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9 10:02:0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复述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参谋(à 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ōnɡ ǒnɡ)

  2 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赞扬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我最喜欢因为

  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

  第四、五课时

  (习作略)

  七、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⑴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⑵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⑶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五、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⑴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⑵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六、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2、能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两句话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两句句子。

  3、能读懂文中几处省略号背后所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初步了解梁晓声其人。

  2、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3、想一想,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 反馈预习,揭示课题,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1、 交流对梁晓声的了解。

  2、 揭示课题, 初步了解梁晓声对自己母亲的情感。

  4、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的街道小厂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二、 从文章表达形式的特点出发整体切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1、反馈预习情况,指导区分“魂、魄”的字形,理解词义。

  出示: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齐读)

  l 一起写一写“魂、魄”两个字,记住字形。

  l 反馈“失魂落魄”的意思。

  2、抓住文章表达上使用了很多省略号的特点,提示学习方法。

  三、深入学习课文1——31节,体会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1、分角色朗读1——31小节,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

  2、交流板书。

  3、联系环境描写、对母亲行为的描绘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作者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多处运用了省略号。

  (1) 第一组: “妈……”

  “妈……

  (以此指导联系环境描写体会省略号便是的是声音的拉长,延续,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噪声太大。)

  (2)第二、三组:

  l 思考为什么我说回答妈妈的问话是吞吞吐吐的?体会一下,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情感。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

  l 交流、适时评点,引导体会文中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母亲行为有强烈的感染力,把作者那一刹那的震惊生动地表现出来。并有感情朗读句子。

  l 体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

  (一时间百感交集,自责、内疚、难过、痛心全融会在这省略号中了。)

  4、 感受这次“要钱买书”经历对“我”的震动。

  a) 引读:

  b) 那一刻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说说“我第一次:……”

  5、联系前文内容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中省略的内容说出来。

  四、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1、引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2、引导运用前文环境描写和对母亲行为描写的语句体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

  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

  学习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全文,知道节日大街的欢乐、绚丽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的,并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解题,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色彩和欢乐气氛。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其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的脑海之中。那么,如果让你用“节日的 ”为题,写一短文,你会写些什么? 今天要学的课文《节日的大街》又是怎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

  2、完成填空:全文共___段。第1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________的河,______的河;第2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第3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

  3、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1、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型;读通课文。

  2、检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分析难写易错字。(厦、橱、置、增、幻、勃)

  四、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提示”。

  2、讨论:

  (1) 我们过去学过哪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怎样的?

  (2)你能说说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分几步吗? (方法:查字典,找全解释。据词确定词义。连接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3、运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理解词义。

  (1)理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随风飘动”

  (2)先自解后讨论,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过程。

  五、完成课堂作业。

  1、勾出下列生字中的后鼻音:

  镇 品 增 氛 厅

  2、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3、辩字组词:

  橱( ) 氛( ) 幻( ) 脖( )

  厨( ) 份( ) 幼( ) 勃( )

  六、布置作业

  1、划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节日大街的繁荣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欢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三个自然段,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节日大街的情景。能回答课后问题,知道课文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

  2、背诵最后一节。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兴致勃勃”,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用一句话说说插图所包含的意思。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看图谈)

  二.读课文,谈体会,提问题。

  A.填空:走在节日的大街最明显感觉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a节日气氛浓厚,张灯结彩。

  b大街热闹非凡、商品丰富。

  c人们心情愉快,购物忙碌。

  d夜晚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学生谈体验)

  B提问: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作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三.抓重点,求验证,入情境

  1.朗读课文首段: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大街——河流,为什么这样比?(人多,川流不息)

  (2)这条河有什么特点?(彩色:店家橱窗的布置;人们的衣着打扮;手中的各种提物;汽车的流动广告……欢乐:环境带来的喜庆;购物带来的喜悦;团聚带来的喜气)

  3、自由选读有关课文,进入情境,感受节日大街的热闹和人们的开心。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变幻、兴致勃勃”)

  四.学句式,换内容,求创新

  自选以下句式一组。(可以先读后写,可以先读后说)

  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店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叔叔用的______________,阿姨穿的______________;有爷爷用的______________,奶奶戴的_____________;还有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

  傍晚 。

  五.寻根源,明道理,品幸福(发散学生思维)

  1.节日的大街为什么景象如此繁荣,气氛如此欢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都会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情朗读全文

  七、作业

  1、 造句:兴致勃勃——

  有——还有—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后札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 汇报自学情况。

  1.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组合作学习。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 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 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 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 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 检查读书情况。

  3. 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 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 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 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 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 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 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 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 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 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 抄写生字。

  2.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 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 小结: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 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 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 小结讨论的结果。

  4. 熟读成诵。

  5. 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 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 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 布置作业。

  1. 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