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0 09:17:14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怀着愧疚之情,为孩子摘回一串葡萄时,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冒着危险告诉孩子快逃,自己却被猎人逮住了。小狐狸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母爱,是人间永恒的爱,无私的爱,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6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会书写8个“会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师: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那么有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的是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克服了很多困难甚至为了保护小狐狸不惜被猎人和猎狗追杀的事。

  师:说的真好,那你知道狐狸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关心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很爱的小狐狸。

  生:因为狐狸妈妈不想让他的小狐狸受到伤害。

  师:对,狐狸妈妈这么做,正是体现了,他那崇高而又伟大的母爱呀?

  二.细读品味,指导朗读

  默读,思考问题

  师: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无论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还是危难时的重要决择,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而课文中狐狸妈妈的爱更是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那么,你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他的孩子呢?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词,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从这些句子,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重点部分理解,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先交流到这里,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出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中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感觉“这就去”就是马上就去,狐狸妈妈听到小狐狸饿了,就想让他快点吃到好吃的,说明妈妈不想让小狐狸挨饿,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板书“这就去)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我还知道狐狸妈妈要给小狐狸找好吃的,这个好吃的一定是小狐狸最爱吃的?

  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

  师:当狐狸妈妈知道小狐狸饿了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着急,非常的心疼.她恨不得一下子就为小狐狸拿来他最爱吃的东西,那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同桌之间先来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出狐狸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了吗?小狐狸饿的直哭,狐狸多想让小狐狸快点吃到好吃的呀,谁能比他读的再急切一些呀?

  指名读(还是有点不到位)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读一遍?指名读

  师:真不错,从你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狐狸妈妈急切的心情,体会到了那种深切的母爱.下面,我们往下看,谁来说一说,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的?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原来,她打算去村里摘一串葡萄,这会儿正拼命地跑着赶路呢!”我从“拼命”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找吃的,用出了全身的力气,非常辛苦。

  师:(板书拼命)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在一条崎岖的路上,忽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狐狸。他快速的跑着,用劲全身力气的跑着,拼命的跑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狐狸妈妈已经跑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

  生:我看到狐狸妈妈脚都跑出血了,也顾不上休息。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狐狸为什么如此拼命的奔跑呢?他心里在想什么?

  生:因为她想快点为小狐狸找到好吃的。

  师:对,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而如此拼命,还是体现了她对小狐狸爱。

  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妈妈的这种爱。我们再看看下一部分,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在第三自然段找到这样一句话。“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双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我从“终于”一词感觉到狐狸妈妈给小狐狸找吃的非常辛苦,非常的不容易。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她不容易的?

  生:因为,她要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还要翻过第三座山,路那么远,而且山路一定不好走,所以我觉得路上他一定很辛苦。

  生:我想狐狸妈妈去的时候要翻过三座山,回来时,还要再翻过三座山。回来时一定会比去的时候更辛苦。

  师:是啊,狐狸妈妈要走这么远的路,真辛苦。你还能从哪里看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出狐狸妈妈很辛苦。“她跳到了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急忙忙的往回赶。“这里狐狸是“跳”到葡萄架上的说明葡萄架很高,狐狸已经翻过了3座了,还要跳到那么高的葡萄架上去摘葡萄,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出狐狸妈妈很辛苦。

  生2:狐狸摘了一大串葡萄,一定很重,但它们还要把它叼在嘴里,翻过了3座上,所以我觉得狐狸妈妈很辛苦。

  师:同学们体会的可真好,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找吃的来回要翻过六座上,如此遥远、如此艰辛,但她却没有停下来休息过。那么,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力

  生:因为她爱小狐狸。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部分中还有那里可以看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呢?

  生:我还从这句话感觉到狐狸妈妈很爱小狐狸。“孩子一个人在家,不会被凶狠的老鹰抓走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狐狸妈妈尽管很累,却一心想着它的孩子,担心它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一部分同学们体会的真好,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为孩子担忧的焦急心情,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让我带着刚才体会到的情感,想象一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小狐狸找吃的拼命奔跑的情形,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狐狸妈妈的'心情,读出狐狸妈妈的辛苦,读出狐狸妈妈的爱。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一看狐狸妈妈到了葡萄架下说的那句话,想一想,当时她说那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着急。

  师:还带着一份恳求。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这一部分我们就说到这,下面我们看下一段,从这一部分中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在下一段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狐狸妈妈大喊道:‘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狐狸妈妈说这句话时是在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下?

  生:是猎人和猎狗就要来了的时候

  师:狐狸妈妈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她想让小狐狸逃跑

  师:要想让不狐狸听到她的声音,狐狸妈妈应该怎么喊?

  生:大声地喊

  生:用劲全身力气地喊

  生:非常着急地喊

  师:猎人和猎狗马上就要来了,这时候跑回去通知小狐狸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狐狸妈妈大喊起来----

  生齐:呜----孩子,危险!快逃呀!

  师:同学们喊的真好,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狐狸妈妈这么喊,还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生:被猎人和猎狗听到,狐狸妈妈会有危险。

  师:难道狐狸妈妈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狐狸妈妈还会为什么为么做呢?

  生:因为她宁可让自己有危险,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有危险。

  师: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也要保护自己孩子的精神,还是母爱呀!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小狐狸安全了,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又在哪里呢?下面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课件出示最后两句)同学们放下书,看屏幕上的句子,齐读

  师: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明白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了吗?

  生:这棵葡萄树是妈妈留下来的

  生:是狐狸妈妈当年摘的那串葡萄自己长出来的!

  师:妈妈留下了葡萄树,可是狐狸妈妈现在在哪呢?在当年猎人和猎狗追杀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被猎人抓住了。

  生:狐狸妈妈可能已经逃跑了,现在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呢

  生:狐狸妈妈可能受伤了,被好心人收养了。

  师:不管狐狸妈妈现在身在何处,不管狐狸妈妈是生是死,小狐狸时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妈妈。此时此刻,他品尝着香甜的葡萄,回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妈妈的笑容,妈妈的话语,都让他深深地怀念。于是,他不禁放开嗓子喊到--------

  生齐:“妈妈,您在哪里?“

  四.小结

  师:学到这里,这篇课文我们就基本上理解完了,下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文章的课题。妈妈留下的葡萄树,那么你觉得这树葡萄树的含义是什么?它代表着什么呢?

  生:这棵葡萄树代表的是狐狸妈妈的爱。

  师:(板书“爱”)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再次去感受一下狐狸妈妈那伟大的母爱。

  师配乐读全文

  五、情感延伸结束课堂

  师:同学们,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下面就让我们从一组图片中去细细体会一下吧!

  课件出示一组图画。

  师:看到这一张张图片,你是否也有所感动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老师也不例外,正是我妈妈那无微不至伟大无私的爱,才铸就了今天的我。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没能理解感受到妈妈的爱,直到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了孩子的妈妈,当我把自己全部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妈妈的爱。原来我的妈妈一直都爱着我一刻也没有改变。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妈妈每天很辛苦,有一次下大雪,妈妈送我上学,跌倒了,我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但我想她一定很疼,她说不疼,是因为怕我担心。现在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半夜醒来,看到妈妈还没有睡,在为我整理书包,我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

  生:我想到有一次,我们班上美术课,我忘记带水彩笔了,正在我发愁的时候,妈妈把水彩笔给我送来了。那天下着大雨,我看到妈妈衣服都湿了。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师:同学们我们就先说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妈妈的爱,牢记妈妈的爱,长大以后用更多的爱去回报自己的妈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3、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4、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初步了解复姓,感受中华姓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问我:“老师,你姓什么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姓氏的课文。它的名字叫《你姓什么》。

  2、板书课题

  看老师书写课题。“女”的横不能超过撇。

  3、学习“姓”

  读准后鼻音,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4、学生介绍姓名

  谁愿意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

  5、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姓名由两部分组成,那就是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姓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家族的符号。你姓李,我姓张,他姓王。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姓。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圈画姓氏

  (1)看动画,数姓氏

  观看课文动画,数数课文中介绍了几个姓,可以用手指来计数?

  (2)读课文,圈姓氏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书本翻到57页,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①学生读文圈字

  ②指名回答,生回答一个,PPT圈出一个。

  ③同学们,把你圈的和老师圈的核对一下,都圈到了吗,没有的'赶紧补一补。

  2、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这一组姓氏,出示胡---吴

  (2)这2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胡,吴声母不同,韵母相同,读音上有些相近,容易混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们吗?

  (4)生交流(一个是古月胡,一个是口天吴)

  (5)把这2个字宝宝送回课文中,谁想来读一读?出示第一节

  (6)这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一问一答的语气。你姓什么?是一个问句。语调要上扬些。张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跟我配合读一读。老师来问,你来答。

  瞧,我们配合得多默契。

  (7)还有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吗?那么多小朋友呀,那老师问,同学们一起来答。(师生配合读) 你们和老师配合得真好。

  (8)现在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问,右边同学答。

  (9)大家读得真认真,现在请男生问,女生答。把一问一答的语气读出来了,真了不起。现在女生来问,男生回答。

  小结: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会了“胡”和“吴”这一组姓氏,其实很多姓氏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学。瞧,这2个姓,都读ZHANG。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

  3、学习第2小节

  生交流:弓长张,立早章。

  (这位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给你们的“加一加的方法,真棒,表扬他)

  (1)章,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宝宝,谁来读一读。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后鼻音) 男生读,女生读。

  (2)开小火车读

  (3)这个“张”,在这里是一个姓氏,其实它还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张(纸、画、桌子、脸、嘴)

  (4)把这2个字宝宝也送回课文中,男生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出示:我姓张,弓长张。

  她姓章,立早章。

  (5)男女生比读(适时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我们用“合一合”的方法学习了这两组姓氏,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同桌一起来学学剩下的五组姓氏,可以用合一合的方法,也可以用一个部首加一个字的方法。出示:合一合 部首+字

  (1)生交流

  (2)学习生字

  ①陈 前鼻音

  ②李 木子李

  ③孙 平舌音 开小火车

  ④双 后鼻音 两个又,但是有点不同之处,谁来说?

  ⑤耳 找个朋友,耳朵,耳机

  (3)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这五组姓氏,把它们轻轻地送回课文,一起来读一读。

  (4)有人把这些姓氏编成了一首歌,那就是我们的第15课《你姓什么》。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游戏巩固,拓展识字

  1、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我们学的这些表示姓氏的字,还可以组成其他的词语。,现在老师要送给你们几个漂亮的气球,看仔细了,一起读

  2、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姓氏,请把它写在你的苹果上。

  3、四人小组学者课文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姓氏,指名同学上台介绍贴苹果

  4、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姓氏,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什么?诸葛亮,姓诸葛。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5、介绍其他复姓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姓氏,又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姓氏,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学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师:(乌塔是德国小姑娘,她已经独自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她还要去希腊呢!xx,你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课文中第几段找到的?

  生:我是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读第五自然段)

  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要认得的字所组成的词语。

  师:大家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语: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正音)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问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好不好)

  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多个国家,他是怎么去游玩的呢?想一想她在旅行当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

  师:乌塔在旅行中是怎么做的?她为了这次旅行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你来说一说。(第七自然段)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3)、师:对于小孩子单独出去旅行的事,作者和乌塔互相交流了看法,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讲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呢?大家找一找,把它标号出来好吗?

  (生找自然段,标号)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6至9自然段)

  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师:老师有个提议,我来扮演文中的作者,你们来扮演乌塔,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吗?

  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生扮演对话,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句子和每人说只一点,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不请那几个不懂又说一堆的同学回答)

  问1:乌塔,你一个人游欧洲不怕危险吗?你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看来,你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呢。

  问2:乌塔,那么你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啊,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

  问3:乌塔,旅游怎么多国家是要很多钱的,那么你的旅费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这样啊。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还挺不错的呢,乌塔的这些回答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答: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二两句话吧。

  (生读)

  师:通过交流和读课文,乌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各自回答。

  (1)自理能力强。

  (2)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师总结:乌塔的独立,有计划,活泼开朗都值得我们学习。乌塔也同样问了一些有关中国孩子旅游的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国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同学们,交流交流吧。,读完课文以后同桌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交流。

  2、师:同学们,这一回呀,老师想来扮演乌塔了,你们就是中国孩子,我们再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好吗?

  生:好。

  问1:你们中国孩子,也是这样旅游的吗?

  ——那不对啊,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呀,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有时候我就单独出去玩,为什么爱你们就不能让你们出去玩呢?(国情不同、家庭因素)——这回我明白了。

  (师生再次交流,顺势引导对比中外少年儿童的不同,点名国情不同、条件限制等)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纷纷发表,师随机引导,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不可以)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节课不是号召同学们全部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肚子去旅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有独立的意识,最起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应该能做的到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 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 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iL我们懂得了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

  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 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读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很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看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

  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l. 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3.建议每周读一本好书,并摘录好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认真写不限题栽的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齐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自由写。

  2. 可写景,写事,写入,写心里话,写想象作文

  3.动笔前要先认真思考,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出来。

  4.作文要具体、清楚。

  5.不写错别字。

  6.自己定题目。

  7.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三、写前谈话,拓展思路。

  1.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快乐和伤心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把这件事讲清楚.要让别人听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钟,发言三一五分钟。同桌可互相提醒、补充。

  3.师听取后可邀请一、二个口齿较清楚,发言较流利的同学上来试说说,全班帮他补充。

  4.试着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把刚才所说的事补充修改一下。

  四、动手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可以边写边修改,也可以写好后读一读,边读边改。

  五、作业。

  继续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就批改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本单元写作情况。

  二、欣赏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读。

  3.说说该习作好在哪(字词、句、布局谋篇、内容)。

  4.指名读读自己习作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读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说说如何修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如:

  改错字:在字的四周画 ,同时在错字上面写上正确的。

  删除字:在余字的周围画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处画 ,引到空白处画一个方框,框中写上要添加的字。

  换顺序:用XX XX划过来。

  4.再话修改后的习作,比较。

  5.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抄正。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感受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巧。

  二、自主预习

  作者与青少年的对话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作者以和青少年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便于直接抒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的感染力。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语言

  1.本文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整篇生动形象,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请就文中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1)比喻:“为你打开一扇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并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种神秘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排比:“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2.本文的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这些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内涵,“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课文中指代青少年读者,语气亲切,增强了的感染力。

  (二)品味情感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喜爱和感悟。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心和信赖,由此而转化为亲切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备受鼓舞。

  四、板书设计

  词汇丰富多彩

  抽象的概念人格化

  亲切的语气

  真挚的情感文学的魅力

  五、课外拓展

  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陶醉、沉迷。那么作者的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帮助理解。

  明确: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两句,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从起义到失败的经过及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月牙儿》是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课文。以“月牙儿像什么”这句富有情趣的话3次设问,记述了妈妈、爸爸、“我”对月牙儿形象的感悟,语言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快乐读书屋”课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释放每个个性世界的潜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字卡、根据生字编写的语段《兔爸爸割草》和儿童诗《云》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伙伴互动。

  与同桌或前后桌学习伙伴分节轮流读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赛读评议。

  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赛读,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读后,进行自评和他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超过了别人,哪儿读得有不足。

  4、集体交流。

  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二、自我展示。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角度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情感投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美、内容的美、大自然的美。

  1、我会背:争做小演员。把《月牙儿》这首诗背诵下来,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2、我会读:争做小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外儿童诗歌《云》。

  3、我会写:争做小作家。题目《月儿圆圆》《太阳》《星星》《云彩》。要求自选一题,模仿《月牙儿》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对它们的喜爱表现出来。可以课后找一两个好朋友合作完成;喜欢画画的还可以画一画。

  活动过程。选择展示项目——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出优胜者。

  三、检查识字。

  1、字卡开火车认读或看生字表认读。

  2、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语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成果。(微风中,兔爸爸翘起短尾巴,挥动着镰刀在割草,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谣,眨眼间割了一篮子。)

  四、推荐作业:

  课外选读一首写太阳、月亮、星星的儿童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