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两节课围绕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了学习,这节课我们进行拟题训练,由课文的学会到会学课文,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围绕说明文知识点进行拟题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进一步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并请同学充当解说员介绍。
赵州桥:
(1)展示赵州桥全景,横跨在洨河上。
(2)展示全桥大拱及形状。
(3)展示大拱两肩上的小拱,并闪动小拱。
(4)展示并列式拼成的28道拱圈,分别置于大小拱中。
(5)赵州桥全桥结构和四周景色。
卢沟桥:
(1)卢沟桥全景。
(2)展示全桥由11个半圆形石拱及桥墩组成。
(3)展示石栏柱头上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
(4)展示卢沟桥全景。
2、总结梳理。
对象——中国石拱桥
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顺序——由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时间顺序
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语言——准确严密、生动
(三)拟题训练
1、复习提问
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象、内容、特征、顺序、方法、语言)
2、教师出示第9自然段拟题示例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表示说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有什么特点?(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指出文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举“福建漳州的江东桥”的例子是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女分成两组,根据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进行拟题训练,然后交换回答。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如:(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 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5)根据赵州桥的第(二)个特点,归纳这种桥拱的作用?
(6)句子“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最长”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如:(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2)给选文分层并概括内容?
(3)选文②段中马可·波罗的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指的是什么?
(4)选文①段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5)文中介绍桥面时,却说“约八米”,“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6)文中说卢沟桥“坚固”是根据什么作出的结论? (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扩展
海内第一桥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宽如一条水下长龙,A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B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C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D,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 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选自《建筑奇观》
1、洛阳桥的最大特征是___________。
2、文中A至D处用词依次正确的是( )
A、盘踞 凝聚 精妙 居然
B、静卧 凝固 美妙 诚然
C、盘踞 聚集 巧妙 当然
D、静卧 凝聚 绝妙 果然
3、第⑤段中加“△”号的“多”“据估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洛阳桥被誉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么?从所给选项中选出3项。
选项:①规模之大②桥基之固③建筑上创新④建造的时间之长⑤桥上两边有扶拦⑥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引导回答:
1、最大特征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
2、选择D。
3、不能。因为“多”表示石板的长度在10米以上,如果删去就表示正好是10米了。“据估测”表示大致估计,并没有实际称量,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实际称量后的重量,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借用涨潮的浮力,用木排运石块放置到桥墩上的方法叫浮运法。
5、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喻。
6、原因是①②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预设
1、“我会说”:能正确读出平翘舌音,边鼻音八个声母,并感受它们读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连线。
2、“读读比比”:能说出每组字的异同处,逐步养成仔细看,认真写,牢固记的良好的习惯。
3、“我会找”:能找出图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会读”“读读说说”:能正确读出题中词语,会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画鸡》,试总结背诵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绕口令
2、讲清要领:要想读得快准,就要弄清字的'读音
3、展示和比赛
4、小结过渡
二、我会连学字母
1、出示卡片,齐读,抽读。
2、齐读题中汉字
3、教师黑板示范,完成第一组的连线
4、学生自连二、三、四组。
5、同桌互相纠正
三、我会找,学偏旁
1、板书三点水,走之底,学生自读两个偏旁。
2、创设情景
3、出示板贴画。男女比赛找“苹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当主持人吗?
二、我会读,学词语
1、学生自由读,教师强调要求
2、同桌互读,强调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3、抽学生读,师生评
三、读读说说,用词语
1、读句子
2、说句子
3、扩句子。
四、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1教师读《画鸡》,指导学生看图,简介诗意。
2、学生读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学生背诗。
5、请背得又快有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背下来的,总结背诵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娇小玲珑”、“凶悍好斗”、“奋不顾身”、“遍体鳞伤”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查阅、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蜂鸟、鹰、歼击机的图片、声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搜集蜂鸟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工具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图引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欣赏蜂鸟和鹰的图片或资料。蜂鸟和鹰将为我们上演一场精彩的空中大战,让我们一同走进《“空中霸王”的克星》,去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提示“逮”、“歼”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组内讨论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相应的词句上打“?”。
2、梳理问题,交流解疑。
(1)理解“飘然翱翔”、“兀立自若”、“娇小玲珑”等词语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鹰为什么被称作“空中霸王”?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主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引导学生学习第1段。
(1)蜂鸟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读第2~5段,勾出相关词句议一议,然后汇报:身材细小,羽色艳丽,凶悍好斗,嘴巴锋利,肌肉结实,双翼振速很快。
(2)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启发学生联系课后第3题思考:蜂鸟的某些特点与它“克”老鹰有什么关系?再次通过朗读在文中找出答案,交流汇报:由于体形细小,因而行动比鹰快速敏捷;嘴巴锋利,才能刺得又狠又准;因为肌肉结实,所以飞行自如;双翼快速拍动,才能轻易追上老鹰。
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蜂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3、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细细品味打比方的句子,指导朗读。
4、教给背书方法,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激发探究
1、说一说:学了《“空中霸王”的克星》一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动物界有关“克星”的知识吗?如果知道,请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四、板书设计:
9.空中霸王的克星
娇小玲珑
凶悍好动
老鹰 克 嘴很锋利 蜂鸟
肌肉结实
飞行快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在学文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学会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诵读诗歌并展开想象,体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对夏天的感受,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一切都在夏天走向成熟”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字词、复习导入
(一) 激情导入
:春姑娘的脚步已经远去,万物复苏的春天脱下了她绿色的衣袍,迎接我们的是夏姑娘的热情和妩媚。看微风轻拂,杨柳依依,现在,让我们跟着夏姑娘一起走进夏天,好吗? (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看,词宝宝也迫不及待的了,还认识他们吗?赶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3.在这么多的词宝宝中有一个多音字,你找到它了吗?(幻灯片4)学习多音字“量”。
4.识字方法
“按照字形猜一猜”的确是认识汉字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把这类字叫做——会意字!同学们,请看
5.学习会意字“炎”
还有一个会意字,看谁第一个发现它?
6.识字游戏
下面让我们和词宝宝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听好游戏规则,老师的鼠标点着哪个词宝宝,你就以最快的速度喊出它的名字,不用举手直接起立,准备好了吗?
二、品读课文,体会理解
(一)自读课文,提读要求
1.生字词同学们掌握得真好。那,就让我们随着词宝宝走进这迷人的夏天。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请看自读提示:想想课文中所描写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2.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成一句话。
3.是啊,夏天是迷人的,是我们最喜爱的季节,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你们最喜欢课文中所描写的什么样的夏天呢?自己读一读,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生自己读课文。
2.把你刚才读的内容谈给组里小伙伴们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生小组合作学习,先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学们自读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把自己所喜欢的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并且互相启发。)
4.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夏天?
炎热——很有见解,是啊,夏天虽然炎热,但却有着自己别样的风情。
有趣——真是太好玩了,老师能和你一起玩吗?
悠闲——是啊,夏天有我们最向往的暑假,我们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玩耍,太舒服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被这多彩的夏天深深的吸引住了,小作者眼中多彩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读听一听?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多彩”的词语!
2.这“五颜六色的衣裙”让你觉得……
引导学生朗读
3.还从哪看出来多彩了?
4.是啊,碧绿的草地,墙上爬满的绿色的植物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定睛一看,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随风轻舞、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5.什么样的鲜花?五颜六色,还有吗?五彩缤纷,真不错,还有吗?绚丽多姿!
6.通过认识和描写“荷花”、“石榴花”、“芍药”、“向日葵”,感受夏天的“多彩”。
(1)是啊!夏天,看着这盛开的鲜花、绿色的植物,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啊!看,这花多美!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美丽的荷花。
(3)这个呢?对!就是芍药!什么样的芍药?说的真美,冰清玉洁!这朵花你认识吗?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她是新乡市的市花!对,就是我们的石榴花!
(4)谁来夸一夸她?
(5)火红一词把石榴花的特点描写得恰到好处!
(6)谁能夸夸这美丽的荷花?
(7)粉红的荷花,什么的芍药?注意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8)雪白的芍药,洁白如霞!谁再来夸夸什么样的向日葵。
(9)谁能把这4幅图合起来说呀?
7.这么多美丽的鲜花,把这多彩的夏天装扮的更加可爱和动情,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8.还从哪看出夏天是多彩的?
9.从冰箱里拿出黑子红壤的西瓜来,招待他们,那感觉真好。什么感觉?
10.这绚丽多彩的夏天盛开的鲜花、碧绿的草地还有绿色的`植物,让人们看了心里真是开心。尤其那些穿着五颜六色衣裙的女孩子们,更是像蝴蝶般在街上飞舞着,谁仿佛看见这美景了?你能把你看到的用你的读展示吗?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多彩的夏天多么迷人,多么有趣啊!赶快在文章中找一找,夏天是多么的好玩、有意思,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地点听看
2.你们的学习能力真强!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时间分为白天和晚上,地点分别是浓浓的树荫下和田边。作者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听见了知了悠长的鸣叫以及青蛙的赛歌会;看见了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以及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好一幅夏日美景!
时间地点听看
白天浓浓的树荫下知了悠长的鸣叫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晚上田边青蛙的赛歌会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
3.白天当热量尽情的洒向大地时,我们可以躲在浓浓的树荫下,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凉爽,千万不要害怕孤单,因为小知了歌唱家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为你卖力的演出,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有趣,不如和从树叶之间透射下来的光影捉迷藏吧!4.那晚上呢?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5.一点也不逊于白天,青蛙的赛歌会可要比知了的演唱会听起来振奋多了如果你怕黑,不用担心,萤火虫会提着自己的小灯笼在你的身边飞来飞去,当你的小保镖! 6.夏天真是太有趣了,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已经兴奋地可以把这一段话背下来了,你可以吗?
7.你们的学习能力真强!同学们,我们再来想一想,夏天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你的夏天一点也不比作者的夏天逊色,夏天是有趣的,我们可以在……听……看……
9.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别急,这么迷人的夏天,老师却有一个苦恼,夏天的温度太高太高了,炎热的夏天迷人吗。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听一听。
2.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呀?
3.“尽情地洒”。这到底是怎么样的洒啊?你在生活中都尽情地干过什么?想想!尽情地做什么?学生自由说。
4.那现在太阳公公就跟你们刚才说的一样,也把它的热量毫无保留的洒向了每一个角落,男同学,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小太阳”了,把你的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吧。(男生读)
5.但是,夏天虽然这么热,但是比起春天来,我们不必……不必……,女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6.这时候,如果下起雨来,就是在美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我们可以在雨中……还可以在雨中……还可以在雨中……
7.炎热之后的凉爽是多么的让人高兴和雀跃啊!让我们一起高兴的读一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雨水中的奔跑和嬉戏,是那么的畅快淋漓,在夏天你还会做些什么?赶快读读文章的第四个自然段。
2.你游过泳?游得好吗?什么时候给我当老师行吗?先谢谢你!游泳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游泳后呢?很累,没有关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我自制的冰淇淋,想吃吗?(幻灯片34)如果觉得没吃饱,没关系,尝尝这几道凉拌佳肴的味道怎么样?(幻灯片35)想吃吗?让我们一起来馋馋地读一读!
3.纠正读音“冰淇淋”。
4.我们有这么多的活动,夏天可真是悠闲啊!好,让我们一一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在悠闲的夏天都做了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质疑
(一)创设情景 理解“畅想”
1.师创设情景:看到同学们今天一个个小脸上都露出了美滋滋的表情,老师想,你们一定想到了暑假的生活。在暑假里啊,老师喜欢躺在床上读书,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乐趣;给了我才干。夜晚呢,我常常在星空下畅想。(幻灯片45)
2.教师引导:望着这满天的繁星,我想到了你们,我在想:你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我想到:你们是不是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我还想到:开学见面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会晒黑了?现在,假设你也在夏夜星空下,望着满天的星星,望着这深色的星空,你会想些什么呢?有人愿意把你“畅想”到的跟我们一下吗?
3.教师:在夏日星空之下我们可以任意的放飞我们的。不仅想老师、想同学、想亲人,还可以想天上是不是真的有仙女呀,我什么时候能坐上宇宙飞船啊等等。无拘无束任意想象,这就叫“畅想”,这就是悠闲的夏天带给我们的迷人之处。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这悠闲的夏天吧!
生读。
四、全文布置作业
1.人们常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孕育的季节。正因为火辣辣的太阳把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才使得万物充分吸取能够生长发育的热量,才会有秋天的果实累累。你们也将经过一个夏天之后升入高一年级,所以说,夏天是(幻灯片46)迷人的,是我们最喜爱的季节,一切都在夏天里(生接)走向成熟。
2.看今天的作业。作业的名称是《我和夏天有个约会》,这么美的夏天,我们多想把她留在身边,你们准备怎样把她留下来?可以画画、写小诗还可以写、照相等等,赶快行动起来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重点品读
(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
(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点?
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第四段:
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
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
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
(让学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3、深入探究:在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现写得极少,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的发现、“我”的发现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长面前的弱小、无助、毫无抗争的力量,甚至没有抗争的意念,十分可怜。同时也极力渲染了“我”欺压子弟、虐杀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无抗争和“我”的蛮横霸道,中年后“我”忆及此事时便更觉得对不住小兄弟,更觉得当年的虐杀是多么地凶残、无情和可憎,而当这种凶残和无情的精神虐杀无法补过的时候,便更觉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法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如: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该肯定。教师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适当补充,点明本文的政治意义:作者童年时曾无情地虐杀了小兄弟天真烂漫的童心,中年时他才悟到这种精神虐杀是多么地残忍和不人道,他想补过,可是却没有了可补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正是这种童年的体验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散文。同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个人的情怀往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觉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虐杀,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散文其实也是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学生质疑:
学生就本文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结束授课: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附: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语文教案 篇7
1《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教学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与处理相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发展。在学习《中彩那天》中,围绕解决“难题”,开展争辩探究:(1) 道德难题是一个什么难题?(生:获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给库伯。)(2) 到底给谁呢?同意给父亲的举手,同意给库伯的举手。(3) 读书找理由,意见一致的可一起学习。(4) 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角度)展开争辩,发表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a出钱的角度。b抽奖人的角度。c家庭状况的角度。d库伯不知道的角度。e“”字的角度。f内心愉悦的角度。(5) 层层辩论,解决难题。(过程略)(6) 得出结论:诚实、信用是一笔看不见的人生巨大财富。(7)升华情感,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讲述“诚实、信用”这一美德的故事,读后讲给同学听。
6 万年牢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 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反思:
本课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高潮迭起。因为语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特别是“真情播音员”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陶醉在温馨美丽的画面中。给画面取标题,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标题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很高。
2、导读第6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教学反思:
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中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在飞机装上了雷达的发明就是由于认识了“事物之间所共通的相似规律”,其思维的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因此,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在于“求同”还是“求异”,而在于要顺应并相似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及“情理交融”两方面。
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深入;老师用了诗一般的过渡语和小结,但是不够朴实;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的探索,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的: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教学过程: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古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就比较好。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3.
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抢读、齐读)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五、记忆、书写生字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风树叶
颤动林木
点头
来了河水
越波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认识“线、论”等12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充分想象、分享感受、交流想法,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难点:体会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描写的都是与春天有关的内容。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迷人。小鸟们也喜欢这催人奋进的春天。
2、出示:燕子、麻雀、黄莺的图片,问:认识吗?(读词语,认小鸟名称)
3、春天来了,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见面了,它们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想听听吗?(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应该怎样读呢?
2.多种朗读体验,感受春雨的特点:
3.大声朗读第2—5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
(2)分角色朗读,讨论:
①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②大家为了一件事,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这一群小鸟儿在争论什么问题?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
(三)深入研读
1、着重体会:重点体会“下、洒、落”三个表示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
2、带头饰分角色表演
3、指导学生仿写句式
(四)拓展延伸
春雨是没有颜色的,但她却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课后,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天,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并把你最喜欢的景色画下来吧!
五、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说 绿色的
麻雀说 红色的
小黄莺说 黄色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重点]:目标2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电教设备]:多媒体
[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 程]:
一、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解词的掌握情况
2、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四、出示目标
五、达成目标
(一)整体感悟: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解释说明)
3、文中贝多芬的那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
(二)重点研读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师导入: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写作练习:
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六、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七、布置作业:
按照预习的要求,预习14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5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