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5 09:08: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仪,课件

  时间安排

  导入——了解诗歌常识——字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本诗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环节设计紧凑,内容环环相扣,学生的活动层层深入,自然流畅。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头可见的都是高耸入云的青山,你会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下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探究学诗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找准重音

  (3)正确断句

  (4)流畅自然

  (5)感情饱满三、诵读诗歌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诵读诗歌,掌握字词给红色字注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诱惑yòu隐秘yǐn一瞬间shùn词语解释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感情的把握,谈谈不同的地方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节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读出坚决、肯定——兴奋、惊喜的语气3.朗读我最棒指明学生朗读,点评四、整体感知(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海

  (2)对于山和海,我小时候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时候:现实中的山和海现在:山指艰难险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征手法(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读读有关理想的名言三、品读诗歌(1)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范例: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2)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六、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翔”这个二类字。会写本课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文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育养成训练点】

  养成学生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这首儿童歌曲不但好听,而且它的歌词还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

  2、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3、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4、齐读课题,探讨:什么是快乐的节日?

  ①问:你都过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开心吗

  ②用“(什么节日)是(怎么样)的节日”说话。

  ③齐读《快乐的节日》。读出开心、快乐

  二、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第一遍读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体会快乐的心情。

  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听老师范读,说说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

  2、分小组研读。

  (1)分节朗读,想一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三)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可轻声跟唱,也可拍手或表演。

  (四)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全文。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一)认读生字、掌握生词

  1、运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读字卡猜词语游戏。(学生读生字卡想词语,看看和字卡背面的词语是否一样)要求读正确并组词。

  2、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每个生字组词2—3个(不要出现未学生字),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3、形近字辨认,音近字辨读。

  吹──听贺──员国──园由──田

  祖──祝敬──近吹──村进──敬

  (二)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指导写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再看老师范写,最后独立描红、临写。

  四、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生字。

  2、把诗歌有感情地读给同桌(老师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生字掌握情况。指名读带生字的词语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读读课题,想一想:有哪些节日让你感到快乐?

  2、细读前三节,感悟“红领巾”为什么快乐。

  第一节:为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而快乐。因为老师带领他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轻读:“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

  第二节:为听到动听的话语而快乐。因为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歌唱,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第三节: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未来的理想而快乐。

  发挥想象,练习说话:花儿、白杨树、小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祝贺的话呢?除了这些,还有谁也会为他们祝贺呢?

  3、看插图朗读,感悟“红领巾”的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4、自由朗读,感受“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

  感谢祖国,畅谈理想

  今天,我们能够与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呢?为什么?

  那我们又将用什么来报答祖国妈妈呢?

  等呢长大了,你想飞向哪儿?你的理想是什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带着感激和报答之情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边唱边跳,共享快乐。

  5、读单元提示语,体验自己生活的快乐,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引导学生

  三、指导方法、背诵课文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1、会背后马上举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2、反馈:尽量抽背背诵速度较慢的学生,相机给予鼓励。

  (选背的环节可再进行一次。反馈时可背给同桌听,教师再做简单的了解和热情的鼓励,再次调动背诵积极性。)

  3、引导背诵课文。方式:

  (1)老师提示关键词语背诵。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它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哇……

  (2)随歌曲背诵。

  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

  (二)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

  ①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②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③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礼物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想听吗?播放歌曲,学生听歌。

  2、好听吗,你想唱吗?来,大家跟着老师学唱一遍。

  3、同学们,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外,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学生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

  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可以画,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到黑板上画)

  4、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你过得快乐吗?你有没有想过是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学生回答)

  师: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课外延伸

  1、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

  2、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续编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2、先在小组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3、口述自己打算怎样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续编《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教具准备:

  录音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弄懂课文内容。请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猪八戒的什么事?再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续编”是接在原来结尾继续讲述的意思。续编故事,首先要把故事情节弄清楚,然后从原来故事的结尾接着往下编。

  二怎样编故事呢?应该注意什么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讲:续编故事的关键是展开想象,但不是胡思乱想,要根据故事情节接着往下想。

  三你打算怎样编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发言。

  教师讲:打开思路,展开想象,一定能编出大家爱听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灶的用处,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之意。

  3、进步学会使用问号和叹号。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煮、婆、饿、揭、锅、忘”6个生字。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知道表示惊讶或其他感情强烈的句子一般使用感叹号,并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家里烧饭做菜都用的是什么?可你们知道吗?不用煤气、煤炉、柴火也能烧饭做菜。不信,我们学了(23.太阳公公煮面条),就会知道了。

  (2)出示课题:23.太阳公公煮面条。齐读课题。

  (3)教学“煮”。

  ①指名拼读,分析字形。

  ②齐读。

  ③口头组词。

  ④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口述目标。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中告诉我们是用什么来煮面条的?

  (2)口述本节课目标。(见(一)教学目标)

  3、再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1)读课文1、2自然段,自学四个生字:“婆、饿、揭、锅、忘”。

  (2)字形难点:婆,上下结构,“女”的一横要写得长些,要注意摆好位置。

  锅,左右结构,右下是“内”,不是“内”,要注意区别。

  读音难点:“锅”是三拼音guo;,中间的介音“u”,不要漏掉。

  用换偏旁记:锅(窝-穴+ =锅)揭(喝-口+扌=揭)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汇报你学会了哪个字(字形);口头扩词。

  (4)星期天,玲玲到外婆家去玩,这天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天气称得上晴朗?

  课文写玲玲到外婆家去玩,为什么要写天气暗朗?

  (5)外婆为什么让玲玲和邻居小朋友去玩,而不陪地,说明外婆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忙着收麦子)

  (6)读第1自然段。

  (7)指名读第2自然段。

  为什么玲玲会认为外婆忘了做饭?(锅于里空空的,外婆要收麦子,很忙。)

  (8)出示句子“呀,外婆忘了做饭!”

  ①“!”这个标点符号叫感叹号。

  ②为什么这一句开头用一个“呀”字,最后还用感叹号?

  ③师:表示惊讶或感情强烈的句于用感叹号。

  ④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9)用惊讶的语气读第2自然段。

  4、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卡片。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锅”。

  5、作业。

  (1)学生书写生字“煮、婆、饿、揭、锅、忘”。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知道太阳灶的样于、好处。

  2、理解“更”的用法,及“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语的意思,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比一比组词

  着( ) 波( ) 饿( ) 锅( )

  煮( ) 婆( ) 鹅( ) 窝( )

  (2)读课文1、2自然段。

  2、细读课文,学习3——9自然段。

  (1)自学8个生字。(字形难点:碗,不要写成“”。蛋:上面是“”。)

  (2)外婆真的忘了做饭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正在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热气腾腾”是什么意思?

  (3)刚才玲玲明明见锅里是空的,怎么会烧出面条和荷包蛋呢?这让玲玲感到很奇怪。(同桌分角色渎4—7自然段,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

  (4)玲玲对外婆手里端着的鸡蛋面是从哪儿来的,感到很奇怪,现在外婆告诉她这面是太阳公公煮的',她就更奇怪了。

  ①比较句子:玲玲觉得很奇怪。

  玲玲觉得更奇怪了。

  a.两句话不同在哪里?

  b.“更”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用“更”说说话。

  (5)到底是谁煮的面条呢,玲玲来到后院,看到什么呢?指名读8、9两自然段。

  (6)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或挂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

  (7)课文上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课文。写太阳灶样子的句子用“—”,写太阳灶作用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太阳灶能烧饭、烧莱呢,用“( )”标出,分别读有关句子。

  出示填空

  a.太阳灶远看像( ),朝着( )倒放在空地上,( )放着一只小锅于。近看那伞面是( )小镜子拼成的。

  b.太阳灶能把( )聚集到锅底,用太阳灶烧饭做菜,( )。

  (8)连读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恪⒆饔谩?/P>

  (可以看板书、投影片说)。

  3、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碗、蛋。

  4、作业

  (1)抄写生字(端、碗、蛋、撑、柄、银、拼、灶)。

  (2)朗读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2、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作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叹号。

  3、正确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听写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mian tiao、wai po、guo gai、he bao dan、tai yang zao

  ( ) ( ) ( ) ( ) ( )

  (2)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标点的用法。

  (1)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句话用“!”,哪几句话用“?”。

  (2)自己读读带“!”和“?”的句子,想想怎么读才对。

  (3)指名读,评议,齐读。

  (4)朗读全文。

  (5)完成课后第四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3、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用处。

  (1)四人小组说。

  (2)指名说,评议。

  (3)自由说。

  4、小结:人们学科学,用科学,利用太阳的光和热造出了太阳灶,为人们烧饭做莱。人们利用大自然为自己服务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来吗?(如用潮汐、风力、水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

  5、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增长了什么知识?

  (2)我们从小要学好文化,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长大利用大

  自然来为人类服务,为建设祖国出力。

  6、作业。

  (1)完成作业本5、6题。

  (2)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跟家人写过信吗?露西正在给出远门的爸爸写信。让我们看看她都写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2)

  fēnɡ xìn jīn zhī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yǐnɡ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信、今、电”,后鼻音“封、灯、影”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圆”。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一封 削土豆 朝外 一沓 刮胡子 修台灯 冷清

  肩膀 一团 一束 鲜花 星期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通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4)

  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露西和妈妈一起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露西的信写了几遍?(两遍)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 )出示生字: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火”加“丁”是“灯”。

  (2)换一换:“株”减“木”换“王”就是“珠”。

  (3)猜谜语:“令少一点”就是“今”;“俺家大人不在家”就是“电”。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信、珠、笔”并讲述:(板书:喝 井)

  “信”右边的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的扁一些。

  “珠”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朱”上面的撇是短撇,下面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竖是最长的笔画,写在竖中线右侧。

  “笔”竖弯钩是难点,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露西小朋友,并了解了她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能力,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因此确定的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学过程中力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思,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⑵五步阅读法。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②思读课文,理清思路。③悟读课文,深层探究。④美读课文,品味赏析。⑤颂读课文,体会深情。将“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的思路体现在这个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⑶发现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品析,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这种教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双边活动热烈,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⑷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几处要用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导入新课;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播放记录片《让历史来告诉未来》。

  ⑸讨论法。

  2、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此文。

  ⑴朗读法。因为此文饱含深情,我们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朗读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从课外的资料搜集到课内的质疑解难,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五、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理由:由于学生们对这位科学家了解不多,因此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伟岸的人格魅力。)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侧重,交流感受。

  ⑵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⑷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

  ⑸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⑵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观看影片,结束新课

  观看记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片段,用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总结

  1、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小结1——3节中的对话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无提示语(补充:课文中还有一种形式未出现,即提示语在中)

  出示相关练习: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在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55℃,平常也都在40℃以上。我国戈壁沙漠离赤道很远,白天最高温度也可达到45℃左右。而赤道附近的温度记录很少有超过25℃的。

  赤道一带大都是海洋。白天那里()太阳高照,()浩淼的海水能把太阳的热量储藏起来,加上赤道上降雨多,因此温度不会升得很高。而沙漠地区是光秃秃的,很少有植物,只要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直线上升。而且,沙漠里几乎不下雨,所以温度也就高得多了。

  根据上面的短文内容,把以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精选)语文教案11-05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8-24

语文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