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0 08:55: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热爱大自然。学习写回信。

  2.过程与方法:自觉,理清文章一共讲了几层意思。找出具体的句段感受语言的美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投身大自然的作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谈论法

  教学建议:

  大自然,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蓝色的大海和连绵的群山。教学之前我们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好的景物,去观察大自然中奇异的事物与景物,倾听大自然给我们讲的故事。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五光十色,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体验到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了解自然,丰富课余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信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张海迪是怎样引导小鸥认识大自然并争取投身大自然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张海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认识张海迪,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

  2.过渡。

  坚强的张海迪又坐在轮椅上开始了她的工作,这一次她在做什么?

  (给小朋友写回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了解并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张海迪在给小鸥弟弟写回信。

  第2自然段:简述小鸥信中的主要内容。

  第3自然段:表达对小鸥的同情,讲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帮助。第4自然段:讲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从而变成了伟大的诗人。第5、6自然段:假设小鸥来到乡下,引导他学会观察大自然。

  第7自然段:希望小鸥能如愿到乡下去,并教给他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

  第8、9自然段:告诉小鸥有小朋友来找自己,信就写到这为止。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找出作者写得好的片断,欣赏好处。

  同桌或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交流归纳。

  2.明确,可能涉及到以下内容。

  (1)第3自然段:

  ①作者略写自己的疾病情况。

  ②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好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自己的乐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作者对大自然的幻想,表现出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第4自然段:

  ①举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例,说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

  ②将大自然当作人来写,进一步表达张海迪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最后一句话明确地告诉小鸥一定要投身大自然,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3)第5、6自然段:

  ①以假设的写法引导小鸥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这样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易于接受,这就是张海迪写信与人沟通的奥妙,没有说教者的口气。

  ②大量使用疑问句,引导小鸥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大自然,语言亲切。

  (4)第7自然段:

  ①一共讲了两层意思:再次肯定到大自然中去的重要性;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交代小鸥千万不可荒废学业。

  ②作者的口气始终是亲切的,主题是鲜明的,先是委婉地肯定爸爸妈妈不让小鸥去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坚定地表示大自然有学不完的知识,最后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这样的沟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从中可以看出海迪姐姐真的是小朋友的知心人。

  四、自由谈读信的感受

  1.同桌或小组交流。

  2.汇报。

  (1)读了张海迪的回信,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向往大自然。

  (2)读了张海迪的回信,认识到给人写回信要根据要求进行明确的回答,回答要令人信服,口气要亲切,要善于引经据典,让人心生佩服。

  (3)从信中可以感受到张海迪姐姐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小结

  张海迪在回信中援引自己与泰戈尔的事例,观点鲜明地阐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正如诗人杜甫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投身于大自然,从中获得成功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张海迪的资料。

  2.模仿《大自然,你好》给朋友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 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①挂图、生字卡片。

  ②投影仪或幻灯片。

  ③列宁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②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jìn”,而不是“fǔjìn”)

  c.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②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③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巩固识字

  ①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②做游戏巩固识字。(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就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指导书写

  ①重点指导:“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②练习写字。

  ③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

  ①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a.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之间交流,随机理解“附近”“当地”。

  b.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体朗读第1、2段。

  ②学习第3段。

  a.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表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学生的画或老师自己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c.谈感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第4段。(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④集体朗读全文。

  创编表演

  ①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②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鸡蛋保护器的实验)当实验失败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实验成功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实验总是有成功和失败的,这不,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将一个实验在其它国家进行操作时都失败了,可是唯独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这位教育家的表现是这样的——

  3、(出示最后一自然)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只是简单的一读,我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你们个个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激动吧!(齐读)

  4、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 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肯定掌握了。指名分行读。

  (1)读得很好,尤其是这两个词。(课件用红色标出)。谁再来读一读。

  系着 不假思索

  (2)“系”和“假”这两个生字宝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指名说,并组词。

  (3)可是这里读“jì” 和“jiǎ”,送进一起读读。

  (4)其他的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3、读得真不错,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指名分节读1至11自然段)

  4、读了课文后,谁能用上“谁让谁做实验,结果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三段

  1、想了解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课件出示插图)看图说说实验的工具和对象。

  2、那实验的规则呢?哪位教育家大声地宣读一下这个实验的规则。

  课件显示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指名读,齐读)

  3、 就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以前都失败了呢?

  (再出示最后一段)谁来说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自私自利)

  4、可是这三位中国小朋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回到实验现场,好好的研究研究。

  四、学习第四至十段。

  1、默读4—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特别深的'句子。

  2、学生反馈

  预设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轻?(学生:因为这个女孩是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你读书真用心啊。

  (2)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学生: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快点,那么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真好,你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真了不起。

  (3)现在我就是那个教育家,你们就是那个女孩,我想再现一下当时那个紧张的情景,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指名1+1+1;齐读(一起来)

  3、引读:“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我想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小女孩,你刚才跟两个同伴说了什么?(指名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句子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当时你想都没想,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不假思索)

  (2)那就请你不假累索地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相信小女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把你们想说得话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先人后已 沉着冷静

  6、其实这次实验的成功还离不开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团结合作。(板:团结合作)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已、沉着冷静和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才能让这次实实验取得成功。怪不得教育家激动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再现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孩子们,教育家的哪个动作最让你深有感触?(抱起)

  3、你能把教育家的激动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先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做为一个中国人,老师的心里更激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5、师总结:是啊,小女孩先人后已、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打动了教育家,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无比敬佩,把她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走。

  六、快乐写字。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我们的快乐写字时间了。

  1、出示:绳 险 俩 堵 瓶 顺

  2、你发现了什么?写字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3、特别是哪一个字要老师范写。

  “瓶”

  4、学生书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大自然去找春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美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出示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2、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遇到生字先划下来,再多读几遍。

  三、认读生字。

  四、认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教师带读后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五、指导逐节理解:

  1、按照学生的.描述板画“春雷”与“柳树”。

  2、照学生的描述板画“春雨”与“柳枝”。

  说说图片中初春的景色。

  学生拼读课题,书空课题后,再读课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如果读错,再加拼音拼读,集体订正。

  认读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1、诉说春雷的样子与声音。

  2、诉说春雨的样子与声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复习拼音、练习生字的笔画顺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拼读能力。

  对生字进行正音。

  理解词语含义。

  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

  吃、喝、洗、敷、熏、灸、逛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诗经》知多少1、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课前已布置预习)2、学生发言,补充。3、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三、四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到研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