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3 08:07:0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生字中,“清”是后鼻音,要予以强调,“数”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点”“飘”拼读时不要漏掉介母“i”。

  (2)教师要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熟字加偏旁:清、问、回

  熟字换偏旁:菜—彩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

  “数、点、落、答”等字适宜整体识记。

  (3)巩固认字的方法。

  ①可以借助电脑课件,做“生字与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图画“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图画“大雨点儿”身上写着生字,把“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连一连。

  ②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写字。

  “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二)朗读感悟

  1.本课词语浅显易懂。个别词语如“数不清”“飘落”,可借助课件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练习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注意读好疑问句的语气。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了解雨点儿所要去的地方。

  3.朗读最后一段,结合电脑课件观察雨后田野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雨后花儿红艳艳,草儿绿油油的美丽景象。可以围绕“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朗读这一段时,语速稍慢,“更”“红”“绿”这几个字要突出。

  4.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赛读、找朋友赛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课后练习

  学生练读“我会读”中的三句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三句话,用“从”说句子。

  (四)实践活动

  1.课余时间,教师领着学生在校园花圃里栽花种草,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或浇水以后花草的变化。

  2.唱一唱儿童歌曲《小雨沙沙》。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问题导入

  云妈妈有很多孩子,她的孩子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课文录音,回答: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呢?(雨点儿或雨娃娃)板书课题。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同桌交流,学习生字。

  (三)分段学习,朗读感悟

  1.看下雨的课件,自读第一自然段。

  结合电脑动画理解“数不清”“飘落”。

  2.借助课件,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1)听听雨声,雨娃娃们在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你能听得懂吗?

  (2)学生朗读第二—四自然段,说说听懂了什么。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看课件,请学生说一说。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四)复习巩固生字

  1.借助电脑课件,做“生字与音节找朋友”的游戏。

  2.读一读大雨点儿身上的字。

  3.给“大雨点儿”找朋友(扩词)。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水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于人类一样。人类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会觉得饿,并且感到虚弱,如果好多天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植物也一样,它们的食物是靠自己通过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其中主要的原料就是水,没有水就不能制造食物。另外,叶子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太阳一晒,植物就会干枯了。

  《小雨沙沙》歌词(许竞)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语文教案 篇2

  【集体备课思路】

  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2、自由探究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态度。

  3、联系生活,培养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课文探究

  1、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⑴主要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⑵插叙手法的运用。

  2、插叙的好处是什么?

  自然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以连接过去和现在,使读者概念清晰。

  3、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

  1、李京京对于《凡卡》的文章有什么样的情感?(请你从文章中划出)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第24段。

  2、李京京躲在树林里偷偷的读课文,回忆了什么内容?并概括一下。你知道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回忆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以及和妮儿摘桑果、吃桑果的快乐时光;渴望得到亲情和友情。

  3、该部分有一处心理描写请找出?谈谈它的作用?

  第24段;点明喜欢的原因。

  4、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5、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神态、语言、心理、动作。

  6、《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7、李京京深情的朗读打动了所有的人。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你怎样看待程老师做法?

  感情投入;自由发挥。

  8、结合全文思考,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表层含义:想朗读课文。

  深层含义:

  ⑴要求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⑵渴望家庭和谐。

关于凡卡的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学习读书的方法。

  3、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4、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情感态度:

  1、激发同学阅读兴趣。

  2、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时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大自然的一些秘密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板题,生质疑。带着问题看课文,找出答案。

  二、阅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句先作上记号然后可以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读一读:

  欲进而止 巢穴 嘲鹰 踯躅不前 突兀而来 若无其事

  颓丧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伫立 自作聪明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同学读1、2自然段

  师:作者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目的是什么?

  生: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

  师:太平洋绿龟只能在岛上产卵、孵化小龟,几个月后,小龟长大了,要离开巢穴进入大海了,你知道它们怎么进入大海吗?

  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师:小龟在入海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生: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读课文并考虑:在幼龟入海过程中会遇到危险,那么幼龟怎样才干平安地进入大海呢?

  (生默读课文后分组进行讨论)

  同学汇报谈论结果

  生:它们会先派出侦察兵出来侦察情况,假如有危险……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它们是先派侦察兵出来侦察情况的呢?

  生:第7自然段。

  2、齐读第7自然段

  (1)、是呀,虽然幼龟在进入大海的过程中会遇到危险,但是它们有自身的'解决方法,这就是自然界之道。可我们人类却并不了解自然界之道,我们做了什么?

  生:救了一只被嘲鹰叼啄的幼龟。

  (2)、就在人们沾沾自喜以为自身做了一件大好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语气变急)请在课文里寻找。

  (同学默读课文8—11自然段,圈、点、划、写。)

  生汇报(成群的幼龟爬从巢穴鱼贯而出,奔向大海,结果引来了许多食肉鸟,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

  (3)、看着食肉鸟们大饱口福,此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虽然我们在尽力弥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几十只食肉鸟已经吃得饱饱的,这说明许多幼龟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口中之物。请同学们想像一下,此刻,鸟儿们的心理;我们人类的心理。

  生:食肉鸟们是得意、高兴、欢快……

  我们人类是繁重、哀叹、悔恨……

  (5)、是呀,此刻,鸟儿们是多么高兴、得意,而我们又是多么地后悔、痛心呀!谁想读一读?

  (指导同学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6)、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惨状吧。

  (课件:几十只食肉鸟在疯狂地啄食着海滩上的幼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同学真切感受到人类不遵循自然界之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探究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懂课文,并能很流畅的读。

  2、能根据课下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3、能对课文中的描写部分展开丰富的想象。

  4、了解对山市的科学的解释。

  二、重点和难点:

  1、第2、3、4点为重点。

  2、第3、为难点。

  三、课时安排:共四课时(本教案主要为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鬼的认识:

  1、世界上有没有鬼?

  2、鬼是什么样子的?

  3、你看过鬼没有?

  4、为什么称之为鬼?

  ——————在黑板上板书《鬼市》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见教材全解

  三)、文意疏通(预计三个课时)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起来难免会有些吃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详细,最好能把重要字词的解释都板书在黑板上(具体见课本)。此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要强化和深化

  E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吃惊疑惑不解心想附近,近处

  一切乌有

  通“无”没有

  第四课时 -

  1、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楼

  2、谁知道海市蜃楼是怎么产生的?

  ——————(这一问题应该很少有同学能回答上来)

  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应该是很难解释的,我们想想远在好几百好几千年前的古人他们知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了?——他们不知道,不明白海市蜃楼象产生的真正的原因,如果硬要他们来解释的话这种现象的话,猜猜

  他们会怎么解释——————鬼神在作怪————所以在古代人们又把海市蜃楼叫做“鬼市”。

  鬼市:古时的人们由于科学知识不够全面法解释山市等大自然的现象,总以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这些解释不了的现象称做“鬼市”

  海市蜃楼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大自然中一种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

  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3、(海市蜃楼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为他的神奇和变换,它仍然被评为县里的八大景观之一,作者在写孙公子他们看到的山市时也写得非常的详细,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课本,)

  作者笔下的山市是怎么样的?

  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常楼高舍————消失

  4、作者一共写了山市的六种景象,这五种景象都是同时产生的吗?它们是按照一种什么顺序来写的了?

  ——————不是,时间顺序

  忽见————无何————未几————继而————逾时————倏忽

  (一词多义)

  文中一词多义的例子:

  然: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尘气莽莽然(。。。。。。的样子)

  数: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词,几)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5、海市蜃楼变换多端,数年都见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孙公子他们看到山市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答出变化)

  疑惑————明白————惊叹————惊奇————可惜————可惜

  相顾紧疑——始悟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楼一座——渐小———不可见

  6、小结: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历历如画,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我们有理由相信《聊斋志异》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记气功表演)等也有此种妙处。同学们不妨开阔视野,看看这些作品。

  7、作业:(学习指导第六、七大题P45)

  六、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他们)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孤塔)高插青冥,(孙公子与同人)相顾紧疑,(他们)念近中无此禅院。

  七、初生阶段:孤塔宫殿

  发展阶段:城郭

  高潮阶段:危楼

  消失阶段:常楼高舍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8、板书:

  山市————————————鬼市

  山市变幻: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常楼高舍——消失

  时间顺序:忽见————无何————未几————继而————逾时————倏忽

  心情变化:疑惑————明白————惊叹————惊奇————可惜————可惜

  相顾紧疑——始悟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楼一座——渐小———不可见

语文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依据《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第4条: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第6条: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以及第2条、第7条,达到目标中的第2条、第4条、第5条。

  二、教玩具制作

  布偶农夫一个,图片四张。

  三、课题设计

  (一)、出示布偶农夫,引出课题。

  (二)、讲述寓言(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幼儿观看操作卡(二十九),自己讲故事。

  四、引导幼儿讨论

  农夫为什么会这么做?你想对急性子的人说一句什么话呢?

  五、教师小结寓言的寓意

语文教案 篇7

  课题: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积累形近字和多音字能正确运用。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了解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并进行讲一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从偏旁部首上引导学生区别字意的不同。

  多音字注音、组词。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1)引导学生感受四字词语、俗语的大意。

  (2)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大家一起来。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1-05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8-1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