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5 09:21: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 文 说 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关 雎

  《关雎》在《诗经》中位于卷首,《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己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蒹 葭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语文教案 篇2

  【语基梳理】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诳语(kuáng)垭口(yā)安谧(mì)惊骇(hài)勒勒车(lè)攫来(jué)模糊(mó)雾霭(i)泥淖(nào)混沌(hùndùn)蓦地(m)物什(shí)魁梧(kuíwú)瘴气(zhàng)酝酿(yùnniàng)成吉思汗(hán)罗布淖尔(nào)

  (2)多音字

  ①宁:宁静(níng)②笼:笼罩(lǒng)③钉:钉子(dīng)

  宁死不屈(nìng)笼子(lóng)钉在崖壁上(dìng)

  ④颤:颤栗(zhàn)⑤泊:罗布泊(pō)⑥扎:挣扎(zhá)

  颤抖(chàn)停泊(bó)扎营(zhā)

  包扎(zā)

  ⑦豁:豁口(huō)

  豁达(hu)

  豁拳(huá)

  2、字形辨认:

  ①沁(沁人心脾)②淖(罗布淖尔)③簿(对簿公堂)

  泌(分泌)棹(船棹)薄(日薄西山)

  ④泻(腹泻)⑤炫(炫目)眩(眩晕)

  泄(发泄)舷(舷梯)弦(弦外之音)

  3、词语集释:

  (1)诳语:骗人的话。

  (2)垭口:两山问的狭窄的地方。

  (3)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4)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5)物什:杂物。泛指东西。

  (6)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7)适当其时:指恰巧遇上那个时机。

  (8)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

  (9)恍然如梦:好像刚从梦中醒来,像做梦一样。也形容忽然醒悟。

  【阅读心得】

  西地平线上(课后)

  【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A.震撼/可汗暗淡/对牛弹琴瘴气/水涨船高

  B.炫目/盘旋攫取/先知先觉恍若/虚晃一枪

  C.酝酿/熨帖蓦的/功不可没游荡/安步当车

  D.既然/铁骑胭脂/殷切期望物什/拾级而上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淌新疆。(趟)

  B.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像)

  C.四周瘴气雾蔼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重点

  1.会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3.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难点

  1.看懂每幅图的图意,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小兔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讲故事的课,故事的名字就是“小兔运南瓜”。教师板书。小兔运的是什么样的南瓜?用什么好办法运的呢?我们看图后讲给大家听。

  二、观察3幅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电脑出示3幅图。

  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

  三、分图观察,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1.电脑出示第一幅图:

  (1)自己观察第一幅图:

  思考:小兔看见了什么?(南瓜)

  心里想了什么?两个大问号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

  (3)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做补充。

  ①小兔看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样的南瓜?板书:大南瓜

  ②如果把大南瓜和小兔子进行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运南瓜的确不容易。)

  ③如果你是这只小兔子,你会怎么想?板书怎么运走。

  ④说图意。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办法运回家呢?启发学生想象。(小兔子看见……心里怎么?……想了什么?)

  2.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1)自己观察这幅图,小兔想出办法了吗?

  (2)指名说一说,小兔想出办法了吗?想出了什么办法?

  (3)它是怎样想出办法的?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关系。板书:看见 受启发

  (4)指名说一说讨论后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5)教师展示实物南瓜,让学生看形状。

  (6)你认为小兔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

  3.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1)先自己练习说。

  (2)同桌互相说。

  (3)指名说给大家听。

  4.电脑出示第三幅图。

  (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请同学说一说。

  (2)兔妈妈什么表情?板书:妈妈奇怪 小兔子神态什么样?启发学生想象妈妈会说些什么?兔子会说些什么?

  5.把三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四、整体观察,讲故事。

  1.电脑出示三幅图,自己看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注意讲故事态度要大方,声音响亮,每组选一名最佳选手参加班内比赛。

  3.开展故事大赛,评选最佳讲故事员。被评为最佳讲故事员的组同时被评为优秀讲故事小组。

  五、你认为小兔想的办法怎样?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小兔运南瓜

  大南瓜,怎么运走?

  看见,受启发 想

  妈妈奇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在"大舞台"上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旅游景点。

  教学重点:在"大舞台"上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旅游景点

  教学难点:交流旅游经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随着作者到过江南第一楼一一岳阳楼,去过令作者魂牵梦绕、引以自豪的湘西小城一凰小城,还观赏了黄山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象,不禁让人感叹,祖国河山,风景秀丽,祖国名胜,不计其数。说说,你到哪些地方游览过?收集到哪些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说)

  二、课件展示图片、资料,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图片、资料,并配合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2.教师提示:

  (1)要把自己旅游的时间交代一下。

  (2)景点或名胜的名称、所在地介绍清楚。

  (3)重点说说这一景色或名胜有什么特点以及自己游览时的真实感受。

  (4)尽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并且要组织好语言,介绍要有条理。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4.讲得好的上台展示,在全班交流、介绍。

  三、这次展示活动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组织一次"祖国河山真秀丽"的主题展示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展板等形式展示。看看谁的展示吸引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一、课题导入

  你见过100万亩的大芦荡吗,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如今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3分钟读完课文,准备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 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现“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2、齐读作者表达的观点的句子,结合课内外资料进一步理解。

  3、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举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的另一种存在,写出你的思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想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我呢,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你们则是被邀请来的嘉宾或是观众。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2、我们先进行一下角色调整。同桌的两名同学一人充当行道树,一人充当现场观众,现场观众的身份自定,也许你是来自树家族的任意一员,是行道树的近亲;也许你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你还想对行道树有更深的了解吗?请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下面就请同桌两个同学开始对话,一问一答。问的同学在问之前先作个简单的身份介绍,如: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山的一棵松树,我想请问行道树?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5、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二、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三、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1)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2)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3)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会读课后词语。

  2、能用“夸”说一句话。

  3、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夸”说一句话。

  2、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词句的意思,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冬天都吃什么蔬菜吗?

  师:现在也是冬天,你能吃到那些菜?(板书:冬天)

  师:这些蔬菜是在哪种出来的?(导入新课)

  师:出示大菜棚的.图片,出示课题:18课《冬天里的大菜棚》。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儿歌,争取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同桌互相帮助。

  2.大家读得特别认真,咱们来看课件读读词。(目的: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芹菜豆角黄瓜韭菜

  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朗读句子。

  1.现在咱们就一起去蔬菜基地看看,出示课件,天刚下过雪,刮着寒风,走在路上,多冷呀,能用什么词表达?请你做动作表示出来。请你试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终于进到了大棚里,感觉……做个动作。多暖和呀,快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看这两个句子,发现它们有对子了吗?哪位同学把前两行读给大家听?

  3.在这暖融融的大棚里,我们看见了哪些蔬菜?它们都什么样?快读读3、4行。

  师:出示课件。再请一名同学读读一层层,绿生生。

  4.谁知道大棚里还生长着哪些蔬菜?什么样?出示课件。(由书本向生活的拓展,培养学生抓住蔬菜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

  师:因为有了大菜棚,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

  谁来夸夸大菜棚?

  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菜棚,齐读最后两行。

  师:你喜欢这首儿歌吗?在小组里读读。指名读。

  师:我们就要离开大菜棚了,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角”。

  师:怎么记住它?

  打开书,根据笔顺跟随,自己用手写一写,一起书空说笔顺,说笔画。

  学习“角”的书写。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名说。

  生描红,书写。

  师:提醒写字姿势。

  五、作业:用“夸”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会读课后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展示。

  二、认读词语

  黄瓜豆角芹菜韭菜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里面

  不认识的字,利用文中拼音认读

  三、学生字

  1、利用生字表自学,读音,利用笔顺跟随仿些描红。

  2、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怎样记住这些字?比一比谁记得好,记得快?

  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认识“尸字头”

  3、利用方法认字、记字

  4、卡片认读,检查效果,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导生字书写

  四、作业:完成生字书写练习;读课文和词语。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教案02-21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