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7 10:09:5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挚爱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重点)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和“严峻”的,使我们联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给人以一种“肃杀”的感觉,我们南方人更是对其感到惧怕。可是在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北方的那种寒冷、肃杀,给予我们的却是“温晴的天气”,可能许多人没有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晴、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悟的意蕴之美、品味的语言之美。

  二、自主预习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将济南冬天写得很特别也很美,既有山也有水,你觉得哪一节或哪一句话写得最好就放声朗读并简单赏析。

  示例: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的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日本的护士头上戴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目光交融的情态。“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三、合作探究

  (一)美点概括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老舍的笔法老练,他运用优美语言,使用精美修辞,创设纯美意境,展示出一幅生动的、令人神往的画面,典雅而富有柔情。请具体概括一下。

  1.精心构图绘美景。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诸多景物,阳光、小山、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图画: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水色澄清图。丹青圣手绘天绘地,绘出了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山水图的特点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画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情溢言表唤共鸣。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里,老舍先生把自己对济南深深的喜爱、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作者或直接抒发感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把自己对济南的喜欢毫无矫饰地表露出来;或情附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曲折地表达情感,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或缘情造景,情融于景,使得客观事物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或虚实相生,联想丰富,表露感情,如当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时,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标志。

  3.巧用拟人盎诗意。作者运用了大量拟人辞格,既凸显景物的特征,又隐喻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强化了文旨。有的巧拟动作现神态,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矮松的秀美形态。有的巧摹姿态描意境,如“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一个“晒”字,刻画出济南老城慵散的神态与表情。有的巧绘心理画和谐,如“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写出“水”的心理活动,“水”给它物以美,它物才衬出“水”的清澈之美,最终形成济南的冬天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4.色彩饱满富情趣。作者绘天绘地,描山画水,用色彩艳丽的形容词点缀“温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与浓墨重彩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银”边,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了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腰上“微黄”的阳光使雪露出了“粉色”,还有绿萍、水藻、垂柳“绿”得鲜活动人,斑斓的色彩蕴含了盎然生机。

  5.反复比较显特征。本文整体上是用比较的眼光来观察和记录的,是一种很自然的观察眼光,也是作者多年生活体验积累的自然流露,通过比较,显示出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第1自然段用北平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伦敦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热带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写出总特点;第2自然段拿冬天和春天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暖的特点;第3、4自然段用济南冬天的雪景和北国的别的地方作比较,令人从中领会了济南冬天雪景的特点;第5自然段用济南冬天的水“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来和北国别的地方的结冰作比较,显出无限生机。

  (二)对比分析

  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相同点:①两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景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四、板书设计

  精心构图绘美景

  情溢言表唤共鸣

  巧用拟人盎诗意

  色彩饱满富情趣

  反复比较显特征

  五、课外拓展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冬天的独特的感受。300字左右。

  示例:万物经过春的生长、夏的纷争、秋的得失,是冬天收束了一切的喜怒哀乐,抚揽了所有的兴衰荣枯,这需要怎样的胸襟!那谢幕不是冷漠的消退而是冬的豁达。冬天收藏了秋天,并没有把它埋葬,而是在艰辛中孕育着一个新的来年——撬开坚冰,你会看到安闲的鱼儿,如果不是冬的佑护,怎会有鱼儿在春波涨绿时的嬉戏;掘开冻土,你会发现稚嫩的根芽,如果不是冬的养育,怎会有百花在杨柳春风时的竞放。冬,藏秋实而育春华;冬,万物之终归,生命之肇始。是的,冬天可以冻住土地,却冻不住生命。冬天的严峻冷酷,只是对向那些怯懦的灵魂和猥琐的生命,而对坚忍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却给予无私的锻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培养语感。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连贯,把意思表达清楚,前后一致。

  教学重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2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过程:

  一.独立完成1-4题。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二.交流:

  1、2题略

  3题: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常间关联词语有:

  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填好后引导学生读句子。

  4题:交流时强调学生说明理由。

  三.作业: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关联词语中的“即使……也……”运用不好,对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把握不好。第四题的形式学生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蒋介、引领、指导后在独立完成。

  第2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3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完成阅读和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一.独立读文完成问文后练习

  二.交流:1-3题略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报告一:山鸡妈妈孵不出小山鸡,因为吃了喷了农药的野草和种子,身体也有了农药。

  报告二:燕子在哭泣,因为它的老伴吃了打过农药的害虫,中毒死去了。

  报告三:石油污染了海面,海鸥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报告四:由于工厂的黑烟多,形成了浓雾,小鸟迷失了方向,请求帮助。

  三:口语交际练习

  课前布置:搜集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练习生活实际谈谈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体会出小鸟的心情,能读出感情。学生口语交际有的说,但是说的内容提过简单,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

  第3-4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5星期四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鸟的'侦查报告》的写法

  1、报告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

  2、每个小故事都是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构成的一个个小童话。

  3、每个小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环境污染给鸟类带来的灾难

  4、报告从“农药”“石油”“黑烟”三个角度谈环境污染问题,线索清晰明了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1、写一篇侦查报告,内容自选。

  2、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确定写作素材,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事

  题目自拟

  3、题材: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记叙文。

  4、围绕环保主题表达出真情实感

  5、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反思:学生习作语言的条理性差,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了解的更多,口语交际才能说出真情实感,写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认识汉字多动脑”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二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三组同音形近字:“蜂锋峰”、“永咏泳”、“燥躁噪”。每组字都列出了拼音,每个字下面有词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字形、字义方面加以比较。三组字下面是一首顺口溜,介绍了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基本方法。教材编排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再加以归纳总结,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就能自主地认识和区分同音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设计理念:

  激发识字欲望,探索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教材编排特点,创设识字情境,营造宽松的识字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汉字的规律,探索识字的'方法,感受识字的乐趣;鼓励识用结合,力求拓展识字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峰、锋、泳、燥、躁、噪”6个生字以及由这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正确书写“咏、泳、游、峰、锋、蜂、蜜”7个生字。

  3、能发现本课生字的特点,初步掌握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发现、理解和掌握识记同音形近字的规律和方法,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本课同音形近字。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识字欲望。

  播放课件,讲故事,随故事情节出现本课生字词。

  二、发现规律,探索方法

  (一)我发现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本课生字的特点和同音形近字的规律)

  (二)我会认

  1、指导学习第一组生字。

  ⑴自主学习。

  ⑵检查汇报。

  ⑶小结识字方法:利用偏旁来记字,根据意思来记字。。。。。这些都是认识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好办法。

  ⑷读顺口溜。

  2、小组合作学习另两组生字。

  ⑴请同学们用上面所总结的方法来学习这两组生字。(小组合作)。

  ⑵全班汇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生字。

  (四)我会用

  做“学用结合”闯关游戏。

  三、拓展延伸

  我会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组同音形近字,并且找到了怎样记住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生字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同音形近字(大屏幕视频),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自己去找找这一类的字,把它们收进你们的识字采集本中,看谁找得多,识记方法好,记得劳,会运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 钺(yuè) 召(shào)公 名奭(shì) 缪(bù)卜 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 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 祉(zhǐ)福 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 飨(xiǎng)国 鳏(guān)寡 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 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 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 糗(xiǔ)粮 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 笃仁(忠厚仁爱) 于(介词,表比较) 及(等到) 辅翼(佑助,辅弼) 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把(手持) 以(连词,表目的) 夹((站)在左右) 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 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 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克(攻克,战胜) 集(通“辑”,安定) 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 乃(副词,于是,就) 缪(通“穆”,虔诚) 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 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 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 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 阻(遭到困厄) 负子(诸侯病) 以(用)旦代王 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 用(因而) 定(使……安定) 无坠(不丧失) 葆(通“宝”,宝贵) 尔之(取独)许我 归(同“馈”,奉送) 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 屏(藏而不给) 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 信(确实,果然) 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 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 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 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 强葆(同“襁褓”) 畔(通“叛”,背叛) 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 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 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表结果,……的原因) 辟(通“避”) 蚤(同“早”) 卒(始终) 沐(洗头,今指洗澡)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 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

  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 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 宁(形-动,平定) 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 祉福(福瑞) 集(安定) 为(写作)诗 训(责备) 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 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 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 奸(干犯,冒犯) 瘳(痊愈) 用事(当政,临朝)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 亡(使……毁败,使……灭亡) 严(同“俨”,庄重的样子) 自度(以法度自律) 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 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 密靖(使……安定) 鳏寡(孤独的人) 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 诛(讨伐) 昃(太阳偏西) 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 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 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欢悦)

  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 以(用来)明 让(谦让) 于(在)毕(邑名) 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 大木尽拔(被动句) 朝服(名-动,穿好朝服) 自以为功(即“质”,人质) 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 勤劳(为……而辛勤劳苦) 彰(使……彰显) 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 孰(通“熟”,丰收) 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 兴反(兴兵造反) 发之于肸(古邑名) 陈(准备) 风(走失) 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 寇攘(劫掠偷盗) 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 歭(储备) 擢(人名) 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

  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

  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1、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明确:曹操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之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十分”说话。

  3、能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红笔、奖励学生的小五角星、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以及一个田字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拿出你们做的绿豆实验看看、说说。

  一、观看黑板简笔画,导入新课

  1、示简笔画(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揭题。

  师击掌:小眼睛,看这里,你们喜欢哪幅图?(生说喜欢开了花的花盆)

  师:我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可有一个国王却被一个空花盆吸引住了,(板书:空花盆)更喜欢一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手捧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板书:29)(多媒体播放课题)

  2、齐读课题二遍。

  3、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板书:雄日)

  二、认识花盆宝宝,快乐学字

  1、借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个要求:借拼音认真读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一标。(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反馈:演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12个生字),我们来喊出这些花盆里的生字宝宝。指名一排排读,再齐读。

  师:你发现什么?(后鼻音、平舌音的字等,重点“盛”)

  演示多媒体课件:(4个前鼻音、2个后鼻音、2个翘舌音、1个平舌音的字)。归类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去拼音的字)去掉它们的帽子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指名读12个生字再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花盆、挑选、宣布、十分、发芽、规定、盛开、一丝、表情、煮熟)我们来做游戏,给生字找个小伙伴,读对了花盆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学生开火车读)

  3、写字(我发现你们的'嘴巴都很会读书,现在再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示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的“分”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部位。(上八下刀)

  (2)怎样写得好看?(结构挨紧,四边留地方,写在田字格正中)表扬学生真会观察,真细心。(奖励小五角星)

  (3)在田字格中范写:左上格撇,右上格捺,横折勾在横中线上,横中线和竖中线交*点上起笔写撇。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分”字。描红一个,写两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5)在幻灯机下展示写得不够好的字,用红笔纠正,再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我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读读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听听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一评)

  2、理解“继承人”的意思:就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要做国王的人。

  四、观察插图,感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磁带。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23王二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借图识字,理解图意

  1.出示三幅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一幅一幅地观察,边看图边思索:每幅图画了什么内容?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旬话。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会想什么,要做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挂图引出生字,并认识生字。

  图1:王二小在干什么?(边放牛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认识生字“助”,“哨”。

  图2:敌人在干什么?(大扫荡,要王二小带路),认识生字“敌”,“荡”。

  图3:王二小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认识生字“顺”。

  假设:结果怎么样?(敌人杀害了王二小,被八路军全部消灭),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读准生字、新词,反复练习。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

  3.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4.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并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5.请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五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

  2.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3.问一问:给时间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如:儿童团员、扫荡。

  4.议一议: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呢?

  5.说一说:照样子说。

  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

  (1)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2)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王二小被八路军把。

  五、随堂巩固,巧妙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采取开火车的形式。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文。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说说王二小是怎样放哨的?(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望着远方。)

  一边……一边……在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6)思考: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装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

  (2)讨论: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这句话什么意思?(周围都有八路军在埋伏,敌人被包围了)

  (4)(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汇报: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被敌人杀害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部首及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练习扩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教师示范指导:

  (1)“边、这、进、道”的部首都是“走之”,应重点指导,写时注意:三笔写成、点和横不要连、捺是平捺,不要写斜。

  (2)“从”的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

  5.学生描红,临写。

  6.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精选)语文教案11-05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8-24

语文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