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4 09:31:3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结合上单元给“提手旁”、“足字旁”、“草字头”的字分类,巩固学习“木字旁”的字,结合各种生活字牌认字。

  2.区分形近字,利用组词释义讲解;

  3.口语交际教师提示,分层加深。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区分形近字,并能用“越……越……”说句子。

  2.能看图操作,口头说完整的.话。

  重点难点和突破:

  1.给生字按部首归类是认识偏旁的方法,也是帮学生回顾生字的过程。让学生多回忆,能够补充课外生字。

  2.重点讲解“越……越……”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意思后能够用“越……越……”说一句完整的话。

  3.本单元口语交际是动手操作和交际相结合的形式。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求说完整的句子,教师要给学生提示:用上:先……然后……,最后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多练习几遍。

  模式方法:利用图画合作学习、教师提示。

  作业设计:用句型说话,看图说一句或两句完整的话。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学生多回忆,多认字,通过部首给生字分类。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认广告牌商标等认字。

  3.形近字是学生易混内容,让学生多说多讲解,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记忆。

  4.看图说话要分层教,分层提示,让学生在说通顺的基础上,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话,慢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次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教师们讨论热烈积极,收获丰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表达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捕捉习作素材。

  过程与方法:能够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写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情感与态度: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突破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技术平台:课件。

  情智在线: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0分)

  同学们,在寒假生活中,你都有哪些新的见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见闻要告诉大家,请以信息短波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二、不拘形式,交流见闻(20分)

  1、什么是见闻呢?都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同学们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2、明确表达要求:内容要真实、有趣:表达有条理、有重点;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三、个性表达,练习见闻(10分)

  1、请2个同学讲清楚自己的生活见闻,其他同学根据作文要求认真评议、补充修改;可组织同学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锻炼学生即兴表达能力。

  2、随机解决同学在习作中的疑问并进行小结。

  3、把自己的见闻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18 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播放情景朗读。

  四、总结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探究活动

  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比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鸡毛信》《王二小》等等,召开放事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把化石拟人化和前后响应的写法,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培养起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与关键: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精心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多媒体)

  2、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歌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根据拼音写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3、读词、理解词语。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乌有:虚幻,不存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引劲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3、抽生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2、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3、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多媒体)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6、自主探究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诗的第1、2节一连用了6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c.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e.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7、诗的最后一节和第1、2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最后一节回应第1、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8、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讨论后回答)

  (1)生命的起源。(2)生物进化的历程。(3)人类的出现。

  9、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诗中第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

  进化的科学观点,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10、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人格化,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对这首诗的通读学习,你有什么体验或感悟?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五、拓展延伸

  见《鱼化石》艾青著

  六、作业布置

  1、这首诗里,作者运用了 的手法,将 当作可以和我们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 。

  板书设计:

  16.化石吟

  发问 想像——

  遐思 飞跃——神奇景色

  回答 呼应

  科学神奇——人类伟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