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时间:2024-04-29 17:28:2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运算中的运算的法则。

  2、迁移能力: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运算法则迁移到三位数中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媒体出示“主体图”

  1、 引导学生观察主体图,激发起学习兴趣。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他们正乘着旅游专车,去国家森林公园玩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好不好?

  2、 出示课题--游国家森林公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连加

  1、 收集信息

  (1)让学生从画面上获取信息,并出示下列板书。

  一年级去了125人,二年级去了167人,三年级去了163人。

  红色列车限载192人,蓝色列车限载288人。

  (2)理解:什么叫“限载”?

  (3)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组织交流,提炼以下问题。

  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问题4:怎样乘车?

  2、 解决问题。

  (1)计算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师:要求三个年级一共买几张车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算式?

  A、板书:125+167+163

  B、回忆连加的运算顺序。

  C、学生独立计算。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D、完整板书:

  125+167+163

  =292+163

  =455(张)

  答:三个年级一共需要卖455张车票。

  (2)计算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板书)

  192+288=480(个)

  答: 。

  (3)计算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多几人的算式怎样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座位数 同学数

  480 > 455

  480 - 455=25(个)

  答: 。

  (4)问题4:怎样乘车?

  师:根据大队辅导员的意见: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火车上,请小朋友设计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车。

  A、小组合作,设计乘车方案。

  B、交流“设计方案”,并在媒体出示:一年级和三年级先上蓝色列车,二年级后上,上红色列车。

  C、各小组尝试计算,并发现方案可行。

  D、看书,研究伙伴方案。(先小组,后交流)

  师:经过大家讨论验证:发现小胖的方案不行,小丁丁的方案和跟大家想得一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P49-50

  四、总结。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4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能用乘加、乘减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为信息窗2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思维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乘法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里,要引导孩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求总和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大小用减法计算。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有些问题要引导孩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1.通过孩子喜欢的旅游活动开始一节课,紧张活跃的气氛迅速使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交流汇报的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组织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算理。

  4.各种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到了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一)示标示导,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课板题

  师:同学们,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当完成作业后,你最喜欢做什么?

  生1:我最喜欢看课外书。

  生2:我最喜欢到游乐场去玩。

  生3:我最喜欢走进大自然或与同学门结伴外出旅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

  师: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呀!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吧!(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生2: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五人。

  生3: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师:你们说的非常准确,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生2: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生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 3 - 生4:停下所有的大汽车需要多少元?

  生5:停下所有的小汽车需要多少元?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说一说,应该从情境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与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2.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3.试一试,你能列出式吗?

  4.议一议,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有价值的材料。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展示解决“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正确列式

  - 4 -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

  组1:9×4=36(人)

  36+5=41(人)

  2.理解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 (1) 方法1:从问题出发

  生1:你能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2:总人数等于已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知道了,所以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用9×4,得到36人,再用36加上5就是总人数了。

  (2) 方法2:从条件出发

  生3质疑:我们组不是这样理解的?

  师:你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3: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可以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即9×4,得到36人,再用这4个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即36加上5。

  3.质疑提升

  师:我们再来看算式:9×4=36(人),36+5=41(人),这里都有哪些运算呢?

  生:乘法与加法

  师: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两种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你们想进一步认识它们吗?

  生:想!

  - 5 - 师:第一种从问题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分析法”,第二种从条件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综合法”,这两种思路都是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

  4.巩固强化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决“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体会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练

  出示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1.问题处理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再充分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梳理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决方法:

  7×3=21(辆)

  21-9=12(辆)

  (1)(分析法)要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需要知道小汽车与大汽车分别有几辆,大汽车有9辆,所以要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即用7×3=21(辆),再用21-9。

  (2)(综合法)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7×3=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21-9。

  2.对比提升

  - 6 - 师:我们把“9×4=36(人),36+5=41(人)”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那么你能给“7×3=21(辆),21-9=12(辆)”取个名吗?

  生: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师:你们真聪!想一想,这两种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思考方法基本一致,是吗?

  生:是。

  (五)学情诊断,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读一读,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议一议,该怎样列式呢?

  (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2. 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3题

  温馨提示:付出的钱与找回的钱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乘减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法。

  3. 自主练习-—教材93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找一找,一年级对应的信息是哪些,二年级对的信息又是哪些?

  (2)试一试,解决图中的两个问题?

  (3)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六)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1: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生2: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生3:两种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七、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4×9=36(人) 4×3=12(辆) 36+5=41(人) 12-9=3(辆)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3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12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8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04-1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09

【优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10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2》数学教案01-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2-30

【热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运算中的运算的法则。

  2、迁移能力: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运算法则迁移到三位数中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媒体出示“主体图”

  1、 引导学生观察主体图,激发起学习兴趣。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他们正乘着旅游专车,去国家森林公园玩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好不好?

  2、 出示课题--游国家森林公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连加

  1、 收集信息

  (1)让学生从画面上获取信息,并出示下列板书。

  一年级去了125人,二年级去了167人,三年级去了163人。

  红色列车限载192人,蓝色列车限载288人。

  (2)理解:什么叫“限载”?

  (3)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组织交流,提炼以下问题。

  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问题4:怎样乘车?

  2、 解决问题。

  (1)计算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师:要求三个年级一共买几张车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算式?

  A、板书:125+167+163

  B、回忆连加的运算顺序。

  C、学生独立计算。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D、完整板书:

  125+167+163

  =292+163

  =455(张)

  答:三个年级一共需要卖455张车票。

  (2)计算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板书)

  192+288=480(个)

  答: 。

  (3)计算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多几人的算式怎样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座位数 同学数

  480 > 455

  480 - 455=25(个)

  答: 。

  (4)问题4:怎样乘车?

  师:根据大队辅导员的意见: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火车上,请小朋友设计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车。

  A、小组合作,设计乘车方案。

  B、交流“设计方案”,并在媒体出示:一年级和三年级先上蓝色列车,二年级后上,上红色列车。

  C、各小组尝试计算,并发现方案可行。

  D、看书,研究伙伴方案。(先小组,后交流)

  师:经过大家讨论验证:发现小胖的方案不行,小丁丁的方案和跟大家想得一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P49-50

  四、总结。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4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能用乘加、乘减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为信息窗2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思维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乘法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里,要引导孩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求总和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大小用减法计算。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有些问题要引导孩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1.通过孩子喜欢的旅游活动开始一节课,紧张活跃的气氛迅速使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交流汇报的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组织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算理。

  4.各种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到了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一)示标示导,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课板题

  师:同学们,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当完成作业后,你最喜欢做什么?

  生1:我最喜欢看课外书。

  生2:我最喜欢到游乐场去玩。

  生3:我最喜欢走进大自然或与同学门结伴外出旅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

  师: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呀!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吧!(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生2: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五人。

  生3: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师:你们说的非常准确,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生2: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生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 3 - 生4:停下所有的大汽车需要多少元?

  生5:停下所有的小汽车需要多少元?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说一说,应该从情境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与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2.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3.试一试,你能列出式吗?

  4.议一议,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有价值的材料。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展示解决“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正确列式

  - 4 -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

  组1:9×4=36(人)

  36+5=41(人)

  2.理解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 (1) 方法1:从问题出发

  生1:你能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2:总人数等于已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知道了,所以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用9×4,得到36人,再用36加上5就是总人数了。

  (2) 方法2:从条件出发

  生3质疑:我们组不是这样理解的?

  师:你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3: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可以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即9×4,得到36人,再用这4个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即36加上5。

  3.质疑提升

  师:我们再来看算式:9×4=36(人),36+5=41(人),这里都有哪些运算呢?

  生:乘法与加法

  师: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两种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你们想进一步认识它们吗?

  生:想!

  - 5 - 师:第一种从问题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分析法”,第二种从条件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综合法”,这两种思路都是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

  4.巩固强化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决“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体会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练

  出示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1.问题处理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再充分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梳理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决方法:

  7×3=21(辆)

  21-9=12(辆)

  (1)(分析法)要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需要知道小汽车与大汽车分别有几辆,大汽车有9辆,所以要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即用7×3=21(辆),再用21-9。

  (2)(综合法)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7×3=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21-9。

  2.对比提升

  - 6 - 师:我们把“9×4=36(人),36+5=41(人)”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那么你能给“7×3=21(辆),21-9=12(辆)”取个名吗?

  生: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师:你们真聪!想一想,这两种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思考方法基本一致,是吗?

  生:是。

  (五)学情诊断,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读一读,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议一议,该怎样列式呢?

  (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2. 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3题

  温馨提示:付出的钱与找回的钱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乘减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法。

  3. 自主练习-—教材93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找一找,一年级对应的信息是哪些,二年级对的信息又是哪些?

  (2)试一试,解决图中的两个问题?

  (3)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六)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1: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生2: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生3:两种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七、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4×9=36(人) 4×3=12(辆) 36+5=41(人) 12-9=3(辆)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3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