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1 09:54: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并背诵第5小节。

  2、讨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请生读,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你了解他吗?

  请学生说。课件简介王冕。

  2、读题。“少年”,文中写了哪些时间段王冕?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十岁时十三四岁时十七八岁时

  二、进入第二段。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各自说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是无可奈何。

  2、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板书:体谅母亲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3、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读了这些,让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顺母亲、坚持学习

  4、齐读三四小节。

  三、进入第三段。

  1、出示这一小节。十三四岁时的王冕已经是什么样子了?什么地方看出了他读了不少书?

  2、“人在画图中”,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能看出来?用笔画出来。并小声地读一读。

  3、多美的荷叶与荷花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诗句。指名读。

  4、真不错!让我们回到王冕的身边,再一次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幅荷塘美景图。男生读,女生读。

  请学生试背这里。

  5、前面说他又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体现到了?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一些名言。出示立志名言,请学生读。

  齐读第5小节。

  6、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默读第6小节,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什么

  板书: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7、学到这儿,你对王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

  四、进入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著,对科学的热爱,学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科学精神,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搜集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再板书“改变了我”。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从陈章良童年时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2.陈章良学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从陈章良的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科学家陈章良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那些品质?

  2.作者为什么说“知识改变了我”是怎么理解的?

  4.领悟写法:些生命科学时,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

  5.鱼肚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式什么?你打算怎样对待眼前的学习?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注意多音字“厦”,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选词填空:

  (1)人类渴望健康,更长寿,但又被很多疾病所()。

  (2)如果不是他们的付出,我可能就没有机会()这个广阔的世界,更没有机会()科学的美好与神奇。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陈章良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生命科学研究情况。

  板书:

  出生:入不敷出

  知识改变了我5、6岁,9岁上学,1978上大学

  事业卓有成绩

  小时候艰苦,到美国后

  “我”感谢我的家人为“我”的付出

语文教案 篇3

  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晏、淄、敝、臣、枳)。

  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肃、押、嘻、赔、淮、橘、柑、罪)。

  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侮辱、安居乐业、面不改色) 。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5.试着排演课文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4.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尊严

  (课件1:晏子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老师补充出示课件2)

  3.完成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意思。

  4.过渡: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课件3)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囚犯:被拘禁的人。

  面不改色: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

  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c、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3﹑自学生字 ,交流:你觉得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晏子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晏子拜见楚王,回击楚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楚王设宴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四、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一节课就学会了那么多知识,既掌握了字词,又了解了故事内容。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课堂检测]

  1、形近字组词

  压 ( ) 淮( ) 罪 ( ) 臣 ( ) 敝( )

  押 ( )准( ) 置( ) 巨 ( ) 敞(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强盛 实( )实( ) ( )洋洋

  又( )又( ) 又( )又( )

  安( )乐( ) 面( )改( )

  3、写出反义词

  矮小—( ) 严肃—( ) 罕见—( )

  4、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

  (2)大伙都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3)指人的气魄与度量很不一般。( )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快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课件4出示):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课件5提示:起初,楚王 ,后来晏子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同学们真了不起,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6、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三、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课件6“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课件7)

  A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四、分析人物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B、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课堂检测]

  1、小组排演课本剧。

  2、抓住主要内容及人物神态对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

  3、下面的句子含着什么意思?在正确答案后打“√”。

  (1)、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a我不中用,没有什么才能。( )

  b嘲笑楚国是个下等的国家。( )

  (2)、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强盗吧!

  a齐国人到了楚国做起盗贼来,是因为他喝了楚国的水。( )

  b嘲笑楚国是个培养盗贼的国家。(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难点:1.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

  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洞口”部分

  1、"洞口"的特点是"宽"。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板书:宽](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外洞”部分

  1、“外”洞的特点是“大”。 [板书:大]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板书: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写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

  (三)"内洞"部分

  1、"内洞"的特点是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相关句子)

  2、课件出示,欣赏体会。

  3、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五、拓展阅读: 《鼎湖山听泉》

  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时,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内洞”对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较困难,在引导上我还需多下功夫。当学生把整个路线梳理出来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 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 学习“网”字。

  ●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

  ●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

  2 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赐予。

  ●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

  ● 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

  3 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

  出示:互联网

  4 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

  5 揭示课题

  ● 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

  6 理解“呼救”的意思

  ●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

  板书:求救

  “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1 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

  板书:救援得救

  2 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回答1:板书苏珊

  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 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 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

  ● 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

  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

  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

  3、引读第3节

  因为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

  ● 出示: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四、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麦克无意中收到了苏珊在网上的呼救,

  ● 出示:一天下午,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学生读句)

  ● 他是如何进行救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将近六点六点十分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

  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 学生交流

  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板书:快及时

  ● 再次配合读,感受网络的快捷。

  五、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1、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

  ●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填空说一说(同座互说):

  一天下午,()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麦克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的女孩苏珊的呼救。

  六点十分,麦克拨通了()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十分钟后,()和()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的苏珊得救了。

  2、集体交流。

  ● 从填写的内容中又读懂些什么?

  板书: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师随机点拨:芬兰的有关方面应该哪方面?——板书: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指导读好——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两个长词语。

  3、听录音,补充麦克与美国救援中心联系的对话录音。

  ● 我们来听听麦克是怎样和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联系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边……一边……”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救援人员的爱心。

  ● 我们来看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读第五节

  引读: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一边……。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

  (为什么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呢?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

  (老师问,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这句后的感受)

  再读句。

  板书:热心

  ● 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的5-8节

  出示: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读句体会麦克给予苏珊的鼓励。

  试着用一边……一边……完成练习

  并列句式“一边……一边……”是本课中知识技能学习的要点,但学习离不开文本,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是为了帮助他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 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

  ● 迁移练习,感受芬兰有关方面的爱心救援。

  ●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呢?以录音为例,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 引读:因为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有关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救援。在这么多人热心人的帮助下,苏珊得救了!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引读全文,感受人间的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神奇魅力。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国男孩麦克收到了来自芬兰女孩苏珊的呼救……,苏珊选择网上呼救是因为当时……,接到呼救信号后,麦克立即行动,你们听,六点十分……,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经快支持不住了,麦克鼓励苏珊……,是众人的关心,热情相助给了苏珊力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苏珊最终得救不仅借助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予她的爱心,关切、鼓励让她的生命有了希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 —(俏丽) 聚拢 —(聚集)

  生机 —(生气) 掠过 —(拂过)

  反义词:

  偶尔 —(经常) 增添 —(减少)

  俊俏 —(丑陋) 机灵 —(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 五线谱 音符 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