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05-17 18:22: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P104第13题

  书上的图如下:

  设计意图:在备课时,看到这道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它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实录] :

  1. 出示例题图,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个人要租船;

  有两种船可以租,一种是双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4元,另一种是四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7元;

  问我们该怎么租船。

  [意图: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自己对问题进行消化、理解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信息的分析,哪些是我可以得到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要解决的。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描述出来时,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全租双人船,要4条;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条;

  可以租1条四人船,2条双人船

  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没有了

  [意图: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枚举,使枚举变成有意义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同学间的相互补充,可以使枚举逐步完整。]

  3. 指导列表: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方法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先请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项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学生独立尝试,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谁的填法更合理。

  反馈:比较一下下面的两种填法,你认为谁的填法更合理,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0 2

  方法三 2 1

  填法2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0 2

  学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规律;

  可以看出双人船条数慢慢减少,四人船条数慢慢增加;

  这样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还有别的合理填法吗?

  填法3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0 2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4 0

  [意图:列表有助于有序枚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感受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或重复。而且列表及时记录了每一种可能的方案,能直接在表格中看到问题的答案。]

  4. 归纳方法:如果要使填表合理,既把方法都找完,又显得有序,我们在思考有多少种租船方案时就应该有序的思考。想一想:我们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考呢?

  学生回答:可以先全租双人船,然后慢慢减少双人船的条数;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减少四人船的条数。

  [意图: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看着表格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顺着两条思路去想,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这样思考有序且完整。]

  5. 进行选择: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建议大家怎么租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双人船,因为双人船坐着舒服;

  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四人船,因为四人船只要租2条,费用便宜;

  我会建议大家租2条双人船和1条四人船,因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双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们一般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该怎么租船的?

  学生回答:从费用的角度

  那我们算一算:三种租法各要付多少钱?(把表格补充完整)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总共费用

  方法一 4 0 4×4=16(元)

  方法二 2 1 4×2+7=15(元)

  方法三 0 2 2×7=14(元)

  现在,你知道该选哪种租法了吗?

  学生回答:选第三种租法,这样租费用最便宜。

  [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常常会作出不同的决定,各种决定之间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几种选择的可能性,然后再归结为一个决定。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性。]

  6. 延伸:出示第2个问题“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意图:结合本单元问题解决侧重于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而进行,既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参加集体活动时对费用的计算一般采用“AA制”的方法。]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 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

  二、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最后选取一个出现频率最高或居中的一个数字,如12。

  2、提出问题

  那么你想知道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吗?

  课件出示教学楼画面及问题: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定格图片及文字。

  (2)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2、小组交流

  现在请你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时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组长作好整理,并且准备好向全班汇报。

  3、组织全班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种方法都请与之方法相同的小组作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⑴3×4×12⑵12×4×3⑶12×3×4

  =12×12=48×3=36×4

  =144(个)=144(个)=144(个)

  3、揭题

  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际应用,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1、完成课本P99“做一做”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谈的非常好,你们的谈话使老师更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这样的大局势下,“环保餐厅”应运而生。(课件出示环保餐厅,教师简单介绍)

  课件演示餐厅服务员搬运鸡蛋: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自主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比较多,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3)汇报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只要说得在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4)比较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2、栽花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环保餐厅”前的空花坛:为美化餐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餐厅老板在前门留了一块空地来载花,但不知道载什么花好,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2)课件出示信息:

  太阳花,比较美丽,每棵2元,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短;

  芍药花,非常美丽,每棵10元,不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长。

  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如果在这块空地上种10行花,每行种6棵,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

  3、接待客人数量问题

  (1)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展示餐厅格局:餐厅分为2层,每层有13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坐4人。

  从刚才参观餐厅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吗?

  (2)搜集信息,独立解决

  教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3)组织交流

  先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可能根据计算出的数据104认为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客人是独自用餐,而没有与人结伴,这样一人就需要一张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时接待,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环保活动,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不仅培养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这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对“能否同时接待100个客人?”问题的争论。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

  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

  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理解的吗?

  生4:我们小组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不对。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14个。

  师(向其他学生):看来这个小组给我们全班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虽然一样,但算式是没有道理的。

  生2:我也觉得是错的。“12”指的是每个班级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而“3”是指教学楼有3层,又不是指有3个班级,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许多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是对的。12╳3可以说如果每层教学楼只有一个班级,3层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说现在每层有4个班级,那么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谁理解他的意思了?(学生大多摇头,表示不解)。

  生3(着急地):就是先把每层楼看作只有一个班级,再算出每层4个班级的话,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啊。

  生4: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教学楼竖下来看(他用手比划着,教师便示意他上台指图讲解),这样每一竖有3个班级,12╳3就是这一竖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然后有这样的4竖,乘以4就是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了。

  师:这下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很开心):听明白了!

  师:我们班爱思考的同学可真多,而且一个个都象个小小辩论家似的,说得人心服口服。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我们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们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看到我们刚才调查和计算出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们教学楼每天都丢弃114个塑料袋,太多了!

  生2:我们丢弃的塑料袋这么多,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而不是污染环境。

  师:你们都知道丢弃塑料袋会污染环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

  生3: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发觉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学们吃早餐时扔掉的,只要我们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会有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们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场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环境吗?所以在家吃,又卫生,又可以保护环境。

  生5:反正我们以后应该少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保护环境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少买一张卡片......不仅自己做到,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虽然也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所使用的数据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动,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调查,直接用他们的调查结果,再配以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楼作为教学素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12╳3╳4这种解决方法在自己小组内产生争议时,我没有马上表明态度,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那个孩子精彩的分析讲解终于使大家明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的那句“把教学楼竖下来看,就有这样的4竖”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说实话,连我这个老师都不得不承认没能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如此生动形象易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练习中环保餐厅的“运鸡蛋”、“栽花问题”及“接待客人数量”问题,我都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4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小明3分钟打字210个,小华每分钟打字65个。小明每分钟比小华多打多少个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2)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完成第132页第12题。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

  2、计算下列各题。

  1.3+5.4=

  5.8-0.7=

  4.3+1.9=

  2.5-1.9=

  请学生说说你是如何思考和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

  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2、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作业设计

  1、P98—99

  练习二十一的第5—7题。

  2、直接写出得数。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3.1=

  0.8+1.5=

  3、动脑筋试一试。

  7.□

  6.□

  -□.3

  +□.5

  3.5

  13.3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9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 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 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 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 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0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

  二、新课研究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师出示团体操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

  生:每个小圈多少人?

  2.探讨解决方法

  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60÷2÷5=6(人)60÷(2×5)=6人

  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

  4.反馈练习:P100做一做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0-11

  1.10题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四、课堂总结(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指导练习

  1.p104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p105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p10215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p103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课后反思:

  设计校园教学内容: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重、难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校园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2)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例 4 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聪聪的图片),聪聪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三(一)班的这节体育课上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1)、请学生到展示台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解释。

  (2)、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数2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学生计算细心,并注意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还要写上答语。

  2、例题延伸:现在体育老师临时想改一改分组的情况,有32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请1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3、对比: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课件展示)

  32÷6=5(组)……2(人)

  32÷6=5(人)……2(人)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结果也一样,单位会不一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一理解)

  小结: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所以平时我们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看大屏幕,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57页,4题)。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

  2、课件出示:

  A、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四驱车,

  最多能装几辆?

  B、一辆货车载重量4吨,要运25 吨货物,至少需要几辆?

  (1)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再小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说明。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2

  一、设计说明。

  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是教育实践所得出的方法。本课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并不陌生,所以本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后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

  生1:就是求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能铺多少块地砖。

  生2:就是求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能摆多少个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

  (2)交流算法。

  生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所需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客厅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是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客厅的面积:6×3=18(平方米),

  统一单位: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

  需要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

  生2:我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再用乘法算出需要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在计算时也要注意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长铺的块数:60÷3=20(块),

  宽铺的块数:30÷3=10(块),

  所需地砖的块数:20×10=200(块)。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3

  设计说明

  1.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对数学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小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教案为学生创造了多次说话的机会:个人汇报、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形成解题思路,让每个学生通过说话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2盒粉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盒粉笔)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所以有4×6=24(支)]

  师:2盒有多少支?怎样计算?[24×2=48(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

  (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2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4×6=24(支) 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2=48(支) 求出2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粉笔的活动,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探究新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1.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汇报信息:①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②每箱有12个保温壶。

  (3)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还要知道什么信息?

  (还要知道每个保温壶卖多少钱)

  2.独自探究。

  (1)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①提问:45×12=540(元)表示什么?(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能卖多少钱,也就是一箱保温壶能卖的钱数)

  540×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②提问:12×5=60(个)表示什么?(每箱有12个保温壶,5箱一共有的保温壶的个数)

  60×4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一共有60个保温壶,这些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③45×12×5先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卖多少钱,再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④12×5×45先求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这些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4)讨论:①和②这两种方法与③和④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汇报:①与③、②与④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只是③和④分别是①和②两步计算合并的综合算式。

  3.小结: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应用题也要注意检验,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再解答一遍,如果两种解法的得数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2,练习二十三第10、14~1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除法计算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0例1的主题图

  2.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60÷2=30表示什么?30÷5=6又表示什么?

  (4)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100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王老师把1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平均每人分到几枝铅笔?

  2、今天我们学习“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3.出示例2情境:团体操表演。

  (1)从这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二.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做一做,课本第100页“做一做”。

  (1)独立解决问题。(提示:要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2)组织交流。

  (3)展示不同的解法。

  (960÷6÷8=20箱,960÷(6×8)=20箱)

  (4)鼓励有创意的.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0题。(关注学生针对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强调先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二十三第14题。(本题的数学信息比较隐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3.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展示交流。)

  四、反思,拓展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问题要仔细,善于选择有用的信息或加工信息。)

  2.小红去游泳池游泳,她在池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240米。

  这个游泳池的池道有多长?(先求一个来回有多长?再求池道有多长?)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1页。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05-15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8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8

[通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05-15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04-13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15篇(合集)05-15

解决问题教案04-04

《解决问题》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