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5-15 08:39:14 教案 我要投稿

《分米的认识》教案(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米的认识》教案(集锦15篇)

《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3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 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 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

  一根筷子长20( )

  课桌宽3( )

  小蚂蚁身长5( )

  5. 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笔

  ③ 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华字典》

  ② 一本语文书

  ③ 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分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讲席”等。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分米的认识》教案6

  第3单元测量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5、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6、实践活动。

  (1)现在同学们互相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分米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具准备: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小朋友特别喜欢孙悟空。有一天,孙悟空就来到他的梦里(课件演示孙悟空图片),甜甜和他学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1毫米特别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 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 = 10毫米 ( 课件演示 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 2厘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 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 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分米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分米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

  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

  (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3)找一找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4)比一比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毫米,师根据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长度单位来解决,直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

  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

  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4)比一比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硬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准。

  (5)想一想

  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

  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

  20xx年xx月xx日星期x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2、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分米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

  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1米=100厘米)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 展现例题)

  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

  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

  二、新授

  1、认识毫米

  (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

  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

  (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那么1mm有多长呢?

  (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

  ①从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

  ②测量感受1mm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

  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

《分米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 、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 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 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分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 ) 一根黄瓜长2( )

  一支粉笔长8( ) 一本数学书厚8( )

  一张课桌高7( ) 一幢大楼高20( )

  教室门高2( ) 一支铅笔长约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分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

  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

  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分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①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②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③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①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

  师:谁来说说1毫米有多长?

  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2)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

  小结: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3、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

  (2)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

  2、画一条比3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床长2() 桌子高10()

  从家到学校500()橡皮长30()

  文具盒厚4()6层楼房高20()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

  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

  生:......

  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

  生:不能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直尺直观演示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2)动手实践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生:学生体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数一数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师: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长16毫米吗?

  (2)量一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4、拓展《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气:晴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分米的认识教案04-13

《分米的认识》教案05-15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2-24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3-28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2-17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02-26

[热]《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5-15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3篇07-25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3-16

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