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掌握“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答词语。认识“翅、膀、味、忆、连、搬、雷”7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怎样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那里知道要下雨的,认识夏季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3、本文图文并茂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朗读能力的最好载体。
4、在认识一些能预示下雨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
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
认识下雨前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将要下雨时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让学生说一说)好,那么我们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要下雨。)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要下雨了”是说雨没有下,快要下了。
“下雨了”表示已经下雨了。
三、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小声拼读之后再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前鼻音:闷、身、伸、群等。
多音字:着(忙着、淋着雨。)
3.用“/”标出长句子的停顿。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4.注意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问号的句子3个,感叹号的句子4个。“呢、呀、吗”要读得轻些,读出语气。
四、听录音,指导朗读。
注意“得、呀”应读轻声,“往”应读三声。
本课对话较多,因此朗读指导的`重点是读好对话,特别是读好带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指导方法。
一是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如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二是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第四段开头:“是要下雨了吗?”与大蚂蚁说的“是要下雨了……”对比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轻轻地读出疑问的语气。大蚂蚁确认小白兔告诉他的消息,要突出“是”,表达肯定的语气。又如燕子、小鱼说的“要下雨了”,和小兔往家跑时喊的“要下雨了”,是两种不同的语气,前句是回答问话,陈述的语气,后句是获得知识后的兴奋,要表现出小兔的心情。
三是通过表演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联系书上有关词语,想象文中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及说话腔调,再让同学们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观察图画。
1.课文中共几幅图?
2.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
过讨论边板书:燕子飞得很低;
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蚂蚁往高处搬家。
三、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1.哪几个自然段是说明第一幅图内容的?(指名读)
2.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3.从课文中读出小白兔在干什么?(第一自然段)
“闷”是什么意思?(空气潮湿或不流通时,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让学生回忆下雨前关紧窗户时的感受。)
板书:天气很闷。
4.从课文中读出描写小燕子的段落。(二、三自然段)
(1)小白兔看见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就大声喊。(指导朗读)
为什么大声喊?(小白兔知道燕子飞得快,平时飞提高,今天看见燕子低飞,不理解,又想知道。原因:怕燕子一闪而过,失去问的机会。)
(2)读出小燕子的话。
(3)读后说出燕子低飞的原因有几个?①要下雨了。②燕子翅膀沾了水珠飞不高。③忙着捉虫。
(4)这三个低飞原因能调整一下吗?为什么?
5.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在前边的池子里又看到了什么呢?
朗读第四、五、六段。
看第二幅图
1.“是要下雨了吗?”说明什么意思。(小白兔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
2.小白兔是怎样问小鱼的?(跑过去问。)
为什么跑过去问?(小白兔知道平日小鱼都在水面下游动,今天怎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它觉得奇怪;同时,它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一见到小鱼,就想让小鱼给它证实一下,走慢了,害怕小鱼又游到水面下去失掉问的机会。)
3.还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白兔心情的急切?(用了两个“小鱼”。)
4.读出小鱼回答小兔的话。
5.从小鱼的话中你知道它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来了吗?
6.听了小鱼的话小白兔怎么做的?
朗读第七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蚂蚁在干什么?(忙着搬家呢!)
从大蚂蚁的话里,你们想一想:大蚂蚁是早知道要下雨的消息呢,还是刚知道的?
朗读第八自然段。
小白兔从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听了小鱼和蚂蚁的话后态度有了转变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
朗读最后一段。
看第四幅图,齐读最后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
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五、小结。
课文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讲述了下雨前常见的一些动物的活动现象,你能总结一下吗?边议答边总结板书:
空气潮湿 虫子飞得低
水里闷
窝会进水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蛇过道。)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的音。
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
二、自己识记本课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互相考一考。
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
三、班内交流,教师指导重点字。
“直、真”两个生字,可用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识记。应注意里边是三横。
“弯”可用歌诀“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边”帮助识记。
“兔”要进行笔顺指导: 。兔,最后一点不要丢掉。
“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的笔顺是: 。
“往”左边叫双人旁。
“算”在“直”的下面加上“八”。
四、指导书写。
“兔”的“ ”写在田字格上半部分,扁口最后一横压在横中线上,最后一小点对准扁口的右下角起笔;“弯”是“ 口”形,第二笔“一”要长些,上半部分稍扁宽,下面“弓”略瘦长些;“直”是“ 口”形,最后一笔长,中间三短横间距要匀称,右端不能抵住边框;“息”上面“自”要写得扁短些,下面“心”要写得宽些,“得、低、往、消”都是在窄右宽的字,左右要靠拢。
布置作业
1.把音节补充完整。
2.看拼音写词语。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连线,把合适的词语搭配起来。
一只 蚂蚁 游 回家
一阵 白兔 挎 到水面上来
一群 雷声 跑 起篮子
5.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例1: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例2: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6.填上意思相反的词。
直——( ) 低——( )
假——( ) 远——( )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语文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语文教案 篇4
1、北京天安门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拼读新音节guo;认识偏旁“方框儿”;正确理解词语,并学习使用词语。
2、通过看图,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全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及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热爱首都北京。
3、会用“仿写句子”中的句式“谁爱什么”说、写句子。
4、正确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5、默写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仿说仿写句子。
三、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生字词卡。
四、教学时间
5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这张图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2、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
1、指中国版图问:小朋友们都在哪见过这幅图?
(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词语:
zhōnghuárénmíng?nghégu?
中华人民共和国
(3)带领学生读词。
(4)指名读词,师纠正错误读音。
(5)认读生字:华、共、国。
(6)识记生字。
(7)指导书写生字,强调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8)展示学生写的字。
2、指第一幅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1)板书词语:
shǒudūběijīng
首都北京
(2)带领学生读词语。
(3)在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标志。
(4)带领学生读词语,注意纠正错误发音。
(5)识记生字:首、都、北、京。
(6)指导书写生字。重点知道“都”的`写法及“北”的笔顺。
(7)展示学生写的字。
3、出示第二幅图,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1)板书词语:
tiānānmén
天安门
(2)指名试读词,师纠正发音。
(3)带领学生读词。
(4)告诉学生天安门就在首都北京。
(5)认读生字“安”。
(6)指导书写。
4、齐读词语。
5、开火车读词。
6、男女声赛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同学们要能熟练地读词,知道词语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读词语并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默写生字:华、共、国、首、都、北、京、安。
3、齐读生字。
二、继续看图学词。
1、出示图“国旗”,问:它的名字是什么?
(1)板书词语:
gu?qí
国旗
(2)在教室里能找到国旗吗?
(3)数一数:国旗上有多少颗五角星?
(4)带读词语。
(5)指名读词。
(6)指导书写生字“旗”。
2、出示第四幅、第五幅图,问:同学们在做什么?
(1)板书词语:
shēnggu?qíjìnglǐ
升国旗敬礼
(2)指名试读词,师给予正音。
(3)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认读生字:升、敬、礼。
(5)识记生字。
(6)指导书写生字,强调“敬”的写法。
(7)齐读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完了第一课的词语,它们的意思你都懂了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2、默写生字。
二、学习句子。
1、出示句子:
wǒmenàiběijīng
我们爱北京。
2、指名试读句子。
3、带领学生读句子。
4、认读生字“爱”。
5、结合句子理解“爱”
(1)我爱爸爸。
(2)我爱妈妈。
(3)老师爱我。
6、理解句子“我们爱北京”。
北京很美丽,它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7、自由读句子。
8、指名读,要求读出感情,体现出“爱”字。
三、指导朗读词语和句子。
1、抽读词语卡片。
2、师指词,学生快速读。
3、男女生赛读。
4、找出意思不太理解的词语,请同学帮助理解。
5、开火车读词。
6、读句子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第一课所有的词语,学习了句子“我们爱北京”,我们要像爱爸爸妈妈一样爱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句子。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首都北京国旗敬礼
2、看口型写句子
(1)我爱老师。
(2)我们爱北京。
二、仿说仿写句子。
1、仿说句子。
(1)出示句式:
我们爱北京
()爱()
(2)引导仿说句子,替换句子中的词“我们”和“北京”。
(3)例如:
小学生爱天安门。
我们爱国旗。
老师爱学生。
我们爱老师。
2、仿写句子。
(1)把刚才仿说的句子写下来。
(2)自读写好的句子。
(3)同桌换读句子,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4)指两名板书自己写好的句子。
(5)师生评议板书的句子。
(6)齐读句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仿说仿写了句式“谁爱什么”,课后可以思考更多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习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句子。
1、出示习题。
我们爱北京。
()爱()。
()爱()。
2、指名说句子。
3、指两名板书写句子,师生评议。
二、完成课后习题。
1、拼音练习。
g–uo→guosh–eng→sheng
(1)指名试拼读。
(2)师带读,注意sh的发音。
(3)学生自由拼读。
2、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běijīngshǒudūtiānānmén
()()()gu?qíjìnglǐshēnggu?qí
()()()zhōnghuárénmíng?nghégu?
(1)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齐读拼音。
(3)指名板书词语,师生评议。
3、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天安门敬礼升国旗
(2)指名读词。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词语。
4、照样子回答问题,再连起来写成一句话。
(1)看图学习例句:
例:
图上有谁?图上有小学生。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升国旗。小学生在升国旗。
(2)指导看第二幅图,提出问题。
图上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3)引导回答问题。
图上有小学生。他们在敬礼。小学生在敬礼。
5、看(听)话写句子。
(1)我爱北京。
(2)我们爱天安门。
(3)小学生升国旗。
(4)我们爱国旗。
(5)我们敬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课后习题,每一题要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和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
(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讨论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6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体验新课程以来我最大的困惑,总觉得“口语交际”和“看图说话”差不多,先让大家观察图画,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表达的内容也很单一,并没有真正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交际。如何突破传统的看图说话的巢穴,渗透新课程的理念,让口语交际变得富有吸引力呢?在准备新学期第一堂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的时候,我思考了好久……
翻阅《语文课程标准》发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设中均未强调交际知识与交际方法,但特别强调的是态度、信心以及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突然间我有了大胆的想法:让我们的校园变为活的、动的课堂,把教室搬到校园里,不是要说春天吗?让孩子们边体验、边享受、边抒发情感不是更有意思?
阳光暖暖的`春日里,阳光、微笑、花朵、青草以及空中偶尔传来的几声清亮的鸟鸣,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整个世界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我带着班里的孩子来到校园里,笑着告诉他们:“春姑娘悄悄来到我们的校园里,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她。你和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用小手轻轻摸摸,用小鼻子闻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五、六分钟后,我和孩子们在大操场上坐下。大家一时还安静不下来,叽叽喳喳地说着。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找到了!”一双双小手伸到我的鼻尖底下。
“别忙,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听!”小伙伴之间自由地说着。
“谁来说听?”
在“树木发芽了,花儿都开了,小鸟飞回来了”这些言语之间,大家时时发出令人惊喜的声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这是胡菡婕活用了《识字一》中一段话发表的言论。
“花坛中有些粉红色的花瓣,是被春风吹落的。”姚一婕观察得可真仔细!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陆易忽然指着操场边的一排小香樟树说:“我发现原来新叶子并不都是绿的,瞧,香樟树的新叶子是带点红色的……”
顺着他的指点看去,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啊,真的!”
……
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上得很轻松,说得也很开心。而我呢,真正体会到口语交际原来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使校园环境和语文教学组织有机地结合,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鲜活的例子。在带领孩子走出课堂的同时,充分注意到让每一个学生有自我表现的天地。在孩子们的口语交流中,教师并不只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借助身边的课程资源,借助大自然这一具体的交际情境,鼓励大家奇思妙想,各抒己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原来新叶不都是绿的”。
作为一线的新课程教师,我们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可以大胆地开发教学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画家的“著名”。 读好人物的语言,
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词句以及人物的言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
师:作为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那他是怎么画画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找一找。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
1、①出示: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找出两个表示画画技巧的词读一读
B、出示一幅画,指哪部分是浓墨涂抹,哪部分是轻笔细描?
C、“一会儿??一会儿”飘红,读句子体会戴嵩画的快。
D、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戴嵩画的也同样出色,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它们是怎么夸赞的呢?请你自由的`读3、4段。
(1)读商人、教书先生夸赞的话。
A、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B、谁来扮演商人夸赞戴嵩的画?抓住“绝妙之作”指导学生朗读商人的话。
C、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又有什么评价?指导朗读教书先生的话。
D、读带有“称赞、赞扬、夸赞”的三句话,体会到用到近义词可以使文章生动,积累三个近义词。
E、模仿书上夸赞的话,自己来夸夸戴嵩的画,再用上“词语加油站”里的词夸夸。 F通过大家的夸赞感悟“纷纷夸赞”的意思。
三、 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1、看图思考: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挤了进来,他说了什么?
听了牧童这炸雷般的喊声,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 、戴嵩是怎样表现的?读戴嵩的话,读出和蔼的语气,通过句子对比(少了“很、请”),体会到戴嵩是个虚心的人。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自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牧童的话,读一读,,填一填:
3 、戴嵩到底错在哪里,读牧童的话,并填一填。
从牧童的表现,读出牧童是一个( )的孩子。.
4、分角色朗读五、六自然段.
5、小结:戴嵩虚心听取了小牧童的意见,以后每天都到乡村观察两牛相斗的情形,后来再次画了“斗牛图”,(课件出示) ,《三牛图》《归牧图》这两幅名画,也是他画的。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画技高超并且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错误的小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
五、归类指导写字:
1、在这节课里,小朋友们说得这么好,读得这么好,相信你写字一定也很不错。
要写好字,首先得像小牧童一样细心观察,看看这四个字,
(课件出示“抹、挤、拱、批”)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都有提手旁,是形声字,左右结构。
都是左窄右宽。
3、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末”上横长,下横短。
板书设计:
21画家 和 牧童
虚心细心
勇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01-03
语文教案01-03
语文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