释。

  B贴了两张。怎么样表示才对呢?引导学生理解“重叠”。

  4、理算法

  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用算式表示呢?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并理解其含义。

  由此引出课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教师课前调查的两幅图,引导学生理解图的含义,区别重叠与不重叠两种情况。(喜欢吃肉与喜欢吃菜的同学名单,分别放在两个集合圈中)

  2、解决动动物园里的数学问题:你选择哪幅图?为什么?进一步理解重叠现象。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看书做)

  4、运动会上的.数学问题:我们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8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6人,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师展示动态集合图,渗透动与不动的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评价小结。

  评价学生表现情况,简单小结。

《数学广角》教案7

  学习内容:教材第117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拿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117页回答以下问题。

  1、要求准备多少棵树苗,必须先求出什么?

  2、讨论: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断出间隔数比株数(多1还是少1)。所以,在100米的小路上共有个间隔点,那么就可以栽棵树。

  小结:因为植树棵数总是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植树多少棵。

  列式计算:

  3、在一条公路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棵,那么这条路有多长?(比较和例1的不同,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列式计算:

  4、例1是已知( )和( ),求( )。而这道题是已知( )和( ),求( )。根据这两道题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公式。

  株数=( )÷( )+1全长=(株数-1)×( )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4、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要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植树问题二》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11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是“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

  二、互动研讨:

  1、小游戏。拿出纸条,分别把它们等分成2段、3段、4段,要剪( )次、( )次、( )次,比较剪的次数和纸条的段数有什么关系。

  我的发现: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 )

  2、自学课本第118页例2,回答以下问题:

  还是两端都栽吗?

  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两旁都不栽要先算什么?

  3、我来算一算一共要栽几棵树?

  要在小路两旁栽树,要先算出一旁需要栽多少棵树,那就要先求出一旁的间隔数:

  小路一旁栽树多少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小结:这是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栽树”也就是棵数比间隔数( ),

  棵数=( )÷( )-1,株距=( )÷( -1)。

  4、讨论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

  例1是两端都( ),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

  例2是两端都( ),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跟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植树问题三》导学案

  编写人:修改人:审核人:许文良学习时间:使用人:四年级

  学习内容:教材第12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是“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两端都栽)

  棵树= ( )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两端都不栽)

  全长=

  3、同学们做游戏,站成正方形,每边有3人,共有多少人?(画图用△表示)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第120页内容,自学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1、方法一:(图一)上下两边都有( )个棋子,左右两边两端的棋子都已数过,不能重复数,所以左右两边每边只需数( )个棋子,将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

  2、方法二:(图二)每边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都有( )个棋子,共有4个( )。算式是:( )

  3、方法三:每边的两端都不算,这样每边都有( )个棋子,共有4个( ),再加上4个端点的4个棋子,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

  4、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有几种,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因为首尾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四、达标测评: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六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5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3、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几盏灯?

《数学广角》教案8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数学广角》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师:谁能读一读?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道题中什么词语最关键?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数学广角》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教具:

  课件、三种图形若干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观看《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第一关

  教学例2。

  (1)课件首先演示天平秤外观及作用。

  (2)课件讲述例2,配合故事情节,引出用西瓜如何换苹果。

  (3)小组动手操作及讨论(先小组,后抽学生说想法)。

  2.第二关

  (1)课件演示动物们玩跷跷板游戏过程。

  (2)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换?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

  3.第三关

  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教材第111页第4题。)

  4.第四关

  换一换游戏(教材第111页第3题)

  三、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机动

  算一算

  △+□=240

  △=□+□+□

  △=?

  教学反思:

  课前活动中,采用介绍的方式与同学们互相认识,并通过认识这一环节,引出一位新朋友陶陶(玩具狗)。告诉同学,陶陶喜欢和那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如果你的表现能让它心动,它就会跟你回家。这样,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进入学习状态了。

  我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所以学生很熟悉,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由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形象又具体,既有趣又奇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同时,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内容生活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

  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通过闯关活动开展学习。从引新课主线是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到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羊、猪、牛在跷跷板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教学全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并把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让学生从直观的贴近生活的情景图中观察、思考,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整个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生活实例和学生热爱的情景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广角》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在探索规律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排列与组合的规划,并能解答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异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去玩,想去吗?

  板书:数学广角

  想去的'话,要通过老师的考核才能去的。

  猜一猜:我的年龄是由数字3和5组成的两位数。

  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二、探究学习

  1、3个数字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课件出示:猜一猜,我家座机号码是0713-62147()()

  先让学生猜一猜。

  师:你们这样猜要猜到什么时候啊?这样吧,老师再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剩下两个数字是由1、3、8三个数字中的两个。

  (1)摆一摆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张数字卡片,请你们动手摆一摆,同桌合作,一个人摆数,一个人记录。同学们尝试拼摆,并且将探究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留意学生的几种答案:有序的(先确定十位的,先确定个位的)、无序的、有遗漏的、有重复的。

  (2)说一说

  请几名学生(有代表性的)汇报。呈现在黑板

  师:哪些是对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有序的一种,1在什么位,1在十位的两位数能摆几个,师可用卡片同时演示;除了1还有哪些数可以在十位,他们分别又有几个两位数?像这位同学就是想到先确定十位。那么这位同学又是先确定什么的呢?或问除了先确定十位,还有其他方法吗?)

  这样先确定十位或个位的方法好在哪里?(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3)猜数

  师:范围越来越小了,再给你些信息

  课件再给出信息:这两个数的和为9,个位不是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2、组合

  (1)恭喜你们,猜对了,你们考核过关!来,同桌互相握手祝贺一下。

  师:同桌2人互相握手几次?演示两人握手,可以说我和你握手,也可以说你和我握手,但算握手的次数的话,算几次?

  这里也有三位小朋友在握手,她们是怎么握的?出示:每两人握手一次,三人共要握几次?

  要说清楚握了几次,怎么握的,他们没名字怎么说得清楚?你觉得刚才说的方法麻烦不麻烦?怎样表示才能又清楚又简洁?

  对啊,我们数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符号、图形来表示,更快更清晰。(师标上1、2、3)

  (2)想一想,写一写

  (3)为什么三个数排成6个两位数,握手只有三次?(课件出示)

  师小结: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有序地思考,有些与顺序有关,有些与顺序无关,比如搭配衣服。

  三、巩固提升

  1、搭配衣服

  该出发了,老师想打扮得漂亮些。这里有二件上衣和二条裤子,你能帮老师选一套衣服吗?

  该怎么搭配呢?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师:你们摆出了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是怎么想的?

  请生上台展示。

  师:现在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要你们把刚才的想法用连线的办法表示出来,你们会吗?

  生在练习本上连线。

  2、照相排队

  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

  生上台演示。得出一共有6种不同的站法。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展示她们三人的站法?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吧。(可以是文字,符号,数字等)

  4、路线

  课件出示:从数学广角回到家中有几条路可走?

  你会选择那条路呢?

  学生讨论,汇报。

  5、电话号码

  师:在数学广角玩的开心吗?记得有什么开心的事要打电话让老师也听听。

  课件出示:老师的手机号码:18942167()()()

  最后三个数字是由1、6、8组成的,猜一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课后留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好之后告诉我。

  课件:09里面是不是任意三个不同的一位数字,都能排成6个两位数呢?

《数学广角》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具体分析,建立模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来试一试: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八楼需要几分钟?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围棋盘。大家见过围棋盘吗?会下围棋吗?

  2、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一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小结:对于数学问题,不要急于算出答案,要先弄清楚题目意思,画画图,多想一会,找出正确答案来。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121页做一做1。

  2、121页做一做2。

  3、121页做一做3。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3节数学广角

  19×2+17×2=7218×4=72

  第4节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122-1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122页练习二十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2、122页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如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3、122页练习二十第3题。先引导学生认识16根高压电线杆排列在一起,间隔的段数应是15段。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122页练习二十第4题。先让学生画一个圆,再任意画几个点,数一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123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跑道的两端要插小旗,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订正。

  6、123页练习二十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7、123页练习二十第7题。先知道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8、总结:

  9、作业:

《数学广角》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田忌本场胜负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

《数学广角》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 0.8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数学广角》教案15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图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

  数学广角二、

  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

  讨论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数学广角》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广角》教案05-19

《数学广角》教案(经典)05-19

《数学广角》教学教案04-04

广角数学教案04-04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荐]《数学广角》教案15篇05-19

【集合】《数学广角》教案15篇05-19

《广角》教案09-15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