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6 10:14: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大全(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作者简介

  二、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少顷(shǎo ) 犬吠(fèi )呓语(yì )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惊觉欠伸(jiào)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字词,想一想与现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于是( 在这个(时候)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今意是:承接连词)

  2、两股战战( 大腿 )

  (今意是: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师:“两股战战”什么意思:两条大腿哆嗦直抖。 这个词好像在哪学过?在蒲松龄《东郭先生和狼》里面有一句话“屠自后断其股”,其意思是“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指狼)的腿。”

  3、几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师:“走”古代作“跑”讲,我们能不能联想到一个词?(走马观花)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这几个词属于一种什么文学现象?

  (古今异义)

  师:那么同学们在课文中再找找还有哪些属于古今异义?找到的举手

  古意 今意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译(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2 (但)闻屏障中 只 转折连词,但是

  句子翻译(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

  3 当(是)时 这 判断动词

  句子翻译(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4 微(闻)有鼠 听 用鼻子嗅

  句子翻译(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5 宾客意(少)舒 稍微 数量小

  句子翻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6 (稍稍)正坐 渐渐地 稍微7 中(间)力拉崩倒 夹杂 房间、中间、间隔

  句子翻译(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师:课后要注意归纳整理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坐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动词2、妙 众妙必备 妙处 名词 以为妙绝 好,奇妙 形容词3、绝 以为妙绝 极 副词 群响必绝 灭,消失 动词师:那么这种现象叫什么?(一词多义)

  师:这个在课文当中就比较多了。同学们再找几个,找到举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动词 呼呼风声 拟声词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词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动词 6、乳 妇抚儿乳 喂奶 动词 儿含乳啼 奶头 名词 7、起 夫齁声起 响起 动词 夫起大呼 起来 动词 8、一 又一大儿醒 一个 数词 一时齐发 相同 形容词 师:课文当中像这样的词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要归纳整理。 师:其实我们文言文当中除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一种现象叫什么?(词类活用),同学们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几个?

  五、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妇抚儿(乳 )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4、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5、妇(手)拍儿声 用手 名词作状语

  (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6、无不伸颈,侧(目 )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师: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作动 2、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动)

  师:下面老师给一分钟时间给同学们,看看还有没有有疑问的字词或句子的理解。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以前就有一个同学问过我,老师:那个“惊觉欠伸”的“觉”字,好像读惊觉jué啊。大家认为应该读什么?有没有同学读jué的?

  师:那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读jué,而读jiào呢?(是因为这里是“睡醒”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对课文的字词,进行疏通,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就是,学会归纳整理,课后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再找找。然后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课本上。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结构

  六、课文结构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写表演者表演的几个场景)

  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语言揣摩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那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然后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假 如

  (有神笔)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赏析文章的语言、结构、人物思想美。女诗人舒婷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师生间的往事,使学生们陶醉在充满诗情诗意的语言氛围中,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有人曾经说过,读中国舒婷文字,是培养人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最好途径,而我还要加上一句:也是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必不可少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推荐美文:《帽子的故事》、《分数》,并点评。

  二、导入:同学们所讲的老师故事真是让人感动。今天,我跟着当代女诗人舒婷走进她的梦一般的中学时光,摇响她记忆中的小铃,在闪烁的`银河里,追寻着星空中一颗最亮最亮的星星。

  三、感受语言美:

  通读课文,结合旁批,说出你最有印象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从动词、修辞、表达方式入手,感受作者的生花妙笔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童真、童心与童趣。)

  四、探究:

  1、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为什么?结全课文内容,请用下面句式造句:

  ――――――――――的我,因为―――――――――。

  2、如果把题目改成《难忘那颗星》,那么中心人物又是谁?结全课文内容,请用下面句式造句:

  ――――――――――的林老师,因为―――――――――。

  五、总结写法:

  1、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三个意外。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2、语言生动风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许多比喻名看来信手拈来,不仅新颖、传神,而且妙趣横生,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六、课后反思:

  学了本文,在学习上、思想上对学生来说应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启发?对我自己,又应有什么启发?用杜甫的一首诗作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孩子呢,只有几个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没有一个向父母祝贺。通过这么一问,孩子沉默了,经过点拨,他们愿意通过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知道父母的爱。这一转变,是在课堂上,这堂课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变得热闹。正是这一沉默,开启了孩子爱父母的心灵之窗,因而叫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读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说出须探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为什么又是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

  1、要求:一遍读一边想本课的事发生在那里,是一件什么事,同时在难懂的地方画“?”。

  2、自读课文,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朗读,每人一段。纠正错误。

  2、读划得词,解决词语难题。

  3、总结事件:课堂上,老师问--------孩子---------不久,家长会-------,我明白------

  四、再读课文

  争取能叙述故事。

  五、作业

  查字典,整理词语意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热闹场面(1—9)

  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图想象热闹场面。

  2、读(10--16)段,思考: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看图,体会为什么沉默。

  你有何想法?

  3、读17、18段,齐读

  回答:你明白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吗?

  二、谈体会

  学了这课,你有何感想?

  三、作业

  写学习体会。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残忍”“艰涩”等11个生字词,借助工具书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激发自身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斗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磨练和深沉的爱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带领学生回忆当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会作何反应,由此以设疑形式回到课堂内容,谈谈文中作者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记出不熟悉的生字词,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在ppt上出示生字词,强调读音和写法。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谈谈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明确: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

  (三)深入研读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之后,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合作理解探究。

  1.文中提到“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因为担心、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多深。(板书“度日如年”)

  2.作者在结尾部分说“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为什么要说“磨练自己”呢?(板书“磨练自己”)

  明确: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但与此同时,作为母亲的作者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因此作者说“磨练自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总结:读完文章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沉的爱意;母亲是一个爱孩子、有智慧的人,她虽然和所有母亲一样关心着儿子的.病情,但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抓住让孩子成长的机会,做到了“会”爱孩子。

  (四)拓展延伸

  各小组分别讨论:你还看过哪些有关母爱的文章?哪一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自谈谈感受,并派小组代表发言。

  (五)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所发生过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这些值得记忆的难忘经历记录下来,写成小作文。注意学习课文中作者所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收上来,优秀习作放至班级“作文园地”展示交流。

  五、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记叙性的散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达到掌握整篇文章的目的。回忆我刚才的教学,其实对课文的结构讲解比较粗略,可以把分角色朗读安排在课堂的开头,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再进行分析,这样会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语文教案 篇6

  【概述】

  1、课名是《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3、《月亮的心愿》一课主要说的是月亮在晚上看见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月亮的希望。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读写、组词和课文的阅读。

  4、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分析】

  1、识记本课生字14个,能正确认、读生字,说出字词的大意。通过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编谜语、想故事等方法识记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音近字、形近字或基本字带字),能准确认、读。

  2、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6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的故事。

  4、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创新写作,改写故事,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会正确使用网络留言板。

  2、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

  3、学生能熟悉运用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等识字方法。

  4、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资源】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教师一套大号演示卡片,学生每两人一套小的卡片)。

  【过程】

  1、活动:

  第一阶段:

  学生自读、领读、赏读、教读,整体识记、感悟文章。

  第二阶段:

  使用课件,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巩固认读。

  第三阶段: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看着课件中要求读一读的词,边读边做动作来表达词意),感知词意,强化识记效果。

  第四阶段:

  教师少教或不教,采用玩字卡游戏,让学生自己在相互协作中,互教互学,寓教于乐。

  第五阶段: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利用网络创新造句和写作。

  【评价方法】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

  2、协作学习情况。

  3、识字:

  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4、课文内容理解:

  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5、创造性思维:

  改编的故事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具有新颖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轮子的作用。

  4、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准备:

  螺丝刀、扳手、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地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二、杠杆和轮轴

  1、多媒体出示石磨工作图。

  (1)学生观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处?

  (2)进一步分析石磨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试着找出石磨杠杆的三个点。

  2、多媒体出示汽车方向盘图。

  (1)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并试着找出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

  (2)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3、教师介绍: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4、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三、巧用“轮子”

  1、谈话: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对轮子进行改造,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2、多媒体课件出示改造的“轮子”。

  3、小组讨论: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4、交流。

  四、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1、分组观察吊车图片,讨论

  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2、交流。

  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

  (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

  (2)交流研究计划。

  (3)分组实施研究。

  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

  4、交流研究结果。

  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

  五、研究另一种“轮子”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

  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

  4、交流研究结果。

  六、课后作业:

  设计一种新“轮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