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走近《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4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七个生字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 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 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 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 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 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 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 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天下大旱)↖→尧帝 凿井→(取水)
↙ ↖
(着急)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动脑发现水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生字
2、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 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 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 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 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 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 词语积累、运用
1、 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 小结:
。朗读全文,说说尧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搜集更好的传说故事,比一比哪些同学故事好?举办“故事会”。
板书设计:
动物 给人类启示
↓ ↓
如:蚂蚁 凿井取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的欢快和勤劳。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课前准备:槐树、槐花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近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出示槐树、槐花图片课件。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歌声 ( )的微笑
( )的劳动 ( )的槐米
( ) 的清香 ( )的鈎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 《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一)、积累字、词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赍发(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样(mú)
B、酒撰 调和(tiáo) 迤逦 朔风(shuò)
C、差拨(chāi) 彤云(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仓廒(áo) 吹撼 毡笠(zhān)
解析:
A、玷辱 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结束语: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⑴沧州遇旧
①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 ②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⑵买刀寻敌 当林冲得知陆谦来到沧州陷害他时,他大怒,离开酒店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这时的林冲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他“也自心下慢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 接管草料场
①调他到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②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⑷ 手刃仇敌
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2、完成学案和习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3