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瓣飘香》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瓣飘香》教案 1
教学内容:
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请看,这一丛月季花怎么样?让学生
从花的形状、颜色清新等感受月季花的美丽。
2、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月季花的美丽?(红艳艳)学生齐读一自然段。3、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知道《花瓣飘香》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你认
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自读感悟
1、提出自读的要求: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有关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铅笔在书上勾画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探索
1、孩子们读的多认真呀!能把你学习的收获向学习小伙伴说说吗?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三)、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相关的课文内容)
过渡:孩子们讨论得多激烈啊!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1。学习课文的5自然段。
1)、学生读出勾画的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教师跟着出示句子: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低着头不好意思。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觉得自己摘花做得不对)
过渡:你从哪些地方还看出小女孩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呢?
2、学习感悟3自然段。
1)指名读3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3)、教师引读:小女孩知道摘花不对,因此被人发现时不知所措,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能把小女孩没说完的话说完吗?学生想象小女孩说的话。
3、学习感悟2自然段。
过渡:你从上文的哪个自然段看出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指名回答读2自然段。
2)、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教师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3)、学生全体学小女孩摘花,师读2自然段。你就是这位小女孩,通过刚才的摘花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很爱花)
4)、让我们一起读2自然段,夸夸这个爱花的小女孩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4、5自然段。(读出作者温和的语气)
5、学习课文7自然段。
1)指名读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课件出示: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2)你读这一句的时候,心情怎样?(前一句难过,后一句高兴。)指导朗读,抽读、范读、男女生读想结合,师生评议。
6、学习课文9自然段。
1)、指名交流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课件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读了这句花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很难受。)因此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2)、指导朗读。
小结:真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呀!同学们想读读这懂事的好孩子吗?
7、同桌分角色练读4——9自然段的.对话。
8、指名分角色读,评议。
9、全体学生分角色朗读,喜欢读那一个角色就读那一个角色。
10、读得真感人啊!此时,你最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小结过渡: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学习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指名交流。
2、齐读11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3、口语训练: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作者的母亲看见了月季花又会说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过渡: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课文用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她不仅爱花,更爱父母。她摘的花瓣的芳香飘到了她妈妈那里,她妈妈高兴;飘到了作者那里,作者也学着送花给自己的妈妈。孩子们,相信你们也闻到了花香,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孩子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2、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心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和懂事吧。也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吧!
四、作业:
1、抄写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2、朗读课文。
板书:
6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瓣
送妈妈
(懂事孝心)
“我”买花
《花瓣飘香》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充分朗读,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领悟第一段。
1.自读,思考: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花美吗?课文是怎样写它的美的?
2.美美地朗读第一段。
三、精读领悟第二段。
1.自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会产生下列疑问: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了一片花瓣?她为什么那么小心?为什么她要“飞快”地跑远?
请能解释的同学当场给以解答,不能解答的在学习下文后再回答。[
2.小女孩摘花瓣时既小心,又慌张,谁能把当时小女孩的这种情状读出来?(指导朗读)
四、精读领悟第三段。
1.自读,根据提示语把人物的对话读准确。
2.同桌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逐段(自然段)默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将自己心里产生的疑问向你的同桌提出来,看谁提的问题多。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存在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问,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交流,结合指导朗读课文。
(1)小女孩被“我”叫住后,为什么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2)“我”为什么“轻轻地问”,而不是大声责骂?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4)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
(5)小女孩跟我说话时,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结合将第二段中的.疑问一并解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6.“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请用直线画下来,然后读一读。
五、精读领悟第四段。
1.自读。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为什么我要把买来的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小结:小女孩那么敬爱自己的父母,她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这个成年人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此把其中的一盆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希望她老人家见到后也能十分高兴。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小女孩的那美好的心灵作个比喻,你打算把它比作什么?(美丽的月季花)
小女孩那真挚、纯朴的亲情,使“我”这个成年人也受到深深的感染,就仿佛什么?(月季花飘出的浓浓的花香使人陶醉)
所以,课文用“花瓣飘香”作题。
板书:花瓣飘香
美丽心灵感动了“我”
六、练习:模仿课文中写人物对话的方法,从下列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情景一:“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情景二:“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1.独立思考——同桌合作、设计对话——同桌练习对话——指名对话。
2.将对话写下来,注意写好提示语。
设计意图:
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主体,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上述情景,使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对话形式进行人物对话的迁移练习,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七、作业。
1.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把有关句子写下来。
2.仿照课文对话的写法,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附板书设计:
5花瓣飘香
美感
丽动
心了
灵“我”
《花瓣飘香》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花瓣飘香》教案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在品读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使情感升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花瓣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生(1):这是一片红艳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瓣。从“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看出。
生(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从“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看出。
生(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花香的花瓣。从“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课题看出。
师: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生答略)
生练说基础上师小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那小女孩捧着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1):从“小心”、“捧”、“飞快”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2):“小心”说明小女孩怕摘坏花瓣,妈妈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妈妈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飞快”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让妈妈高兴。
师: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那现在再来看填空: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
生(1):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这是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心爱护的花瓣。
师:这是一片与众不同的花瓣,包含着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教师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达到深入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笔者将这种训练方式巧妙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分层阅读”,就是教师在深入研究文本,开发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并加以“提炼”。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知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碰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可少的第一程序。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第二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谛!
《花瓣飘香》教案 5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花瓣飘香》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小女孩的懂事。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练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示实物)这是一枝月季花,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仔细观察它的枝、叶、花,然后告大家。
2、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月季花有关的.课文。题目是——《花瓣飘香》
指导朗读:把香味读出来
3、过度:题目中一片花瓣很神奇,香飘四方,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完后,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2、花儿与花瓣哪个香味更浓,不需要我说,然而,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呢?
3、那么,小姑娘为什么摘花瓣,她是怎么摘的?老师对这些也很感兴趣。
下面请同学再把课读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段落。
四、再读课文
1、交流情况(节2、7)
2、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a、齐读(节2)
b、读后填空: 小女孩 地摘花瓣。
c、自由读,划出“小心”的词,指名回答,动作演示。
d、小姑娘为什么如此小心?是为了安慰病中的母亲,所以摘了一片
f、小结:这真是一个守公德、有孝心的孩子。
3、节7:
a、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呢?齐读后练说:小姑娘 她的妈妈。
再读,体会。
b、真是个 的好孩子。
五、过渡:花瓣的香味飘呀飘,飘的很远很远,哪些人闻到了花香?他们闻到了香味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下节课我们来讨论。
六、学习生字:
刚才我们读了生字,你以为哪个字最难?(根据学生所提)
1、范写,描红。
2、完成其余描红。
板书设计: 17、花瓣飘香
小心:俯、摘、捧、跑
《花瓣飘香》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手足无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沛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质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同学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烘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俺们一起走进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同学: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局部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同学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同学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同学思维,启发同学提问。(出示同学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身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身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同学上台扮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同学评价。
5、请扮演同学自身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括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手足无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俺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俺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俺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身错了,俺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同学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捍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小朋友?(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小朋友?(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小朋友。(同学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小朋友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身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置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花瓣飘香》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3、能够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查阅资料:与关《西游记》的知识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1、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生生交流自学情况 。
三、分段朗读课文,按自学提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逐段默读课文,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可作简单批注)。
(2)说说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全班交流。
(对1.2题的交流,要求不要过高,能抓住各段的要点、能说清楚各段的要点即可。但是不论简单些还是详细些,都要指导学生把话说明白,说连贯。)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可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然后抄写下来。(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如: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遂有通灵之意。”(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优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写出了石猴的敏捷可爱。)……
五、课外阅读扩展。
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回。
《花瓣飘香》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爱,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读得真好,老师就好象闻到了飘来的淡淡清香。
2、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学习课文1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丛月季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来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板书:懂事(爱花爱妈妈)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欢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远了。
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读体会。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读体会。
(2)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体贴妈妈的。
卡1:“妈妈生病了,......妈妈会高兴的。”
交流,读体会。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妈妈生气。”
交流,读体会。
2、小结:为了......虽然爱花......但还是......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啊!
3、与小女孩对话的还有一个我,我们来读一读我说的话。
读句子,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齐读11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动的?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师范读这一段。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还有一句原话:妈妈,我没有钱买礼物,但这是我亲手做的,意义不一样。
2、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3、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
(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教案 10
一、读课题。(第一遍读得不怎样)
师:使劲闻一闻,闻到什么了?
生:闻到花香了
再读课题,有味多了。
二、初识花瓣
师:课文中有好几个描写这片花瓣的词语,想读一读吗?
1、出示词语:红艳艳、露水、绒布、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用上以上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①:这是一朵红艳艳的月季花。
生②:这是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
生③:这是一朵摸上去象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清香的花瓣。
生④:这是一朵红艳艳的,有淡淡清香的花瓣。
师:我家门前就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引读
“红艳艳的花朵。”你有没有看到这美丽的花朵?再说一下。
三、感悟花瓣
1、那红艳艳的花朵多令人喜爱呀,可我有一天清晨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第二段,看你们能不能也看到那个情景。(自由读)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①: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摘花瓣。
生②:我看到小女孩在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生③:我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飞快地跑走了。
生④:我看到小女孩是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带露水的花瓣。
师:真会读书,一边读一边看到了那个情景。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看到的情景。(生齐读)
2、再细细读一读,看看哪儿引起了你的注意,想一想为什么会引起你的注意?
学生读后交流
生①: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②: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花瓣?
生③:她为什么要摘带露水的花瓣?
生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花瓣?
生⑤:她为什么要飞快地穿过田野?
生⑥:她为什么不摘整朵花,只摘一片花瓣呢?
3、是啊,小女孩的行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产生了疑惑。她的行为也让我,花的主人满腹疑问。一天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被我叫住的小女孩会是什么样子?
(相机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4、其实我是个有心人,我叫住小女孩,并不是要责怪她,而是要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会怎么问,小女孩又是怎么回答的?[
自由读课文4—9小节
5、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为什么这样读?(轻轻地,怕吓着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舍不得)
师:她为什么那么不好意思?
生:因为她很爱惜花,她也舍不得摘花,而她现在摘了别人的花瓣,她心里很不好意思。
师:“我”又为什么说话那么轻?
生:怕吓着小女孩,叫住她,不是要责怪她,而是想解开心中的疑惑。
男女生分读
6、摘花瓣做什么呀?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划出:“妈妈生病了”这句话谁会说?为什么这样说?
“妈妈会高兴的”充满希望的,再读一读,为什么妈妈会高兴?
生①:妈妈很喜欢这片花瓣。
生②:妈妈看到女儿送给自己的礼物,所以会高兴。
生③:妈妈看着花瓣,感受到了女儿的孝心。
生④:因为花瓣是女儿亲手为她摘的。
生⑤:妈妈看着花瓣就像看到了自己孝顺的女儿。
……
师:轻声练一练,读一读,指名读。我是花的主人,听了你这番话,心里真的很感动,谁还愿意说一说?说得真好,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听着听着,我的眼眶都要湿润了,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啊。
7、板书:让妈妈高兴
多么纯真,多么美好的心愿,小女孩是个爱花的人,她舍不得摘花,可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早点好起来,小女孩一大早从大老远跑到我家院子里,摘一片花瓣,一片带露水的花瓣。齐读第二段。
8、她飞快地跑远了,因为她希望妈妈早一点看到这片美丽的花瓣。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小女孩,这么小就懂得体贴妈妈,我禁不住要问了,“你爸爸呢?”
出示第9节,指名读,眼眶里为什么会闪动着泪花?她会想到些什么?
生①:她一定是想爸爸了。
生②:她看到妈妈生病了,担心爸爸也生病。
生③:她希望爸爸也一起来照顾妈妈。
生④:她希望一家人能团聚。
生⑤:她可能会想到妈妈在病床上,而自己在外面,家里饭烧糊了怎么办。
……
你们说得真好,因为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小女孩越想越难过,所以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齐读9节
9、老师做花的主人,同学们做小女孩,我们也来对话。(分角色读)[
听了,小女孩的话,我不禁由衷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出示:因为她懂得懂得懂得)
学生练说。
10、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生①:这是一片能让妈妈高兴的花瓣
生②:这是一片含有女儿孝心的花瓣
生③:这是一片饱含女儿对妈妈关爱的花瓣
……
1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现在,我就是母亲,你们就是课文中的我。孩子,这花真好看,还有淡淡的清香,谢谢你,我的孩子,你今天怎么会想起给我买盆花?”
你们,一定有好多话要和母亲说,是吗?把你们心中的爱都写下来吧。
几分钟后交流
生①:妈妈,我希望你永远健康、幸福。
生②:妈妈,这花的清香会让你高兴的。
生③:妈妈,这是带着我的爱心和孝心的祝福花。
生④:妈妈,谢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您辛苦了,希望这月季花能让你天天开心。
生⑤:妈妈,我想让你开心,让你知道我的孝心,让你快乐健康。
生⑥:妈妈,我祝你身体健康,不再寂寞。
生⑦:妈妈,希望你看到这盆花,就像看到我一样。
……
师:同学们都写得很好,但时间有限,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回家后请大家深情地读给你们的妈妈听,你们的妈妈一定会幸福地笑的。
四、总结
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和我们对母亲的爱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去感染更多更多的人,给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下课)
《花瓣飘香》教案 1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
2、小姑娘是怎样摘花瓣的,为什么要给妈妈摘花瓣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画出写小女孩摘花瓣动作的词语。
2、交流:俯在、小心地摘、捧着
3、从小女孩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小女孩摘花时很小心,说明很爱花)
4、谁来扮演小姑娘,表演一下摘花的动作。
5、教师相机问学生:你为什么这么小心?为什么只摘一片花瓣阿姨?
6、谁能读好这段话?
7、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小姑娘爱花,为什么又要摘花呢?为什么又只摘一片花瓣呢?她摘花瓣有什么用呢?)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他很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⑴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⑶出示4—10自然段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相机理解:不知所措和惶恐,并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
⑷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⑸指名读,分角色读
⑹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自由读4—10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能体会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把能反映小女孩懂事的语句用线画下来。⑺⑻
2、组织学生交流,并且说说理由。
A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2)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妈妈生病了,想尽办法要把最美的东西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3)指导朗读:师: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女生齐读
B
(1)“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2)南沙在我们祖国的最南面,离我们这儿很远很远,小女孩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呀,她知道只有听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才能爸爸放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3)指导朗读:小女孩在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表情?
“闪着泪花”,为什么会闪着泪花?
(4)可见小女孩心情激动,说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能读出小女孩当时的心情吗?
C
(1)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不摘整朵花是为了什么呢?
(3)是呀,小女孩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这说明小女孩很懂事。
(4)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摘了一片花瓣呢?(为了让妈妈高兴,让生病的妈妈快点好起来)
(5)不摘整朵花说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小花瓣更说明小女孩懂事。
(6)指导朗读
3、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然而她又多么想让爸爸放心,让生病的妈妈高兴,于是她选择了摘花瓣,正是这一细小的举动,让人觉得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4、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亲情,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1、引读最后一小节
2、如果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我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答?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对话。
3、大屏出示,交流对话,师作点评。
4、知道我为什么要买两盆花了吗?
5、总结点题:是呀,正是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它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我们每个八的心田。(指课题)
五、总结延伸
1、除了摘花瓣让母亲高兴以外,我们正可以怎么做也能做个懂事的孩子,让母亲高兴呢?
2、自由发表意见
3、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的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六:作业:让学生在花瓣形纸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
《花瓣飘香》教案 12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花瓣飘香》教案 13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五、板书设计:6花瓣飘香
我月小女孩不知所措
?季(实物)摘花瓣惶恐
买、送花懂事俯摘捧
爱
(小结时用红笔圈成心形)
六、作业:
必做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生字和生字词记牢、写美(方法、形式自选)。
3.结合课文及阅读材料写自己的感受。
挑战题:
1.今天中午或晚上,请你为自己的家人盛饭,夹菜,把自己怎么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写一篇关于“玫瑰花和月季花的区别”的研究报告。相信通过你的研究,会增长不少知识,有许多新的感受。
附阅读拓展材料: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修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与愉快。”
《花瓣飘香》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
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新 课 标第 一网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1)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2)、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3、指名读,分角色读
4、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5、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2)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3)听歌曲《妈妈的吻》
(4)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5)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指名表演
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飞快地 摘下
轻轻地 望着
惶恐地 穿过
小心地 问道
二、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们会说些什么?我把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时,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情、动作等。
板书设计: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花瓣飘香》教案 15
目睹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发现作为课前准备的教材解读十分重要。我觉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先澄清几个问题。
1、解读≠教学
解读虽然不等于教学,但总是想为教学服务的。拿到一文章,当我们来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总是应该尽量读得透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并不需要把解读到的方方面面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我们较全面的解读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备无患、随机应变的,而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就拿《花瓣飘香》来说,读了课题和文本之后,马上产生了疑惑:如果仅仅看课题,往往会以为这是一写景的美文,可文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课题内容和文本内容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本指“花瓣”,更代指“小女孩”。“花瓣”有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外表(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我很不愿意用美丽的心灵等词汇来定义小女孩,那会使她显得遥不可及),“懂事”就是她“美”的具体化,“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花瓣淡淡的香味倾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浸染了“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难以阻挡,于是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所在吧。
如果这课文仅仅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是不够全面的。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一个爱花的人(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是不是我亲手种植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它在“我”家门前,还开得红艳艳的。正因为“我”爱花,所以才会爱花朵般的小女孩(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呵呵),才会对被“我”家门前的花香吸引而来的摘花“小女孩”轻轻地问。这是什么?这是对心灵的.呵护,对美的爱护。反之,如果小女孩不是遭遇到了“我”,或许她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一次经历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友的疑惑:“为什么作者家门前有月季,而又去买两盆呢?”此时该解惑了吧!
其实,只有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文本的解读,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含义。
2、懂情≠动情
当我们阅读一文章时,我们很容易明白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明白什么理。比如《花瓣飘香》抒发的是爱父母之情,明的是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理。可问题是懂情并不等于动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情,情的教学才真正有了效果。当我们来阅读《花瓣飘香》时,我相信我们都感动了,被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女孩打动了。可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人父母者,是成年人。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你有了较丰富的经历和阅读史,你的情感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可打动了我们就一定能打动了孩子吗?你只要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你问他们:“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定是滔滔不绝,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说明他们也是很明白课文要抒什么情,明什么理的。可真正打动他们了吗?他们那根心灵之弦真的被拨动了吗?应该重重打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说得天花乱醉,做得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说官话,说套话,说老师需要的话,而他们的心灵之门始终关闭着没有打开。作为教者,他就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情,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从而开启他们的心灵。
怎么让学生“动情”?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文中的“动情点”,从而使学生跟文中的人产生心灵的沟通,并且是符合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心理成长期的心灵沟通。文中的小女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她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想爸爸了?是担心妈妈了?是感动恐惧和害怕?是感动孤独和寂寞?让和小女孩一般大的学生去揣摩小女孩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们就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真切话语。在用自身经验揣摩小女孩心理的过程中,学生和小女孩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的课堂或许静寂,或许凝重,如果你看到一滴泪花,听到一声哭泣,那真是情之所动,何许音乐的渲染,何许教者的煽情。
3、训练vs燃情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最近听了一节好课,我便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教室里是哭声一片!从他的回答中,可得知学生动情了,至于“情”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且不去考证,但仅从“情”的角度来教学是否成功,是有失偏颇的。许多一线老师发现,大多名师在进行公开教学时,都选择易动情的文章,搞得听课者和学生都情乎情乎的,呵呵!我想如果仅仅着眼于情,既不能体现年段教学特点,也不符合课程的要求。
《花瓣飘香》这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觉得该重点抓住这一段的教学,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说了什么,课文中一目了然,无须多费口舌。该突出揣摩的是人物对话展开时的神情和语气。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丰富的,而面部表情和语气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表情、语气这些外部之表就抓住了心灵之根。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小女孩是为生病的妈妈摘花的,她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知所措、惶恐呢?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是知道摘花不对的,她也是爱花之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越田野,跑远了。),注意“小心地、捧着、俯”这些词。可她明知不对,却为什么要做,她为什么非摘花给妈妈呢?想想整天躺在病床上闻着药水味的病人最想看到什么,想想现实中人们去看病人为什么总爱带一束花去?在矛盾的冲突中,小女孩的形象才会更显丰满。对话中,作者还有多次对小女孩神情的描写,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透过“低着头、不要意思、闪动着泪花”这些神情,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的“懂事”还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尊敬长辈之孝道上吗?
“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法才有所靠。
汪晓铅评:
非儿,我对你的三点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就备课而言,正确、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从而预设的前提。因此,作为执教者,解读既是自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
教师要通过充分的解读,获得对课文的正解,以此来保障对学生语文学习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是教师的天职。同时,许多时候,教师还要尽量估计到对同一课文可能出现的别解、新解,乃至误解、曲解。这在个人独自钻研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新课文),但有了集体研究,特别是这样的专门的探讨,就容易办到了。
对教材的“解读”应该包含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即使是“正解”,也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至于“别解”、“新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肯定;而“误解”则须消除,“曲解”则须纠正——我想这些已经成为共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总是先要读懂,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即由“懂情”到“动情”的。教师先行一步,为的是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时,积极、自主地经历由“懂情”到“动情”的过程。
【《花瓣飘香》教案 】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教案09-01
《花瓣飘香》教案04-02
《花瓣飘香》详细教案08-25
花瓣飘香优秀说教案09-14
《花瓣飘香》教案15篇09-01
《花瓣飘香》说课稿12-08
(热门)《花瓣飘香》教案15篇04-12
《花瓣飘香》说课稿范文05-07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