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5-08 09:36:1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

  ⒉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⒊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⒋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问好歌》、《小铃铛》

  二学习新歌《大树妈妈》

  ⒈ 谈话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你们知道小鸟的妈妈是谁吗?今天小鸟的妈妈出去找食物了,那谁来照顾小鸟呢?”

  ⒉ 结合动画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歌曲

  “是谁在照顾小鸟呀?”“它是怎么照顾的呢?”

  ⒊ 引导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模仿大树妈妈晃动的样子。(一遍初步的尝试,另一遍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的摇)

  ⒋ 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动画。

  “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⒍鼓励幼儿学唱歌曲。

  ⒎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轻柔的演唱歌曲,表现出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⒏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三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扮演小鸟,根据歌曲内容表演相关的动作,当风来了,雨来了的时候,请小鸟蹲下不动,树妈妈保护好小鸟。

  活动反思:

  我组织了《大树妈妈》音乐活动,这是一首比较安静、和谐、优美的曲子,我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并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让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利用课件,帮助幼儿比较形象的理解歌曲内容,鼓励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我着手准备了课件,组织幼儿欣赏过相关的摇篮曲。活动过程的大致环节是:一、发音练习《问好歌》、《小铃铛》。二、学习新歌《大树妈妈》。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⒉欣赏第一段的PPT课件画面,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地摇。⒊请幼儿猜猜“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然后欣赏第二段画面。⒋学唱歌曲。⒌尝试表演。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的过程、各环节的组织,以及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了一一反思。发现第一环节,我们师生演唱《问好歌》时,幼儿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大部分幼儿能参与活动;尤其是《小铃铛》发音练习,用“啊”、“啦”来演唱连贯的声音,用“啊哈”来演唱跳跃的声音,幼儿比较感兴趣,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发音练习。在演唱《大树妈妈》歌曲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比较积极地参与,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我通过语言的提示,提醒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到小鸟的不同表现,当“风来了、雨来了”得时候,鼓励孩子们唱出小鸟此时的状态,幼儿可能还没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唱出来。

  下面我分析了一下整个活动,可能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欣赏环节,歌词不够清楚。我用的是《大树妈妈》PPT课件歌曲欣赏,可能歌词不是最清晰,幼儿还没听清楚歌词。但在学习歌曲演唱的环节,我弹奏演唱歌曲,以为歌词比较简单,第一、二段有部分是重复的,没有给以较多的提示,但发现幼儿对有的歌词的掌握不够理想,例如:“大树妈妈个儿高”,还有最后一句“摇篮里的小伞撑开了”,幼儿不太会唱,如果稍作提问,或者解释一下,相信幼儿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两句可以单独范唱,重点示范一下,多给幼儿练习的机会,可能会唱的好点。

  在用肢体语言表达大树、小鸟的环节,还不够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自己编动作的意识不够,这个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只有个别幼儿能够编1、2个动作,所以,还是需要老师的多加引领。

  游戏环节《大树和小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还不够理想,没有激发幼儿全部参与的热情,感觉幼儿对游戏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更加明确游戏规则,可能游戏气氛会更好,有待于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进一步练习。

  那么在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如何激发幼儿唱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引领孩子欣赏歌曲的优美旋律,清晰的歌词,同时,教师很好的示范,都很重要,关键是发现歌曲中的重点、难点,逐一加以解决,这样幼儿就可以有很好的情绪体验,更好地唱歌,要逐步引导幼儿从乐听—爱唱—会唱,在以后的歌唱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探索歌唱教育的方法、技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唱。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理解图片内容,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熟悉的几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

  3、知道花、树木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产生爱树爱花的情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花草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愿意讲述花草树木的好处,用“大树真好、花儿真香”等句式表达 。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幼儿用书、自制花、大树、头饰按人数比例配。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都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花草树木你们喜欢吗?

  二、基本活动

  理解图片内容,懂得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让幼儿提出一些保护的方法。

  三、游戏活动(运用头饰)

  1、与“大树、小花”做朋友,体验怎样保护花草树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2、说说在活动中有什么感受,好玩吗?

  3、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4、带小朋友们到园内欣赏各种花草树木,亲身体验运用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方法感受花草树木。

  四、活动延伸

  1、为园内的花草树木贴上爱心标签。

  2、用自己的方式与花草树木成为好朋友。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这些表明幼儿在这一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从开始的消积状态变为积极参与,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显得被动。

  (2)、由于自己是实习阶段,经验不足对一些突发状况无法找到照好的处理方法,对幼儿情绪的照顾不够。

  (3)、活动中与孩子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都能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活动,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孩子耐心引导。

  3、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度较高,在表述花草的好处时显得较困难,做游戏时兴趣较高。室外体验收获很大。

  4、如果重新上本切课,我会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兼顾多数的情况下照顾少数发展较慢的孩子把各个环节考虑得更细致。放手让孩子能全程参与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小百科: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欢乐国庆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回顾国庆节的欢乐.

  2、理解词:国庆节、彩旗飘扬、庄严等。

  活动准备:

  国庆节照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国庆节照片

  提问:小朋友照片上的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回顾国庆节

  提问:

  (1)前几天就是国庆长假,国庆节是谁过节呀?(幼儿巩固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大家都很高兴地为自己的国家庆祝生日)

  (2)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的国庆节?

  (学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3)大家是怎么来庆祝我们国家生日的呢?(启发鼓励幼儿讲述部分照片内容和环境)

  3、谈话小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大家很高兴,用彩灯、彩旗、彩球鲜花把我们的周围装扮得非常美丽。大家还开各种庆祝会,祝贺祖国的生日。”大家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中班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小松鼠和萤火虫是幼儿在故事中经常听到的,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小动物,但是基本上很少能够接触到,也不认识他们,对孩子们来说有种神秘色彩。这个活动我是以小松鼠和萤火虫为主体,以音乐的形式介绍他们,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入情景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故事内容,感受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的乐趣,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正如《纲要》中所述:“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幼儿现状分析:中班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安静倾听的习惯,乐于听故事。

  (2)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积极的参与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及社会领域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大胆表演,懂得同伴间应相互关心和帮助。

  5、活动准备:《小松鼠》、《萤火虫》歌曲视频,小松鼠、小草、玫瑰花、萤火虫头饰若干,故事挂图。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活动教师应当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演示法:导入部分通过歌曲视频,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直观的了解小松鼠和萤火虫。

  (2)提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教好的语言习惯。

  (3)表演法:模仿是幼儿喜欢的表演方式。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更好的达到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表达和想象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耳听、脑想、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活动知识体验,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

  (2)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体验法,以角色表演贯穿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表演的乐趣。

  (3)观察法:利用故事挂图让幼儿直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意境美。

  四、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带领幼儿观看歌曲视频,提问:“小朋友,歌曲中提到了谁啊?”“他们长什么样子呢?”让幼儿进行表达,并出示小松鼠的图片,给予肯定和鼓励。“小松鼠的歌好不好听?森林中要举行音乐会了,你说小松鼠能不能去参加?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吧!”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听故事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分段进行讲述,提问:“小松鼠看到小草、小花的时候想怎样打扮自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的结果,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幼儿表达完之后继续讲述看看小松鼠是怎样做的。

  “小松鼠没有摘小草也没有摘小花,那他去参加音乐会肯定不漂亮了,这可怎么办呢?”幼儿想象并表达。出示挂图后半部分看看是谁帮助了小松鼠。因为萤火虫说:“绿绿的小草是我们玩的地方,红红的玫瑰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他真好。”引导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帮助。故事最后播放歌曲《萤火虫》,小松鼠为了感谢萤火虫唱了一首《萤火虫》送给了他们。

  这一环节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讲述故事,发头饰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松鼠唱的歌真好听,来,我们跟着他的音乐像萤火虫一样跳起来吧!”(播放《萤火虫》音乐)

  五、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萤火虫的信息,让幼儿更多的了解萤火虫的秘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内容,感觉诗中意境,并体验雨天的情趣。

  学会念诗歌,有仿编诗歌的积极性,并乐意思考与表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1.老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天有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幼儿想想、说说雨天的感受)

  2.下雨天真有趣,今天老师要念一首好听的诗歌给你们听,名字就叫《雨天的歌》。

  (下雨天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们喜欢下雨,也喜欢穿着雨靴在雨地里奔跑。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在活动前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到雨地里走走、看看、玩玩,使他们对雨天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当老师请孩子说说雨天的有趣事情时,孩子们纷纷举手,积极表达。有的说:雨天地好滑哦,走得太快会摔跤的.;有的说:雨水会把大树和小草洗得很干净;还有的说:雨有时大,有时小,下得大时声音响,下得小时声音轻等,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欣赏、理解、学习诗歌

  1.让幼儿安静地听诗歌三遍。第一遍要求听听这首诗歌好听吗?是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第二遍听听熊姑娘给雨天带来了几支歌?第三遍听听有哪三支有趣的歌。

  (欣赏是理解、学习诗歌的前提,而安静地听,带着问题听,则是引导孩子欣赏的要旨所在。本环节老师请孩子连听三遍诗歌,每一遍解决一个问题,并在程度上逐步加深,从而促使幼儿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为进一步欣赏理解作好铺垫。)

  2.老师出示图片,再念诗歌,引导幼儿分析理解诗歌。

  (1)第一支歌是谁唱的?雨点怎么会唱出“滴答,滴答”的歌?

  (2)第二支歌是谁唱的?水花怎么会唱出“噼啪,噼啪”的歌?

  (3)第三支歌是谁唱的?熊姑娘为什么也唱起了歌?

  3.引导幼儿学念诗歌,并想想三支歌怎么念才好听(滴答——轻,噼啪——响,啦啦——欢快)?学念时采用对答形式,如:师生对念、男女对念等。

  (学念诗歌,是一种对诗歌的再创造,唯有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内涵,才能更好地加以创造与表现。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在回答应该怎么念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联想与意愿,并在学念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的还十分自然地添加了形体动作,使整个学念过程成为又一次欣赏、理解与体验的过程。)

  三、迁移讲述,画画,续编诗歌

  1.引导幼儿想想、说说,雨天里,还有谁会出门去?他们会给雨天带来什么好听的歌呢?

  2.老师提出设想:能不能把我们想的也编到诗歌里去?为幼儿提供画笔、纸等材料,并根据能力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引导他们学着画画、编编诗歌。能力差的幼儿可只变换角色,即谁在下雨天出门去?能力强的幼儿则可考虑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怎样带来的?

  3.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把自己编的诗歌念给大家听。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给每个孩子提出相同的要求,那么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了的现象。为此,老师在引导幼儿学编诗歌的过程中,提出难易不同的几个要求,旨在方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个个都能积极而又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仿编活动之中,编出了不少好诗歌。例如,有的孩子这样编道:“下雨天,狗哥哥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雨点在它的雨披上唱歌,啪嗒,啪嗒,啪嗒。水花在它的车轮下唱歌,滋啦,滋啦,滋啦。狗哥哥听着也唱起了歌,汪汪,汪汪,汪汪。狗哥哥给雨天带来三支歌,啪嗒,啪嗒,啪嗒;滋啦,滋啦,滋啦;汪汪,汪汪,汪汪。”这样的诗歌充满情趣且又不失韵味。)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这水果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并且也吃过,可以说教材内容贴近于生活,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因本班幼儿出现了挑食水果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不挑食水果的习惯,了解每种水果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在理认识水果的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触觉、味觉、视觉来感受水果┅”让幼儿喜欢上水果,不挑食水果。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连贯性的讲述自己吃过的水果及最喜欢吃的水果。

  2、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黄澄澄、亮晶晶、金灿灿。

  3、通过学习使幼儿养成不挑食水果、爱吃水果的习惯。

  4、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体验与同伴分享和游戏的快乐。

  5、知道水果有丰富的营养,鼓励幼儿多吃水果。

  重点难点

  一、活动重点:

  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谈话,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

  二、活动难点:

  幼儿基本能说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名字和味道。

  活动准备

  (一)、图片。(苹果、梨子、葡萄、西瓜)

  (二)、装有各种水果的魔术盒子。

  (三)、水果拼盘。

  (四)、多媒体图片和音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一)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

  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水果小客人是谁呢?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在黑板上划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师提问:这些水果宝宝有颜色吗?

  3、教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圆溜溜的葡萄、绿油油的大西瓜,”

  基本环节:

  (二)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

  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水果,摸得时候要说出自己摸到的水果是什么形状,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有点弯像小船。

  幼儿2:苹果圆圆的。

  幼儿3:杨桃是椭圆的。

  (三)尝水果,说味道

  老师这有这么多的水果,(教师出示果盘)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尝完水果说说你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甜甜的软软的。

  幼儿2:桔子酸酸的

  幼儿3:苹果又酸又甜还很脆。

  (四):说水果

  我喜欢吃 ( ),它是( )。

  结束环节:

  讲水果屋的故事。

  延伸环节:

  1、 孩子们你们想到水果王国去看一看吗 ?那里呀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教师电视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2、听水果歌

  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孩子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能说出水果的颜色;第二部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第三部分是尝水果、说水果味道,第四部分选一种水果说一说,第五部分了解更多的水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水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很踊跃,积极思考大胆回答,但是在第四部分中让学生展现的较少,对有困难的孩子没有及时帮助他们,在和孩子互动时我只关注了少数孩子,其实我是想让孩子多表现,由于担心孩子会说不清楚,这个环节便匆匆而过。当然事后我也寻找了原因,课前我准备的是砂糖橘,我让孩子尝它的味道。(本来还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知道桔子是酸的,结果就因为桔子造成了活动的冷场,如果下次教学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切合实际的教具。)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看多媒体,认识更多的水果。是上环节的拓展,,逐步提高活动的难度,大部分的孩子能认识常见水果,但像桂圆、芒果、火龙果这些南方水果孩子们不清楚。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课后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然自己受益匪浅。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班级: 中班

  活动时间: 30分钟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 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22

中班教案02-22

中班教案02-22

中班教案02-22

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