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
古诗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
1、两首古诗的作者;
2、两首古诗都是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1.读通:
试读,读准字音
子聿(yǜ)遗(yí)力躬(gōng)行
试读古诗,不破词。
2.读懂:
(1)理解字词(略)
(2)领悟句意
指导连词成句,理解句意。
对句意的理解意会就行,不求文字的统一。
组织讨论,指名试讲
(3)领悟诗旨:
人们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要获得真知,就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3.读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熟:
指导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三、作业:
1.练字:
2.背默古诗
3.写同音字:
yōu()闲()静()虑()秀
mò()生()认冷()沉()
jiàn()价()议关()火()
第二课时
一、回忆第一首古诗内容,指名背诵。
二、回忆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引导自学:
通:正确、流利
懂:感悟、理解
读
好:表情、感情
熟:背诵、默写
三、学习(自学)
教师相机点拨
1.徘徊:原:来回走动
诗中:闪耀、浮动
2.这首诗是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喻读书体会的。
3.诗旨:人应该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心
智开豁。
四、点发:
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一定道理的,其感想句都是诗的`后两句。
五、联系实际谈读了以上两首诗的感想。
六、录音范读
让学生跟读,做到口诵心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文字美和吟诵古诗的乐趣。
七、作业:
1.将《观书有感》中作者所描绘的景象写下来。
2.默写古诗。
3.默读下面句子,在其中停顿时间较长的词语后面画上“/”
(1)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2)我似乎看见/他那双被雨水打湿的眼睛/也在发光。
4.请发挥想象,将“向日葵在霞光中正对着西下的夕阳”这一句改写,要将“向日葵”当做人来写,但句意不变。
读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运用所学写一篇合格的读后感。过程与方法
1.仔细阅读原作,把原作的内容、主旨理解透彻。
2.紧扣原作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联系实际,印证和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增强读后感的说服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阅读的兴趣,喜欢写读后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长河中,书籍如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录下来,便成了一篇读后感。二、文题展示
1.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2.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3.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指导
1.随笔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可叙事、抒情或评论。随笔应抒发真情实感,有独到的见解,语言流畅、优美,主题积极向上、引人深思。
2.(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表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处理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3.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写观后感。在写观后感时,要先简要介绍这一电影或电视剧的情节,接着引出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情节、主题、布景等。然后说明印象深刻的原因或自己喜欢的理由。说明时要注意逻辑顺序。整篇观后感要注意前后的连贯和主题的深刻性是一篇较好的电影观后感。
读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作者,识记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大意,感知读书的三种象征性造型。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能从读书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学情分析
1.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字迹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需要教授的知识和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较多。
2.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非常吃力,导致练习、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
3.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基础知识落实,教会学生一些做题方法,但在审题方面,还须有意识的进行专项训练。由于学生人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不够,差生转化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写作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
教学方法
讲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伟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老师说,没有书籍,如同婴儿没有奶水;没有书籍,如同地球上没有了水。毫无疑问,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又以怎样的态度去读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我们教材的'主编孙绍振教授他的三种读书姿势。
二、作者介绍
孙绍振,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祖籍福建长乐,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论变异》等。孙绍振在学术上有独创的系统性,他把康德的审美价值论引向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维错位系统理论,在幽默学方面,提出了幽默逻辑错位的理论,在散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审美、审丑、审智的散文的理论体系。
三、识字释词
1.生字
消遣qiǎn缥缈piāomiǎo慑于shè一丝不苟gǒu
心无旁骛wù正襟危坐jīn似的shì囊括náng
2.词语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消遣:①设法度过闲散时间:冬夜长,做针线消遣|饮酒赏月,消遣时光。②捉弄;戏耍:看我消遣他则个。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缥缈:①高远隐约貌。②随风飘扬;随水浮流。③形容声音清越悠扬。④虚浮;渺茫。⑤峰名。
囊括:全包罗在里面。
慑于:有所畏惧而丧失勇气。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姿势?
消遣性地躺着读;刻苦钻研坐着读;批判性地站着读。
2.说说这三种读书姿势各有哪些优、缺点?
一种是消遣性地躺着读:
优点:休闲自由享受。
缺点:长进不会太大。
刻苦钻研坐着读:
以求知的态度,刻苦钻研,全盘吸收
优点:一丝不苟,钻研。
缺点:容易迷信,被动。
批判性地站着读
走进作者而不迷失我,在分析,判断中阅读。
3.作者推崇哪种姿势?请简述原因。
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可以这么说,你站的高度有多高,你也就是在多高的水平上同作者对话。
4.针对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有关读书的观点请你在《孔孟论学习》中找到相应的名言。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畅所欲言
你认为哪些书该躺着读?哪些书该坐着读?哪些书该站着读?
六、文章主旨
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的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七、教师寄语
1.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2.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3.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的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八、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下一课字词。
九、板书设计
态度:休息消遣享受
躺着读书
弊端: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读书的三种姿势
态度:求知刻苦钻研全盘吸收
坐着读书
弊端:全盘吸收不论对错
思想
站着读书“站起来”巨人
(结合实际分析、检验、判断)灵魂
读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
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活动,增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出不了解各种阅读形式的优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离我们身边遥远的名人、名胜古迹照片)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名人、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今天我们就走进《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抓住这美好时光,读好书,好读书。
二、名言荟萃
1、导入:
快乐是我们对读书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读书的好处很多很多,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总结出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
2、出示名言: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
3、展示个人搜集到的名言
4、出示说话要求
(1)声音要适度
(2)说话要流利
(3)意思要清楚
5、出示听话要求
认真听、及时评
6、教师可以补充展示
(1)名言展示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2)活用名言
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三、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四、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全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资料链接
1、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爱迪生以书为枕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4、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5、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6、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7、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8、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五、我们读书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谈自己平时读书情况。
2、调查学生读书方式
3、网上阅读利弊
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六、我思我问
1、我喜欢看什么书?
2、我平时看过什么书?
3、我看书时动笔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吗?
4、对于图画阅读与文本阅读,我喜欢哪一个?
5、我的阅读目标是怎样的?
6、电子阅读有何利弊?
七、结束语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先辈,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字,供后人借鉴。为了读书,韦编三绝;为了读书,匡衡“凿壁偷光”;为了读书,车胤“囊萤苦学”;为了读书,李密“牛角挂书”。是周朝图书馆的浩瀚书籍成就了老子的《道德经》,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让苏秦手握六国相印,是“读书破万卷”铸就了杜甫“诗圣”之名。书籍是获得教养的最主要途径。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及时的把自己投入到书籍之中,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即将展开的更加绚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书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阅读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2)了解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法,把握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4)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2.写作
(1)仿写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句。
(2)学习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注意论据的选择。
(3)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使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口语交际
(1)复述本单元中的任意一篇议论文,注意文章的论证思路,要抓住论点和各部分要点进行复述。
(2)选择一个话题,明确自己的观点,构思后口头表达,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一个选择题入手,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树。
《谈读书》首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作者笔法灵活,比喻论证使表达显得生动。
《不求甚解》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以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含义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2.阅读建议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言较浅显,宜先速读,了解文章梗概,再细读,分析理解本文论述的中心,然后抓住本文紧扣中心逐层论述的特点,分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其好处。
(2)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时,首先应认真阅读课文,领会句意、段意后,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深入理解本文的论点,自觉养成格物致知精神。
(3)《谈读书》,可采用圈点批注式阅读的自学方法,阅读时直接在课文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识的烙印。可摘抄自己喜爱的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并背诵。
(4)《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可先梳理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本文在思想内容上与《谈读书》有相似之处,可与之进行比较阅读。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家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搜集这篇课文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对文中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各抒己见。
(6)议论文阅读能力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能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阅读议论文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准确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不能说读懂了文章。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要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至于论点的概括,有的可选用文章的原句,有的要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出来。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事实和道理(包括科学、理论、名言、谚语等)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阅读议论文时,要能够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同时要从文章的事实中看出道理,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理解这些论据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论证是运用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问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在议论文中,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的纵式结构;二是并列展开论述的横式结构,如总论--分论--总论式。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
议论文的语言主要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阅读议论文,要从整体到局部,注意抓住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句子、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3.相关知识
(1)联想: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2)想象: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存在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人不仅能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还能想象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一般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它们对人进行创造性活动和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起重要作用。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反复地有步骤地连贯地思考,提出前人未提出的问题,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要求有创新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与一般思维不同,主要表现在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条件有: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要解决的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信念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以及有关的广博知识;追求事物的普遍性规律与结论;把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周围环境(如切磋讨论)的激发等。创造性思维常与发明、发现、革新、设计及绘图、写作等实践活动相联系。作为一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读书的教案6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中华崛起)咱们把这两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生读)
“中华崛起”是什么意思?
中国一天天繁荣、强盛起来,听到这样的消息,你有什么感觉?(兴奋、激动……)那我们就兴奋、激动地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生读)
有一位少年,他就是以“中华崛起”作为自己读书奋斗的目标,他是谁呢?(生答:周恩来)
看来,课前大家是认真预习过课文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课(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文章主要事件
那么,你对周恩来有哪些了解呢?谁愿意交流一下?(生交流)是啊,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担任政府总理。正是因为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样的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他才能大有作为。那么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才促使他立下这样的远大志向呢?相信大家认真读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现在,谁愿意来给大家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那么其他同学就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开始读吧!(生读课文)
1、课文当中有几个比较生僻的词语,我们再来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灯红酒绿耀武扬威衣衫褴褛惩处铿锵有力)
2、交流: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才促使他立下这样的远大志向呢?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租界地)
你知道租界地是什么地方吗?(生交流)
师补充:所谓的租界地就是一国以租借的名义,在别的国家取得土地,他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原来的国家。而我们课文中所出现的“租界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占有我国的土地,他们想打着租界的幌子,其目的是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件事?(7、8两段)
三、研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7、8两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会儿起来交流一下。也可以边读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1、场的都有哪些人?
中国妇女
洋人
中国巡警
旁观的中国人(“我”属于旁观的人)
2、择印象最深的交流
A、中国妇女:
为什么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怜)(板书:可怜)你能把课文中描写这位中国妇女的句子读一读吗?(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
“衣衫褴褛”是什么意思?(生答:就是衣服很破旧)这说明了什么?(她家里很穷)那么她在哭诉什么呢?(生答: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是啊,可能今天早晨他们出门的时候还是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可是现在却被洋人的汽车无情地轧死了,她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悲痛?怎么能不哭诉?现在,她仅仅是希望中国巡警能给她一个公道,但结果呢?换来的却是什么?――是中国巡警的一顿训斥!大家看,多么可怜的中国妇女啊!
B、洋人:
洋人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的站在一旁)(板书:得意扬扬)
你知道“得意扬扬”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通常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会“得意扬扬”?(生答)是啊,当我们考试取得好成绩,妈妈表扬了我们,这时候我们才得意扬扬;当我在故事比赛中夺得了冠军,这时候也有些得意扬扬……那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吗?(不是)是啊,他把中国妇女的亲人轧死了,还得意扬扬,此时此刻,他可能在想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你们看啊,多么令人气愤啊!多么令人恼怒啊!此时此刻,你心中对这位洋人有着怎样的情感?(气愤、恼怒……)当我们这些情感上升到顶点,就有可能化为一个字――什么?(板书:“恨”)是啊,多么可恨的洋人!(板书:可恨)
C、中国巡警:
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吗?来,把课文中描写这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你认为这位中国巡警应该怎么做?(生答)可是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好,开始!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真是(板书:可恶)可恶之至!而且课文当中还有一处写到中国巡警,他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些巡警的?(生答:耀武扬威)(板书:耀武扬威)“耀武扬威”是什么意思?(很神气、很威风)你们能做个“耀武扬威”的样子给老师看看吗?是啊,那些中国巡警在租界地上就是这样的“耀武扬威”!他们是依仗着谁的势力才会这样啊?(帝国主义),这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叫――狗仗人势!这些中国巡警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竟然依仗着洋人的势力“耀武扬威”、胡作非为,的确可恶!
D、围观的中国人: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同学们,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你觉得,你想怎样做?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生答)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那么,当时那些在场的中国人他们都无动于衷吗?(不是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答: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板书:紧握拳头),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感怎样呢?意思是说――是啊,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罢了!当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什么?谁来说?(生答:耻辱、羞辱、可悲……)是的,大家说的太好了,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板书:可悲)
补充资料: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再加上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一个词吗?(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是啊,与我们讲课开始所说的“中华崛起”刚好相反,中华一日比一日衰败、落后!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的我们国家越来越贫困,越来越落后,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他们是打着租界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们中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地,并且他们在租界地内开设夜总会、建设跑马场、公园等,正如课文中所描写的一样,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来,我们一齐读一读!(齐读: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
象我们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是时有发生。
读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铿锵有力、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字词过关。
1、出示文中词,两人小组过关读。加点字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崛起 巡警 叫嚷 诸生 踊跃 效仿 惩处 喝彩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为之一振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2、小组展示读。
3、齐读。
4、指导书写易错生字: 嚷 巡
三、课文朗读,把握内容。
1、指名轮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租界”、“中华不振”、“耀武扬威”、“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三部分内容。浏览课文,你觉得课文写了几件事?能概括出来吗?
(1)初到沈阳,听伯父说不能到租界去,因为当时中华不振。
(2)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看到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加以训斥,围观者也敢怒不敢言。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
四、精读感悟,领悟周恩来立志原因。
(一)第一部分
1、找出周恩来初到沈阳后和伯父的对话,并用心读一读。
2、出示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4、同桌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部分
过渡:听到伯父说不让自己到租界去,还说是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到租界看个究竟。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1、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先看到了什么与租界外不同的景象,又看到了什么令人气愤的事情,用( )和【 】标出来。
2、指名读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里看到的景象。
3、出示租界外老百姓的生活图片,想象周恩来此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为中国这么落后)
4、出示第八段中周恩来看到的令人气愤的事情,指名学生朗读。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5、把“哭诉、得意扬扬、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只能”变红,再请学生朗读,听着朗读,你脑海了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6、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7、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8、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9、这无数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什么?(中华不振)
你们的疑问也一定是周恩来的疑问,此时此刻,周恩来才真正理解了他初到沈阳后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了。
(三)第三部分
1、从租界回来,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2、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怎样叫踊跃回答呢?师生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理解“踊跃”的意思。
3、通过教师引读感受周恩来的抱负和胸怀。
当魏校长请一直静静坐着的周恩来回答时,他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读!
同学们,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的`,12岁的周恩来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五、总结全文,感悟三件事的内在联系,寻找读写结合点。
1、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2、课文写了三件事,你觉得它们前后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听伯父说不让去租界是周恩来闯进租界去的一个原因,在租界里看到的这件事不但让周恩来真正懂了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还是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原因。
3、是啊,一个人树立一种读书目标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呢?那就请仔细想想,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或者说从今天起你准备为什么而读书?
4、我想,你之所也树立这样的读书目标,一定也有原因,那就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以“为 而读书”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以“为 而读书”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先详细写一两件事,然后引出自己树立的读书目标,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2、继续深入阅读课外书《少年周恩来》,为下周阅读课的读书交流做准备。(已经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
读书的教案8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走近奇异美丽的死海,回顾美景的同时,回忆死海名字的由来。
二. 学习四、五自然段
1. 出示人们漂浮在死海上,从事各种活动的课件:指名说看到了什么?初步感受死海的神奇。
2. 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死海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
3. 交流汇报,总结归纳:含盐量高
4. 做实验感受水中含盐量高,浮力大。
三.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说说死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学生自由读第六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有趣,把他做上记号,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 学生交流:
预设:
(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1)扣“托浮”,看字形,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准词,读通句。
(2)扣“一片树叶”,看课文插图,利用句式想象说话。
(3)带着感受读出死海的浮力大,“我”身体的轻盈,读出死海的神奇。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躺在床上的感觉。
(2)躺在死海上又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3)理解“絮语”。想象:细浪会对我低声说些什么呢?
(4)教师配乐朗读,此时,躺在死海上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5)指导学生带着感受个性化朗读。
(6)师生合作读。
四. 学习第7——9自然段
1. 此刻,躺在死海这张温润舒适的床上,你最想干什么?
2. 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3. 汇报交流。
4. 我被死海咬了一口,吃了苦头,为什么还觉得是一件乐事呢?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去约旦游览了风景奇异,神奇而充满乐趣的死海,它带给我们知识也带给我们快乐。你们看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老师还要送你们一份小礼物(课件出示两本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一看。
板书设计:
9、躺在波浪上看书
景色奇异
含盐量高
舒服自在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实“死海”并不是海,而是-----(生答:内陆湖)
[出示课件:死海的景色要配乐]
2、看!这就是死海。(课件播放死海的奇异风光,老师用上第三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作简介。)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道道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给死海披上了一层奇特、美丽的面纱。瞧!海边沙滩上的细沙中混着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这些都是盐的结晶。
3、死海的风景如此奇异美丽,可为什么却把它叫做“死海”呢?(生答:因为他的含盐量高出其它海水的9倍,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是啊,死海这个名字听起来可真有点恐怖,但是你们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幻灯片2)瞧,父子俩正在嬉戏呢,
(幻灯片3)一对老夫妻索性把海面当作了花园,在里面休息。
师:人们随心所欲的躺在死海上享受生活
师:这就是神奇的死海所创造的一种奇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死海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上横线。
1、谁来说说:课件出示:“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
联系上文,想想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死海含盐量很高?
交流:
①“他的含盐量高出其它海水的9倍,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②“??混着些白色透明的颗粒??”(作者只是随手一捞,细沙中就有颗粒,说明水中含盐量已经高到水无法溶解了.)
③“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这些光晕正是盐的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我从一些科学杂志上知道,水中的结晶体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反射出光晕。)
正因为含—盐—量—高,(此时板书:含盐量高)板书完毕,所以能创造一种奇迹——引读:人躺在水面上读书,喝咖啡,不会沉下去!
2、含盐量高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来,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看,这是一杯清水,走到学生中去,来,你尝尝,什么味道?(没有味道。)是的,无色无味,这是一杯白开水。放到展台上后,拿起另一杯盐水。走到学生中去,看,这是一杯盐水,尝尝,有什么感觉?(很咸)老师这里有个鸡蛋,放进这两杯水中,会有什么结果呢?直接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猜猜放进盐水中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放进盐水??
)
过渡:
同学们感到很神奇是吗?是的,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鸡蛋才会浮在水面上,死海也是这样,即使你不会游泳,水的浮力也可以让你在水中尽情地玩耍,走,我们一起下水玩去,领略死海带给我们的神奇感受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配乐示范读第六自然段:
2、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觉得死海真的很神奇。)
3、 那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把他做
上记号。
4、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书姿势:小腰板挺起来,小小课本立起来,眼离书本一尺远。(顺
势纠正一、两个同学)读完的同学,可以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相机谈话: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少的同学都能在书上圈点勾画,真会学习!
5、 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出示:温润的水??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
学生交流:
预设:(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① 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死海神奇?(如果不会说,师就问:还有谁也是画的这句话,来帮帮他)
“托浮”
②真会读书!(点击课件,放大“托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就像游泳时爸爸用有力的大手,把我的身体托起来,浮在水面上。(反红偏旁)来,一起读这个词——“托浮”
③ 死海就像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把我整个的身体托浮起来,那感觉多奇妙啊,谁能读好“托浮”这个词,读读这个句子。
④ 指名生1读:
如果你能把“托浮”这个词读得再有力点,就更能让我感受到死海像个大力士一样神奇,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了。愿意再试一次吗?(如果“托浮”这个词生读得很大声,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死海像个大力士一样神奇,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了。谁再读?) 生1再读:
是啊,死海居然能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真是神奇啊!谁还想读?
生2读:
想象一下,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就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的身体此刻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上漂着,随着水波荡漾着,多么轻盈呀!谁再来读?
生3读:
多神奇啊,死海就像个大力士,而我的身体就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漂浮在水面上。来,一起读。
还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示意看大屏幕)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①、躺在床上是怎样的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②、这里作者说躺在死海上就像躺在床上一样舒服自在,联系下文,想一想,躺在死海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享受?(生答后,课件出示:细浪??,微风??,明晃晃的阳光??)
③、细浪在我耳畔絮语,“絮语”是什么意思啊?(翻红“絮语”)(低声说话。)
④、此刻,细浪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细浪在我耳畔絮语:“————————。”)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真热闹呀!谁来说给大家听听。生交流:
⑤、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多么舒服自在啊,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就躺在死海上,温润的水把你整个的身体托浮起来,你的身体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面随着细小的波浪漂浮着,荡漾着,你还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做适当引导:你听到——,看到——,感觉到——)
点三四个学生说。
生1:会看到水面像撒满了金子似的,闪闪发光,海水像在给我按摩一样,舒服极了。(是
啊!多么享受呀!)
生2:微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细小的波浪像在对我说悄悄话。(我真想去听听)
生3:白云倒映在水面,美极了。我躺在水面,像是躺在妈妈怀抱中一样温暖、安全。(这种感觉多么美好呀!)
生4:我躺在水面,海水荡啊荡,我就像躺在摇篮中一样舒服。
师:来,就带着你的这种神奇而美好的感受,把这一句读给大家听?
多么舒服啊,听你这么一读,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还有谁也能像他一样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生2读
细浪絮语,微风拂面,阳光暖暖的洒下来,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你来读!
请你读!
孩子们,带着你们的感受,和我一起合作读读这段:
师: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付着一片树叶。师: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微风——,明晃晃的阳光——。师:我几乎——想睡一觉了!
师:多么舒服自在。师板书:舒服自在
三、学习第7——9自然段
1、此刻,躺在死海这张温润舒适的床上,你最想干什么?
生自由汇报:看书,打球,喝咖啡。。。。。
2、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生1:朋友为我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生:
师:(这美丽而神奇的死海让作者回味无穷,这张照片也值得永久保存。作者此时也想给朋友拍一张,发生了什么事?)
过渡:我们保持了身体的平衡,躺在死海上就会像躺在床上一样舒服自在,那如果没有保持身体平衡,会怎样?
3、 汇报,出示“不料,收腿时却??,眼睛也涩得生疼。”
4、 “苦涩的咸水涌入口中”、“眼睛涩得生疼”,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吗?
5、 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
老师相机说:真是难受!在盐水中呛水了,恐怕更难受。
6、 来,带着生活中的这种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几个红色的词语。
7、 生读完后,——老师:好厉害的死海呀!我的脸上,眼睛里都火辣辣的。可是作者上岸后却这样说——
8、 课件出示:“不过,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9、 我被死海咬了一口,吃了苦头,为什么还觉得是一件乐事呢?
10、 学生围绕“景色奇异”,“舒服自在”两个方面来说即可
11、 教师小结:是啊,死海景色奇异美丽,水中含盐量高,人躺在水面,是那样舒服自在,多么神奇啊!难怪作者会说——(出示纸条: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生齐读。
四、拓展布置作业
读书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同学们,透过你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们却没你们般幸福,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吧。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看,她只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代表,照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引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朗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词语。解释:蜿蜒、跋涉。
三、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最能概括“大眼睛”特点的词语?(明亮、忧郁、渴望)(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特点一:明亮。
(1)明亮在这段话中是什么意思?(上课专心,认真……)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2)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2、特点二:渴望、忧郁。
(1)她渴望什么?又有什么使她忧郁的呢?
(2)请你再来读读这段,想一想,她担心失去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
(3)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说一说她担心失去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
(4)跟着这个小姑娘我们一起到山里去看看吧,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的。(出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图片)
尽管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可是我们分明看到扛着桌椅上学的他们,脸上还挂着笑容,因为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
(5)我们再来凝视这双大眼睛,我又仿佛听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声声呼唤,她在呼唤着什么?忧郁中她在苦苦地呼唤着——我要读书!渴望中她在真切的呼唤着——我要读书!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孩子都在呼唤着——我要读书!引读“这双大眼睛……”
四、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2、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从中都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汇报。(出示数据与事实)
4、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 (播放社会各届人士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引读最后一节。“直到今天……”
五、畅谈体会。
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谈一谈。
读书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看书。
2、通过活动,改变家长的读书观,促进更多的家长自觉自愿地加入读书的行列,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活动准备:
1、搜集读书名言,排练课本剧《早》和《草船借箭》。
2、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图书馆人员参加。
3、制作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甲: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乙:书,是人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甲:书,就像一片海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乙:书,就像一位老师,让我们学会许许多多从没学过的知识。
甲:书,更像我们的朋友,可以把以前发生过的感人故事讲给你听。
甲: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书使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乙:书给了我们精神的养料。
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能有好书相伴,是多么的重要。
合:主题班会“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现在开始。
二、展开
甲: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以书为友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不错,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成才之路就是从小立志刻苦读书。
甲: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以书为友的伟人,他小时候的读书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本剧《早》。
乙:鲁迅先生读书的故事真让人感动,相信一定带给大家很多的感受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甲:大家说得好极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下这种精神呢!
甲:同学们,我们从读书中得到快乐。
乙:我们在读书中茁壮成长。
甲:同学们最喜欢看哪些中外名著?(生答)
乙:读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愉悦了我们的身心,陶冶了我们的性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素质。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同学们自编的课本剧《草船借箭》。
甲: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的小书虫,请问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精彩故事?
(生答:桃园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过五关斩六将七擒七纵千里走单骑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甲:读书,让我们成为有根的人,读书,让我们成为高尚的'人。
乙:请听诗朗诵《书》
甲:行万里路,终不如读万卷书。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所以高尔基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还有许多名人是这样说的—(出示读书名言)
乙:相信同学对读书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吧?请大家在书签上写下来,赠送给关心我们成长的老师、家长、叔叔、阿姨。(音乐响起)
三、尾声
甲:书,能给人知识,书,能净化心灵,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在书中找到智慧的金钥匙。
乙:用功读书,少年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甲:好书滋养着我们成长,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老师、亲爱的爸爸、妈妈是我们的导航者,陪伴我们在书海里遨游。
甲:接下来让整日为我们操劳的爸爸、妈妈轻松一下,进入心灵驿站。(做游戏)
乙: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是那么欢快,那么喜悦。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畅游在绚丽多彩的知识世界,背后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关爱我们的人。
甲: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齐唱《读书郎》)
甲:让我们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
乙: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在“六一”即将来临的时刻,图书馆的叔叔阿姨为我们送来了最好的礼物,现在有请叔叔阿姨们赠书。(音乐响起)
合:“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指导。
读书的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读书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并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2、小组准备材料
3、故事、朗诵节目排练
三、活动过程:
甲:同学们我们的活动口号:“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我们精神的粮食。今天,就让我们与书成为朋友,让心情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三年级《读书伴我快乐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乙:书,是人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甲:书,就像一片海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乙:书,就像一位老师,让我们学会许许多多从没学过的`知识。
甲:书,更像我们的朋友,可以把以前发生过的感人故事讲给你听。
甲: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书使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乙:书给了我们精神的养料。
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能有好书相伴,是多么的重要。
甲: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以书会友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不错,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成才之路就是从小刻苦读书。
甲:今天我给我们介绍几位以书为乐的伟人,请听故事《毛泽东的特殊爱好》,《孔子拜师》。
读书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读书郎》,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课前准备:教学光盘,钢琴,课件等教学时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进门音乐组织同学们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听完之后我要听听你的感受(朗诵《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师:同学们,听完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匡衡很刻苦,很爱学习。
2、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那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生: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成为祖国的栋梁。
3、师:今天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在一些落后的地方,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多媒体出示图片)
4、师:看了他们的生活,你们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他们条件艰苦,但是还是热爱学习,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好好的学习。
5、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播放音乐《读书郎》)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随琴轻声唱谱。
师:你对歌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歌谱中有向下的箭头,有小小的音符。)
2、师讲解前倚音的知识和示范唱。生学唱“小嘛小儿郎”。
倚音:装饰音在主音的前面的叫(前倚音),装饰音在主音后面的叫(后倚音)
3、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曲末的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是什么吗?学生①:不知道
师①:它们叫做衬词(念衬词的应用①)。
学生②:衬词
衬词名词解释
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词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语,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衬词的应用
①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歌曲,如果把这些衬托性的词句去掉,不仅会大大减弱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顿失光彩,而且还常常会破坏歌曲结构的完整性,甚至根本无法演唱。
②衬词对音乐来说,通常兼有表情和结构两方面的功能。在我国传统民中,常用衬词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的表现;有些衬词用在句子内部作垫字或作落尾字,以加强节奏,加强语气,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在表现劳动气氛的的歌曲中,衬词的节奏一般较为短促,常作为两个乐句中的间隔、连接或号子呼应句中的应句;有些衬词和特定的景物连系在一起,通过衬词丰富想象力,又能深化主题;有些衬词和动物鸣叫声连系在一起,这在儿童歌曲更为多见,衬词有时直接影响歌曲结构。师:那这些衬词在歌曲可以让歌曲情绪怎样?学生:(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的表现)。
4、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学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对明天充满希望、天真、活泼??
5、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四、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分组排练。
3、分组展示。
6、全班合唱《读书郎》。
五、课堂总结:
1、师:让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了自己的美好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律动出教室。
读书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情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小学,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读书郎》
——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要去小学读书,做一名快乐的读书郎,来,让我们把读书郎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唱
现场反馈:唱歌时,从孩子们的情绪和表情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快乐的小学生,现场一种情感的调动和气氛的感染力很强。
反思:由于是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前期的一些参观活动等让孩子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这里是情感上的导入。
二、节奏练习:《我的小愿望》
—— 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有很多愿望吧,用你最自豪的声音来说说你的愿望
现场反馈:奥特曼、大明星,小画家等等天真而幼稚的小心愿,让我们由衷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反思:本环节通过幼儿大胆说,响亮说,充分培养、体现了孩子的自信。在整个过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有节奏的不同,有内容的不同,更有表现形式的不同。
三、律动:《读书郎》
—— 快,背起我们的小书包,和读书郎一起上学去吧。
现场反馈:孩子们对小学生的向往和期盼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反思:孩子是好动的,此时安排律动,让孩子们在动静交替的过程中,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新授音乐游戏《雷声隆隆》
——小儿郎在去读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听听。
1、第一遍完整欣赏——听出音乐的主要形象
——你听到什么?你听到几次打雷的声音?两次打雷后的音乐一样吗?
2、第二遍完整欣赏——听出两段音乐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这样轻松活泼的音乐,你猜想一下可能会下什么雨呢?
——第二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害怕、恐惧、紧张、焦急)
这样的音乐告诉你,现在的雨变得怎么样了?
现场反馈:孩子们能将音乐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清晰的表达出来,有时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听见打雷时,就和边上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表示害怕)
反思:本环节,孩子们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简单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3、分段听第一段音乐
第一次: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第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用肢体表现)
小结:运用优美的语句,将幼儿肢体表现出来的形象表述出来。
4、分段听第二段音乐:
第一次: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这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倾盆大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三次:音乐表现:分角色
现场反馈:活动中,第一段的欣赏和肢体表现还是容易表现出来的,第二段孩子们的兴趣点在找避雨的场所,因此,读书郎内心焦急的`心态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反思:本环节,孩子们在我预设的提问中一步一步层层递进,运用自己的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将音乐形象化为肢体表现,并在共同创编中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在最后一个欣赏片段尚存不足,今后在此处会多加斟酌。
五、舞蹈《快乐小天使》
天晴了,热烘烘的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现场反馈:在欢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的激情得到了全部释放。
反思:集体舞是小学的一大特色,结合主题活动,我选用了“快乐的节日”这首曲子,让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情感.
读书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认识图画中的动物。
2、加深对动物及幼儿园活动的认识。
3、学习清晰大胆的说话。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磁带、光盘。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早晨是如何来上幼儿园的,并用动作增加趣味性,引起幼儿的注意,将幼儿带入早期的阅读活动。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小朋友是怎么来到幼儿园的呢?(老师今天是骑自行车来幼儿园的。教师一边说,一边利用肢体动作呈现。)
2、请小朋友也来说一说。(教师邀请几位小朋友说一说,并在旁边重复,配合动作,如:走路、搭车、搭、搭自行车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跟着进行)
3、这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来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乌龟是怎么来到幼儿园的?
二、教师翻开挂图“快乐上幼儿园”,引导幼儿看图说话。
教师提问:
1、小乌龟抬头看到了谁?
2、小乌龟和小鸟说了什么?
3、后来乌龟还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见面说了些什么?
4、平常起床后,见到爸爸妈妈,我们也都会说声什么呢?有家里到幼儿园的路上,看到家人、小朋友、老师的时候,道声“早上好”,小朋友不但是有礼貌的孩子,也会让大家都很开心哟!
5、哇!小乌龟遇见了许多动物朋友,小乌龟最先看到的是谁?后来呢?还有呢?
三、教师逐步引导幼儿看到最后一张图。讨论画面中的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如:小狗堆沙堡、小老鼠滚球、小猫和小鸟玩跷跷板等。
教师提问:
1、这些游戏,小朋友有没有玩过呢?你最喜欢玩的是哪一项呢?
2、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玩游戏时,要注意什么呢?做游戏时是有规则的喔!守规则的小朋友才能很开心的`玩游戏,不会受伤;而且,大家才会跟你一起玩喔!
四、教师小结,提出相关问题,引导讨论:
1、图中的小动物们是怎么上幼儿园的呢?
2、那些小朋友到幼儿园的方法跟小动物一样的?请小朋友举手,让我们看一看。
读书的教案15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20xx年全市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读书点亮心灵”主题读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点亮心灵”为主题,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为重点,以打造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基本形式,以典型带动。全员参与为基本思路,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活动,实现教师理论素养。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的综合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让读书学习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2、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愉悦教师身心,启发教育智慧,打造幸福教育,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3、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推出一批热爱阅读。特色鲜明。学有成果的读书领军人物。
三、活动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在教师阅读书目的推荐上,强调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根本,把教育教学名著推荐给老师阅读。通过阅读激发教师持久的阅读兴趣,引发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学习自觉。质奖励,不断总结提升教师读书实践成果和素质教育经验,引领带动全市教师专业化发展。
5、搭建平台,推广典型经验。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及时发掘。总结推进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可通过现场会。专题研讨会等进行宣传推广。《济宁教育》。济宁教育网将系列推出“三乐型”教师读书成果展示,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各县市区。各学校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明确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重要性,明确教师主题读书活动负责人,统筹安排教师主题读书各项活动。
2、加强管理,确保主题读书活动质量。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制定教师主题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及时跟进督导。各学校要将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确保教师全员参与;要将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机制,确保主题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3、注重创新,重视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的培育。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增强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创新意识,群策群力,在主题读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求实效。有突破,形成有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教师阅读品牌学校。注重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的培育,要及时发现典型,提炼成果,推出一批“三乐型”教师,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主题读书活动经验性成果和学术性成果。
【读书的教案】相关文章:
忆读书教案12-02
读书活动教案08-25
《谈读书》教案03-10
《谈读书》教案优秀10-25
快乐读书吧教案01-24
《读书要有选择》教案03-07
《读书真快乐》教案08-24
读书要有选择教案03-22
《读书要有选择》教案09-01
我爱读书小班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