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阅读报纸、杂志时,常常会发现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优美的语言、图片等,语文教案-语文实践活动《制作剪报》。但是,时间一长,当我们需要用到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这种情况是否也在你们的身上出现过?那么,该怎么办呢?
2、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很多人自制了剪报。你们看,这就是老师、同学做的精美的剪报。
展示几份教师或学生做的剪报。
二、分组讨论做剪报的知识
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共同讨论:
1、制作剪报的'步骤。(阅读——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分类──粘贴──装饰──命名。)
2、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材料?(能增长知识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语文实践活动《制作剪报》》。)
3、从何处收集材料?如何收集?(可以到书刊上收集,也可以到网上查阅,并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再将它打印出来。是自己的书刊,可直接剪下;不是自己的,应先将有关内容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4、如何分类?
5、打算给剪报起个什么名字?(根据收集的内容,起相应的名称。)
6、如何能够将剪报装饰得更漂亮些?(可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可以电脑绘画,也可以加上些花边,还可以贴上自己平时喜欢的图案等。总之只要自己喜欢、满意就行。但一定要清楚、简洁,不可太复杂。)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带来的报刊进行阅读、剪贴。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自行改进。如,如何将所需内容剪得整齐?如何才能贴得平整?
课堂上做不完的,可带回家继续做。
四、展示观摩,交流评点
1、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剪报,介绍自己这份剪报的名称、制作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2、班级举办一次自制剪报展示会。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五、总结
制作剪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只要我们平时多看书、多看报,及时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慢慢地,你就会拥有一本本内容丰富、精致美观的剪报。它们将成为你的小小资料库,成为你亲密的伙伴。你将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今后,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互相交流、展示自制的剪报。到时候,我们还将评选优秀剪报。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榜上有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方法读——讲——读——赏——读。“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课前准备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过程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任务: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导语:前节课,我在你们的带领下遨游了(楠溪江等)风景优美的地方,真是大饱眼福。今天,就请大家跟我去做一做男女大挑战的游戏。
一、 我的发现
(一)牛刀小试(文中句子)
1、创设情境:善于学习者往往具有很强的观察力,现在我们就按男女分为2组探索队。看看我们从对方的句子中都会哪些发现。
2、生代表上台抽读其中一组句子大声朗读(大屏幕上同时出示相应句子)。
如: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女生根据听与看去发现。女生邻桌可相互交流发现,请女生代表谈发现(其她女生可适时补充)。
3、女生代表上台读剩下的句子。
如: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男生根据听与看相互交流发现。男生代表谈发现(其他男生可适时补充)。
4、结:男女生的表现不相上下。接下来请男女生代表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归纳一下你的发现。(如:我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往往不相同。)
(二)你追我赶(课外拓展:机动)
1、通过刚才的比拼,男队与女队都顺利过关,我们分别为他们加上一颗星。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这样的句子。谁说出一组,就为他(她)的队加上一颗红星。
2、男队和女队准备句子。
如:节日的大街真热闹。
这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土地,几乎年年都要闹水灾。
别闹了,快点去把作业做好。
昨天,狗妈妈生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狗。
小红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学生。
这玉米是生的,等煮熟了才能吃。
3、请代表互相问答(其他队员可适时补充)。
4、统计各队得星情况。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引:小朋友们的语文知识真多,这几个很好的例子为你们的队都添上了几颗星,接下来我们继续比赛。
1、出示词语,自由朗读,发现词语的特点。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 …… ……
2、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指导掌握“又……又……”式词语的特点(相反的两个方面不能在此出现:如“又大又小”、“又黑又白”等)。
3、男队、女队自由说相应特点的其它词语。
如:明明白白 又肥又厚 不三不四
清清楚楚 又高又大 不言不语
4、表现好的各加五星,统计得星情况,激励。
(二)读读背背
1、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古诗名句,接下我们进入“读读背背”,让我们来比拼记忆,撞击知识,以自己的实力为自己队赢得更多的星。
2、读诗句,谈体会。(比记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男队、女队代表朗读,齐读。
男队、女队代表谈对句子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3、三分钟试背,男女队赛背。(代表会背,全队基本会背一句,各加一星),齐背。
4、说说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古代诗句。(拼知识,适时加星:机动)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5、统计得星情况,总结。
三、作业
接下来看一下男女队的得星情况,看来各队都有上好的表现。今天我们回家要完成几个任务,下节课再来比比课外的表现。(可任选其一)
1、看课外书,了解一些祖国名胜。
2、课外搜集古诗中的名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
(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
(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
(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观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色。多场面描写,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原文还有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游泳健儿水中表演的精彩场面,以及观潮时的盛大场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而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江潮的壮观、江上活动及观潮场面的盛大,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文后附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表现大潮的雄伟壮丽。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现代文编排在一起,两片文章在内容上有共同之处,所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现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对于特别的难于理解的名词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 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3、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4、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或播放视频)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文章自由读。读准字音。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写得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海边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着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 检查背诵《浙江潮》点面结合,随机抽取。
三、 自读自学《观潮》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散文《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全班共同学习“潮来时”,课文4—5节。
放映大潮到来时的食品资料,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形: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四、对比较阅读《浙江潮》和《观潮》
教师范读《浙江潮》指名朗读《观潮》,思考,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只要说出一个是古文,语言很简练,一个是现代文,描写细致即可。
五、写作指导
1、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相同的写景的办法。比如说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读文章,感受这些方法的。
2、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六、布置作业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
(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
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
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读写结合。
5.紧扣“绝”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1)交流对 “绝”字的理解。
(2)从“绝”字中发现文言文语言的特点。
(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三)组合阅读,触摸知音文化
1.出示诗文,表达感受。
2.自读诗句,积累语言。
3.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2
语文教案03-22
语文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