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案

时间:2024-05-15 12:57:10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小学科学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荐)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观看熟悉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熟悉感觉器官子观看物体中的作用。

  2.熟悉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运用观看、比拟等方法熟悉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看结果。

  4.在观看讨论中情愿与他人合作。

  教学预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

  教学方法

  信息搜集法 小组争论法 试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满桌丰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富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答复,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来熟悉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组观看所预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看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看到的填写在表格中,(2)、集体沟通观看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展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看的现象中去归纳

  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展综合观看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看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看物体?

  分组试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讨论,要求:用多种方法观看这些物体

  2、观看,然后进展沟通

  3、引导学生进展描述,观看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看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区分 四、归纳总结

  1、 说说我们今日观看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熟悉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2、 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区分声音的凹凸、强弱等

  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

  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小学科学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小学科学课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 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 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六、作业设计

  1实验: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阳在( )丶方太阳在( )方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

小学科学课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小学科学课教案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小学科学课教案7

  一、教学目的:

  1、稳固提高航空模型的根底学问,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学问,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参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根底学问,培育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学问的玩具

  1、航空模型活动在普及航空学问,培育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很多

  的航空学家,小时候都特别宠爱航空模型。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爱玩飞螺旋(竹婧蜒),从而产生对航空事业的深厚兴趣。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ll号船长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也热爱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装了—个风洞,用来试验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这无疑对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有着巨大影响。我国也有很多的飞机设计师、火箭设计师,飞行员等,小时候就是航模爱好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从小参与航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打算了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

  2、另外.航空模型还是一种特别吸引人的消遣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态的风筝随风漂浮,夏日朗朗,五颤六色的飞盘划出一道道弧线,秋高气爽。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在蓝天中飞翔,冬天舒适,彩色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起。全部这些把人们的生活装饰得更加丰富多采。

小学科学课教案8

  ——第一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还有其他方法吗 ?

  4、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5、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小学科学课教案9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

  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用了滚翻教材中的《前滚翻》和游戏《障碍跑》。

  三、课的组织、设想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故事情景的教学方法。 进入情景:在课的开始,教师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通过模仿动物和练习《健身操》发展学生的活动兴趣。

  情景展开(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创造各种玩法。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各种自由滚翻、滚动、跨越障碍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情景展开(2):教师及时捕捉住能做出“滚翻”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展示,将滚翻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情景展开(3):引导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通过教师示范、出示挂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学生基本掌握滚翻的技能后,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打分,发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景展开(4):引导学生进行游戏《障碍赛跑》。通过小动物歌谣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渗透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协作,勇于显示个体的价值。情景结束:集休手拉手跳简单跳跃动作以放松身心。

  教学目标:

  1、 乐于开动脑筋,表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2、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3、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前滚翻

  一、导课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你们一定很喜欢 出去玩,对不对?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哪儿玩吗?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里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好不好?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你们一定要注意,到了动物园,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二、设置情景

  1、游戏一:穿过小树林

  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兴趣

  师领生跑步到森林,玩“穿过小树林”的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穿过了这片小树林,就要到动物园了,大家一定要爱护小树林。

  师:同学们,请注意啦,我们马上就要进动物园了。师领头穿过洞门(由两位同学搭手成门),来到动物园。

  2、舞蹈:健康歌

  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动物园里的空气好新鲜呀!同学们,我们来做做运动吧!(播放音乐,师领生跳舞:健康歌)

  要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

  3、模仿小动物开运动会

  学习目标: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②培养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③培养协作意识

  师:跳完了舞,你们想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一玩吗?现在,我们就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看看小动物们怎样开运动会的,好吗?

  师:我们分组进行,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模仿的最象最好,行不行?

  师:我们现在开始吧!(师参与其中)(设想:龟兔赛跑、青蛙过河、老鹰捉小鸡、青蛙跳远)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技巧:前滚翻

  4、栽种人工草坪

  学习目标:培养协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师:你们模仿的真像。现在,大家累了吧?一起到人工草坪上休息一下吧,不过,我们要先栽种好人工草坪,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栽种的'最快最好。

  师:草坪种好了,你最想玩什么呢,大家分组玩一玩吧!

  设想草坪图形:长方形、圆形等。

  生:分组活动。(设想:有的在草坪上来爬去,有的在翻筋斗,有的在仰卧起坐,有的在练习劈叉,还有的在……)

  要求:团结协作

  5、熊大哥“翻筋斗”

  学习目标:导入主题—前滚翻

  师:大家瞧一瞧,这一组的同学在干什么?

  生:翻筋斗

  师:说对了,原来,他是我们的熊大哥,在学翻筋斗呢!就象“滚圆球”一样,现在我们把垫子拉开,排整齐,也来学学翻筋斗吧!注意: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看谁滚得又圆又稳。生:练习团身滚动

  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能不能不抱腿滚动呢?

  生:表演示范

  师:表演的真好,我也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同学们,老师表演的好吗?

  生:好!

  师:你们也来练一练吧,我相信你们比老师做得还要好。现在开始。

  生:练习前滚翻;分两组集体表演

  师:你们表演的真不错,我想和你们比试一下,好吗?

  生:好!

  师:表演蹲撑前滚翻起立展体亮相。老师表演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开始动作、结尾动作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和更漂亮的动作吗?分组练一练,看哪一组的动作最优美,最有特色?

  生:练习,集体展示,个别展示

  四、放松活动

  师:大家玩累了吧:我们来放松一下(意念放松),准备回家吧!

  意念放松指导语:

  1、请慢慢闭上眼睛

  2、 我感到很放松

  3、我的双手感到沉重和放松

  4、我的手臂感到沉重和放松

  5、我的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

  6、我的双手、手臂、双肩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7、请慢慢睁开你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放松好了吗?

  生:放松好了

  小结:同学们,今天,看了大家的表演,我对我们班同学有更深的了解,你们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五、师生再见

  反思:

  这节课有多处不足。1,天气比较热,影响学生情绪,

  2,组织不严密,表现在准备部分,、我把热身倒过来了,应该活动身体各部位,做头、腰、双手、腿的动作。课上是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在垫上做滚翻动作。

  3、没有及时运用激励机制,做得好的与做得不成功一个样,

  4、没有跟生活联系起来。只让他知道怎样滚,不顾怎样用到生活中,因让学生明确前滚翻粉是体育锻炼的一种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柔软、灵敏、协调素质务基本活动能力,促进个性心理的发展。教案的设计基本结合学生的知识,自编了动物及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和谐发展,体现了新课程健康第一的理验。

小学科学课教案10

  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握比较少。另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少。组织教学上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小学科学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心脏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后分组活动:(要求: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书: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课件说明。(板书: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书: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怎么办?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准备——“瞿”,结束喊:“到”,同时结束。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课教案12

  一、创设情境

  师:小时候我们的食物是母乳,是妈妈的乳汁哺育我们的身体成长。现在,我们的身体越长越高,活动量也越来越大,母乳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营养的需求,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天的食物。(板书:一天的食物)

  师:同学们,要探究一天的食物,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什么?

  生:记录一天的食物。

  师:怎样记录呢?

  生:按一日三餐来记录。

  师:老师给大家提出了具体的记录要求,请看大屏幕。(出示CAI:记录一天的食物)

  师:请大家一起阅读要求的。

  生:1.思考记录的方法。

  2.按思考的方法进行记录。

  3.交流,记录:

  ★一天中你吃了多少种食物?

  ★吃得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有哪些?

  师:在第三点上,老师作个说明(每个同学独立的统计出一天所吃的食物的数量,从记录中发动吃得最多的食物和每餐都吃的食物。当你记录完整后,把你的结果向小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二、记录一天的食物

  师:好,以上周星期天为例,请同学们按要求进行记录活动。给大家8—10分钟时间。

  (评:根据我校寄宿制的特点,我选择了以星期天为例让同学们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在记录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疑问,比如零食算不算,饮料算不算等,但这正是我期待的结果。)

  提示:在记录过程中,如果有个别同学不清楚的,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并按要求逐一完成记录活动。

  教师巡视。

  师:下面开始汇报。(出示实物投影---全班的食物统计表)

  生:(第一小组)我们小组共吃了119种,最多的吃了21种,最少的吃了19种,平均吃了17种。每餐吃的食物有米饭,吃得最多的食物有肉,米饭。报告完毕。

  生:(第二小组)我们小组共吃了85种,最多的15种,最少的8种,平均吃了12种。每餐吃的有米饭,吃得最多的也是米饭。报告完毕。

  生:(第三小组)我们小组共吃了82种,最多的吃了14种,最少的6种,平均吃了12种。每餐吃的是米饭,吃得最多的是肉。

  生:(第四小组)我们小组共吃了130种,最多4种,最少5种,平均每人每天吃16种食物。每餐都吃的是米饭,吃得最多的是米饭和肉。

  (针对第四小组的汇报,不少同学在下面议论,还有同学直接提出了疑问。)

  师:请再把你们小组吃得最多的.数量和最少的数量汇报一遍。

  (第四小组的同学还未回过神,第五小组就开始汇报了。)

  (评:同学们发出了疑问,不但说明学生在认真倾听,而且还在动脑思考。)

  生:(第五小组)我们组共吃了77种,最多的种,最少的种,平均种。最多的是米饭和肉,每餐都吃的是米饭。

  生:(第六小组)我们组共吃了127种,最多的吃了21种,最少的是13种,平均吃16种,吃得最多的是米饭,每餐都吃的是米饭和肉。

  师:请看统计表,根据我们每个组每天吃食物的平均数量,估算出我们班平均每天吃多少种食物?

  生:12种~14种。

  师:请再看统计表,每天吃得最多的吃了多少种食物?

  生:是第一组和第六组,都吃了21种。

  师好,请这两组的吃得最多数量的同学汇报。

  生:略。

  师:请同学们看第四组的数据统计,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有啊!

  生:他们组的最多的是4种,最少的是5种。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他们小组的合作学习不认真!

  师:第四组的同学找找原因。

  师:请同学们再通过比较,吃得最少的是哪个组的?多少种?

  生:汇报(略)。

  (评:我只选取了最多和最少的数量的同学进行了汇报,来处理记录中同学们出现的疑问。对于第四组的数据,其实在刚汇报过程中我就进行了及时的追问,但汇报的同学没及时发现他们在记录过程中出现的疏忽,所以我就放在这里了。)

  三、给食物分类

  师:这么多的食物,我们能给食物分类吗?分类在原来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比如在第一单元《电》的学习中,我们就给绝缘体和导体分类,

  师:今天我们给事物进行分类,怎样分类呢?

  生:可以从食物的颜色来进行分类。

  生:可以从味道来进行分类。

  生:可以按营养来分类。

  师:好,无论从颜色,味道等来分,这些都是我们给食物分类的方法。我们按一定的标准来给食物分类。请看大屏幕,出示具体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阅读要求。(给食物分类)

  生:1.确定按什么标准给食物分类。

  2.按确定的标准标准进行分类。

  师:以每个小组记录的星期天的食物,按你们小组确定的方法进行分类,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分类活动开始。

  师:汇报。(先汇报出分类标准,再举例)师板书/

  生:(第一小组)我们是按荤食,素食来分的。

  生:(第二小组)我们也是按荤食和素食来分的。

  生:(第三小组)我们是按味道来分的。

  生:(第四小组)我们也是按荤食和素食来分的。

  生:(第五小组)同第四小组。

  生:(第六小组)我们也是按荤食和素食来分的,

  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你们小组还还按另外的一种标准进行了分类的吗?

  生:是,我们还按喜欢和不喜欢进行了分类。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分类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完善?

  师:我们就先听听第六组同学的意见,好吗?

  生:我认为不完善。比如我举一种食物,肥肠粉,有的同学喜欢吃,有的同学不喜欢吃,这就很容易造成矛盾。

  师:因为个人的口味不同,不能明确的把某种食物归为喜欢吃的或不喜欢吃的,是根据各人的喜好,对吗!

  生:对,所以我觉得这种分法不完善。

  师:好,我们再看其他四个组都是按荤食和素食来分的,我们看看第三组按味道来分,这种分法又是否完善呢?

  生:我们分了甜味,咸味和辣味。

  师:好,请同学们思考,他们的这种分法是否完善?你们有什么疑问提出?

  生:我认为热狗不该分在辣的这一类。

  师:这是以为在热狗上加了辣椒。这样就会改变他的味道了。

  师:夏天到了,我们每天都得摄入大量的水。水是什么味道的呢?

  生:甜

  生:酸

  生:我们观察过水,应该是没颜色,没味道。

  师:我们通常摄入的纯净水是没味道的.。

  师:这种分法完善吗?

  生:还是不太合理!

  师:我们再看其他四个组都是按荤食和素食来分的,请举例。

  生:火腿肠,虾,牛肉等都是荤食;菠菜,黄瓜,土豆,豆芽是素食物。

  师:火腿,虾,牛肉都来源于哪里?

  生:动物。

  师:黄瓜,土豆呢?来源于哪里?

  生:植物。

  师:我们说,按荤食和素食给食物分类,是从食物的来源分类的。

  师:老师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人们的生活习惯来分。比如:有的同学汇报的蔬菜,水果,面食,粮食,还有我们每天可口的菜肴,有各种各样的调味品等。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是最常见的分法,也是相对较完善的分类方法。

  四、分类方法的应用

  拓展:我们看餐厅第六周的食谱(出示)

  师:第一,二,三组按食物的来源进行分类;第四,五,六组的同学按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汇报。

  生:我们这组来源于植物的食物有米饭,白菜,豆腐。还有豆芽;来自动物的有蒸排骨,甜椒肉丝,烧牛肉…。

  师:像土豆烧牛肉,甜椒肉丝等,还能不能再细分?

  生:能,土豆,甜椒是素食物,牛肉和肉丝是荤食。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其他组的分类情况。

  生:米饭,粥,馒头是属于粮食;牛奶,鸡蛋属于营养品;

  师:不错!从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食物中蕴涵的学问丰富吗?

  生:丰富。

  师:是的,比如我们分的植物类食物还可以分为哪些?动物类食物又可以分为哪些?这也是教材第39页提出的讨论题目,留给大家课后完成。

  五、延伸

  师:请同学们去留心我们学校餐厅的每周食谱,都是精心配制的营养餐。为什么说是科学,合理的营养餐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一日三餐,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却吃出了疾病?这些都是和食物有关的话题。同学们可以去咨询生活老师,也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继续进行有关食物的探究活动。

  六、结束

  师: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小学科学课教案13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4.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类以及科学分类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统计,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规律和问题

  教学难点:食物的科学分类

  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记录纸、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今天很高兴能给同学们上课,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 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那么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呢,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

  2、提示记录要求: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记一个。像肉包子这种食物记作肉和面粉2种食物。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

  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

  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

  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米饭、水等,每餐都吃的是米饭。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表格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

  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3、一小组上前尝试汇报交流(把食物贴在黑板上)说说理由

  4、师:刚才的小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统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类关键是什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指导)

  5、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再次汇报交流,请用不同分类方法的小组汇报,师适时补充板书

  7、小结:我们给食物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结构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来源分、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等,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

  8、再次分类:看书,教师要考考你们,植物类的食物和动物类的食物你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三、总结:

  通过记录一天食物和给食物分类,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了解或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思考: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了哪些?)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上来补充黑板上汇报不一样的食物,把它们按分类标准贴上去。)

  板书设计:

  一天的食物

小学科学课教案14

  一、教学目的:

  1、稳固提高航空模型的根底学问,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学问,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参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根底学问,培育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翼展——机翼(或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的局部也应计算在内)。 机身全长——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重心——模型各局部重力的'合力点称为重心。

  尾力臂——由重心到尾翼前缘1/4弦特长的距离。

  翼型——机翼(或尾翼)的剖面外形。

小学科学课教案15

  教材分析

  学习此课前,学生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哪些营养成分,哪些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课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

  学情分析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对于食物搭配,不能生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巧妙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搭配食物中体验到膳食营养合理搭配的重要.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搭配食物,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菜单、模拟配餐,学习用文字语言、图片语言、图画语言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3、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2、依照金字塔结构设计自己一天的.食谱.

  2.小学科学冀教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小学科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课教案02-02

科学课教案08-05

小班科学课教案02-24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04-04

中班科学课教案《花的礼物》01-19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硬币》03-23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01-13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反思12-24

中班科学课教案恐龙大探秘12-09

小班科学课教案《颜色变变变》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