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教案(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米的认识》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
我们的估计
我们的测量
我们的评价
2、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所学知识马上进行应用,同时也为分米的引入做好铺垫。
掌握了毫米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分米的秘密。
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书本不是知识的惟一来源。现代社会的学生应该学会从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学会新知识。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们头发丝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
片断二、
......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汇报:
生1:我发现1分米跟我的铅笔差不多长。
生2:我发现1分米就是1个大格,1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3:因为1个小格你刚才说了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1分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于10毫米。
师:说得对极了!是个伟大的发现。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我发现这条直尺上共有10个大格。
师:那是多长?
生4:10分米。
生5急切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因为这条是米尺,就是1米长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师:真不错。这个发现也很重要。
......
六、教学反思
这节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矛盾冲突中激发起探索新知的欲望。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剧情得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推动力。这种矛盾冲突能激发思想上的变革,能够引起“头脑风暴”,矛盾的最终解决也预示着自主构建知识过程的完成。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一矛盾,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愿望,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2、创造大量实践操作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本节课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测量的也比较认真,一些需要学生观察判断的题目,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析、交流。由于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多,因此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恐惧心理,有一定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注重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
4、估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课中有两个环节安排了估测:一是在课始,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二是在练习环节,在学习了毫米分米后,在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多次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分米的认识》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
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1)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2)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4)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5)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教师小结: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
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汇报略)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
蜡笔长60(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分米的认识》教案3
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不到1厘米。
这根金箍棒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啦,要想准确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
【评析:变得更短的金箍棒,学生非常踊跃地猜测它的长度,当学生经过实际测量发现准备的学具金箍棒不到1厘米时,发现原有的两个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就产生了创造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这时告诉学生新的长度单位的名称毫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比米和厘米要小的多。】
(2)认识1毫米
那1毫米有多长呢?(一把直尺)请看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同样这1小格的长度也是1毫米(课件演示)。那你能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感受1毫米
现在请大家在你的文具盒中拿出1分硬币,然后测量一下他的厚度是多少?那你能借助这一枚一分硬币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指一生到台前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硬币,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通过比划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吗?看来1毫米很短很短。
【评析:先通过课件中尺子上的一小格来认识1毫米有多长,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再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来验证对1毫米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借助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进一步巩固了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观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举例,教师适时纠正引导)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毫米正确表象的认识,加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强化了估测能力的培养。】
(4)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直尺仔细观察,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厘米=10毫米。)
练习1:单位换算:3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你是怎样想的?60毫米=()厘米呢?你又是怎样想的?
(5)准确测量小金箍棒的长
学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准确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长度?动手量一量。全班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2:老师这里还有一根金箍棒(课件出示),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长度是多少?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3厘米3毫米来表示也可以用33毫米来表示。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尺子自主发现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并及时通过两种类型的练习进行了单位之间的换算,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第二个题目的处理更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认识分米
下面请同学们把小手里的东西放好,坐正。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从孙悟空的耳朵里出来并逐渐变长)老师也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同样长的金箍棒,它又有多长呢?看谁能快速准确的测量。(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齐读)
(2)感受1分米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一指吗?(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指一指)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找到了1分米,那你能用直尺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那就请同学们借助线段或金箍棒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那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3)单位换算:(课件出示)
1分米是10厘米,那3分米=()厘米呢?你怎么想的?80厘米=()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老师还想知道1米=()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评析:认识分米的教学路子与认识毫米大致相同,但是在教师告知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后,从认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到在尺子上找1分米,画1分米的线段,找1分米的物体,感知1分米有多长,基本上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让学生独立发现米和分米的关系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练习
1、知识梳理
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2、选单位
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那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课本34页第4题)
3、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这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各是多少呢?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填在课本34页第2题的表格中。
八戒的日记
3月12日星期六晴
早晨,我从________长的床上起来,拿起_________长的牙刷,挤出________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高的哥哥一起上学去。走了________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高的凳子上,拿出长的铅笔和________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谁能帮八戒完成日记。指生说。
【评析: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认识逐步完整,形成了明确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更是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身边的物体,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米的认识》教案6
整体感知: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
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
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一做66页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4、测量,做一做67页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1题。分组练习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三、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同学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同学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只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研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分米的认识》教案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知道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通过测量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目标。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析、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鼓励学生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卡片、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准备 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卡片,猜一猜。
师: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师: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师: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卡片复习,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激发求知欲望,为系统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1)提问。
师:如果老师让你测量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厘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米呢?
生:因为课桌的长度不够1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毫米呢?
生: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测量。
(3)汇报测量方法。
小组一: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长的纸条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还多出来7厘米,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4)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刚才在测量的时候,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生: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在第一种方法中,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30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10厘米。
出示课件。
师: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个1厘米)对,10个1厘米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1分米。
课件出示1分米的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10厘米?
生:9个。
师:9个10厘米是几分米?
生:9分米。
师: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9分米7厘米。
3.教学1米=10分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可以借助米尺,也可以进行计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小组一: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组二:我们小组是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如果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话,分米应该排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厘米的前面)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两根手指中间的部分大约是1分米。(反复两次)
(2)比一比。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获胜。请坐在南侧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侧的同学用直尺量一量,调换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间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长度哪个更接近1分米?(学生举手)希望你们能够帮助自己的同桌,让他们也能用手势表示出准确的1分米。
(3)估测一下,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请你的同桌帮你量一量,看你估测的数据准不准。(同桌活动)
(4)画一画。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厘米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画完后,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请你用直尺画出长度分别为2分米、3分米、5分米的线段。
(5)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学生思考后汇报)
《分米的认识》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分米的认识》教案10
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的运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自学时,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自学。
过渡:学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1厘米=( )毫米,(错了其他同学纠错)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检测(做一做):课本第22页“做一做”
1.后进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要求:字迹工整,坐姿端正。
2、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色粉笔更正。
(二)讨论做一做
看填空,认为对的请举手。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通过刚才的练习,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先写整厘米数不够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或小的`物体要毫米做单位。
五、巩固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读数是不是正确)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创设情境,足进了迁移,是学生很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份硬币,身份证,一次性杯子。这物体的长度。厚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米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22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
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反思:《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奠定了基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感知长度单位的意义,通过自主地探究和学习来发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注重“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在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特别是在学习过毫米时,学生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缜密的知识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自主学习和分析分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放手不够,担心学生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引导和提示过多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分米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毫米的学习自主研究分米与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学生研究之前给予一些研究方法的提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框架之中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其次是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混乱,这对整个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了影响。最后是在课堂组织方面,由于课堂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听课习惯,以及表扬语还应该更有针对性、具体性、丰富性。
《分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具准备: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小朋友特别喜欢孙悟空。有一天,孙悟空就来到他的梦里(课件演示孙悟空图片),甜甜和他学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1毫米特别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 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 = 10毫米 ( 课件演示 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 2厘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 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 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分米的认识》教案14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个"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师:幻灯逐一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三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板书)
(3)1厘米=()毫米(板书)
(4)13厘米—7厘米=()厘米
(5)10厘米—3毫米=()毫米
(6)用手势表示出1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过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也知道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应该用毫米来作长度单位。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想一想:看到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生1:我想知道1米是多少毫米。
生2:我觉得厘米和毫米之间离得很近,米和厘米之间离得有些远。
生3: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了!
师:对,人们也认为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所以就在这儿添上了一个长度单位。(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你知道
生: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生:分米就是把米分开。(你解释得真形象啊!)
师:知道把1分米分成了多少份吗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略)
师:用手势表示出2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度。
师:米和分米之间有关系吗
生: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师生一起说说,师补充板书)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四,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除了我们认识的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分米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课件,尺,软盘。
2. 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谈话: (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
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提问: 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引导: 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说明: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 (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
指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 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 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介绍: 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 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学生齐读: 10厘米是1分米。
(2) 认一认。
引导: 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提问: 你手上的尺全长大约几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体验。
?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 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 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 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 数一数。
引导: (出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是多少厘米?是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10分米)
(6)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 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 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2. 认识毫米。
(1) 引导: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
(2) 小组学习。
① 出示学习步骤。
?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
?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②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说明: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弱,所以出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
③ 汇报: 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 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 提问: 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教师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行检验。
(4) 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
三、 总结
1. 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 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 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 提问: 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
四、 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
2.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3.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分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分米的认识教案04-13
《分米的认识》教案05-15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2-24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3-28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2-17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02-26
[热]《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5-15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3篇07-25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3-16
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