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案15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江南小镇房子的基本构造,学习设计、表现江南小镇的房子。
2.体验作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具:江南大拼图一个、长条展板一个、音乐《望江南》、
学具:衬衫盒人手一个、黑色和白色颜料、水粉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
二、观察拼图画面,了解江南房子的基本构造。
1.提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房子吗?
2.教师小结:这张美丽的拼图是一张表现有着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黑黑的屋顶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梯形的,在白白的墙壁上有的还会开上一个小小的'窗户。
三、示范画屋子,掌握屋顶与墙的组合。
1.教师:这么美的江南水乡的房子今天我们要用彩绘的方法来画。
2.教师示范画梯形屋顶的房子。
3.很多房子在一起时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并且要注意,前面的大,后面的小,同时后面的房子可能会被前面的房子挡住了,看不见的地方就不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这江南的房子屋顶从不同方向看还会有不同的形状。现在就请你们来画了张江南小城的房子,好吗?
2.要求:最近的房子要画在纸的最前靠下方的位置,远处的房子可以稍小一点并可以不画全,黑白两色不要混在一起。
3.幼儿操作,师指导。
五、展示作品。
《江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情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词的能力,感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江南》教案4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 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 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江南》教案5
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根据课文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去了一次采莲吗?”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可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这样设计: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再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教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教案6
一、导入
1、 PPT出示:邀请你走进一个美丽而有趣的江南小镇。那是我的故乡噢。——金曾豪
师:同学们,以第七届读书节为契机,我们一起走进了金曾豪先生的《蓝调江南》。全书共有22篇散文,从目录中,你发现了什么?(PPT出示目录)
指名答(板书:状物类散文集)
二、阅读成果展示
1、最近竟常有同学跑过来找我说:“廖老师,这本书太好看、太有意思啦!”那我们一起来分享你觉得有意思、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吧!
(PPT出示:一起来分享你觉得有意思、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吧!)
指名答针对学生的发言,再次强化、归纳人、事、物
结合发言,板书:人、事、物
2、如果让你来写童年生活,你会写什么?(PPT出示)
指名答追问为什么再次强化人、事、物
3、 总结与过渡
师:大部分同学的童年生活与书中所写不大相同,这也正是作者写作《蓝调江南》的初衷,谁来读一读作者的话?
(PPT出示作者的话)
指名读师评价
师:因此,这不仅是一本状物类散文集,还是一本充满江南小城风情的回忆性散文集。
板书:回忆性散文集(这三个字之前已板书)
三、方法指导
1、师:可是,我们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中的人、事、物,更要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PPT出示)
板书:情
2、师:本学期,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如融情入景、内心独白、巧用修辞等。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阅读回忆性散文的好办法——关注双重视角。
(PPT出示:关注双重视角)
板书:双重视角
3、师:看表情就知道,你们肯定想问:什么是双重视角啊?
(PPT出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片段)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片段中,作者借过去的“我”记叙了伯父送书这件事,用现在的“我”保存书这一举动抒发了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4、师:另一篇课文《灯光》中,也有对双重视角的运用,你能像老师一样找出来吗?
(PPT出示《灯光》节选片段)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指名答(过去的“我”记叙了对战斗的回忆,现在的“我”抒发了对郝副营长的怀念之情。)
5、 小结: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指的就是文中出现的两个“我”。过去的“我”记叙所见所闻,现在的“我”抒发所思所感。
板书:过去的“我”现在的“我”
6、师:请大家翻开书本79页《一头有名字的羊》这篇文章。你能找到文中运用双重视角的语句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指名答(学生找+评价)
最后四段最典型,学生找到后再出示PPT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段,读出作者的怀念与感伤。
7、师:书中对双重视角的运用还有许多,请你再去找一找,体会作者的情感。(PPT出示)
指名答(学生找+读+评价)
师:评价,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吗?
(你的朗读声音洪亮、情绪饱满、读出了韵味……)
8、 总结:《蓝调江南》是一本状物类和回忆性的散文集。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过去的“我”来梳理文中的人、事、物,找到现在的“我”可以帮助我们感悟文中的情感。同学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别忘了用上它!
四、结尾
1、出示PPT:邀请你走进一个美丽而有趣的江南小镇,那是金曾豪先生童年梦中的江南,是依恋重重的微笑,是往昔不再来的悠悠叹息。
师:同学们,让我们借这节课所得,跟随金曾豪先生继续江南之旅吧!下课!
板书:蓝调江南双重视角
状物类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
散文集人、事、物情
回忆性
《江南》教案7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亭亭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词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词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词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美景图啊!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量把这首诗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江可采莲
(1)(看图)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亭亭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江可采)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莲)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诗歌读准确吗?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一个生字:“可”。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可:横要稍长一些。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指导正确地朗读古诗。指导书写生字。整体感悟诗歌的美。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做到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导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同学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东、西”两个字。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东:要注意写好第二笔撇折。
西:下面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亭亭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
《江南》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并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请学生思考问题,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展示以下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料,得出:南朝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但是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安定;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民生;北人南迁,又一次人口的迁移给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等;江南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较热,本身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师出示史料,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并提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并分析史料后得出: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得到推广,使荒地变成了肥力较好的农田。
教师补充《晋书·食货志》当中关于东晋后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形的史料记载,并提问:南方农业的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学生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归纳得出:五岭地区种植了“三熟之稻”,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使得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保障了百姓的粮食所需。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养蚕缫丝和瓷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在手工业上又有哪些表现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手工业上,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很有特色。
教师补充:此外,在织布、冶铸、造船、造纸和制盐等方面也都有显著的'发展。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师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城市经济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成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江南交通网形成,加强商业的交流,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师补充: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业贸易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大大超越了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查阅史料,思考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文学和艺术会产生什么影响?下节课分享交流。
《江南》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
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歇拍煞〕的赏析。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
(由背诵同样描写南京城的古诗导入,一方面引出课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曲词的赏析作准备。)
师:谁知道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桥”、“乌衣巷”又在哪里?
明确: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名城,存在着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最丰厚的文化。这个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出出悲剧、喜剧,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回味不止,使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叹,许多的文人骚客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刚才,我们背诵的两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而写成的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来传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韵》,它是这出戏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1、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课文,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紧扣标题“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悲。)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剧家,字聘之,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年轻时在家乡石门山隐居读书,颇有文名,精音律、擅词曲,37岁时,被康熙招去讲经,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间,到过扬州、南京,凭吊明末遗迹,拜访明朝遗老,搜求明末掌故,为《桃花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名声鹊起。时人把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写明朝兴亡的历史剧,也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文选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写南明灭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相聚于南京龙潭湖畔,而相识的老赞礼也路过此地,于是三人饮酒话旧,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国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四、初步品味语言
1、布置学生默读、品味七支曲子,思考最喜欢哪一支曲子,为后面的讨论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并对曲词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作分析。
如〔北新水令〕中四个形容词“残”、“废”、“瘦”、“空”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兵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
〔驻马听〕中“鸽翎幅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沽美酒〕中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了十分悲凉的意境。
(解说: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好。 这一环节主要从写景这个层面上分析,让学生品味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形象。)
五、进一步领悟意蕴
1、 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进一步体味曲词所表达的优美意境,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师:江南在人们眼中是如此美好,以至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生花的妙笔,写出了不少动人的诗篇,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问:为何苏昆生要“哀”江南呢?
明确:本文有一条线贯穿七支曲子,这就是苏昆生行走的路线:由郊外到城内,由明孝陵到秦淮旧院,一路走来,苏昆生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昔日的皇家尊严如今已荡然无存,曾经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如今一派萧条。历史的沧桑巨变,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使苏昆生的内心充满了悲痛。在这里,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深的故国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解说:这个环节,应引导学生认识写景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今昔对比、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品味曲词的意蕴。
师:今昔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景物的描写上,然而,透过这些写景的文字,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意蕴。这个意蕴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亡国之痛。
问:“痛”有很多种,你能体会这种“痛”吗?请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明确:亡国之痛是一种切肤之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历史,总是留给人深沉的、哲理的反思。历史巨变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切身体味;只有那些山崩地裂之巨变、繁华消歇之倏忽、人生变幻之无常的亲历者和目击者,才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就是痛失江山,往事不堪回首的亡国之痛。
(比较《虞美人》,理解亡国之痛。此处可结合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尾曲赏析。
(1)、 尾曲〔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全曲结尾,也是全剧的收束,是苏昆生总吊南京,在前几支基础上岸,直抒胸臆,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是画龙点睛之笔。请同学们找出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话。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一个“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亡国破家者的唯一选择,“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这“残山梦”中最难解的便是故国情怀。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的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彻。
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江山易主,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历史趋势。苏昆生的末世哀歌,包含着对旧时江山必然性破败的无可奈何。而这种必然性破败,又必然引发观众对历史悲剧的哲理思考。《哀江南》的美学意蕴,已经超越一般的遗民之思,激发读者从苏昆生一曲曲悲怆的呼喊中,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因为“余韵”之韵,蕴涵着一种可以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有识之士认同的历史情绪:千古兴亡之悲。《哀江南》传达的这种悲剧精神,浸渍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道义的追求,熔铸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文明的求索,也渗透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历史的反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离亭宴带歇指煞]这支曲子,释放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悲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孔尚任《集治城道院试太乙泉》),正是《哀江南》尾曲的美学价值所在。
(2)、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请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偶句: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排比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六、扩展迁移
将课文与姜夔的《扬州慢》进行比较,体会二者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江南》教案10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 “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江南》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 (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写 今
七 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 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江南》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为喜欢江南,所以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首诗,郑愁予的《错误》,在坐的有没有我的知音?(如果没有人说读过)没关系,我想通过我的介绍,我会让大家也喜欢上它。(出示这首诗)老师范读,看得懂吗?有没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很特别?“美丽的错误”,一个女子一直在等待一个声音响起,那就是“达达的马蹄声”,因为这个声音也许就意味着自己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了,每一次的“达达声”都会拽出一颗悸动的心,然而那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马背上的人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就如“莲花的开落”,很凄美的故事。齐读一遍,接下来老师还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同样凄美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三、朗读感知
1、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以下词语:
倚(yǐ)(凭靠)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白蘋(pín)洲
动手写写吧
3、齐读,其他同学想想: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讲出:(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四、赏析全词
1、你从哪里读出了“盼望”?
(独倚望江楼)
师:这个“独”字表明什么?
(女子孤独寂寞)
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生齐读这这句)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盼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一个“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
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
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假如你是电视导演,要把这句词所表达的意境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注意远景、近精和特写镜头的搭配)
2、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4、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师:(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3、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全词,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词非常简短,但词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却悠悠无尽。假如你就是这位女子,你想对远在他乡的爱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写后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的诗句我非常感动,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时配上神秘园的音乐)
你走后,
我的思念化作绵延的芳草
追你到天涯海角
习惯了一个人独守明月
把酒寄相思
品尝泪的苦涩
习惯了一个人独倚江楼
看千帆飘过
让视线慢慢模糊
远方的爱人啊,
你可曾留意日升月落?
那是我等你归来的身影啊。
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首词改写成一首散文诗
2、背诵、默写这首词
板书:
望江南
温庭筠
独倚
皆不是凄美
肠断
《江南》教案13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夹衣(jiá) 夹克(jiā)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江南》教案14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中所配图颜色鲜亮、形象逼真,将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漂亮情景呈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学生读着不仅郎朗上口,也会心情开心,教学时应将朗读放在重要位置。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态标准。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情趣。
4.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江南风景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江南、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喜爱劳动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
1.精确认读九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东、西、南、北”四个汉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诵读中感受江南漂亮的风光。
教学难点
把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大家喜爱学诗吗?我们上次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写小村庄的古诗。今日,教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示小朋友留意的.地方吗?
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可是个漂亮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漂亮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二、采纳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4、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快乐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5、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南、可、采、莲、鱼、戏、间、北
6、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7、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8、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学问,现在就特殊聪慧能干!现在生字娃娃又快乐地跑回诗歌里去了。已经能够熟悉它们了,信任大家这次会把整首诗读得更正确,更娴熟了。你情愿读给同桌听听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读得怎么样?
9、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播音员“.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听,欢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爱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3、喜爱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爱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处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暖和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喧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许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查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确定很快乐。让我们也快乐地来读这句话。
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欢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荷花,还有那调皮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刚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快乐)你能快乐地读读这句话吗?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
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快乐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漂亮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积存语言,指导背诵。
1、教师发觉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五、作业: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由于提前布置了预习,孩子们很快就会背诵这首诗了,但是诗中的词语比拟精炼,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例如“何”“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我借助图画、课件等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画面,有所感悟之后,结合详细的语境去理解,这比起只单一的讲解,只从字面上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易于承受的多。
《江南》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古诗,并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
教学重点:
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诗歌《日暮》,要求学生齐读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杜甫)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思乡)诗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冷)
2、多媒体展示: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3、杜甫的'一生,可用“忧国忧民、四海为家”来概括(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足迹”)。出身官宦之家的杜甫,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唐朝也正值开元盛世,国家强盛,百姓富庶。他当时的远大抱负,我们从这首诗中略见一斑。
4、多媒体展示:《望岳》提问:哪一句诗最能体现少年杜甫的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年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国破家亡,他的心境又是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二、达标教学
学习诗歌
1、多媒体播放朗诵,析题:地点、事件、人物
2、生范读,注意生字
3、理解:
①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
②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
【《江南》教案】相关文章:
《江南》教案04-15
《江南》教案优秀10-12
江南教学教案08-30
《江南的冬景》教案07-28
《忆江南》教案优秀12-30
《江南春》教案09-09
江南春的教案03-08
江南春的小学教案02-02
(合集)《江南》教案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