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4 09:33: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及怎样创造这种境界.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的散文,所以应采用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人生哲理,从而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南朝江总对自家梁上燕子的描写“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在幕上飞。”写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厅堂,扯动帘幕。活象自家顽皮的儿童,唐代大诗人杜甫“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诗人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和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人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谱写了人和动物之间的一曲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清新活泼的.散文,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相依相赖的美好境界。

  二、教师范读(必须作到有感情朗读)

  三、教师知道学生朗读,首先确定感情基调是欣喜。

  四、提炼散文的哲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学生大量阅读哲理散文的基础上,基本上能做到齐声做答。)

  五、质疑: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在课文当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我”因为大鸟的怕人,所以给了它一个自由,幽静,安全的居室。按捺住好奇的心情,绝不因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来的话就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他有一只可爱的珍珠鸟他们会怎么来对待它,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六、组织学生自己谈感受,主要是引导他们谈出“我”是一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对鸟的爱很有理性,不盲目,才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自然的境界,也就是有理性的爱使得珍珠鸟由“怕人”到与人“新近”,由于“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果学生能够谈出,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如果是理智的爱,不急于求成同样能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关系,那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部分,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七、拓展训练,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人和人,人和动物,甚至是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创造出和谐美好境界的故事。

  八、作业:写一篇你与动物接触生活的短文,要求对动物要描写细致,写出感情。

  板书说明;中间用心型括上“理性的爱”,有心型括上。上下左右分别有箭头,左是“怕人”右是“亲近”上是“信赖”下是“美好境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

  1、(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

  (3)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在家里找药给儿子治病,而是叫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情。)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打蔫儿 拖沓

  (1)指名读,正音

  (2)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

  (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

  (2)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幻灯片出示第18段

  按图索骥 聊胜于无

  (1)读词,正音

  (2)联系字义理解词语

  指名读;全体齐读一遍;出示本课所有词语,齐读两遍。

  三、读文品悟,理解母亲

  1、母亲在孩子生病发烧时是怎么做的呢?(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引导学生思考:“让”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

  预设:逼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从未自己去过医院看病,妈妈当过许多年医生,都是在家给孩子看病。而这次妈妈去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并不情愿去,妈妈去硬要孩子去。

  2、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默读课文1—18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3、这到底是为什么样的母亲呢?先不急着回答,先来读一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十八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生1:母 生2:儿 生3:作者的话)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却依赖妈妈)

  母亲做出决定时也有百般不舍:“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看似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是母亲的良苦用心。(板书:坚定)

  5、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理历程呢?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着默读要求,再次走进课文。

  (默读要求: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出示、交流 ,要求用“从这段(句)话我读出了……”来回答。a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犹豫)

  b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自责)

  c出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担心)

  (1)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

  时间缓缓地流动着 把“艰涩”换成“缓缓”可以吗?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你们见过“沙漏”吗?出示图片(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可见,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母亲的心越来越沉重;不安……)

  (2)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她在担心什么?(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这些都像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不安了。

  带着母亲的心疼、不安,齐读这一段。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深深的谴责自己、自责)

  6、在母亲饱受痛苦的煎熬中,儿子终于回来了。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要读出什么语气?(骄傲)

  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勇气回升:师: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板书)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③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磨炼了儿子也磨炼了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在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的心饱受煎熬,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哪段话告诉我们母亲这样做的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口授一张路线图”。

  (1)“路线图”在文中指什么?(看病的程序)

  (2)母亲仅仅是向儿子口授一张路线图吗?(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所以母亲不仅是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还培养了儿子的生存能力,教给儿子学会生活。这是父母的责任。)

  (3)师:口授,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更胜于凡事办包。

  3、出示一则生活中的小故事:讨论:你赞成明明的妈妈的做法,还是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说说理由。如果你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总结: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事事包办代替,结果导致孩子什么也不会做,无法独立,这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学会生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 个字,会写“一、二、三”3 个字。认识1 种笔画“一”。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是什么地方?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你们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PPT 播放《一去二三里》儿歌,听老师读一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 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 是舌齿音,并拼读“yi ”老师说明。(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 “er ”, 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

  2、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 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3、(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4、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 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一句话给全组的小伙伴听,说完后小组长把你们组说的最好、最完整的句子说给全班同学听,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奖智慧星)

  5、(贴一贴)大家想一想,今天学的'这些字里有很多都是表示什么的?(数字)你们能把他们分别放到花盆和花蓝里吗?(贴完)你的花篮里有哪些字?能给大家读读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贴?(这些汉字都是表示数字的)

  四、指导朗读 欣赏儿歌

  1、图文结合。 (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描述古诗意境)两个孩童去郊外游玩,一路嬉戏一路欢畅。只见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向前看去山里隐隐约约有几座亭子,弯弯的小路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么美的诗大家想背下来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着古诗走进这美丽的小山村吧!

  五、指导书写

  1、介绍田字格 。 我们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生字的家在哪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屏幕显示田字格)他叫田字格。有了田字格的帮助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跟着老师读儿歌你就会了解他: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介绍横。要学会汉字还要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笔画朋友他就是横。(屏幕显示横)注意写横时要从左到右的写。(生书空)

  3、指导“一 二 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三个字。(显范字)同学们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有横)大家再仔细的观察还有什么发现?(长短不同,位置不同)--师小节:这三个字的笔画虽然都是横,但它们的长短和写的位置都不同。(范写)

  4、写一写。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写的最好。请大家打开书45 面一起完成“我会写”。注意先描红再写,描一个写一个。(师边巡视边指导,并强调坐姿。)学生写完后展览好的作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想办法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在生活中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汉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质”等重0个生字,会写“册”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教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二、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三、分组议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除了书晒纳感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四、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师随即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浪

  二、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三、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3、书写字的笔顺,边指导边书写。

  4、学生写字,师随即指导组织评议。

  五、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

  “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语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六、课堂作业

  重、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证。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

  3、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七、本课小结: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四、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语文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语文教案 篇7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对阅读大地是怎样理解的?

  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五、作业超市。 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