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时间:2024-05-15 10:36: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1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深入体验和领悟科学家们崇高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2.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噪音花岗石蜷捐躯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然后告诉我你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词语。接下来,请大家在课文中寻找相关描写南北洲毒蛇的内容。(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伤之后,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人,无法求助于他人。面对这样的状况,施密特博士开始思考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对被毒蛇咬伤的后果非常清楚。然而,他并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感到遗憾无法与亲人告别。相反,他决定将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你认为“特殊”这个词在这个上下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呢?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刻我们似乎目睹到那位年迈的老人脸上所表露出的痛苦,博士一手紧紧按压住自己的腹部,另一只手艰难地进行记录,大汗淋漓,不停地滴落在实验报告上,将其打湿。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请以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段,并将其重述。(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五个小时过去了,博士感到手中的笔滑落到地上,他停下了呼吸。在这最后的五个小时里,他经历了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境遇。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竟以如此匆忙的方式离世,他走时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鲜血;他的离去又是如此艰难,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楚。此刻,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坟墓,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过:“人之所以能够真正体会到重于泰山的含义,或者如同鸿毛般轻盈。”这个观点在卡尔·施密特博士身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然而,除了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科学家也以他们的行动诠释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在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并准备下节课的汇报。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2

  〔解题〕

  这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记录成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件事反映了卡尔·施密特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标题“血染的实验报告”,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文章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专门描述、记录某项课题研究全过程与结果的报告类文体。具体讲,就是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卡尔·施密特的关于毒蛇咬伤治疗的实验是用他自身当实验对象的,他的研究与记录都是他在被蛇咬伤后忍受剧痛、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他为科研而牺牲。他的记录,就是实验报告。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报告,是用血写就的实验报告,所以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

  〔结构分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卡尔·施密特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位于柏林市一座偏远实验室中,卡尔·施密特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美洲巨型毒蛇。这个实验室是他多年来对这些神秘生物进行研究的基地,充满了他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卡尔·施密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对毒蛇的研究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对毒蛇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卡尔·施密特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老科学家不慎被一条正在实验中的毒蛇咬伤了手指。他感到剧痛袭来,同时也意识到这将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然而,面对死亡的临近,卡尔·施密特却下定了决心。他意识到,他可以为人类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关于人被毒蛇咬伤后的感受和生理反应。因此,即使在剧痛之中,他依然坚定地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卡尔·施密特的手颤抖着,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身体变化。他描述了剧痛如何在他的肌肉中传播,感觉如何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麻木感。他详细记录了心跳的加速、呼吸的困难以及全身血压的变化。这些记录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见证。最后,卡尔·施密特的呼吸停止了,他的手紧紧握着实验记录本。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份记录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被毒蛇咬伤后的身体反应和治疗方法。卡尔·施密特的牺牲将永远被铭记,并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语意理解〕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句子用“芝加哥”起首,点明卡尔·施密特是美国的科学家,“血染的实验报告”写于美国的芝加哥。“捐躯”,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科学事业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因此是崇高的事业。科学研究总有风险,轻则损财伤身,重则失去生命。历伟大的正义的科学家都是敢担风险的人,他们为科学甘愿奉献,不怕牺牲。卡尔·施密特也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一句话具体勾勒出巨型毒蛇的凶猛形象。3、4、5分句写毒蛇之大,在笼子中盘五六圈儿,说明蛇体很长。蛇的大小与蛇身长短有关,体长则型大,型大则力大,力大则凶猛。第6、7、8分句描绘毒蛇之凶。它被关在笼中也不安分,时刻准备攻击人类。蛇的视力不强,它了解周围情况主要凭长舌。蛇的舌头神经极其敏锐,能准确感知周围物体的性质、大小、远近,为其捕食、进攻作出判断。“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这条笼中的巨蛇,高抬头,频吐舌,正是它判断周围情况的表现,是随时准备进攻的表征。蛇大,毒大,力大,又时刻准备进攻,自然其眼睛给人凶恶的感觉。对蛇凶恶形象的描写,为下文老科学家被蛇咬伤做了铺垫。蛇这样凶恶,自然危险四伏,靠近者随时有被伤的可能。老科学家全然不顾,甚至还拿着它观察,抽蛇血化验,为科研事业他毫无畏惧。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蛇类的毒液通常主要存在于它们的牙齿中。当毒蛇咬人时,它们会咬断肌肉并释放毒液。大多数蛇毒具有神经毒性,毒性强烈。一旦蛇毒进入血液,首先会麻痹神经,使人体无法活动,然后会导致身体器官失去功能,最终引起脑部充血而死亡。施密特是一位研究蛇类的动物学家,他对这些常识非常了解。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开始麻木时,他清楚自己已被蛇咬中。

  “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施密特感受到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展示了老科学家在牺牲前的心态。他意识到自己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明白没有人能够救他,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然而,多年科研实践所锻造的坚韧和奉献品质使他临危不惧。他把被蛇咬看作是一次特殊的实验———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蛇咬伤生理反应”这个课题实验的实验对象。因此,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内心中说出“不”,要“再做些什么……”。尽管这里使用了省略号,但其意思虽未明确表达,却让人理解他打算记录下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五个小时后",显示出时间的漫长。可以想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所承受的痛苦是多么巨大,也可以猜到老科学家记录实验的艰辛。读者可以根据前文得知,他记录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承受疼痛中的记录,是在感知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一位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拥有令人折服的高尚品质!句子没有直接使用"死了"这样的词语,而是用"手中的笔落在地上"来表达,说明老科学家坚持科研到生命最后一刻,将记录进行到底。这也反映出作者不愿意用"死"这个词来描述这位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正是朴素的科研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与直笔巧妙结合,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又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这种相融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耐读,也更能够强烈地表达情感和意义。举个例子,在第一段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67岁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这样的设定既扣住了题目,也引发了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而第二段则以曲笔的方式描写了蛇的凶猛,全段没有明确写出蛇的凶猛,也没有明确提到它是毒蛇,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等细节,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知。整篇文章歌颂了老科学家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类的贡献,通过描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展现出超常的表现,让读者自己领悟其中的含义。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情境导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②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③齐读这句话。

  ④这种毒蛇真是太可怕了,它的咬伤已经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为了研究如何对抗这种毒蛇,以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选择将其用于实验,希望能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其中一位科学家名叫卡尔·施密特博士。然而,不幸的是,在他进行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这种毒蛇咬伤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并大声朗读课文。

  ⑵精读课文。

  ①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②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③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的烈感受是什么?

  ④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⑤指导朗读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2.积累内化。

  ⑴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⑵完成选择词语填空。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可以分为形声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字。

  ⑵指导书写。

  指导的重点:一类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博”容易误写成“ ”;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损、惧、肤、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4.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再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这条巨蟒极为庞大,呈现出灰色的身躯,在铁笼中盘踞着,宛如一个缠绕成圈的绳子,至少有五六个环。它小小的脑袋高高地抬起,长长的舌头不时伸出来,三角眼透露出令人胆寒的恶意光芒。

  4、这种毒蛇真是让人害怕,许多人因为被它咬伤而丧命。为了研究如何对抗这种毒蛇,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都选择将其作为实验对象,试图揭开它的毒性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在进行实验时,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随意朗读课文,并想象那时的场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们静静地阅读课文,老师要求他们进行默读,并明确了几个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要有速度,同时还要能够思考。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接着,他们要思考一下:课文的哪几段具体描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我应该再做些什么……!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死“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过去了,时间仿佛变得漫长无尽。想象一下,老科学家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我们可以推测出他实验记录的困难程度。根据前文的描述,读者可以得知他记录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以及体力的变化等等。这些记录都是在痛苦中完成的,就在他的感知逐渐消失的时候。卡尔·施密特是一位多么坚定不移的科研工作者,拥有一种令人钦佩的高尚品格!虽然句子没有直接写"死了",而是写道"手中的笔掉在地上",但这表明老科学家一直坚持着科研工作,记录着生命最后时刻的瞬间。也从中反映出作者不忍心用"死"这个词来形容这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

  1、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

  2、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

  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4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 噪音 花岗石 蜷 捐躯 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这真是: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学生们在课堂上默读课文,老师明确要求他们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够思考。在默读过程中,学生们要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并且思考一下课文中哪几段具体描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足见时间之长”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血染的实验报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那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感受毒蛇凶猛

  那么,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毒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一找。生读描写毒蛇的一部分

  1、这只巨大的蛇身体庞大,呈灰色,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它身上缠绕着一条长达五六圈的绳子,小小的脑袋高高地昂起,细长的舌头不时伸出来。它的三角眼中闪烁着令人生畏的凶光。

  2、学生填空。填动词

  师:这些填的都是什么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3、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体会博士的精神

  真是一条可怕的毒蛇啊。用这样的毒蛇做实验,实验过程必定危机四伏,靠近它的人随时有被咬伤的可能,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凶猛的毒蛇一口咬伤了卡尔。施密特博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博士被咬伤后是怎么做的?

  a句:施密特竭尽全力将蛇抓住,将其重新放回笼子中,并紧紧锁好。他毫不犹豫地应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技巧,毕竟没有人来指导他如何应对这个情况。

  b句:施密特先生感到剧烈的疼痛从伤口传来,四肢麻木,身体无法动弹。他意识到自己被蛇咬中了毒液,他急忙抓起旁边的手机,却发现无法拨通电话。周围没有其他人,他心想:“糟糕了,难道我就这样死去吗?”但是,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他找到一卷绷带,将伤口包扎好,然后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记录下这次特殊的实验。”

  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字后的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c句:他将体温计夹在腋下,抬起头看了看手表,专注地记录下每一分钟、每一秒的感受:“体温迅速攀升至39、5°C······胃部剧痛······”汗水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而下,脸上的肌肉不断地颤动。

  师:这次试验和往常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自己找找问题的答案。哪些地方不同?又有哪些地方相同?学生们开始寻找答案,指导朗读时间依然保持着适中的节奏……五个小时过去了,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离世了……但是,正是这五个小时,推动了拯救蛇咬伤者的研究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五个小时究竟有何意义呢?

  生回答

  三、情感升华

  (音乐起,渲染氛围)

  师:同学们,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竟以如此匆忙的方式离世,他走时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鲜血;他的离去又是如此艰难,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楚。此刻,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坟墓,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是啊,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用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份真正珍贵的实验报告呀!

  总结:同学们,人终将面临死亡,有的像泰山那般沉重,有的如鸿毛一般轻盈。卡尔施密特博士的一生堪称泰山般的辉煌,他的生命充满荣耀,无私奉献。让我们也要珍惜每一天,为了心中怀揣的梦想,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吧!让我们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内容。

  四、作业

  小练笔:写学习本文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拼尽全力认真仔细

  无私奉献顽强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

  相关的图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模式:

  三段五环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作业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人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芝加哥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材料)

  ——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师: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他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施密特博士用它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但不幸的是实验中他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那他会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任务中的问题。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2、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讨论的问题。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解析上述问题,并从读文中悟情会意。

  (1)“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2)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3)“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4)“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

  四、质疑解惑:

  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人世,他走的那么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是那么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你想对施密特博士说些什么?

  2、此时我们非常难过,一位科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又感到欣慰,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科学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之情齐读文中最后两句话。

  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造福于后代,不惜一切甚至生命。卡尔施密特博士只是其中一个,还有许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比如:牛顿、居里夫人、布鲁诺等同学们课下读读他们的故事,相信你的心灵再次会受到启迪和震撼的。

  板书设计:

  蛇毒研究

  血染的实验报告 科学事业

  挽救生命

  教学反思:

  本节是《血染的实验报告》第二课时的教学,学生在“三段五环”的教学模式下,轻松愉悦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体会到了老科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的无私而伟大的奉献精神。这篇课文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记叙的是施密特博士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巨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这件事反映了施密特博士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了科研事业,为人类健康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我的教学反思有如下几点:

  一、预习前移、导学指导

  我在课前的前一天,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围绕“预习作业”做一个简单的预习,将预习目标具体化。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体现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也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完整呈现,通过问题和习题细致有序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课件运用恰当

  在教学中,我课件出示南美洲毒蛇,让学生说说看到蛇后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毒蛇可怕与凶猛,为下文学习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忍受着极端的痛苦做个铺垫。在这个环节中从学生的表现中不难看出蛇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探索的欲望,课件的展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探究真实有效

  学生因为提前预习了,对课文内容重点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小组长带领大家交流探究时,能够按照平时的.训练,切实有效的完成合作要求,在此期间,我在学生中间巡视,做过细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差学生,了解他们在自学讨论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把自学中自学讨论所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抓到手,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一问题学生认识的不是那么深刻,我就决定展示点拨环节解决。

  四、抓重点词、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在学生进行交流、质疑、点拨阶段,我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在肯定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分析之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子的理解,通过读与思相结合,采用了引读、评价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蛇的凶猛,令人恐惧,来体会施密特博士所受的巨大痛苦,从而感受博士为了科学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有着坚强的毅力与伟大。

  五、质疑解惑,注意生成,情感升华。

  在质疑解惑环节,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被蛇咬了之后会不能动弹?被蛇咬了之后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来回答,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科学根据,因为我在上课前预想了课堂的生成,查阅了资料,就向学生讲授:毒蛇的头呈三角形,尾部较粗短,色斑较鲜艳。当人不慎被毒蛇咬伤后,蛇毒通过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伤害人体。血液循环中毒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并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以致死亡。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指导了学生不科学的方法,用嘴吸的时候,一定口腔里不能有破损,另外补充了另几种方法。在情感升华环节,再次对文本进行了感悟,并使文本得以升华。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上好语文课多么重要,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一,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二、在课堂中,我们必须能对学生说的话,进行评价与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进而发现了自己的评价性语言不是那么的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完善,还要不断的努力。继续多读书,多钻研教材,进行继续教育的再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继续深层次的进行“三段五环”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8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四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张瑞的科学家,在芝加哥自然博物馆工作。他是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对于生命的探索充满热情。为了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决定进行一次特殊的实验。这次实验非常艰巨,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张瑞博士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份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赞扬。对于张瑞博士来说,能为科学做出贡献是他的追求和使命,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颂扬了张瑞博士为了科学事业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他的奉献精神和勇气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家们为了人类福祉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张瑞博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科学充满热爱,才能够不畏艰难困苦,追求真理,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深入体验和领悟科学家们崇高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噪音花岗石蜷捐躯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然后告诉我你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词语。接下来,请大家在课文中寻找相关描写南北洲毒蛇的内容。(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伤之后,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人,无法求助于他人。面对这样的状况,施密特博士开始思考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对被毒蛇咬伤的后果非常清楚。他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为无法与亲人做最后道别而感到懊恼。相反,他决定将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对于“特殊”这个词,我理解为指的是这次实验与常规实验有所不同或者具有独特性质的意思。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刻我们似乎目睹到那位年迈的老人脸上所表露出的痛苦,博士一手紧紧按压住自己的腹部,另一只手艰难地进行记录,大汗淋漓,不停地滴落在实验报告上,将其打湿。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请以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段,并将其重述。(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竟以如此匆忙的方式离世,他走时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鲜血;他的离去又是如此艰难,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楚。此刻,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坟墓,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过:“人之所以能够真正体会到重于泰山的含义,或者如同鸿毛般轻盈。”这个观点在卡尔·施密特博士身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然而,除了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科学家也以他们的行动诠释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在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并准备下节课的汇报。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让心灵触摸文本。

  1.借助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诺贝尔奖创始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是自然赋予人类精心雕琢的宝石。”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解放事业,很多人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如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的事情。

  3.自由朗读文章2、3自然段,边读边想:施密特博士最初要进行的是一项什么实验,会被毒蛇咬伤?

  预设: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1)找出描写毒蛇样子的语句,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2)这五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哪个词最能体现毒蛇的凶猛。

  预设:“透”(指导读句子)

  4.施密特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1)从每个字入手,理解“拼尽全力”的意思。

  预设:拼命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

  (2)如果我们被毒蛇咬伤,可能会……,而施密特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预设:施密特博士在被毒蛇咬伤后,想到的是把自己被蛇咬的情况记录下来,他这种崇高的职业操守,多么令人崇敬啊!

  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施密特博士的实验对象——南美洲毒蛇,毒蛇的凶残是通过它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南美洲毒蛇的凶猛动作,进一步抓住施密特博士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映,突出施密特崇高的职业操守,激发学生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

  二、读中感悟,用心灵沟通文本。

  1.怀着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默读文章4、5自然段,思考施密特身中剧毒后,他都想了些什么?

  预设:(1)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2)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

  这次实验特殊在哪呢?

  预设:A.以生命为代价。

  B.用自己来做实验

  2.施密特博士的心理活动是作者通过他的实验报告推测得知的。指导学生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几处报告原文的内容,施密特博士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记录的。

  (1)指名读其中的第一处心理活动描写,施密特这次实验真的像往常一样吗?

  预设:他的身体已经和往常大不一样,然而工作的态度却毫无改变。读一读施密特的这段实验报告,教师板书:认真仔细。

  (2)指名读第二处作者对施密特四个小时中身体状况的描写。看了作者的描写你是什么感觉?

  预设:施密特太痛苦了、他是一个坚强的科研工作者、可敬的科学家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顽强不屈。

  3.前两次记录中共有四个省略号,从这四个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预设:四个小时的记录一定很长,作者省略了很多内容,也可能随着剧毒的侵蚀博士的记录写写停停,字迹已经很难分辨了。

  4.前面两处记录是通过朗读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用心感悟走近了施密特,仿佛看到了当时情景,就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再练习读第三处记录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坚毅奉献。

  5.最后这两处省略号是怎么回事?把自己当成施密特,你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什么支撑着你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实验纪录呢?

  4、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施密特博士在身中剧毒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过程,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施密特博士崇高品质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着重体现在教师的启发引领过程中,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在读中走进施密特博士,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三、拓展延伸,用心灵点燃文本。

  1.五个小时后,他停止了呼吸,但他却把宝贵的资料留给了后人。我们非常难过,一位科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但是,我们又感欣慰,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2.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突出施密特自己吗?齐读第一段。

  3.课后继续搜集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的资料,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来汇报。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认真仔细

  顽强不屈

  坚毅奉献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相关文章:

网络实验报告心得04-16

初中实践性写作实验报告12-16

自主式作文批改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12-16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落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16

中班音乐教案理发教案12-10

小班教案怪汽车教案11-21

大班教案我们的城市教案11-09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