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简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谈话导入。
师:过年的时候,一些地方有个风俗,就是把窗花贴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非常美丽的窗花,请你在欣赏的时候,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分别演示蝴蝶平移的过程,第二幅图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旋转一次,第三幅图从左往右顺时针平移一周的过程)
提问:(1)蝴蝶是按怎样的顺序变化而来的?
(2)花环两次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平移,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转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再来利用身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问:这两种平面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提问:你能从图上准确地数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不能)面积会相等吗?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并可以在刚发下的作业纸上涂涂画画,验证你的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你们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观察这两幅图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
(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教师及时评价并用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提问:这两幅图经过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提问:变成长方形后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教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两幅图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面积)都把它变成了谁的面积?(生:长方形。)
小结:因为我们无法一下子看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分别把它们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我们就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三、应用策略,归纳方法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比较大小。在有关平面图形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试着来解决以下问题。
(1)练习十四第2题的左边两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相机演示。
(2)“练一练”右边的图形和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一幅图。
提问:你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相机演示。
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怎样的策略?(转化)我们要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未为简单的图形,具体地说又是用到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呢?(平移和旋转)
四、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看来,“转化”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在刚才的交流和演示的过程中,你觉得这种策略有什么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化不规则为规则------)
五、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提问:(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2)相邻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这题我们又可以怎样转化呢?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提问:如果给这道题目再添上一个加数1/32,和是多少?再加上1/64呢?如果一直这样加下去,加到1/1024呢?
小结:在解决这个分数加法的计算题时,我们借助图形来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算式变成了简单的算式。这也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数形结合。(板书)
3、出示:比较大小:16/17和35/36
你准备怎样比?先和同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体会: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般要通分后比较大小,通分很麻烦,现在只要转化成比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2.谈话: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些。请同学们看这一题:
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单场淘汰制的比赛规则并看懂图的意思。
(2)提问:什么是单场淘汰制?你能结合示意图来说说淘汰赛的过程吗?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进行解释。)
(3)提问: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提示:不管第几轮,每场比赛都要淘汰几支球队?到决出冠军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那么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这样看来求比赛了多少场就转化成了什么问题?)
(4)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的第3幅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并演示。
4.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2幅图。
要求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集体校对。
小结: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在什么时候采用“转化”的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平移 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形
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不规则——规则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 复杂——简单
S梯形——S平行四边形 未知——已知
S圆 —— S长方形 不熟悉——熟悉
------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直接出示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回答。
2、师说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会用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同时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画图或列表。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二、以鸡兔同笼为例,探究假设
1、教师出示题目: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教师边出示边说明:为了解答方便,老师适当的改了几个数据。
师: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觉得比较难?
师:这样吧,我们用以前的一种策略——画图来解决。
师让学生上台画鸡或兔,当学生有疑问时,问:这样画鸡或兔是否很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来代替?
师应引导学生用圈来表示鸡或兔,用2脚与4脚区分鸡与兔。问:能不能马上确定鸡兔各有几只?
因此,我们画图时不能马上画出几只兔几只鸡。
师:这时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兔了。
分别板书:假设都是鸡假设都是兔。
师:我们先来假设都是兔,兔有几条腿?我们就用短线段表示脚,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脚都画上。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腿?为什么会多腿?(要求学生一定说出因为把鸡当成是兔)了多几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条腿?
师: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条腿,所以我们每次拿走2条腿。要拿走几次,你是怎样算的?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吗?现在兔有几只?鸡有几只了?你能否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请同桌互说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
师:刚才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式子表示,谁来说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8×4=32(条)表示假设全部是兔总共有32条腿。
32-22=10(条)表示实际多画了10条腿。
4-2=2(条)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
10÷2=5(只)表示鸡有5只。
8-5=3(只)表示兔有3只。
教师重点多次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出每句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全部是兔,然后数出兔的腿与实际的腿的差距,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看这个差距里有几个2,所求出的与假设相反的鸡,最后求兔。
2、刚才我们假设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设全部是鸡,应该怎样想?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学生画图完成或看提示完成。
在交流时分别对每步提问。
问:8×2=16表示什么?(假设全部是鸡总共有16条腿)
22-16=6表示什么?(实际少画了6条腿)
4-2=2表示什么?(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
10÷2=5表示什么?(鸡有5只)
8-5=3表示什么?(兔有3只)
师:上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师:除了全部假设为鸡或兔,我们还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可以怎样假设?
师:如果是总过8只可以假设鸡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们可以怎样假设?
师:如果是偶数,我们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数,我们可以假设一种为一半多一点,另一种为一半少一点。
而且,此类假设我们用表格来解决。师出示表格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腿的条数和22条腿比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4 4 4×2+4×4=24多了2条在这里“多了2条”,表明什么?
按照刚才的假设兔4只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如何调整?
如果在这里“少了4条”,表明什么?该如何调整?
师小结:此种方法我们首先假设各有一半,然后按照这种假设算出腿的总数,根据与题意差距,合理地调整。
4、师:要知道我们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应检验,如何检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三种方法解答了鸡兔同笼问题,都是采用的假设法,可以假设一种全是,也可以假设另一种全是,还可以假设各有一半,在解答时,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种来解答。
三、以引入题为辅,再次巩固假设法。
1、师:刚才我们采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我们回到刚才的你知道吗。老师把题目转化了。出示题目。现在你会解决了吗?这样吧,行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话半分钟后会出现提示,还是不行的话一分钟后可以两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要求学生检验。
2、交流时在实物转换仪展示学生作业,师提问学生每步的意义。
方法一:35×4=140(条)
方法二:35×2=70(条)
140-94=46(条)
94-70=24(条)
4-2=2(条)
4-2=2(条)
鸡46÷2=23(只)
兔24÷2=12(只)
兔24÷2=12(只)
鸡46÷2=23(只)
方法三: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腿的条数和94条腿比较
18 17 18×2+17×4=104多10条
20 15 20×2+15×4=100多6条
23 12 23×2+12×4=94正好
小结: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四、以例题为练,提炼假设方法。
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知道了此类题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例题)全班51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1条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2、师:现在你能归纳这种方法的解答过程吗?
小结: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五、总结。
师:你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5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知道怎样转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悟转化策略作用:化复杂为简单
1、出示例1两个图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课件结合演示。
2、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变成长方形?(原来图形复杂、不规则,难以比较,变成长方形后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3、揭示: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转化。(在原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下板书——转化)
4、刚才这两个图形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我们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前后数量相等不变。(板书:相等)
二、回顾整理
(一),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作用:化陌生为熟悉
1、其实,转化策略并不是今天才学,我们以前学习面积或者体积等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运用了转化策略。请大家好好回忆,我们在哪些图形的学习中运用了转化策略?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充分列举,教师课件演示。
可能有:
生1: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
生3:推导圆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切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也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成长方体求体积。
生5: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又把圆锥转化成圆柱来求体积。
———————
结合学生交流,师生回顾,教师板书: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圆↗圆锥→圆柱体→长方体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与回顾,你觉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转化策略?
三、巩固练习,掌握图形问题中的转化技巧
下面的练习,看看是否需要使用转化策略。
请看:
(1)出示:第72页上的练一练题目及图形后追问:怎样使右边图形的周长计算变得简单?为什么要这样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周长没变)
(2)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右图。
能直接计算吗?怎样转化?只列式不计算。说说算式中各部分意义。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名到图前进行说明。特别是第3题,学生比较难理解。方法一:割补平移;方法二:算阴影部分想空白部分
(4)出示:补充题:面积计算题两题
小结:刚才在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实现转化的?使用转化策略有什么好处?(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复杂→简单陌生→熟悉)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回顾整理
(二),感悟转化策略在计算中的作用
转化策略有广泛的运用,在以往的计算中也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能回忆起来吗?(如学生遗忘,教师点拨)再同桌相互提醒,看谁回忆得多?
可能有:
生1:异分母分数计算或大小比较时要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进行。
生2: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生3:小数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乘法计算。
生4: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
五、拓展练习,提高灵活转化技能
1、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计算题。出示:计算:1/2+1/4+1/8+1/16
师:这是异分母分数加法,一般怎样计算?(通分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同分母分数)
还有不同的转化吗?(可以化小数求和)
你对这种转化有什么看法?(化小数反而麻烦)
老师这还有一种转化的方法,请看图,看了图,你知道这题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吗?汇报:1-1/16中的1和1/16各表示什么?
如果再加上1/32呢?加上1/64呢?
2、小结: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维,化抽象为具体。(板书:抽象→具体)
3、出示:比较大小:16/17和35/36
你准备怎样比?先和同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体会: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般要通分后比较大小,通分很麻烦,现在只要转化成比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4、(机动):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从正面解决很麻烦,但如果转化成从反面思考的问题,或者换个角度来思考,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1)补充生活题。
(2)练习十四中第1题。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什么收获?
其实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更广泛,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转化策略在应用题中运用。
附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
不规则→规则
(复杂)相等(简单)
陌生→熟悉
抽象→具体
让转化思想扎根学生心田——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案例与反思
昆山柏庐实验小学高向红
转化策略是一种最常用的策略,它与倒推、置换等相比应用更为广泛,遍及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曾经进行过许多转化,这些都是感悟策略的宝贵资源。但以前他们对转化活动的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在六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转化策略,一方面是转化策略运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积极丰富的转化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其重要性需要学生理性地对小学阶段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起到优化认知结构的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进一步体验与主动应用,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何对众多涉及转化策略的问题进行有序梳理,引导学生再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思想方法,促进转化策略的形成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也是我们上好这堂兼有整理与复习功能的课的关键。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向我们提供的其实是一个线索而并非是教学的全部。因此,紧抓线索,按图索骥,力求使教科书背后隐藏的意图成为我们的追求。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景,再现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1、出示例1两个图形: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课件结合演示。
2、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变成长方形?(原来图形复杂、不规则,难以比较,变成长方形后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3、揭示: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转化。(在原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下板书——转化)
4、刚才这两个图形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我们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前后数量相等不变。(板书: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中,首先以教材上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的转化为切入口。事实也证明这的确是最佳切入口,学生容易体验出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片段二]回顾整理,感悟转化策略在图形问题中的运用
其实,转化策略并不是今天才学,我们以前学习面积或者体积等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运用了转化策略。请大家好好回忆,我们在哪些图形的'学习中运用了转化策略?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充分列举,教师课件演示。可能有:
生1: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
生3:推导圆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切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也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成长方体求体积。
生5: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又把圆锥转化成圆柱来求体积。
———————
结合学生交流,师生回顾,教师板书:
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圆↗
圆锥→圆柱体→长方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与回顾,你觉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转化策略?
[教学反思]
转化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属于方法的上位概念。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还需要具体的方法进行操作。例题结束后,我并没有泛泛而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显然放得过大,学生的回答涉及面铺得过大,给人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所以,我仍以图形面积问题中的转化为线索,同时涉及体积问题,有序引导学生回顾并结合课件激发学生再现当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将一类问题系统地整理出来,有利于学生在体验策略的同时,归纳和总结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对面积问题中的转化策略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再体验和升华。这不仅从数学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而且更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上面给学生以丰富的经验积累。具体方法的丰富反过来又深化了对转化策略的认识,这样形成的策略才能深深扎根学生的心田,才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调控作用。
[教学片段三]巩固练习,掌握图形问题中的转化技巧
下面的练习,看看是否需要使用转化策略。请看:
(1)出示:第72页上的练一练题目及图形后追问:怎样使右边图形的周长计算变得简单?为什么要这样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周长没变)
(2)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右图。
能直接计算吗?怎样转化?只列式不计算。说说算式中各部分意义。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名到图前进行说明。特别是第3题,学生比较难理解。方法一:割补平移;方法二:算阴影部分想空白部分
(4)出示:补充题:面积计算题两题
小结:刚才在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实现转化的?使用转化策略有什么好处?(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复杂→简单
陌生→熟悉)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根深才能叶茂,研究转化策略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了丰富的方法体验支撑的转化策略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运用。相机安排的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学生在思想上从策略的高度主动运用转化,在应用中进一步体验转化策略的作用。
[教学片段四]回顾整理,感悟转化策略的广泛运用
1、转化策略有广泛的运用,在以往的计算中也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能回忆起来吗?(如学生遗忘,教师点拨)再同桌相互提醒,看谁回忆得多?
可能有:
生1:异分母分数计算或大小比较时要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进行。
生2: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生3:小数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乘法计算。
生4: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
2、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计算题。出示:计算:1/2+1/4+1/8+1/16
师:这是异分母分数加法,一般怎样计算?(通分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同分母分数)
还有不同的转化吗?(可以化小数求和)你对这种转化有什么看法?(化小数反而麻烦)老师这还有一种转化的方法,请看图,看了图,你知道这题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吗?
1-1/16中的1和1/16各表示什么?如果再加上1/32呢?加上1/64呢?
小结: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维,化抽象为具体。(板书:抽象→具体)
3、出示:比较大小:16/17和35/36
你准备怎样比?先和同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体会: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般要通分后比较大小,通分很麻烦,现在只要转化成比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4、其实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更广泛,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转化策略在应用题中运用。
[教学反思]
对上述环节教师适时进行小结,至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更精彩的却在后面。复习教学讲究“串成线,连成片”,这一点应当可以借鉴。我们总结策略也应当注重知识的联结、方法的沟通。所以,我们顺藤摸瓜,进一步讨论在以前计算学习中运用转化策略的问题,并在全课小结中说明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转化策略的广泛运用,这样处理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总之,通过这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转化意识,提高学生转化的技能,让转化思想扎根学生心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灵活开放!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相关文章: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说课稿01-16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04-13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2-0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4-08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5篇12-0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5篇03-11
《解决问题》教案02-11
解决问题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