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

时间:2024-05-17 10:56:15 教案 我要投稿

《最小公倍数》教案15篇【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小公倍数》教案15篇【精】

《最小公倍数》教案1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学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2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习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习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最小公倍数》教案3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 学 流 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5、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最小公倍数》教案4

  设计说明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进知识的构建。

  本设计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数轴引出公倍数,让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产生感性的认识。利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迁移,让学生自己抽象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要注重角色转变,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设计在教学如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方法,并观察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投影仪

  学生准备 数轴卡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

  分别说一说4和6的倍数分别有哪些。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6

  812

  1218

  1624

  20xx

  …………

  2.导入。

  师:我们分别列出了4的倍数和6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今天来学习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设计意图:分别说出4和6的倍数,一是复习倍数知识,二是为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作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新知。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探究概念。

  (1)在数轴上表示数。

  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学生观察数轴,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在数轴上分别描出这些点)

  (2)观察数轴,交流发现。

  4和6公有的倍数有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在投影仪上表示出来)

  (3)迁移命名。

  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谁能给几个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名字?(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4)理解意义。

  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集合表示法。

  课件出示教材68页的集合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2.练习。(课件出示)

  把不超过50的3和6的倍数、公倍数填在68页“做一做”中的集合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填在教材上,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探究方法。

  师:你是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的?可以怎样表示?

  (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方法二 先写出8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三 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方法四 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6的倍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最小公倍数》教案6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2.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习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 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 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 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 12、24

  最早的休息日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2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 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 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最小公倍数》教案7

  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并会利用例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赵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蜜蜂采蜜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蜜蜂。

  师:蜜蜂在干嘛呀?

  生:在采蜜。

  师:嗯,是的。那你们看现在蜜蜂王国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都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

  2.师:现在呢,有只小蜜蜂呢提出了这么一计策,把这些蜜蜂分成两个组,一组四分钟回来一次,一组六分钟回来一次,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片刻之后)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十页,在这个表中把4的倍数用标出来,用 把6的倍数标出来。

  两分钟之后展示一位同学所标出来的。

  3.师:那4的.倍数有哪些?

  生: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那6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生:6、12、18、24、30、36、42、48。

  又标了的有哪些?

  生:12、24、36、48。

  师: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们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的两组蜜蜂在这些时候又会碰上一起回家。那它们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相遇呢?

  生:12分钟。

  师: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4.师:刚才我们是在50以内(包括50)的数中找4和6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有,有无数个。

  师: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吗?

  生:不能。

  师:4和6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但有最小的公倍数,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师:现在如果把蜜蜂分成两组,一组6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分钟

  回来一次,你知道它们最快什么时候相遇吗?(完成书上60页的试一试)

  师:50以内6的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36、42、48。

  师:50以内9的倍数又有哪些?

  生:9、18、27、36、45。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18和36。

  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

  生:18。

  师:我们的两组蜜蜂最快在18分钟的时候相遇了。

  2.小猴子要过河了,小猴子现在要做从三块石头上走过去,可是石头都有密码的,你们可以帮助小猴子顺利过河吗?

  (出示课件,50以内9的倍数、50以内5的倍数、50以内9和5的公倍数)学生 独立完成再汇报。(书上61页练一练的第2题) 师:刚刚我们都是用的什么方法来找最小公倍数的?

  生:列举法。

  师:那现在还有一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短除法。

  2 18 24

  9 12

  3 4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3=6.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3×3×4=72。

  3.求下列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 10和89和4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跑道。

  师: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在学校的跑道上跑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看看他们三个人的。

  (1)我跑一圈用6分钟

  (2)我跑一圈用4分钟

  (3)我跑一圈用8分钟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1: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2: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老师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3:他们同时出发老师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独立完成)

  三.本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先谈收获师再总结

  1.同学们都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学会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8

  设计说明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铺墙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本设计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充分的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张长3 dm、宽2 dm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题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铺墙砖”的知识。

  2.课件出示例3:用一种长3 dm,宽2 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在以前学习过的“铺地砖”的基础上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用长3 dm、宽2 dm的卡片代替墙砖拼正方形。

  (2)在印有格子的纸上画出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说发现。

  师:你拼出来了吗?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

  3.解决问题。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 dm,12 dm,18 dm,…最小是6 dm)

  4.回顾解决“铺墙砖”问题的关键。

  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墙砖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才能保证用的墙砖都是整块。

  ⊙学习公倍数的应用

  1.解决教材72页11题。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跑步,爸爸跑一圈用3分钟,妈妈跑一圈用4分钟,我跑一圈用6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题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汇报: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12÷3=4(圈),妈妈跑了12÷4=3(圈)]

  2.引导学生在组内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合作解答,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预设

  生1:我和爸爸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也就是至少6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生2:我和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生3:三人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三人在起点再次相遇?

《最小公倍数》教案9

  教学内容:书P.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看懂并会填写用集合图表示的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倍数、公倍数的有限与无限。

  教具准备: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2、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认识公倍数。

  游戏激趣

  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圣诞节)

  对啊,圣诞老爷爷来给我们送礼物了,瞧!(出示图)

  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应的都有一个学号,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帽里;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袜里。(请请学生站一站,选一两个说一说)(出示图,分别在两幅图的下面写上学号。)

  观察一下,谁是今天最幸运的,为什么?(15、30号)为什么?

  (图片:把15、30移至中间,闪烁。)

  师:像这样3、5、15这样的数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例1

  1、操作活动。

  出示边长6厘米、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

  2、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

  3、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出示图)

  (2)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8÷3=2……2,8÷2=4)(出示图)

  (3)讨论:还能有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也能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满?(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演示:铺满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师:横里铺几个?铺了几行?)

  (4)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

  (板书课题:公倍数)

  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用省略号来表示)

  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尽管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同学们,要解决例1这样的题目就要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那么怎样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呢?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后面出示)

  (1)你准备怎么去找,同桌交流方法

  师:会了吗?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师生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展示)为什么它们是6和9的公倍数?

  (2)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讨论)

  (师提示:先找9的倍数,想一想6和9的倍数公倍数是不是都在9的倍数里?能不能从中找出6的`倍数来?)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可以先找9的倍数,再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

  (3)学生说另一种方法:先找6的倍数……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2、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几呢?(显示于例题上)

  因此我们就说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3、我们有这样的3种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请你一下这3中方法。

  4、那么(指着板书)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5、我们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

  (出示集合图,一半一半地、边问边出示)

  (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向中间靠拢,形成交叉状。)

  师:中间部分应该填什么?(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中的相同的倍数移动到交叉部分,并在下面标出“6和9的公倍数”)

  师:左边圆圈里的数表示?右边圆圈里的数表示?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又表示什么?(课件闪烁圆圈)

  6、完成练一练。

  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问:这里的省略号哪些同学点了?哪些同学没点?

  师:像这样没有明确范围的我们可以加上省略号。

  问: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校对。(先填6和8的公倍数)

  这里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1)出示空白表,师生交流怎样看、怎样填?

  (2)学生完成填表。

  (拓展)

  师:这里都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让你求4、5、6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想一想。

  补充表格,学生观察。

  师:两个数有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四个、五个、……同样也有公倍数。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看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游戏:(出示)圣诞帽、圣诞袜

  4的倍数6的倍数

  师:现在学号是几的同学最幸运?

  怎样设计让尽量多的人幸运?

《最小公倍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用排列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1.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讲解法尝试法

  操作过程

  板书设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例1.从小到大,顺次写出几个6的倍数和几个9的倍数,找出6和9公有的倍数,最小的一个公倍数是几?

  6的倍数有:6、12、18、24、36、42......

  9的倍数有:9、18、27、36、45、54......

  6和9公有的倍数有:18、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8

  用图表示如下:

  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的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一. 准备题

  1.什么叫约数?什么叫倍数?

  2.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2.学生尝试

  6的倍数有:6、16、18、24、30、36、42、......

  9的倍数有:9、18、27、36、45、......

  6和9公有的倍数有:18、36......

  3.教师讲评: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的'公倍数

  4.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三.练一练:

  1.第1题填在书上。

  2.第2、3两题

  3.独立练习:第4、5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口答

  1.学生读题

  2.尝试: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3.先理解图意,再填入公倍数。

  1.指名说说

  2.把书上的发现告诉同学。

  3.看书上写的是不是与我们发现的相同?

  4.想一想:

  (1)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2)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

  1.学生填在书上。

  2.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找倍数和公倍数的方法相同。

  不同点:第2题前3个括号里要有省略号;第3题前3个括号里不该填上省略号。

  四.总结后做目标检测。

  延伸练习

  作业册70页

  反馈与矫正

  目标达成情况

《最小公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                       6

  8                       12

  12                      18

  16                      24

  20                      30

  ……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                    6=2×3

  8=2×2×2                  12=2×2×3

  12=2×2×3                 18=2×3×3

  16=2×2×2×2              24=2×2×2×3

  20=2×2×5                 30=2×3×5

  24=2×2×2×3              36=2×2×3×3

  ……                      ……

  教师:请观察4的倍数的质因数与4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6的倍数的质因数与6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板书,哪些是18和30相同的质因数?哪些是18和3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请讨论①18和30的公倍数应包括哪些质因数?②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这个最小公倍数包含了哪些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    );15的倍数(    );

  10和15的公倍数(    );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

  3.A=2×2×3×5,B=2×3×7,A,B的最小公倍是(    ),A,B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 27                    36和 42

  5.讨论解答:

  A=2×5×7                  B=(    )×(    )×5

  A,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12

  教学内容:书~2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

  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

  多媒体出示例1

  1、想一想

  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

  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议一议

  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学生发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谈话: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正好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提问: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三、教学例2,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多媒体出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找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做法和想法。

  教师组织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

  (1)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

  (2)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3)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这三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

  谈话: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

  3、集合图

  谈话:我们可以画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6和9的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展示书上的集合图,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些数是6的倍数吗?哪些数是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是哪些数?图中的三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给课始活动时的板书加上集合圈。提问这里是否需要加省略号?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加省略号。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自然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自然数的乘积呢?怎样找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还要注意什么?

  3、做练习四第4题。

  说明题意,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方格两种棋都会走到?这些方格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动笔涂一涂。

  然后同桌开展活动,玩一玩,看看红棋和黄棋是否都走到涂色的方格中。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1、练习四第1、3两题。 2、补充习题11页。

  课后反思:

  1、我为谁备课?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可以将引进概念的环节分成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操作,让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长6厘米和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备课时,我认为这个环节简直是低估学生,上学期学生多次做过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小菜一碟”吗?于是,我制作一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课中,发现有些学生对能否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有异议。还好准备一套,立即演示给学生看。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是我剥夺了学生操作感悟的机会。所以,有时自己的想法往往又高估了学生,备课还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当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节课的内容就无法完成,是想照顾到全体还是想完成一节课,孰是孰非?

  2、我为谁上课?

  按照教材的建议,这一课时要完成例1、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四1~4题的教学。每次公开课后我都发现学生的课后作业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上即使发现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或者练习没有都完成,也不肯为他们停留,为他们等待,而是硬着头皮往下开,导致“夹生饭”的出炉。其实,我知道学生参差不齐,想要在一节课中让每个人都能研究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节课。公开课只想给听课老师留下一个完整的一节课的印象,感觉公开课不是为学生而开了。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听课的评价体制能够有所变化,我们是想听真实的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还是想看一节课的流程,至少这是我的一个困惑。我究竟应该怎样上课?

《最小公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2)班小天使出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6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人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2)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乙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1)师:刚才我们找了6和9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最小公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法和算理,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引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还学会了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现在你能不能找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写在本子上。

  学生做后,反馈,教师按学生的记叙板书: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2、师:同学们用列举的方法,依次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从中选出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好不好呢?请同学们再试一试,找出81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巡视,学生算了很长时间仍未解决,这时有学生提出;这种方法虽然能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重点研究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研究算理,探究算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

  生:我们通过分解质因数,发现了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我们用短处法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2)师:那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不能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

  请学生把12、30和60分别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

  (竖式略)

  12=2×2×3

  30=2×3×5

  60=2×2×3×5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数分解质因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备 注

  师生逐步讨论得出:最小公倍数60的质因数里包含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2、3,还有12独有的质因数2、30独有的质因数5。

  (教师在黑板上将公有质因数、独有质因数标出标记)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A、为什么独有的质因数要全部取上,少一个行不行?

  B、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个作代表多选一个行不行?

  学生分别进行检验,讨论明确。

  (3)师:你们的这个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大家再亲自试一试。让学生把6、8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44分解质因数。

  6=2×3

  8=2×2×2

  24=2×2×2×3

  实践再一次征实: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中必须包含两个数所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选一个作代表,独有的质因数全部取上。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2,用简便方法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师:现在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后看课本。

  指名汇报,教师板演:

  用公约数2除

  用公约数3除

  只有公约数1,不必再除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得到: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60,也可以这样表示:[12,30]=2×3×2×5=60

  (2)讨论:如何用短处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讨论后,指名汇报,请学生打开课本,看与课本上总结的方法是否一致。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求18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

  师:现在你能求出81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吗?学生用短处法求得:

  [810、1350]=4050

  师:你认为用短处法和列举法求最小公倍数那种方法简便?

  2、做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3、试一试:求12和36,9和5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试做后反馈;

  [12]=2×2×3×3=36[9,5]=9×5=45

  (2)师: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

  生:36是12的倍数,36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9和5互质,它们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

  师:能不能按照你们发现规律,求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口算的要口算。

  第一组:9和18200和50

  第二组:11和73和8

  第三组:14和824和20

  小结: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互质,也不成倍数关系,可用短除法求出。

  4、做课本第60页第3题。

  5、做课本第6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得最小公倍数?

  2、这个方法我们是怎样研究得到的?

  你认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时,要引导学生学生区分同求最大公约数的区别。

《最小公倍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合理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计算过程。

  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讲解法讨论法

  操作过程

  板书设计: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21618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12、16、18〕=2×2×3×1×4×3=144

  两种特殊的情况:1如果三个数中较大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三个数两两互质,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一. 复习准备

  1填空。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的倍数有:(6、12、18、24、30......)

  8的倍数有:(8、16、24、32

  ......)

  4、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2把4、6、8和24分解质因数。

  4=2×2

  6=2×3

  8=2×2×2×3

  归纳: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和任意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

  二.新课

  1.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2)用6和8的公有质因数2去除,9移下来。

  (3)用3和9的公有质因数3去除,4移下来。

  (4)除到两两互质为止。

  〔12、16、18〕=2×2×3×1×4×3=144

  注意: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先用三个数的公约数,然后再用任意两个数的公约数

  去除。

  2.看书第106页例3

  3.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答

  1.名板演,其余自练。

  2.观察分解质因数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

  1.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2.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3.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1.学生看书

  2.疑问难,学生练习

  说说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

  三

  san三

  求三个数求

  延伸练习

  反 馈

  与

  矫正

  目标达成情况

【《最小公倍数》教案】相关文章:

《最小公倍数》教案03-05

《最小公倍数》教案05-17

《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汇总6篇05-13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11-26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2-03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7-06

获奖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2-19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精选23篇)04-20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7-06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