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的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柳宗元石笔下的小石潭和苏轼眼中的庭院月色,今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①自读一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②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指出生读错字音)
③听课文录音,注意句间停顿和作者感情。
④齐读全文。
(四)理解文意。
①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口头翻译,将难译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
②学生质疑,将做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提出。
③讲解练习三中难译句子。
(五)理清全文思路。
请学生概括各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上详写上登顶的经过
第三段写上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介绍。
2、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导游,按课文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发言。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诵读。
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检查上节课朗读要求是否达到,也帮助其他学生回忆全文内容。
(二)检查翻译。
请两三位学生以徐霞客或导游身份,以课文为基础,向同学们介绍游恒山记经过,其他同学注意听该同学讲的是否与课文有出入,并做出记号。
(三)及时矫正。
针对刚才“徐霞客”或“导游”发言,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请同学结合课文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对学生发言语气、语态加以指点。
(四)找出游戏。
结合课后练习一找出作者游览路线。
明确: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
山顶上看见山北“崩涯乱坠,杂树阴 ”,还有浑源洲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舞台山,近处有龙山。
下山 从西峰到寝宫后危涯顶经过松柏林,从山崖缝到飞石窟
(五)学习精神。
明确: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师选择部分学习小组为代表,上讲台交流介绍有关徐霞客及其游记材料。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将苏省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
,其以日记体裁详尽纪录了徐霞客毕生行履所至,观察所得。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游恒山记
徐霞客
出发时--时间,天气
登顶时--亲历: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
登蜂后--亲见:崩涯,杂树,浑源洲城,龙泉山,龙山
下山时--从西峰至飞石窟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组课文。这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共有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
2.揭示课题。板书:7鱼游到了纸上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不必要求说得过于详细。)
4.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讨论课文的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段(第五—九自然段),讲这位青年如何画金鱼。
第四段(第十—十四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1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按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认真准备。
2.讨论交流。
(1)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在哪些地方?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为一体”是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聋哑青年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专注。)
(3)“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进行了准确描写,并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这些都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说说“唯一”、“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的意思。
3.抄写词语,每个词语抄两遍。
四、布置作业。
预习《火烧云》。
7 鱼游到了纸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布满繁星的夜空。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摘苹果。
实物投影仪。
生字、词语卡片。
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玩字卡游戏。
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初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配乐,讲故事。
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字形分析、范写。
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书面完成“我会填”。
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或者从电视上,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词“活见鬼”。板书课题,齐读。我们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哪些情境下人们可能会用上这个口头禅。
过渡:其实啊,这三个字就出自一则小笑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字音、词语。
(3)师范读课文,读出停顿。
标注停顿的课文。
(4)学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进行反馈。
2.借助译文,了解大意。
三、品味文言。
1.过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们来个对读。我读白话文,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
2.思考: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读,你们有什么发现?(语言简练)
3.生齐读古文
4.对照译文,理解字词。
四、深入研读
1.用横线画出文中可笑之处。
学生反馈
2.重点理解句子: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读文,想象第一个闯入者是什么样?
过渡:这第一个呀,还算说得过去,最逗的就是第二个闯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么样儿呢?
3.引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做糕的人刚刚起来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指名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我们这些读者又是何等的幸运,在作者的文字间目睹了这样的画面──再读。
4.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狼狈相,于是──(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两个人在大笑,难道他们仅仅在笑对方此时的`狼狈吗?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两个人的经历。
生自由读古文前半部分
5.想象二人为何都说遇见了鬼呢?分别以赴饮者和投伞下者的口吻来说说,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完成以下问答:
走了那么久,对方却不说话,赴饮者心生疑虑,他在想……
于是他用脚撩试对方,却没有碰着,心就开始慌了,他想……
于是,赴饮者……
投伞下者又是怎样的呢?
久之,不语,他在想……
对方以足撩之,他在想……
对方奋力挤之桥下,他在想……
当他从河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他在想……
5.自由朗读古文
五、总结:
1.我想问问,文章里到底有没有鬼?(没有)我说有,而且还同时存在两个,谁知道两个鬼藏在哪儿?(……)没错,两个人心中各藏有一个鬼。知道这是什么鬼吗(……)是胆小鬼。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场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令我们读者捧腹的画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2.思考:现在,谁来说说看,二人相识愕然,不觉大笑,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狼狈吗?
3.简介作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身最拿手的身手,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
写自身学会的一样身手,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身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
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
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
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假如自身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惊讶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沛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同学也可以就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同学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身准备教他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身手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同学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优秀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一起研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扮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优点,只要俺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身手。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身学会的一样身手〗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身手,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身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身手,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身手,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同学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身手?
3、引导同学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身手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身手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身的真情实感。
4、同学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同学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一起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俺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身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身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俺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俺)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身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身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